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考点总结,生命活动调节高考题及解析_第1页
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考点总结,生命活动调节高考题及解析_第2页
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考点总结,生命活动调节高考题及解析_第3页
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考点总结,生命活动调节高考题及解析_第4页
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考点总结,生命活动调节高考题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课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 【核心知识突破】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1)体液的组成:内环境是指由_构成的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外液(2)不同组织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细胞类型生活的内环境绝大多数细胞_红细胞_毛细血管壁细胞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_组织液血浆血浆、组织液淋巴、组织液(3)内环境三种组成成分的比较: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_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成分来源消化道吸收组织液_细胞内液_化学成分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血浆中蛋白质含量_,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_血管淋巴血浆组织液较高很少2.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内在联系:(1)组

2、织液只能进入淋巴,淋巴只能进入_。(2)组织液、淋巴、血浆三者之间存在着平衡,若平衡被破坏,会发生组织水肿。组织水肿常见原因如下:_受阻。血浆蛋白减少。组织液浓度升高。_通透性增强。血浆淋巴管毛细血管壁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直接与_进行物质交换。(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_的参与。内环境各个器官、系统(3)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_。形成和维持4.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过程:(1)物质交换的去向。营养物质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代谢废物内环境_泌尿系统和皮肤。O2_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CO2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3、循环系统呼吸系统(2)物质交换过程中通过生物膜的层数。例如:O2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肺泡(2层)、毛细血管壁(4层)、红细胞(2层)、组织细胞(1层)、线粒体(2层),共11层生物膜。5.【教材易漏知识】必修3 P3“相关信息”: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甚至是“血泡”。水泡的主要成分是_;血泡的主要成分是_,还含有血细胞。组织液血浆【微点警示】与内环境相关的三组易混淆概念(1)血液血浆血清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血清是血液凝固后由血浆经离心、沉淀后得到的上清液,内含抗体等成分。(2)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组织液蛋白血红蛋白是存在于红细胞内的

4、重要成分。血浆蛋白是血浆中200多种蛋白质的总称。组织液蛋白是存在于组织液中的蛋白质。(3)体外液体体液内环境体外液体: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外分泌腺等)中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在体内,属于体外液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内环境(细胞外液)。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秒判正误】1.消化道、呼吸道空间属于内环境。( )分析:消化道、呼吸道是人体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空间,属于外环境。2.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能是淋巴。( )分析:淋巴细胞还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中。3.呼吸酶存在于内环境中。( )分析:呼吸酶存在于细胞中,而不是内环境中。

5、4.组织液和淋巴的液体进行单向交换。( )5.细胞通过内环境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 )分析: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命题案例研析】【典例】(2017全国卷)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审答技巧】(1)审题关键:从题干中获取信息“0.9%NaCl溶液”,该溶液为血浆的等渗溶液,注入静脉后

6、,使人体血浆总量增加。(2)答题技巧:人体组织液、血浆、淋巴的总量维持稳定和平衡。根据信息:等渗溶液、排出水和NaCl,利用排除法确定选项。【解析】选C。0.9%NaCl溶液是血浆的等渗溶液,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不会导致血浆渗透压的变化,A项、D项错误;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直接增加了血浆量,机体通过水盐平衡调节,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可以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项正确;若仅排出相应量的水,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而不能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项错误。【高考长句应答特训】若人体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为什么会导致组织水肿?提示:血浆蛋白会流失到组织液中使血浆浓度下降,

7、组织液浓度升高,打破原来的平衡,从而使更多水分进入组织液。 【考点题组诊断】角度一内环境的组成1.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不同B.血浆成分能够进入淋巴管,变成淋巴C.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基本相同D.细胞外液中的很多成分是细胞合成分泌的【解析】选B。血浆存在于血管中,淋巴存在于淋巴管中,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A项正确。由于毛细淋巴管的特殊结构,血浆无法逆流入淋巴管变成淋巴,B项错误。细胞外液应该是细胞的等渗溶液,否则细胞无法维持正常形态,C项正确。细胞外液中的激素、神经递质、酶、抗体等物质都是由细胞合成

