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基础达标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2021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基础达标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2021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基础达标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2021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基础达标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2021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基础达标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21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基础达标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基础达标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基础知识巩固(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落蕊(ru) 颤动(zhn)细腻(n) 独处(ch)B酣睡(hn) 猗郁(y)袅娜(n) 蓊蓊郁郁(y)C点缀(zhu) 倩影(qin)涸辙(zh) 揠苗助长(y)D深邃(su) 羞涩(s)踱着步(d) 婆娑曼妙(su)答案C解析A“颤”应读chn;B.“娜”应读nu;D.“踱”应读d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斑驳气慨姿态没精打采B弥望嬉游和谐急不暇择C弘扬点缀苍绿

2、以逸代劳D警戒驯鸽燥动恍然大悟答案B解析A慨概;C.代待;D.燥躁。3填入下列句子画线处的一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起在荷塘里。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A泻浮漏静 B淌升洒独C泻升漏独 D照浮洒静答案A解析月光从天上流下,“泻”“照”更合适,“照”不如“泻”生动,故选“泻”,排除B、D。“浮”更能表现雾的轻飘,排除C。4下列对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成

3、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B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控制自己的情感)的深情。C可是这秋的深味(很浓烈的味道),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D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欣赏玩味景物)不到十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深味:深沉浓厚的意趣。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他十分细心,把同学照顾得无所不至,同学们都很喜欢他。香云纱成衣后,穿着不粘身,凉爽舒适,穿着行路时隐隐约约发

4、出妙不可言的沙沙声响,初名为“响云纱”,文人雅士谐其音,美称为“香云纱”是也。智者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一叶知秋,预知形势的变化,并以此做出正确的决断。以小镇为中心的河湾山峦间,有数以万计的崖墓,蓊蓊郁郁,密如蜂房。如果午后不休息,整个下午人都会混混沌沌,没精神,如果是健康的青壮年人,一般自身身体有较强的调节能力,无须特殊治疗。这几盆花因缺肥料,叶子又黄又瘦,他赶紧买了几包肥料给花施肥,真是揠苗助长。A BC 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指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用于坏事)。不合语境。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很不清楚,感觉不很明显;若隐若现,

5、若有若无。使用正确。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征兆,可以看到事物发展的趋向与结果。使用恰当。蓊蓊郁郁: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此处用于形容“崖墓”,对象误用。混混沌沌: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使用正确。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只能事与愿违。句中没有违反规律的意思。不合语境。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因为历史文化名人所处的历史环境,或者其较高的专业成就,对大众有陌生感,所以大众对朱自清等名人形成一定的知识壁垒也是很正常的。B当年,郁达夫写下这样令人警醒的名句: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邦,一个有英雄

6、而不知尊重英雄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生物。C人格修养、家国情怀与社会关爱等情志教育,不仅对世界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而且是在阅读与表达教学中需要师生关注的重点。D张家界那悬崖峭壁上的松树,没有东北红松的伟岸威仪,也没有黄山迎客松的美姿娇俏,只是以独有的清正傲骨,守护着青峰翠谷,浸染着涓涓山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语序不当,“对大众有陌生感”主客体颠倒,在“大众”之后加“来说”。B.搭配不当,在“不可救药的生物”后加“之群”。C.语序不当,应将“不仅”与“而且”后的内容互换。7与例句修辞不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

7、着的名曲。A一阵自行车的铃声,由远而近,洒在溪边的小路上。B汤三圆子捏着甜腻腻的嗓子,花言巧语。C长江两岸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D像多数的江南小镇一样,周庄得坐船去才有味道。答案D解析D项不是通感,而是类比。例句和其余三项都是通感。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我站在这位于雨林第三群落的空中走廊上,见谷两旁有望不尽的古树,有数不清的佳木,有看不尽的名杉。;。置身此等仙境,我焉能不顿生“偶然临险地,不信在人间”的感觉!昂首上观,雨林第四群落的伟岸乔木,仍是高难企及耳畔有幽禽唱合,婉转清扬它们青幢碧盖,浓绿生云我仅能从它们亲吻蓝天的树冠的缝隙中,偶

