2021高三语文复习主题人物阅读-汤一介文化复兴“逐梦人”_第1页
2021高三语文复习主题人物阅读-汤一介文化复兴“逐梦人”_第2页
2021高三语文复习主题人物阅读-汤一介文化复兴“逐梦人”_第3页
2021高三语文复习主题人物阅读-汤一介文化复兴“逐梦人”_第4页
2021高三语文复习主题人物阅读-汤一介文化复兴“逐梦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21高三语文复习主题人物阅读汤一介文化复兴“逐梦人”主题人物阅读汤一介文化复兴“逐梦人”高三语文组 魏继国编制2015.10.12汤一介,国学大师,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1927年2月出生于天津,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一直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他曾创办中国文化书院、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等学术研究机构,主要著作有郭象与魏晋玄学早期道教史佛教与中国文化中国儒学史(九卷本)等。他是中国哲学界和思想文化界开风气之先河的代表人物,对中国哲学精神特质高屋建瓴的把握和阐扬、对魏晋玄学的深度阐释和研究、对道教和佛教的探幽发微、对中国阐释学的深度发掘、对文化问题富有

2、现代性精神的深入思考。2014年9月9日,汤一介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1)他是中国哲学界响当当的人物,他的郭象与魏晋玄学是哲学研究绕不开的巨作;他是一个“现代儒者”,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他从大量的史料里梳理、建构出中国哲学体系,推动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他,就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汤一介,一个中华文化复兴之梦的“逐梦人”。他的去世是中国文化界和思想界的重大损失,春蚕吐丝尽,玉锦流芳长。(2)汤一介先生力主思想对话,引领风气之先,传承中国学脉,执掌儒藏编修。他所创办的中国文化书院,重启了传统文化热潮;他所主张的“普遍和谐”“中国解释学”和“新轴心时代”,激活了融通中西的“世界之中国”;他所撰

3、述的郭象与魏晋玄学中国儒学史,“弥纶群言而精研一理”,为中国思想的当代价值立言辩德。话题1:用灵魂去探寻真理大师说:个人思想得到解放才可能进发出巨大的创造力。求知之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哲学之梦:用灵魂去探寻真理汤一介出身于书香门第,在1949年以前,汤一介除了受家学的影响之外,更多的是想去寻找真理、探讨人生的意义。19岁时汤一介写出了论善论死论人为什么活着几篇文章,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观点,显露了他作为哲学家的才华。从此他没有停止过思考,想当一名哲学家的梦想始终不曾改变。在1947年写的月亮的颂歌一文中,他曾许下这样的愿:“去看那些看不见的事物,去听那些听不到的声音,把灵魂呈现给不存

4、在的东西吧。”无论我们做什么事,如果不用心,不用自己全部的灵魂去追寻,去求索,我们只能得到表面的知识,而无法获得真理。当汤一介决定做一名哲学家,为了思考那些“不存在”的东西时,他用的便是自己全部的心灵。因此,他成功了。话题2:真诚与反省大师说:我愿意做发光很大可是瞬息消失的人,因为发光很大可以照亮别人。自省之魅:知识分子可贵的真诚与反省精神从“哲学家”变成“哲学工”1949年后,汤一介的思想里有了一种错觉,他认为真理并不是太遥远,他完全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他的希望是“自己能像伏契克那样,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热爱自己的理想事业”。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汤一介和冯友兰等北大哲学系的教员都遭受批判。“

5、文革”十年,汤一介正值不惑之年,但事实上这却是他一生中最迷惑的十年,他感觉自己已经失去了自我,没有了方向。尽管汤一介和乐黛云夫妇尽量避开一个接一个的政治斗争,但似乎总也摆脱不了。他认为自己在50年代后失去了学术研究的自我,从一个怀抱“哲学家”梦想的人,变成了一个“哲学工”,“走了三十年的弯路,把最可能有创造力的时光白白度过。”一个没有自我的人,注定不会有成就;而如汤一介式的人物,也曾经迷失过自我。但是他不讳言、不逃避、不文饰,而是真诚地反省、反思自己的那段经历,因此,那段痛苦的经历,又变成了他再次前行的动力。话题3:继承与创新大师说:文化不可能在空地上建立起来,一定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上来创新。治