8、分泌的,D项正确。2.(金榜原创预测)下列各组物质中,在细胞内液及内环境中都有的一组是()A.Na+、乙酰胆碱、氨基酸B.血红蛋白、脂肪酶、性激素C.O2、胰岛素受体、淋巴因子D.凝血酶、K+通道蛋白、组织胺【解析】选A。血红蛋白、K+通道蛋白、胰岛素受体只存在于细胞内或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脂肪酶可能存在于溶酶体(细胞内)和消化道(外环境),也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故选A。【方法技巧】“四看法”判断非内环境的成分角度二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3.(2015全国卷改编)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可能会出现的现象是世纪金榜导学号()A.2/3的Na+

9、进入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增加量超过细胞内液增加量C.血浆渗透压下降,尿量明显增加D.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解析】选D。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不会按细胞内液细胞外液=21的比例在两者之间分配,A项错误。细胞内液在体液中的比例为2/3,机体增加的液体进入细胞内液的比例应该多一些,B项错误。输入兔子体内的是一种等渗溶液,不会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C项错误。Na+可以通过Na+通道,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D项正确。4.(2019太原模拟)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组成的B.中含激素、乳酸、消化液、CO

10、2等物质C.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D.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低于右侧【解析】选C。图中为淋巴管中的淋巴,是毛细血管(内有单行通过的红细胞)中的血浆,是组织细胞间的组织液,是细胞内液,内环境由构成,A错误;消化液存在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B错误;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C正确;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血糖含量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进入血液中,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高于右侧,D错误。5.(教材素材新命题必修3 P6拓展题变式)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11、、是有关的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世纪金榜导学号(1)A器官是_,O2从外界进入内环境,至少需要通过_层膜。(2)B器官主要是_,过程吸收的物质是_。(3)C器官是_,参与过程的结构是_。(4)当周围温度升高,D器官的相应变化有_。【解析】(1)A器官参与的是气体交换,因此A器官是肺。O2从外界进入内环境,需要穿过一层肺泡壁细胞,一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至少通过4层膜。(2)通过B器官,内环境可以得到外界的营养。B是小肠,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营养物质包括:水分、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3)通过C器官内环境中的废物可以排出体外,而且有一部分可以经C器官回到内环境(重吸收),因此C是肾脏,参

12、与过程的结构是肾小管、集合管。(4)D器官有排出代谢废物的作用,D是皮肤。当周围温度升高时: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腺分泌汗液增多。答案:(1)肺4(2)小肠水分、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3)肾脏肾小管、集合管(4)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腺分泌汗液增多【加固训练】1.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的成分的是()A.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 、膜上载体D.Na+、 、葡萄糖、氨基酸【解析】选D。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过氧化氢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膜上载体不属

13、于内环境中的成分。2.(2018呼和浩特模拟)如图中的a、b、c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细胞1、2、3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中的多种细胞,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细胞2中有的种类不消耗O2c可能含有激素和消化酶细胞3的种类最多A.B.C.D.【解析】选D。根据三种液体之间的关系,可判断a是淋巴,b是血浆,c是组织液。三种细胞外液中,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最多,错误;血浆中成熟的红细胞不消耗O2,正确;消化酶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错误;大部分组织细胞存在于组织液中,所以细胞3的种类最多,正确。 考点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稳态及调节机制 【核心知

14、识突破】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理化性质生理作用影响因素渗透压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与Na+和Cl-有关理化性质生理作用影响因素血浆的pH维持酶活性正常与细胞代谢正常与它含有的 、 等离子有关 体温维持酶活性正常与细胞代谢正常年龄、性别、昼夜、情绪、运动、环境因素等2.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1)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直接参与稳态维持的系统消化系统、_系统、泌尿系统和_系统。循环呼吸间接参与稳态维持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节)、_系统(体液调节)和免疫系统(免疫调节)。内分泌(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各种