8、见几抹金亮的光束,如探照灯般地投射进来谷下有清溪湍湍,叮叮咚咚低头下望,雨林第二群落的树木,尽收眼底A BC 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注意观察的顺序,先是“上观”,句在前,排除A、D项;然后是“下望”,“低头下望尽收眼底”跟在句后,句中“它们”指的是句中的“树木”,应依次排列在一起,排除B项。句谈谷底美景,先描摹再听音。故选C项。9补写名句。(6分)(1)陶然亭,位于北京城南,亭名出自白居易的诗句:“,。”(2)荷塘月色中引用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3)在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具体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答案(1)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

9、醉一陶然(2)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二、阅读能力延伸(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9分)江南文化的特性是在与北方文化(其典型代表是齐鲁文化)以及与荆楚文化等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江南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主要体现在人的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诉求以及与清丽秀美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江南文化在与主流的北方伦理文化相抗衡中,以柔克刚,“越名教而任自然”,从而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占据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江南文化给予历代文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陈望衡在江南文化的美学品格中认为,“江南文化从主调来看,是一种审美文化”。这真正抓住了江南文化的审

10、美和诗性本色。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中原体制文化的大传统和东南沿海地区相对自由的小传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张力,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而江南文化就处于费正清所说的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地带。这种相对自由的文化小传统自宋代以来一直处在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的地位。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如有清一代,全国共产生(文)状元115名,江南文化圈所属三省(苏、浙、皖)的状元数为78名,占全国的67.83%。这些数据说明,到清代时,江南在文化教育方面已远远领先于其他地方。这些状元以及出身此地的进士大多进入中国的政治领域,同时他们在经济领域亦叱咤风云。这种重学崇文的传统影响所及,到晚清和民国,苏浙两省的现代

11、文学家可谓灿若群星。如鲁迅、茅盾、郁达夫、周作人、徐志摩等,均是一流的文学家。江南文化自古到今所形成的底蕴和特色,也深刻地渗透进了当代中国先锋文学家,尤其是那些出生在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的骨髓当中。首先,江南文化培育出了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维度。这种信仰渗透进先锋文学家的血液中便引发了当代先锋文学的持续发展和深化。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文学在全国有遍地开花之势,各地不少作家都进行过先锋实验性写作,但时至今日大多已偃旗息鼓。而成长于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如苏童、格非、叶兆言、余华、王安忆等,创作势头仍然不减,且先锋性明显。这是一种基于对文学的信仰所带来的执着,这种信仰来源于对江南诗性文化的深

12、切记忆和感恩情怀。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氲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多,构成了这种准宗教氛围的外在地理和风物条件。在对文学的追求中,自古以来的江南文化漫透着不同于北方的洒脱和空灵。那些生息于此的当代先锋文学家们同样承继了这样一份精神遗产。其次,先锋文学在实验冲动过后仍然富有活力地涌现出众多优秀作家和作品,这得力于江南文化在当代的精神积淀。这种积淀体现在构思、语言、意象、叙事等诸多方面,这些都折射出了江南文化的影子,都带有鲜明的江南风物特点。然而,这种风物特点是以与传统审美意象相反的反讽方式体现出来的。先锋文学的中坚力量正是那些至今坚持先锋写作的文学家特别是小说家。他们大多栖居在江南的城市里面,以最

13、新潮的姿态和话语方式传达出江南传统文化最深沉的品格。如此看来,中国先锋文学应拥有更加夺目的未来。(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10关于“江南文化”,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江南文化特性是在与以齐鲁文化为代表的北方文化及荆楚文化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B江南文化富有抗争性,以柔克刚,越名教而任自然,且逐渐占据中国文化的制高点。C江南文化作为一种诗性文化,在感性审美、现实诉求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层面得以体现。D江南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它与中原体制文化共同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富有抗争性”错,于文无据,原文第一段为“江南文化在与