6、学之魅:劫余之人,仍然创新不止,因为有文化之根,因为有传承之责。生为烈焰,晚年尤炽1980年,汤一介终于恢复了在北大讲课的资格,凭着对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他不断焕发出学术活力。改革开放初期,他开创性地讲授魏晋玄学,在教学中同时梳理儒释道三种思想的脉络,先后出版郭象与魏晋玄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等多部著作;在西方文化大量进入中国之时,率先提出中国儒家当中优秀的传统必须被继承下来,中国人不能在文化上流离失所2003年,当时已76岁的汤一介成为国家儒藏工程首席科学家、总编纂。面对浩繁如海的5 000多部需要校点、收录的儒家典籍,汤一介提出的是比国家古籍整理文字差错率在万分之一以内更严苛的标准

7、,“错误的地方不能超过万分之零点八”。儒藏全本将进一步收录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儒学文献3 000余种,约10亿字,计划于2025年完成。汤老真正的学术生涯,是从1980年开始的,那时他已经53岁。已知天命的他,让自己与政治绝缘,一心专研学术,立足传统却不守旧,吸取西方而不盲从,终于成为世人敬仰的学术大师。尤其他以耄耋之龄,主持规模比四库全书还大的儒藏,一丝不苟,更是让人感动。话题4:家风影响亲承庭训好读书汤一介的名字取自于“一介书生”,寄予了父亲汤用彤教授对他的期待:一生读书做学问,传承汤氏家族家风。汤用彤对古诗文的热爱,也熏陶了汤一介。受父亲影响,汤一介对陶渊明喜爱有加,此后数十年,陶渊明的诗词

8、仍然是汤一介的最爱。1945年,汤一介进入了西南联大先修班。汤用彤对其悉心引导,并将钱穆先生所著国史大纲交到汤一介手里,并叮嘱道:“这是钱伯伯的国史大纲,你一定要塌下心好好读,会对你有用的。”汤一介被国史大纲深深吸引,这对他以后爱好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那段时间里,除了这些专业的史书、佛书以外,汤一介还阅读了大量世界名著,包括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以及契诃夫等人的作品。尤其是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作品,与一些带有宗教意味的文学作品,常让汤一介感动不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父亲对汤一介的身教多过言传。时隔多年,汤一介仍能回忆起父亲给予他的“身教”:“父亲教课20多年,每次上

9、课前他都要认真准备,重新写讲课提纲。他要求学生认真读哲学家的原著,并常常把原著中的疑难处一句一句解释给学生听。这种扎实的学风,对我有很大影响。”父亲的教诲,逐渐使汤一介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对生死、人生意义的思考,对哲学问题的感悟,最终促使他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汤家家学厚重,学术气息浓郁,植根其中的汤一介饱吸养分,开枝散叶,长成参天大树自在情理之中。汤父顺势育人,在关键处巧加指点,也是汤一介博学多思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言传身教;兴趣与成长;顺势与逆势;父爱话题5:爱的纯真儒道互补,相濡以沫汤一介和妻子乐黛云被称为“学术双璧”。乐黛云不仅是北大的教授,还是国内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拓荒人。汤一介和乐

10、黛云相识于北大,伉俪情深,相知相伴数十载。结婚60多年来,历经坎坷,却不离不弃。乐黛云被打成右派时,汤一介给中文系打电话为她辩护,被认为划不清界线;“文化大革命”中,汤一介被打成“黑帮分子”关在哲学楼,乐黛云每天晚上坐在哲学楼楼梯上等他回家。汤一介说:“遇到她,我再也没什么遗憾了。”汤一介形容自己与妻子的关系如同“儒道互补”。在性格上,汤一介比较内向,乐黛云比较开朗;汤一介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做事讲究规范,有条理;乐黛云则喜欢道家,任其自然,做事大而化之,两个人正好互补。在治学上,汤一介古代文化基础好,乐黛云外文好,接受新思想、新信息多,两个人也是互补的。两个人有共同的理想,都想做些对社会有益的