15、成分保持相对稳定。内环境_保持相对稳定。(3)实例血浆pH的维持:理化性质(4)稳态的调节机制:_调节网络。(5)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_。神经-体液-免疫必要条件【微点警示】内环境与生理过程关系辨析(1)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举例):酸碱缓冲对参与的对碱或酸的缓冲反应。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部分激素(蛋白质类)与靶细胞膜受体的结合。(2)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举例):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秒判正误】1.变

16、温动物的内环境不存在稳态。( )分析:变温动物只是体温不能维持相对稳定,其他性质和成分是相对稳定的。2.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分析:在神经-体液调节下这四个系统才能协调活动;在免疫系统的参与下,机体才能抵御外界病原体侵袭。3.内环境中的一些营养成分偏多,如血糖偏高对机体是有利的。( )分析:血糖偏高,一般意味着血糖的消耗出现了问题。这种情况下机体很可能出现了疾病。4.发高烧时,捂被子出汗有利于机体的恢复。( )分析:高温严重威胁蛋白质结构,必须采取紧急物理降温。5.外界条件变化,不影响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 ( )分析: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17、有限,外界条件太恶劣会威胁到内环境的稳态。6.过于依赖空调,会造成机体调节能力下降。( )【命题案例研析】【典例】(2017全国卷)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_。【审答技巧】(1)题干信息:血浆渗透压=胶体

18、渗透压+晶体渗透压。(2)考点判断:本题涉及的考点为血浆和组织液的关系,影响渗透压大小的因素,内环境的作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1)当人体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此时组织液的渗透压(主要为晶体渗透压)高,水分由血浆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组织间隙水分过多而出现组织水肿。(2)正常人大量饮水后,大量的水经胃肠进入血浆,其中无机盐离子的浓度相对降低,而晶体渗透压是由无机盐浓度形成的,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3)内环境是体内细胞赖以生活的液体环境,除为细胞提供生存环境外,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也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进行。答案:(1)血浆(2)增加降低(3)细胞

19、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核心素养新命题】(1)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正常人体血浆晶体渗透压与组织液晶体渗透压哪个较大?解释原因。提示:组织液晶体渗透压较大。血浆与组织液总体来说是等渗溶液,血浆中蛋白质等大分子含量更丰富,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大于组织液的,因此组织液晶体渗透压较大,这样才能形成平衡。(2)社会责任关爱生命部分婴幼儿的营养主要依赖于奶粉,试分析为什么低劣的奶粉会导致“大头”婴儿的出现?提示:低劣奶粉氨基酸含量低,婴儿血浆蛋白质合成不足,血浆胶体渗透压偏低,更多水分进入了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大头”婴儿)。【考点题组诊断】角度一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20、)A.血浆渗透压只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有关B.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维持细胞外液pH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与载体蛋白有关D.运动时水盐大量排出体外,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解析】选A。血浆蛋白也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的重要物质,A项错误。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可与强酸、强碱物质反应,将其转化为一种盐,从而维持pH的相对稳定,B项正确。Na+在细胞外液中的浓度高,K+在细胞内液中的浓度高,这种细胞内外分布差异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有关,C项正确。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保障,正常机体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21、D项正确。2.(2015江苏高考)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A.Na+浓度B.渗透压C.K+浓度D.O2 浓度【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故A项错误;细胞内液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平衡,故B项正确;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故C项错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不断消耗O2,细胞内液O2浓度低于组织液,故D项错误。角度二内环境的稳态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

22、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内环境”“必要条件”。(2)关键知识:内环境的概念和内环境稳态的意义。【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在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中的意义。A项中,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正确。B项中,内环境稳态可使细胞生活在温度和pH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正确。C项中,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K+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于Na+内流,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

