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阶段特征_第1页
中国阶段特征_第2页
中国阶段特征_第3页
中国阶段特征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阶段特点中国阶段特点5/5中国阶段特点中国阶段特点古代中国各阶段特点高考历史?古代中国各阶段特点总汇第一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定时期:先秦文明(距今170万年前前221年)阶段特点: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此时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故交替,除旧布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经济: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雏形。农业上夏、商、周时期已栽种五谷,火耕、耜耕;春秋战国时期,铁器时代到来,牛耕的渐渐推广,兴修水利(都江堰、)井田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手工业,商周时期是青铜文明时期。

2、商朝出现职业商人,以贝为币,推行工商食官政策。政治:是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的重要时期。夏朝王位世袭制,天下为公变天下为家。商朝内外服制度;西周成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等,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观产生了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源;春秋奴隶社会瓦解时期。周王室衰微,失去天下共主地位,分封制和等级制受严重损坏,出现“春秋五霸”;战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周王室和诸侯权进一步衰败,经过一系列变法,(商鞅等)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世卿世禄制被军功爵制等所取代,中央集权开始形成,封建官僚制终于在各诸侯国成立起来。思想:出现百家争鸣,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大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应。科技文化

3、取得很高成就。第二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前221220年)阶段特点封建大一统场面的形成时期,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第一个热潮,确立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经济上小农经济占有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封建经济获得发展。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确立了中国的政治领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办和稳固;大一统时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和稳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维持了四百多年。秦汉王朝影响深远的是一系列政治制度。思想: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科技:医学、造纸术、地动仪等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

4、的世界领先地位,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是中国古代文化第一个巅峰,确立世界领先地位,对后代影响深远,也对世界文明作贡献。第三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波折发展时期和鼎盛时期:(220589年和581907年)阶段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体现出繁华的场面。政治: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特点是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大交融,政治上虽有短暂统一,但以政权并立对峙为主,北方混战;少数民族内迁以及民族领袖的改革促使了民族大交融;隋唐时期,国家统一,领土辽阔,社会平定,政治清明,典章制度先进完善,中央集权制机构完善,是封建国家繁华和统一多民族国家重要发展时期。经济:经济上北

5、方战乱生产受到损坏,商品经济水平低,南方经济政策的调整,生产工具的改进,对内对外交通的发达,促使了农业发展和手工业商业的繁华,南北经济趋平衡。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文化成就带有分裂盘据烙印和体现民族交融的特点,三教鼎立,艺术大放光彩,是古代中华文明的波折发展时期。隋唐时期,文学艺术领域全面繁华,兼收并蓄,是古代中华文明鼎盛时期。科技:科技进步,世界领先。第四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时期:宋元文明(9071271年)阶段特点宋元时期,封建经济发展、封建国家分裂、民族交融政治:由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场面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经济:农耕经济持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华

6、,经济重心南移。思想:理学形成,多元化、市民化的文学艺术作品涌现,科技:科技发明创建出现巅峰,文化持续发展,是中华文明持续发展阶段。第五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文明(1419世纪中期)(1368-1840)阶段特点明清时期是古代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时期,是一个繁盛与危机并存的时代,社会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华,并已孕育了新的经济因素,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转型的趋势;带有向工业文明政治:国家统一,国力富强,中央集权空前加强,专制主义发展到巅峰,统治者运用国家机器力图压制新的经济因素与思想观点,最

7、终使古代中华文明没有在明清时期实现转型、走入近代社会,陪伴着同时期欧洲成功地迈向工业文明,古老的中华文明面对着严重的危机。思想: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发思想产生;理学仍占有主流地位。近代中国各阶段特点总汇第一阶段:中国近代化的孕育:(18401860)阶段特点这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式农民战争时期。基本历史特点: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即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要经过中外各方面对照剖析巨变原因。经济: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外资公司出现。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新的经济因素处于萌生状态;

8、政治:封建制度日益衰败,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半殖民地化加深,也使清政府权力构造发生变化。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断增强。太平天国运动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巅峰,又体现出新的时代特点,在反封建的同时又反侵略,维护中国的独立与主权;思想:先进的中国人渐渐认识到中国落伍,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开启了民智。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思潮外交:闭关锁国的场面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社会生活的变革: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强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渐渐交融,且保存了中华文明的文化特色。第二阶段: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8601901)阶段特点是中公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

9、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社会经济、阶级关系、政局和思想领域都出现了重要变化。这一阶段,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近代工业体系慢慢形成,但不完整。中国近代化的领导阶级是地主阶级,近代化运动集中在经济方面。两大矛盾中,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居于最主要的地位。政治:西方列强从一次次发动侵略战争、签署不同等合约为主向区分权力范围、强占租借地过渡。马关合约和辛丑合约分别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和完全形成。清政府从抵挡到彻底投降,成为列强工具,镇压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财产阶级维新派和农民先后展开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思想:洋务思潮,中体西用,维新思潮,君主立宪。革命思潮,民

10、主共和。19世纪60年月到1895年,中国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开始了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展开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财产阶级维新思想成为历史潮流。民主革命思想开始流传。农民产生盲目排外思想。经济:洋务派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甲午战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随后,中公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夹缝中诞生,并在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为中国进一步发展孕育了先进的因素。列强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开始强烈要求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第三阶段: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阶段特点这一时期,近代化的“整体发展”体现在近代化在政

11、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最突出的领域是在政治领域。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入阶段,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阶段,社会两大主要矛盾趋于汇流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公司和北洋军阀统治公司的矛盾。政治: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甲午战争,八国侵华);民族财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推动中国近代化的中坚力量;(由于康、梁的推动,维新思潮在19世纪末最终演变成为一场大张旗鼓的维新变法政治运动。虽说由于顽固派的反对,这场政治运动如同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但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厚重而深远的);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巨变(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成立民国,孙中山把学习西方先进的科

12、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联合在一同,创始性地成立了共和政体,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历史巨变,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1919年5月1923年末,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4年1月1927年7月,公民大革命时期。突出特点国共合作,主要成就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经济: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工业短暂春天。一战之后,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萧条。思想:财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主张改进政治,推行君主立宪制度,发展民族工商业。对引导知识分子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发作用。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康梁维新派从根

13、本上改变政治制度,进行改革政体的尝试,对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起了重要作用.民主共和(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实业救国成历史主流。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萌芽。觉悟、探索组成此时中国历史的主旋律第四阶段:中国近代化的波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阶段特点南京公民政府时期,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利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近代化艰难地进行。由于公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官僚资本、日本的侵华、美国的侵略等因素,使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历经波折,几乎陷入绝境。同时,增加了新的内涵,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本阶段近代化重点在

14、政治领域。中日民族矛盾渐渐上涨成为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公民党反动派的矛盾始终是本阶段最主要的矛盾。经济:公民经济的“黄金时期”。民族资本的萎缩。在三座大山(特别是美国资本和商品的大量涌入)的挤压下,民族工业陷入绝境。政治:19271936年,出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共开始了乡村包围城市新道路的的探索,中共从天真走向成熟,国共两党、两个政权的对峙是重要特点;19371945年,日本侵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国共两党由抗衡走向合作,全民族抗战开始,两个战场同时存在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点之一,防守、对持、最后胜利,是中国抗战的基本过程和发展趋势。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也是重要组成部分。抗战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旌旗下的全民族抗战,既是重要阶段特点,也是胜利根本保证。抗日战争的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