11、事,都喜欢帮助别人,都喜欢看文学书,听西方古典音乐。他们共同出了一本随笔集,是“连理丛书”中的一种同行在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在广阔的天地里,他们比翼齐飞。9月9日,汤一介去世后,乐黛云写了一副挽联,“未名湖畔,鸟飞何疾;我虽迟慢,誓将永随”,向一起走过六十余载风雨的爱人深情告别。 伟大的爱情,往往催生出伟大的事业。马克思和燕妮如此,孙中山和宋庆龄如此,汤一介和乐黛云也如此。爱情贵在坚贞,贵在理解,贵在相扶相帮。汤一介和乐黛云以他们事业的成功,佐证了爱情之树的常青,为世人树立了典范。本素材适用于爱情与事业、忠贞不渝、理解与退让、不离不弃、伉俪情深、患难与共等话题。汤一介:虽不能尔,心向往之“一介

12、书生”? ? ? ?1927年,汤一介在天津出生。此时,他的父亲汤用彤正在天津南开大学担任教授。出生前,他的母亲遭遇了一次黄包车意外翻车,为了保护腹中的孩子,母亲用双手撑在地上,造成了手臂骨折。? ? ? ?汤一介的太祖父正谊公,一生都在湖北黄梅的乡下做教书匠,他最引以为豪的是教出了3个进士,其中一个就是汤一介的祖父汤霖。在汤一介出生前,祖父就去世了。他为汤氏家族留下“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家训做事情不要逃避困难,也不要逃避责任。这一点,汤一介的父亲汤用彤做到了,汤一介以其一生的经历告诉世人,他也做到了。? ? 汤氏家族世代以读书为本,以教书办学为业,因此,汤用彤似乎是有意择取“一介书生”的含

13、义而为儿子取名“一介”,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一生读书做学问,以传承汤氏家族的家风。? ? 1928年,南京东南大学改组为中央大学,汤用彤教授偕夫人、孩子离开南开大学来到中央大学教书。一家人在南京住了3年后,又随着汤用彤教授调到北京大学而搬回了北平。? ? 1937年,汤一介上四年级时,汤用彤已在西南联大任教。汤一介的母亲张敬平带着二儿子汤一介、小儿子汤一玄、女儿汤一平以及邓以蛰教授的一双儿女,即邓稼先和邓仲先同行,经天津、上海、香港、河内去了昆明。? ? 1943年,汤一介在西南联大附中读初中二年级,他有3个比较要好的同学,他们是游宝谟、曾宪洛和胡旭东。曾宪洛是著名化学家曾昭抡的侄子。后来汤一介

14、又认识了同在联大附中上学的初三学生余绳荪。他们偷偷阅读了西行漫记之后,决定从家里偷黄金,然后去延安看一看。不料刚到贵州就被贵州警备司令部拦截而被学校领回。? ? 汤一介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不能再回到联大附中。汤用彤和夫人决定送汤一介去重庆南开中学读书。目睹父亲为他奔波的疲惫身影,16岁的汤一介第一次开始心疼自己的父亲。1945年,汤一介从重庆又回到昆明,去西南联大先修班旁听。为了儿子的教育,汤用彤找来了史记汉书等古典文化名著让儿子阅读,并请来了钱学熙教授为他补习英语。? ? 1946年夏,历经抗日战争8年磨难的西南联大终于告别了昆明,踏上了北上复校的征程。在等飞机票的两个月里,汤用彤为儿子安排了大