23、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正确。D项中,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中,不彻底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是发生在内环境(细胞外液)中,D项错误。角度三稳态的调节机制4.(2016全国卷改编)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该过程主要调节内环境的渗透压C.机体水盐过度失衡,免疫系统可能会直接参与调节D.参与该调节过程的系统包括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解析】选C。参与水盐调节的物质和结构包括: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水盐调节中枢、大脑皮层、抗利尿激素、肾小管等。因此该调节过程属于神经-

24、体液调节,A项正确。水盐调节主要是调节机体内环境的渗透压,B项正确。免疫系统主要是清除外界抗原,不直接调节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与成分,C项错误。水盐调节过程中,除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参与外,还包括饮水这种行为(循环系统参与),D项正确。5.图甲为人体某组织局部示意图,图乙表示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机制。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A.图甲中内环境包括a液、c液和d液B.图甲中b液减少可能会造成组织水肿C.图甲中a液中的O2到达d液最少需穿过4层生物膜D.图乙可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由神经-免疫系统维持的【解析】选B。图甲中a液是血浆,b液是淋巴,c液是组织液,d液是细胞内液,内环境不包括d液,A

25、错误;淋巴减少可能是淋巴管堵塞引起的,会造成组织水肿,B正确;a液中的氧气先穿过1毛细血管壁(2层生物膜),再穿过3细胞膜(1层生物膜),到达d液,共3层生物膜,C错误;图乙可说明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错误。6.(教材素材新命题必修3 P11拓展题变式)有一位科学家进行了以下实验: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灵长类动物,在接下来的3 h内,每隔30 min检查该动物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结果如表所示。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食用糖后的时间(min)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mgmL-1)00.75301.25601.10900.901200.751500.751800.75(1

26、)由表可知,该动物血糖正常的浓度为_mgmL-1。(2)030 min,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是_。(3)30120 min,血糖的去向包括_。(4)试述该动物血糖浓度过高、过低会出现的症状:_。【解析】(1)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该动物血糖浓度大多数时间是0.75 mgmL-1。(2)进食之后的最初时间内,该动物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大量葡萄糖。这些葡萄糖进入肠道毛细血管,引起血糖浓度迅速升高。(3)饭后30120 min,在机体的调节下血糖被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血糖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4)该动物血糖过高会导致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困难,形成高血糖、糖尿病。该动物血糖过低会导致低血糖。答案:(1)0.7

27、5(2)该动物从小肠吸收大量葡萄糖(3)供能、转化为糖原储存、转化为非糖物质(4)前者导致高血糖、糖尿病,后者导致低血糖【加固训练】1.如图为机体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图中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B.图中神经系统均可直接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C.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D.当内环境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甚至出现组织水肿【解析】选D。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神经系统可直接或间接地调控内分泌腺的活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目前普遍认为的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并不是坎农提出的。人体内环境遭到破坏,酶的活性

28、会受到影响,细胞代谢紊乱,内环境渗透压改变,甚至会出现组织水肿。2.(2018济南模拟)如图是肾小管上皮细胞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是与葡萄糖转运有关的载体蛋白。图中钠钾泵每消耗一个ATP分子,会逆浓度梯度泵出3个Na+和泵入2个K+,以保持膜内高钾低钠的不均匀离子分布状态。请回答下列问题:(1)原尿、肾小管上皮细胞、组织液三者相比,_中的葡萄糖浓度最高。(2)钠钾泵载体的化学本质是_。在钠钾泵的作用下,Na+和K+通过_(填运输方式)在细胞内外进行交换,以维持细胞内外的_平衡,从而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3)据图可知,钠钾泵具有_功能。人体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差异的根本原

29、因是_。【解析】(1)原尿、血浆、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相差不大,而肾小管则通过主动运输将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葡萄糖浓度更高。(2)钠钾泵载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离子泵一般都是需要能量的,其中Na+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K+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载体的活动,使细胞内外处于等渗状态。(3)由图可知,钠钾泵不仅可以运输离子,还可以使ATP水解,兼具运输和催化功能。人体不同细胞的基因是相同的,细胞膜载体的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答案:(1)肾小管上皮细胞(2)蛋白质主动运输渗透压(3)运输和催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答案速填:1_2_3_4_5_ 6_7_淋巴激素渗透压细

