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学问和智慧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学问和智慧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学问和智慧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学问和智慧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学问和智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问和智慧 祖冲之 (圆周率) 瑞利 (氩气)阿基米德 (浮力定律)门捷列夫 (元素周期表) 弗莱明 (青霉素)考考你! 你能说出这些科学家们成功的秘诀吗? 1.有人说,如果你想要获得成功,就要以持之以恒为朋友,以经验为顾问,以耐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守望者。 2.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W(成功) = X(艰苦劳动) +Y(正确方法) +Z(少说空话) 3.李嘉成认为成功靠3Q,IQ(理性智商)EQ(情绪智商)SQ(心灵智商)。各抒己见 赵括从小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讲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抵得上他的。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后来赵括代替廉颇和秦军作战。秦将白起用计把

2、赵国的军队一切为二。结果赵括被秦军射死,数十万兵士被秦军全部活埋。 只有学问,没有智慧纸上谈兵课前热身 这一天,庖丁被请到文惠君的府上,为其宰杀一头肉牛。动作极其熟练自如。他在将屠刀刺入牛身时,那种皮肉与筋骨剥离的声音,与庖丁运刀时的动作互相配合,显得是那样的和谐一致,美妙动人。只有智慧,没有学问庖丁解牛 一位美国记者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便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既有学问,又有智慧周恩来和派克笔:我与名家交流姓名罗家伦字志希评价教

3、育家和思想家作品新人生观新民族观个人经历1914上海复量公学1917北京大学文科学习1918创办了影响仅次于新青年的新潮杂志,倡导新文化。1919起草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并在“五四运动”的精神中首先提出“五四运动”我与名家交流个人经历1920-1926先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后又转往欧洲的伦敦、柏林和巴黎三所大学的研究院,1928-1930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1930左右-1940左右任中央大学校长1969病逝于台湾。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并从文中找出表明学问和智慧之间关系的句子。初读课文学问和智慧有显然的区别。有人认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

4、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初读课文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学问和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初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1.这篇文章为我们谈论的论题是什么?2.在作者看来学问是什么?智慧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3.作者对此持的观点是(即中心论点)。再读课文学问和智慧知识的聚集,是工具。 发现,是创造,智慧的主体是 人的思想。1.论题:2.学问是:3.智慧是:再读课文4.它们之间的关系:5.中心论点:. 学问离不开

5、智慧,智慧离不开学问,两者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再读课文请按照下列语言格式,解读各段。 我读第自然段,我找到的或概括的中心句是,作者用的论证方法有(请你举例说明)三读课文第1段: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比喻论证)第2段:有人认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未必都有智慧。 (引用论证、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第3段: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举例论证)第4段: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 (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第5段: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正

6、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第6段: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比喻论证) 本文作者形象地说理,语言充满了智慧。许多语句以常见的事物比喻比较抽象的道理,通俗易懂。找出这些句子并试析其在文中的作用。三读课文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解答:这两个比喻都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学问和智慧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要工具,而智慧是发现、创造,主体是人的思想。惟有从学问中产生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惟有从学问中产生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

7、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从水底上涌。解答:作者把“无学问的智慧”比做“肥皂泡”;而把“从学问中产生的智慧”比做“探照灯”“珍珠泉的泉水”突出智慧必须以学问为基础的道理。若把学问譬作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有水、有石,甚至有水泥钢骨,决不能成为房子;就是懂得材料力学、结构原理,也只可以造成普通应用的房子,而决不能造成庄严壮丽的罗马圣彼得或巴黎圣母教堂。解答:这里以建筑为喻,论证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 我推荐的词语是,我的理解是:我是这样用它的探骊得珠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取大利,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词扼要,得到要领。小王的文章,虽不是洋洋万言但言简意赅,谈的是

8、小问题却能探骊得珠,击中要害。牛刀小试 例句:如把学问比作建筑材料,那么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如把学问比作那么智慧便是如把学问比作那么智慧便是 牛刀小试石头点金石铁砂磁铁 例句: “唯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从水底上涌。” 从“友谊 理解”“成功 失败”“幸福 苦难”三组词语中任选一组造一个句子。 例如:唯有从理解中产生的友谊,才不是春天易谢的花朵;他永远如松柏一般,四季常青。 牛刀小试材料一:王安石伤仲永一文中的方仲永,5岁时就认识书写工具,7岁就能指物作诗。邻居家有事常喊他去作诗并给他报酬。其父觉得有利可图,便拉着他到处赚钱,不让其学习,结果

9、到20岁时“泯然众人”。分析材料,探究深思材料二:贝多芬小时候弹钢琴专注时,手指在键盘上磨得滚烫。为长期弹下去,他在琴旁放一盆凉水,把手指浸在水中泡凉后接着弹,水撩在地板上积少成多,漏到楼下房东家里却浑然不知。材料三:比尔盖茨19岁时看到了电脑软件行业的巨大商机从哈佛辍学,后来成了世界首富。盖茨成了盖茨,我们依旧“微软”。分析材料,探究深思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概括你所探究到的结果! 学问离不开智慧,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需要知识,更需要能力。探究结果1、同学们,德国诗人歌德曾经说过:“掌握知识对一个人来说是不够的,应当善于使知识灵活运用,而在我们的身边存在这样一种人:平

10、时考试独占鳌头,碰到实际问题却一筹莫展,束手无策。请结合你学的这篇文章,用你的论述让他转变观念,努力成为一个“高分高能”的人。要求:观点要有针对性,说理要有条理性,恰当运用文中的语句。 活学活用观看视频并思考:视频中机器人的发明者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运用本文的观点)视频欣赏他们成功就在于一方面有扎实的计算机、机械制造等方面的基础。更主要的是他们有智慧,把京剧艺术融入到机器人的发明中来。2、众所周知,我们现在的教育仍是应试教育,升学考试中,需要记诵的内容还有许多,学完本文之后,有同学认为既然“智慧比学问更重要”那么就不需要去背诵、默写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活学活用罗家伦反对读死书,但并没

11、反对必要的记诵,他自己就是从旧学中走出来的,他反对的是只重简单积累不重应用,反对死记硬背。现行的考试中有一些弊端有待改革,但是,在青少年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把一些重要的文化知识或传统经典记下来,很有必要,因为过了这一时期,对一般人而言,不可能再有系统、大量的记诵知识的机会了。青少年可以通过这种记诵学习,了解民族基本文化,为未来的进一步学习积累必要的知识,同时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从终生学习的需要出发,青少年时期必须重视知识的记诵与积累。3、还有人认为“知识就是知识,能力就是能力,二者泾渭分明”,既然强调重视能力,那就排斥对知识的接受。你同意吗?为什么? 活学活用不同意。博闻强记是学者的禀赋之一,一个人能博闻强记,多多少少会从他占有知识中受到启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