15、学入学考试,但汤一介没有被录取。回到北平后,汤用彤把儿子送到育英中学插班读高三。没过多久,北大为没有考取的一些学生设立了先修班,汤一介就成为了先修班的正式学生。? ? ?此时的汤一介已经变了。他不仅在先修班努力学习,而且阅读范围也更加广泛。1947年的冬天,汤一介被选入北大学生自治会后不久,在年底加入了共产党的外围社团组织“腊月社”。正是在这一年,汤一介升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从“根正苗红”到“黑帮分子”? ? 1949年5月,汤一介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年11月又加入中国共产党。没过多久,北京大学中文系准备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总支部,这样,哲学系的优秀青年汤一介就被选入了这个团总支部做

16、组织委员。也就是在这个时期,青年汤一介认识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乐黛云。? ? 此时,乐黛云是北京大学中文系二年级学生,并在系团总支部担任宣传委员。他们经常在一起开会,在一起工作。汤一介回忆到:“有一天,乐黛云拿了伏契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给我看,她说:这本书表现的对人类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想你会喜欢它。这本书是1943年伏契克被希特勒杀害前在监狱里写的。这时我大概已经爱上乐黛云了,但还没有充分表露出来。”? ? 在还书的时候,汤一介在纸上向乐黛云表白说:“读了这本书,更让我明白,人的生命就像火焰,小小的火焰燃烧的时间虽然长,但它照亮的面积也十分有限。烈焰转瞬即逝,但它照亮的面积更广阔。我想,就让我

17、们走到一起吧,那是两支烈焰的汇聚?”? ? 1952年9月13日,汤一介与乐黛云结婚了。这一年,汤一介25岁,乐黛云21岁。结婚典礼就在小石作胡同的汤家。按照两人的策划,婚礼只准备了喜糖、花生瓜子和茶水。晚上8点,乐黛云的同学、共青团团委会的战友们和党委的一些领导都来了,气氛热闹活跃,乐黛云还发表了结婚演说。? ? 虽然一心革命的汤一介和乐黛云举办的是一个“反传统”的婚礼,但是汤用彤和夫人还是按照当年中国人的风俗,宴请了亲朋好友。为了表示“革命”,汤一介和乐黛云没有参加。? ? 1952年,北京大学中共党总支把还没有毕业的哲学系大学生汤一介抽调出来,派到了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去学习。由于他有文化,

18、政治条件可靠,汤一介被留在了市委党校做了一名教员。? ? 1956年夏天,汤用彤病后的身体有所好转,终于可以开始做些研究工作了。他希望儿子汤一介能够回到北京大学,以帮助他整理文稿。遵照父亲的心愿,汤一介于这年10月进入了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工作。在汤一介的整理和编辑下,汤用彤的魏晋玄学论稿终于在1957年6月出版。? ? ?1957年,汤一介的妻子乐黛云被打成右派。北京大学对她“处理”的最后“结论”是:戴上“极右派分子”帽子,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立即下乡监督劳动。当时,乐黛云刚刚生下小儿子。? ? 也许是因为副校长汤用彤的恳请起了作用,北大重新发布了一个通知:允许乐黛云8个月后再去农

19、村接受劳动监督改造。8个月后,正在家中为小儿子哺乳的乐黛云接到了让她“立即下乡”的通知。通知强调,她必须在第二天赶到北京远郊门头沟大西山的斋堂村,在那里接受贫下中农的监督改造,如有违抗,后果自负。此时,汤一介正被下放到京郊的大兴县搞“人民公社化”。? ? 在京郊门头沟大深山里的乐黛云在3天后接到了写着“乐黛云同志收”的信,这是汤一介写给她的第一封信,也是乐黛云来到深山接受监督改造后第一次与“同志”二字相连。乐黛云终于忍不住哭了。当时,只有她的丈夫称她为“同志”,而且敢于写在信封上公开表白于“光天化日”之下。? ? 从乐黛云来到门头沟,一直到1962年返回北大,差不多4年的时间里,他们坚持一个星