30、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相对稳定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2课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考点一反射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核心知识突破】1.神经元与反射弧:(1)神经元结构:(2)反射弧结构:2.兴奋与反射:(1)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_状态变为_状态的过程。相对静止显著活跃(2)反射。完成反射的条件:a.反射弧的_。b._(超过阈值)。完整性适宜的刺激反射的类型: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概念通过_获得,与生俱来在_过程中逐渐训练形成的特点不经过_;先天性;终生性;数量有限经过大脑皮层;后天性;可以建立,也能消退;数量可以不断增加

31、遗传后天生活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意义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使机体适应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实例眨眼、啼哭、膝跳反射、吃东西时分泌唾液等学习、“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等3.神经系统和人脑的高级功能:(1)神经系统各级中枢及功能。(2)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_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脊髓的_中枢受脑中相应_中枢的调控。神经中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_。大脑皮层低级高级调控(3)人脑的高级功能。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机体的_活动。具有_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反射语言、学习、记忆(4)大脑皮层言语区及损伤症(连线):4.【教材易漏知识】必修3 P17 “思考与讨论”2: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所包含的

32、神经元个数相同吗?如何证明脊髓是上述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提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包含2个神经元,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包含3个神经元;通过实验破坏脊髓,若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不存在,说明脊髓是这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反之,则说明脊髓不是这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微点警示】有关反射的三个“”(1)反应反射。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不属于反射。植物和单细胞动物没有反射,对刺激的反应属于应激性。(2)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效应器分为两种,一种是传出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肉,另一种是传出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腺体。(3)神经纤维神经。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包裹在外的髓鞘构

33、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聚集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神经。【秒判正误】1.兴奋在反射弧中只以电信号的形式存在。( )2.一个反射弧至少包括三个神经元。( )分析: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由2个神经元组成。3.反射弧只能先天形成,个体出生后不会出现新的反射弧。( )分析:通过后天的体验、学习可以形成条件反射,建立新的反射弧。4.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分析:语言功能属于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5.效应器就是指传出神经末梢。( )分析: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腺体或肌肉。6.没有感觉产生,不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不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 )分析:可

34、能是反射弧的其他部分受损。【命题案例研析】【典例】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a是效应器,e是感受器B.处发生的变化会引起b的变化C.感受器可以直接感受到疼觉、热觉D.切断d、刺激b,会引起效应器收缩【审答技巧】(1)审题关键:图中“ ”,带此结构的为前一神经元,与之相接触的为后一神经元,由此可以推测,a是效应器,e是感受器。(2)答题技巧:明确兴奋在反射弧中传递的方向:e感受器a效应器。理解感受器的作用:收到刺激,产生兴奋。【解析】选C。比较与a、e相连的神经元带“ ”的为传入神经,因此e是感受器,a是效应器

35、,A项正确。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传递方向是由ea,的变化会引起b的变化,B项正确。产生疼觉、热觉这些感觉,是大脑皮层才有的功能,C项错误。切断d、刺激b,会引起效应器收缩,D项正确。【高考长句应答特训】(1)若刺激b处,引起了效应器的反应,能不能称之为反射?为什么?提示:不能。兴奋必须经历完整的反射弧,发生的反应才能称为反射。(2)图示反射弧会受到高级中枢的调节,这种分级调节有何意义?提示: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使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的进行。【方法规律】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36、”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考点题组诊断】角度一兴奋与反射1.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

37、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反射、条件反射及兴奋的产生、传导等知识。根据题意可知,食物引起味觉不属于反射,铃声引起唾液的分泌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的分泌这两个反射弧中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均不同,属于不同的反射弧;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能够使狗形成新的条件反射,因此能够促进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C选项正确。2.(2019济南模拟)关于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不消耗ATPC.兴奋只能发生在神经组织中