14、主流的北方伦理文化相抗衡中,以柔克刚”,未显示出其富有抗争性。11对“江南文化的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南文化自明清时就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发展,对中国现代文学也做出重大贡献。B江南文化特有的底蕴和特色,孕育了苏浙一带灿若群星的现代文学家,促成了中国先锋文学的诞生。C江南文化浸透着不同于北方的洒脱和空灵,当代先锋文学家们承继了这样一份精神遗产。D江南文化培育出的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维度,促使全国当代先锋文学由偃旗息鼓到先锋性特征明显。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偷换概念,“自明清时就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发展”错,由原文第三段“文化小传统自宋代以来一

15、直处在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的地位。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可知,应为“自宋代以来”。B.“促成了中国先锋文学的诞生”错,属于曲解文意,原文第四段为“深刻地渗透进了当代中国先锋文学家的骨髓当中”。D.以偏概全,“由偃旗息鼓到先锋性特征明显”错,原文第五段为“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文学在全国有遍地开花之势偃旗息鼓”,而成长于“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则“先锋性明显”,而非“全国当代先锋文学先锋性特征明显”。1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A江南文化圈先锋作家对文学的信仰源于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氲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多。B先锋作家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江南风物特点,且习惯用传统审美意

16、象的反讽方式加以体现。C当代江南优秀作家的作品,受益于江南文化在当代的精神积淀,且都折射出江南文化的影子。D厚重而精致的江南文化精神,不仅深刻影响了江南先锋作家,也创造了中国文学更加夺目的未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源于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氲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多”错,这只是“外在地理和风物条件”,原文倒数第三段是说这种文学的信仰“源于对江南诗性文化的深切记忆和感恩情怀”。B.“习惯用传统审美意象的反讽方式加以体现”错,原文倒数第二段江南风物特点“是以与传统审美意象相反的反讽方式体现出来的”。D.“创造了中国文学更加夺目的未来”错,将“未然”说成“已然”

17、,原文最后一段为“中国先锋文学应拥有更加夺目的未来”。(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2分)乱世才子郁达夫唐宝民如果要在群星灿烂的中国现代文坛选择一位最具名士之风和传奇色彩的作家来,恐怕非郁达夫莫属了。深沉忧郁的文风,惊世骇俗的婚恋,以及最后在异国他乡以身殉国的凄惨结局,使他的人生更具悲壮色彩。郁达夫出生在一个风雨飘摇的乱世,似乎冥冥中注定了他的一生都将在离乱中度过。在自传中,他形容自己的出生是“悲剧的出生”。他的家庭虽然是一个知识分子乡绅家庭,但彼时早已家道中落。更为不幸的是,出生三年后,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从此日子过得更加艰难。多年以后,他曾这样回忆自己的童年:“儿时的回忆,谁也在

18、说,是最完美的一章,但我的回忆,却尽是些空洞。第一,我所体验到的最初的感觉,便是饥饿;对于饥饿的恐怖,到现在还在紧逼着我。”童年的这种经历,无疑影响了他日后的创作风格,其作品的苍凉沉郁,那种与生俱来的忧伤,那种心灵深处的苦闷,无不带有童年时代的烙印。作为乱世才子,郁达夫与清代诗人黄仲则十分相似,黄仲则慨叹“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而郁达夫则抒发了“牵情儿女风前烛,草檄书生梦里功”这样的情怀。二人的经历和结局也相类似,黄仲则流落到山西运城,以三十几岁的壮年客死他乡;郁达夫一袭青衫走马江湖,最终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命丧日本宪兵之手。他们是同样的清醒者。黄仲则生长于康乾盛世,但他却发出