20、期通信一次,几年下来彼此来往的信件积攒了满满一大包。? ? 几年后,汤一介和乐黛云又迎来了文化大革命,他们决定将这些信件埋在蒋家胡同的一个院子的葡萄架下面,并做了记号。但是,“文革”结束后,他们两人再到那个地方去挖,却没有找到。? ? 受当时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响,这个时期汤一介的“学术研究”和“学术讨论”也没有离开当时的政治形势。汤一介积极参加了批判修正主义的理论队伍,他和其他三个同行起了一个共同的笔名叫“司马文”就是“4个马克思主义”的意思,撰文批评冯友兰的“道德可以继承”的论点。? ? “文革”开始以后,汤一介成为了“黑帮分子”,多次遭到北京大学校内的批斗。那时,还有很多从全国各地来北大串联

21、的红卫兵。只要他们来到冯友兰的家,就一定会把他从家里拉出来进行批斗,同时再拉出一壁之隔的汤一介一块陪斗。批斗会的开场白照例是“现在开始批判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冯友兰和黑帮分子汤一介!”,接着就是要他们交代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罪行”。? ? “文革”结束后,有一次汤一介见到冯友兰,他对冯先生说:“当时几乎每天都有红卫兵对您进行批斗,您却始终镇定自如,一动不动,您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您到底害怕不害怕?”冯友兰听了只是微微一笑,他对汤一介说:“怕是有些怕,但是当时我什么也没听见,只是在心中默念: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就是说,你们讲这些都没有意义,我心里默念这个东西,使得我的心

22、情能够镇定下来。”说完这话,两人相视大笑。? ? 1971年夏,去干校劳动的汤一介和乐黛云一家3口告别江西鲤鱼洲回到了北京。回到北京大学的汤一介担任了哲学系“教育改革小组”的负责人,开始了工农兵大学生的教学工作。1973年,汤一介被选入梁效写作班子(中央文革小组的御用写作班子)。后来,汤一介称这段岁月是“身不由己,无心为恶”。我该听谁的?我只能听自己的? ? “四人帮”垮台后,汤一介被隔离审查,1978年被平反。? ? 被隔离审查的汤一介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该听谁的?”而后他反思:“我之所以走了一大段弯路,主要是因为我没有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问题”,而后他决定“我只能听我自己的”。? ? 19

23、80年,汤一介恢复了教学资格重新走上他离开了多年的讲台。不久,汤一介被评为副教授。当年夏天,汤一介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开设了“魏晋玄学与佛教、道教”课程。在讲课的基础上,汤一介整理出版了郭象与魏晋玄学一书。对于郭象与魏晋玄学,学者傅伟勋有一个评价,认为其经历了“文革”严冬后,在政治气候还乍寒乍暖,普遍的心灵滞塞,头脑僵固尚未消除,禁区犹在,壁关重重的困难情况下,汤一介首先想到的是要冲破学术上的种种教条,寻找新方法,提出新见解,走出了中国哲学研究的困境。? ? 多年来,汤一介对当代儒学探讨最深切、收获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是“普遍和谐观念”“内在超越精神”和“内圣外王之道”三个问题。“普遍和谐观念”是汤

24、一介在1992年前后以“天人合一”的理想和推崇“和为贵”的宗旨提出的。? ? 在这个问题中,汤一介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及“人自身内外身心的和谐”四个方面,指出“普遍和谐”是儒家思想最宝贵的资源,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而在当今科技发达、人类扩张与征服愈来愈强,自然与社会严重失衡的情况下,“普遍和谐观念”尤为重要。? ? 除此以外,汤一介还于1984年12月创办了中国文化书院,汤一介被选为中国文化书院首任院长。在汤一介的领导下,中国文化书院聘请到梁漱溟、冯友兰、张岱年、季羡林、周一良、庞朴、杜维明等七十多位海内外的学术界著名学者为导师,并多次召开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