38、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解析】选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A项错误。根据兴奋产生和传导时的不衰减,可知整个过程是靠能量维持的,肯定要消耗ATP,B项错误。兴奋也可以发生在肌肉或腺体等组织中,C项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项正确。角度二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3.在用脊蛙(去除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实验中,破坏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蛙的双侧后肢对刺激的反应,结果如表:世纪金榜导学号刺激部位反应破坏前破坏后左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不收缩右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的部

39、分可能是()感受器和传入神经感受器和传出神经传入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和效应器A.B.C.D.【解析】选C。破坏左后肢的某个部位后,刺激左后肢,左后肢与右后肢都不收缩,可以确定左后肢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遭到破坏;刺激右后肢,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可以确定左后肢的传出神经或效应器被破坏了。角度三人脑的高级功能4.(2017海南高考)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C.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D.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解析】选D。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损伤后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A项正确;人的中枢神经

40、系统包括脑和脊髓,B项正确;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等,C项正确;下丘脑既可通过分泌神经递质参与神经调节,也能分泌激素参与体液调节,D项错误。5.(2018郑州模拟)下列有关健康成年人脑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受损后患者不能写字C.温度感受器位于下丘脑D.下丘脑不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解析】选A。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A正确;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后患者不能看懂文字,B错误;温度感受器位于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C错误;血糖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参与血糖平衡的调

41、节,D错误。6.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呼吸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到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 回答下列问题:世纪金榜导学号(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_,b是_,c是_,d是_。(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_的调控。(3)图(b)中神经元和之间形成的突触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中的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的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反射弧结构的知识,由该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以及反射弧各部分

42、结构在反射弧中的位置来判断。a、b、c、d分别为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2)“屏住呼吸”等有意识的行为,都是由大脑皮层调控的。(3)根据接触面的形状,更重要的是根据反射弧从感受器到效应器的方向,作出准确判断。答案:(1)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2)大脑皮层(3)轴突细胞体(细胞体或树突)考点二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核心知识突破】1.兴奋的产生:(1)静息电位:表现:_。形成原因:K+外流。外正内负(2)动作电位:表现:_。形成原因:Na+内流。外负内正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传导过程如图所示:(2)传导特点:_。双向传导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写

43、出图甲中序号代表的结构:_,_,_,_,_,_。(2)乙图中的突触类型:A:轴突细胞体型: ;B:轴突树突型: 。轴突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3)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 _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4)信号变化:电信号_电信号。神经递质化学信号(5)传递特点及原因:特点:_。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_释放,作用于_。单向传递突触前膜突触后膜4.神经递质与受体:(1)神经递质。释放方式: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_性。作用:引起下一神经元的_。去向:迅速被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为下一次兴奋传递做好准备。流动兴奋或抑制(2)受体。化学本质:_。特点:特

44、异性识别并与神经递质结合。糖蛋白【微点警示】1.离体和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不同:(1)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2)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沿着反射弧单向传导的。2.突触小体和突触不同:(1)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2)信号转变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上完成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秒判正误】1.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如果神经元太长,电信号会逐渐减弱

45、。( )分析:兴奋产生后,不会在传导过程中衰减。2.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比静息电位时高。( )分析:兴奋时,大量Na+内流,比值应该减小。3.兴奋在神经元中的传导是双向的,正常状态下它在反射弧中的传导、传递是单向的。( )分析:正常状态下,兴奋都是从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开始的兴奋只单向传递;另外在突触部位,兴奋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传递是单向的。4.如果一个人的手被针扎了,他应该先感觉到疼痛,然后再把手缩回来。因为只有先有感觉,才能接着作出反应。( )分析:缩手反射经历的神经元数量少,速度更快;只有兴奋传到大脑皮层才能感觉疼痛,这个过程经历的神经元多,速

46、度更慢。5.兴奋在突触处的信号变化形式一般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命题案例研析】【典例】(2016全国卷)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再到达突触后膜。(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审答技巧】(1)审题关键:明确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据图