19、了盛世的哀音:江山惨淡埋骚客,身世凄凉变楚音。郁达夫则在暗夜中叹息:悲歌痛苦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郭沫若曾说:“达夫似乎很喜欢清代诗人黄仲则。他不仅喜欢他的诗,而且同情他的生活。他似乎有意去学他。”19世纪俄国文学家们塑造的“多余人”这一文学形象,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杰出贡献,则是塑造了“零余人”这一形象。在强调自己是无用的“零余人”的同时,表达的是内心希望自己有利于国家与民族的强烈的民族意识,这与鲁迅先生致力于对国民劣根性进行疗救如出一辙。虽然只是一介书生,却胸怀家国天下,“河山两戒重光日,约取金门海上盟”。罗素曾经提出过支撑人生活下去的三种动力,即“对爱的

20、渴望,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郁达夫就是这样的作家,他的创作是一个充满强烈悲悯意识的过程,而这种充满人道主义色彩的悲悯情怀,恰恰是一个优秀作家不可缺少的价值立场。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在爱情上更是如此,一旦爱了,便不顾一切地向温暖靠近,丝毫不顾及被灼伤的危险。在与王映霞的那场惊天动地的婚恋中,他表现出了火一样的激越之爱。他为她筑下了象征着爱之永恒的“风雨茅庐”,并发出了“死后神魂如有验,何妨同死化鸳鸯。百年人世多风雨,不及泉台岁月长”这样的感慨。然而,正所谓“浓情生爱,因爱生怖”,两个原本属于不同生活环境的人朝夕相处,彼此的矛盾便暴露无遗,最终导致分手。1945年8月29日

21、20时许,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家中与朋友聊天的郁达夫被一个土著青年叫出去,从此神秘失踪。后有消息证实,郁达夫于1945年9月17日惨死于日本宪兵之手,彼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郁达夫也等到了祖国抗战的胜利。然而,他尚未来得及欢呼,就以身殉国,令人扼腕叹息。郁达夫的一生,胡愈之先生曾这样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选自福建日报,有删改)1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郁达夫生于乱世,出生时即已家道中落,出生三年后父亲去世,这样的遭遇使他的

22、人生充满悲壮色彩。B童年的经历使郁达夫心灵深处充满苦闷忧伤,导致他日后创作具有与生俱来的忧伤。C黄仲则身处盛世发出哀音,郁达夫在暗夜里叹息,这同样都是爱国情怀的表现。D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之时,郁达夫却惨死于日本宪兵之手,以身殉国,令人扼腕叹息。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开头两段可知,使他人生充满悲壮色彩的因素还有爱情的失意、命丧日本宪兵之手的人生结局。1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标题总领全文,既交代了郁达夫生活的背景,又点明了他的才情,正是因为身处乱世,他才成为了一位最具传奇色彩的作家。B郁达夫与清代诗人黄仲则十分相似,二人都

23、生于乱世,而且他们的情怀、经历和结局也都相类似。C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贡献,是塑造了“零余人”这一形象。他的创作充满着强烈的悲悯意识和人道主义的情怀。D本文结构紧凑,首尾呼应。通过对比的手法介绍了郁达夫的文风、婚恋,以及最后在异国他乡以身殉国的结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分析文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A.“正是因为身处乱世,他才成为了一位最具传奇色彩的作家”强加因果。B.错在“二人都生于乱世”,原文第三段说“黄仲则生长于康乾盛世”。D.介绍文风时使用了对比手法,介绍婚恋、结局时没有使用对比手法。15郁达夫被称为“乱世才子”,这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24、)答:答案郁达夫生在乱世,却有着黄仲则一般的诗情。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文学有杰出贡献,如塑造了“零余人”这一形象。他虽然只是一介书生,却胸怀家国天下,他的创作充满强烈的悲悯意识和人道主义情怀。他是乱世的清醒者,他的创作流露着暗夜的哀叹。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全文来看,“乱世才子”主要体现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回答此题时,从文中逐条筛选相关信息,乱世诗情、塑造的文学形象、家国情怀,以及对乱世的清醒认识等,然后结合文中内容分条概括即可。(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4分)秋韵宗璞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