25、可以说,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文化书院是当时“文化热”的主要推动力量和代表性的一派。? ? 早在1989年的秋天中国文化书院一个小的聚会上,汤一介就提出了编儒藏的问题。2003年,76岁的汤一介被任命为国家儒藏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总编纂。2004年,儒藏编纂工程正式启动,由北京大学牵头,汤一介挂帅,全国25所高校和社科研究机构的数百位学者加入到儒藏编纂的队伍中。? ? 2009年12月4日,汤一介成为了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院长,他制定了10年规划。在这个10年规划中,除了关于儒藏(精华编)的编纂工作外,汤一介还分别承担编写中国儒家经学史中国儒释道三教关系史以及“研究和谐社会和儒学关系”、“研究儒

26、家理论与中国现代企业家精神问题”等研究课题。? ? 在80岁寿辰的时候,汤一介曾说:我真正开始做哲学和哲学史的研究应该说在1980年。这时我已经53岁了,但我没有气馁,仍然希望能为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尽一点力。但毕竟最好的年华已经过去了,要想真正成为一名有创造性的、有重大影响的哲学家已不可能。“虽不能尔,心向往之”而已。? ? 显然,这并非他一个人的悲剧。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一介书生汤一介马海燕 ?王晓晔“当一个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前夜时,她必须回顾自己的历史文化,从中吸取力量,反本开新。”北大哲学系教授、著名学者汤一介如是说。汤一介生于天津,湖北黄梅人,祖父汤霖是晚清进士,父亲汤用彤是国

27、学大师,早年留学美国时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佛三杰”,其著作魏晋玄学论稿和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是研究魏晋玄学与佛学的必读经典。梁漱溟、熊十力、钱穆、贺麟、冯友兰等文化大家往来于汤家,汤一介耳濡目染,年轻时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入思考。在6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汤一介着力于构建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体系,从“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这三个基本命题阐释儒学,使之有益于当今世界。上世纪90年代初,应对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汤一介首先提出,中国古已有之的“和而不同”对解决当今世界、人类发展有着重要意义。21世纪人类社会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和平与发展”,需要用“和而不同”调整好国家之间、民族

28、之间、地域之间的关系,使之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汤一介认为,建立不同于西方解释学的“中国化的解释学”非常必要。中国有很长的解释经典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解释经典的资源和方法,如果加以系统的整理,定会得到某些不同于西方解释学的理论和方法。如今87岁的汤一介已成新时期国学的领军者。今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视察北大,与其长谈,赞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创新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汤一介本人却不认为自己是“大师”:“我不是大师,现在没有大师,原因是我们没有提出一套理论,让世界上都承认,还没有出过一本类似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已影响西方世界上百年的著作。”晚年汤一介全身心投入儒藏的编纂工作。早在1

29、990年,他63岁时就想做这个工程。在他看来,中国已有佛藏、道藏,可一直没有儒藏。虽然明清两代就有学者提出要做儒藏,但最终都没有实行。汤一介说:“作为中国文化的主体思想,儒家经典有一个源远流长的传承过程,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至今。现代科技手段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和保存方式,为大规模整理和传播奠定了良好基础。”2004年儒藏启动,由汤一介任首席专家,中国、日本、韩国、越南近400名学者参与,迄今已出版100册。“我今后10年可以用五句话概括:一是把儒藏(精华编)编好,二要把儒学研究院做好,三是要把和现实有关的课题做好,四是要把研究生带好,五是把和国外的学术交流做好。”儒藏启动时,

30、汤一介曾表示。他的学生张广保说,“先生把时间看得很重,学生们没有问题都不敢找他,但带着问题上门请教又当别论。如果他看到你的书写得好,即使不认识你,请他作序他也欣然答应。他写文章也从不做挂名,只要他任主编或挂他名字的文章、书刊,他都一个字一个字看,儒藏的校勘、标点也是如此。”在汤一介等学者的构想中,儒藏最终将包含书籍3000余种,约10亿字,规模将超过四库全书,基本囊括中、韩、日、越历史上较有价值的儒学著作,计划于2025年完成。有人问汤一介想没想过,可能这一生不会完成儒藏这一旷日持久的工程了。汤一介说,“(这件事)必须做,除非我根本什么也不能做了。人活一天,就要做事,只有做事才能体会到快乐。”