47、判断乙酰胆碱分解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2)答题技巧:根据乙酰胆碱的作用推测D酶失活后,突触后神经元的表现。【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递质的产生与作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1)从题图中可以看出,A-C被 D酶水解后产生A和C,其中C又重新被吸收回细胞内,再参与A-C的形成。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能传导神经冲动,能作为神经递质。(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A-C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再经自由扩散到达突触后膜,与相应受体结合,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3)若图中的D酶失活,发挥作用之后的A-C不能被及时水解,则持续结合在突触后膜的受体上发挥作用,表现为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答案:(1)C能(2)胞

48、吐突触间隙(3)兴奋【核心素养新命题】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1)图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_。(2)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来自_(填场所),这种运输方式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的特点。从左到右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一定的流动性(3)兴奋在图示结构中传递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_(填“快”或“慢”),其原因是_。神经递质在突触慢间隙中的运输速率要慢于神经纤维上电信号的变化(4)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跳反射难以发生,其原因最可能是_。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导致细胞内大量的K+外流,使细胞的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方法规律】巧记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类型及去向【考点题组诊断

49、】角度一兴奋的产生和传导1.(2016海南高考)下列与动物体内K+、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而Cl-不参与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D.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解析】选A。NaCl中Na+和Cl-都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A错误;静息时由于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这是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正确;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由近及远相继兴奋,是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的结果,C正确;Na+主要在细胞外液,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

50、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运输,D正确。【方法技巧】K+、Na+运输方式的判断种类运输方式K+静息电位时K+外流协助扩散恢复静息电位时K+的吸收主动运输Na+动作电位时Na+内流协助扩散恢复静息电位时Na+的外排主动运输角度二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2.如图为某反射弧示意图,现a处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A.既有感觉,同时肌肉又有收缩反应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也无收缩反应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D.失去感觉,但肌肉有收缩反应【解析】选C。根据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节的位置,可以判断甲为感受器,乙为效应器。a处受损,乙无法接收传来的兴奋。不过,兴奋可以在脊髓中传导、

51、传递,一直传到大脑皮层产生相应的感觉。3.(2019深圳模拟)如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兴奋传到突触前膜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A.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同B.若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神经元兴奋C.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解析】选C。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都与各自突触后膜对应的受体结合,A项错误;乙神经元兴奋时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故丙神经元不兴奋,B项错误;若

52、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只能影响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C项正确;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乙酰胆碱不能正常释放,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D项错误。4.(教材素材新命题必修3 P22拓展题T1变式)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A.B.C.D.【解析】选D。由图可知,在箭头处施加刺激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分别向左右传导到达后,在处可正向经过突触到达,在处不能反向经过突触到达,所以处的膜电位会发生变化,处膜电位不发生变化。5.(2018衡水模拟)调查显示,在口味方面,中国人舌尖最爱“辣

53、”,甜紧随其后,接下来是咸和酸,苦则排名最后。但是,与其他四种不同,辣其实并不是一种味觉,而是痛觉。(1)辣的感觉是通过辣椒素作用于舌头中的痛觉纤维上的_而产生的,辣椒素跟该结构结合后就激活了与该结构连在一起的TRPV1离子通道,导致阳离子大量内流产生_电位,并在突触末梢释放_,将痛觉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系统。(2)TRPV1通道也是体温调节中的一个环节,食用含有辣椒素的食物会导致_分泌增加,_舒张,从而散热增加。(3)辣所带来的痛,会促使身体分泌大量内啡肽,内啡肽能产生快感来镇痛,在最初的疼痛之后,反而让人产生了一种愉悦感,让很多人的饮食无辣不欢。内啡肽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一样由_分泌,并受到肾上