25、焰一样。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得得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向每个毛孔渗进来。后来驴没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直走到半山。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个陡台阶,眼前会出现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也是银杏罢。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基调。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或要举行大规模代表会。只好改道万安山,去寻秋意。山麓有一片黄栌,不甚茂密。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两片暗红,也很寥落。废墟上有顺治年间的残碑,镌有“不得砍伐

26、”“不得放牧”的字样。乱草丛中,断石横卧,枯树枝头,露出灰蓝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阳。这似乎很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了。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有人说,该到圆明园去,西洋楼西北的一片树林,这时大概正染着红、黄两种富丽的颜色。可对我来说,不断地寻秋是太奢侈了,不能支出这时间,且待来年罢。家人说:来年人更多,你骑车的本领更差,也还是无由寻到的。那就待来生罢,我说,大家一笑。其实,我是注意今世的。清晨照例地散步,便是为了寻健康,没有什么浪漫色彩。这一天,秋山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小湖旁,忽然觉得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来到过这里。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几天不见

27、,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叶,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一层红毡。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一切,还有别的蕴藏。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么?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充满了大彻大悟的味道。秋去冬来之时,意外收到一份讣

28、告,是父亲的一位哲学友人故去了。讣告上除生卒年月外,只有一首遗诗。译出来是这等模样:不要推却友爱,不要延迟欢乐,现在不悟,便永迷惑,在这里,一切都有了着落。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1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的线索是对秋的真正韵致的追寻。以此巧妙地将旧日的回忆与现实的观察和思考联结起来。B昔日香山红叶满山的美景让心中十分愉快,今年香山暗红寥落的景象让心中充满伤感,秋天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在笔下。C秋天的真正韵致是在不经意间偶然寻到的。以自己这段经历暗示人生应当顺其自然,不要功利之心太重。D文中大量使用了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长句短句

29、结合,整句散句结合,富于变化。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理解文意的能力。B.说“心中充满伤感”是无中生有,只是感到与以往见到的秋天景象不同而已;C.说以自己的经历暗示某种道理,是附会文意;D.文中没有运用排比。17文章第段结尾画线处说“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基调”,阅读全文,认为心中“秋天的基调”是什么?为什么?(5分)答:答案秋天的基调应是红色与黄色;(2分)因为红色象征着人生的绚丽多彩,黄色象征着人们的丰硕果实。(3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的能力。本题出自首段末尾,自然与本段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读完本段后,可知本段所写的“秋天的基调”即外在形态的红色和黄色,再结合寻到了秋

30、天的真正韵致之后的感受(第段),可知前者象征多彩的人生,而后者则象征人们的丰收。抓住这几点按顺序回答即可。18第段中,抄录了一首父亲的哲学友人的遗诗,从全文看,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答:答案用这首诗为找寻到的秋的真正韵致作诠释;(3分)收束全文,将读者引入对人生真谛的思考,把握当下,珍惜美好和欢乐。(3分)解析本题考查探究的创作意图的能力。作答本题时,在了解文意和诗意后,不难理解“遗诗”即为对找寻到的秋的韵致的诠释;从结构来看,置于文末自然会有收束全文和引人深思的作用。三、写作能力训练(35分)19朱自清先生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受到世人敬仰。下面是他的一副对联,词语的顺序已经打乱。请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一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5分)无限好近黄昏夕阳何须但得惆怅上联:下联:答案上联:但得夕阳无限好下联:何须惆怅近黄昏解析对联要符合对仗与平仄的要求。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上联尾字用仄声(相当于三、四声调),下联尾字用平声(相当于一、二声调)。20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句子意思完整,内容贴切。(9分)北方的雨,下得豪爽、酣畅、粗犷、干脆;南方的雨,下得、。北方的雨,使人想起黄钟大吕、金戈铁马;南方的雨,使人想起、。我常想,莫非在秦时明月汉时关时,这北方的雨与南方的雨就已经泾渭分明,性格鲜明了吗?答案细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