31、“我的名字叫一介,大概是父亲希望我做一个书生,我实际也算是做了一个书生吧。”纵观这一生,汤一介说。1、本文开头和结尾引用汤一介先生的话,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2、汤一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3、作为一篇传记,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4分)4、汤一介先生为什么编纂儒藏?你认为儒藏对于中华民族复兴有何意义?(6分)?西方哲学家的另一面为了避免精神的沉沦,哲学以它从不懈怠的批判精神,指引着人类的进步,就算某天人类社会如桃花源般完美,哲学家们仍然可以从中挑出毛病,苛刻地继续完成他们的批判。所有的哲学家都不完美,但每个哲学家都试图帮助人们解构世界。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曾说:“

32、能嘲笑哲学,才真是哲学思维。”我们不妨顺着这个思维,笑看哲学家的另一面。1培根:伟大和卑鄙都属于他 培根的一生是充满矛盾的一生。当他抬头仰望苍穹时,他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哲学家。然而,低头面对尘世生活时他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一般说来,哲学家要么会因“异端思想”惨遭迫害,要么就闭门造车、不问世事,培根却是个异类,他做官做到了掌玺大臣、国家大法官。1621年的某一天,培根正在给法律部门的工作人员做报告:“司法的处所乃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所以不仅是法官的坐席,就连那立足的审判台、听证围栏都应当全无贪污的嫌疑才好”没想到,检察院的人突然出现,以涉嫌贪污受贿之名将他移送检察机关。此后,培根因贪污受贿,被国

33、家高级法院判处罚金4万英镑,监禁于伦敦塔内,此生不得再为官。 2笛卡尔:生活上的胆小鬼,哲学史上的英雄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形容笛卡尔“懦弱胆小”,说他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精神上一点都不“英雄”,却认为他是“哲学史上了不起的英雄”,并厚道地说“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始祖”。笛卡尔幼年体弱多病,无比恋床,较为慵懒。成年后的他则谨慎小心,循规蹈矩。他曾写了宇宙论来论证地球是运动的、宇宙是无限的,可他总忘不了布鲁诺当年被火刑伺候,所以当他听到伽利略也被宗教裁判所的领导喊去喝咖啡时,他立刻紧张无比地取消了此书的出版。尽管笛卡尔一辈子小心翼翼,笃信上帝,不离经叛道,可上帝依旧不买他的账。笛卡尔死后十三年,他的著

34、作被罗马天主教会列为禁书。 3黑格尔:追求完美的处女座学术男 处女座这个悲催的星座,在世间已被千夫所指万夫埋汰,能出黑格尔这样一个哲学大家,对于处女座的小青年来说,无疑是黑暗中的灯塔。不同于那些一辈子龇牙咧嘴抱怨没钱呀没妹子呀的哲学家,黑格尔同志娶了一位小他20岁的娇妻,并一辈子呵护体贴妻子,在一群放浪形骸的哲学家中,黑格尔无疑是居家好男人。但他也将处女座的挑剔龟毛发挥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在柏林大学任职期间,黑格尔和同事经常发生口角,几乎要君子动口又动手。他骂一位逻辑学教授,说他“绝对浅薄、愚钝、平庸,是凡人讲台之草,只能在消化时刻显出一颗平头”。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是不报时候未到,黑格尔后来遇到了极具骂街天赋的叔本华,从此甘拜下风。叔本华骂黑格尔“平庸,令人厌恶,是一无所知的江湖骗子,傲慢,疯癫,爱胡说八道”。 4卢梭:一面是善,一面是恶 在哲学上,卢梭坚持“自然神论”,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他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这让他成为了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他的一生是分裂的一生。他在爱弥尔中呼吁人们要教育儿童,却狠心把他的五个孩子全部丢进育婴堂,他的理由是:抚养这些孩子需要钱,于是我不得不去拼命赚钱,赚钱太累我容易过劳死,我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