54、腺皮质激素的_调节。【解析】(1)舌头中的感受器可以感受到辣椒素的刺激,说明其上有相关的受体。该刺激导致动作电位的产生,在神经元上以电信号的方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神经递质)的方式传递。(2)吃辣椒引起机体产热增加,汗腺活动加强分泌增加,皮肤毛细血管舒张。(3)促激素都是由垂体分泌的,其分泌受到相关激素的反馈调节。答案:(1)辣椒素受体动作神经递质(2)汗腺皮肤毛细血管(3)垂体反馈角度三药物或其他因素对兴奋传导或传递的阻断6.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如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元

55、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A.B.C.D.【解析】选A。本题为实验设计题,其目的是证明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元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因此,实验中的自变量是药物的作用部位。我们要使用药物作用于神经元上,作用于突触间隙;刺激部位对本实验来说是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但是刺激部位必须能够对药物效果进行有效的检验,所以,刺激A部位是没用的,刺激B部位才是有效的。7.(2017江苏高考)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

56、.当兴奋传导到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递质经的转运和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结构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解析】选D。图中表示线粒体,表示突触小泡,表示突触前膜,表示突触后膜。线粒体可以为神经递质的分泌提供能量,但是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使钠离子迅速内流,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错误;神经递质经转运到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至突触间隙,C错误;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使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打开,某些离子(如Na+和K+)通过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进出细胞引起膜电位发生变化,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57、D正确。 8.某些种类的毒品可以使人产生兴奋和愉悦感,吸食毒品使人上瘾并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如图表示某毒品的作用机理,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为_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受体蛋白存在于_上。(2)毒品分子与转运蛋白结合,导致突触间隙神经递质含量_,最终在_产生愉悦感。(3)吸毒成瘾后,吸毒者需要不断增加剂量才能获得同等愉悦感,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解析】(1)由图可知,该图含有突触前膜以及突触后膜,属于突触结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因此受体蛋白存在于突触后膜上。(2)毒品分子与转运蛋白结合,导致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不会被转运蛋白运回细胞,因此突触间隙神经递质含量增加

58、,愉悦感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3)由图可知,吸毒会导致神经系统严重损伤,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数量会减少,为了获得同等愉悦感,就需要更多的神经递质,而增加吸食毒品的剂量可以增加神经递质的量,从而达到效果。答案:(1)突触突触后膜(2)增加大脑皮层(3)吸毒导致受体蛋白数量减少,为获得同等愉悦感需要更多的神经递质,而增加吸食毒品的剂量可以增加神经递质的量答案速填:1_2_3_4_5_6_7_8_感受器神经中枢条件反射使相应器官和系统的活动更加有条不紊静息双向传导单向传递记忆第3课通过激素的调节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考点一通过激素的调节 【核心知识突破】1.激素调节的发现:(1)促胰液素的发现

59、。A组:盐酸 静脉胰腺分泌_B组:小肠黏膜 提取 液静脉胰腺分泌_未加强未加强A组、B组均不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C组说明在盐酸刺激下,小肠产生了某种活性物质。该物质后来被命名为:_。该物质是通过_运输,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的。(2)激素调节:由_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促胰液素体液内分泌器官(或细胞)2.主要内分泌腺、激素及功能:内分泌腺激素名称功能下丘脑促甲状腺(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性腺)激素_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抗利尿激素内分泌腺激素名称功能垂体促甲状腺(性腺)激素(1)促进甲状腺(性腺)的生长发育;(2)促进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_促进生长,

60、主要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骼的生长生长激素内分泌腺激素名称功能胰岛胰岛A细胞_升高血糖胰岛B细胞_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内分泌腺激素名称功能甲状腺_(1)促进新陈代谢;(2)促进生长发育;(3)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肾上腺素(1)升高血糖;(2)加快代谢,增加产热甲状腺激素内分泌腺激素名称功能性腺卵巢_性激素(1)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2)激发并维持各自的第二性征睾丸_性激素雌雄3.各内分泌腺、激素之间的关系:(1)如图,一般来说,下丘脑调节垂体,垂体调节其他内分泌腺。(2)各内分泌腺中,_不受垂体的调控。(3)激素间的相互关系。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相同的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