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问题探究: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学案)【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并解释相关现象。【课堂学习】一、读图总结:辐射定律、大气对电磁波的选择性吸收下图为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强弱比较,以及地球主要大气成分对电磁波的吸收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填空。注:阴影区域表示被各种气体吸收的辐射的百分比由上图可知:温度越高,辐射能力越 。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部分是 ,地面辐射中能量最强的部分是 ,故相对来说,太阳辐射为 (长或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 (长或短)波辐射。除较小范围的红外波段,氮气对各个波段的电磁波吸收都非常 。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波长较 的 。氧和臭氧主要吸
2、收波长较 的 。大气的几种主要成分对可见光的吸收都很 。总体来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 ,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较 ,故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源和直接热源是 辐射。二、探究学习:绘制示意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任务1:阅读教材P28P29大气的受热过程部分。任务2:试着在下方画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提示:箭头粗细表示能量的多少,箭头方向代表能量传递方向)注:不局限于教材上的图,先独立绘图,再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任务3:跟着老师一起画,一起说,一起“头脑风暴”。任务4:更正自己绘制示意图中的错误,并用专业的地理语言描述大气的受热过程。三、学以致用:将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运用于生产生活实践,解释
3、相关现象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原理,回答下列问题。1.解释晴天昼夜温差大于阴雨天的原因。2.两个相同规格的密闭玻璃箱,甲箱底部放一层土,乙箱为空箱(如下图所示);中午时分,把甲乙两个玻璃箱同时放置于阳光下,15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内的气温。推测:哪个箱子的气温更高?说出你的依据。四、课堂总结:大气受热的三个过程;大气的能量来源;大气对维持地表温度的重要作用读下图,完成下列填空。1.图中各字母表示的含义:A ,B ,C ,D E ,F ,G ,H ,J ,K 2.总结规律:大气受热的三个过程(1)太阳暖 :到达大气上界的 进入地球大气层, 部分被大气吸收, 部分到达地面,被地面 而增温。(2)大
4、地暖 :地面增温后,又以 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 ,近地面大气再通过 、 等方式层层向上传递。(3)大气还 :大气增温后,也向外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将能量还给 ,称为 ,对地面起到 作用。3.重要结论:地面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根本能量来源是 ;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 作用,对地面具有 作用。五、课堂反思学习效果自评优秀良好一般较差1.熟悉电磁波、辐射的相关概念和定律。2.能够绘制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明确图中箭头的方向、表示的含义以及数量关系。3.能够用科学准确的地理语言描述大气受热的三个过程,理解能量在太阳、地面、大气间的转化。4.掌握地球、大气的主要能量来源。5.理解大气对维
5、持地表温度的两个重要作用(削弱作用与保温作用)。6.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综合分析相关自然现象和生产生活现象。我的疑惑:【课后作业】一、推导归纳1.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推导并归纳影响气温的因素。2.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推导并归纳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二、原理巩固 下面左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右图为世界某地区。读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将左图中所代表的内容选填在下面的横线上。A.大气辐射 B.太阳短波辐射 C.地面长波辐射 D.大气逆辐射 , , , 。(2)大气吸收的要 大气直接吸收的,这说明了 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3)右图地区全年炎热干燥,昼夜温差 ,是因为 (填数
6、码)强 (填数码)弱造成的。 (4)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煤炭、石油等),使大气中的CO2增多,导致大气吸收 (填数码)的能力增强,并通过 (填数码)把热量还给地面,从而使全球变暖趋势加快。 三、原理运用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下图),对地表具有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作用,进而促进作物早熟增产。读图,据此完成13题。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减弱地面辐射的损失 B.增强大气逆辐射强度C.增强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2.陕西地区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银色反光地膜,主要是为了
7、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C.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3.秋季晴朗的夜晚,农民点燃田地里的秸秆来防御霜冻,是因为秸秆燃烧产生的烟雾能A.能减少大气逆辐射 B.能增加大气逆辐射C.能使地面辐射减弱 D.能增加地面辐射下图拍摄的是上海郊区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棚顶为黑色尼龙网,而不是常见的白色透明的塑料或玻璃大棚。读图,据此完成45题。4.由此推断,此时段上海的天气可能是A.连续不断的对流雨 B.持续的伏旱天气 C.连续的霜冻天气 D.台风来临狂风暴雨5.在此季节,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B.减少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
8、过低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据解放军报报道,西藏军区海拔4500米以上哨所全部建成“阳光保暖房”,从此官兵再也不用“四季穿棉袄”了。读图,据此完成67题。6.以前官兵“四季穿棉袄”,不是因为A.海拔高,空气稀薄,较弱 B.海拔高,到达的较弱C.海拔高,风力大,散热快 D.多晴朗天气,作用较弱7.与“阳光保暖房”保温作用一致的地理现象是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 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 D.晴朗天空呈蔚蓝色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
9、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读图,据此完成89题。8.地气系统内存在着形式多样的能量传递与转换,其中能促进温室效应增强的过程是大气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9.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是月 月 月 月四、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小组单位,利用周末时间,从下面几种实践活动方案中选择一种,合作完成。任务要求:设计详细实践活动方案;通过影像记录实践活动过程;制作课件分享实践活动成果。1.验证实验:大气直接热源的验证实验准备两个相同规格的密闭玻璃箱,分别标记为甲箱和乙箱;甲箱底部放一层土,乙箱为空箱(如下图所示);中午时分,把甲乙两个玻璃箱同时放置于阳光下,15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内的气温。2.气温观测:选择操场中央与铭志楼前花园作为两个观测点;每隔3小时(北京时间3点、6点、9点、12点、15点、18点、21点、24点)测量并记录两个观测点的气温;绘制两个观测点的一日气温曲线;总结气温日变化规律,比较两地气温差异,并分析原因,撰写观测报告。3.观察体验:观察体验生活中与气温有关的地理现象,并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进行分析。举例说明,至少两例。查阅相关资料,撰写小论文。实验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温州市南浦小学2022年艺术节活动方案范文
- 环保教育培养下一代绿色生活意识
- 现代教育技术助力创新教学方法的推广
- 现代办公家具中的稳固与美观并存
- 国庆节成都汉服活动方案
- 现代远程教育在海外的发展趋势分析
- 汽车行业的社交媒体广告投放策略
- 国庆节旅游宣传活动方案
- 温控技术在绿色办公楼宇的革新发展
- 现代建筑设计的情感化表达
- 《港珠澳大桥演讲》课件
- 《有机化学》课件-第十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我们一家人》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
- 2024年海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A卷)
- 中医培训课件:《经穴推拿术》
- 临床药师进修汇报课件
- 北京市首都师大附中2025届数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专升本-英语高频词汇
- excel培训课件教学
- 2024年贵州省高职(专科)分类考试招收中职毕业生文化综合考试语文试题
- 政治丨广东省2025届高中毕业班8月第一次调研考试广东一调政治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