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宝山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上海市宝山区宝山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上海市宝山区宝山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上海市宝山区宝山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上海市宝山区宝山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2021学年上海市宝山区宝山实验学校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默写(1)水何澹澹,_。(2)_,崔九堂前几度闻。(3)遥怜故园菊,_。(4)_,受降城外月如霜。(5)乡书何处达?_。【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七年级上册课内古诗文的背默,注意检查错字,做到书写正确。这里需要着重注意“竦峙”、“岐”、“回乐峰”的书写。 【答案】:(1)山岛竦峙(2)岐王宅里寻常见(3)应傍战场开(4)回乐峰前沙似雪(5)归雁洛阳边2.古诗文赏析。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香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天净沙”是_。(2)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_。A.作者马致远,元代杂

2、剧家、散曲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B.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C.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昏昏欲睡的乌鸦D.这首小令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诗歌文学常识的掌握。注意带学生区分“曲牌名”和“词牌名”的异同。(2)C选项中“昏鸦”意为“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指“傍晚”。 【答案】:(1)曲牌名(2)C3.课内文言文阅读理解。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

3、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上文选自_一书,该书由南朝的_组织编写。(2)解释加粗词:陈太丘与友期行_元方入门不顾_(3)翻译: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4)文中从友人“过中不至”和“怒曰”的表现来看,友人是一个_的人,从陈元方的表现来看,他是一个_的孩子。【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积累。(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3)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

4、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4)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概括。注意从主要事件中去分析。 【答案】:(1)世说新语,刘义庆(2)约定 回头看(3)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4)不讲诚信,没有礼貌;聪明机智,爱憎分明。4.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附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1)解释下列句中

5、加粗词。居家恒服布衣_鼠啮我稿_(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3)“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_的心态。、【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3)本题考查的是对人

6、物形象的概括。注意从主要事件和人物言行中去具体分析。译文:顾亭林在家时常穿着粗布衣服,周身没有半点丝绸。当时他写音学五书时,诗本音第二卷屡次被老鼠咬坏,(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有人劝他修整房屋除去老鼠这类东西,顾亭林说:“老鼠咬我的稿子,其实是勉励我,要不然放的好好的文章,怎么能多次修改呢?” 【答案】:(1)时常 咬(2)A(3)豁达乐观二、现代文阅读。5.阅读下文,完成题。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比较一下常见的颜色,便可知中国红是最适合喜庆的颜色。黄色尽管有暖暖的氛围,很明亮,但由于涉及皇权,不宜作喜庆的主色;月华般的白色清淡、纯洁、素雅,犹有百合花般的诗意和温厚的纯粹,却也无

7、法做民间喜庆的主色;紫色低调、冷艳、神秘、优雅、浪漫,犹带紫槿花、勿忘我、紫丁香那般淡淡的自恋,与昂扬热烈的喜庆却风马牛不相及;绿色无疑象征希望和蓬勃的生命,是今天誉满全球的环保色,然而冷静有余,热烈不足,与喜庆氛围又怎能和谐?唯有红色是对视觉冲击最强烈的颜色,是最有生气的颜色,其释放的激情与能量,犹如生命在燃烧,具有凌驾任何色彩之上的强烈力量。红色最热烈、最活泼、最鲜亮、最艳丽、最精神,能教人双眼一亮,印象深刻,是无可取代的最适合喜庆的颜色。考察光波的长短,也可以明白中国红非常适合喜庆。光学实验表明:光线的波长越短,散射作用越强,光线的波长越长,散射作用就越弱。在可见光中,红光的波长最长,空

8、气对红光的散射作用最弱。也就是说,红光的穿透力最强,可以传得最远。在喜庆时刻,谁不喜欢红红火火、光鲜醒目呢?谁不喜欢好事传千里呢?中国红最适宜喜庆,还有生存择食的因素。人对色彩的感觉是与生俱来的。人的眼睛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依次观察的是物体的色彩、形体、线条和点。由此可知,色彩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的第一媒介。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观察了生活在乌干达基巴莱国家公园的灵长类动物的饮食习惯,发现猿类和猴子通常利用蓝色和黄色视觉选择所吃的水果;它们想吃到有营养的鲜嫩树叶,还必须具备分辨红色和绿色的视觉,鲜嫩的树叶常带有隐隐的红色,能较明显地与其他颜色的树叶相区分。红色是引起兴奋、喜悦的颜色,能明显引起动物视神

9、经细胞的扩展反应。可见,灵长类动物对红色的感觉能力较其他颜色敏感,与长期以来寻找食物所养成的饮食习惯有关。中国红反映了东方式的神秘。其渊源还可追溯到古代华夏民族对日神的虔诚膜拜。作为中国的吉庆颜色,作为中国人的吉祥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中国红表现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中国红将华夏民族喜庆的色彩习俗打造得美轮美奂。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习俗里。习俗的形成无疑必须经过选择,比如中国红被确立为喜庆颜色就是经由中国人聪明的选择,尔后才传染开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乃至约定俗成,形成集体心理定势。如果这种习俗看得见、摸得着而且符合生理选择,比如中国红,其固定性还会更强。习俗带有的守恒性和排他性,还会

10、弱化或淹没异类思想,比如,中国人春节皆贴红春联,如果有的人家贴的是绿春联,便会被视作异类。中国红与青花蓝、琉璃黄、国槐绿、长城灰、水墨黑和玉脂白构筑了一道缤纷的中国传统色彩风景线。(科学画报2010年第2期,有删改)(1)第段运用了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2)第段中加点词“依次”能否删去?请说理由。_(3)按照文意,填入第段画线处的词语是()A.只要因为B.即使何况C.既然何况D.倘若因为(4)文章分别从_、_、东方哲理和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四个方面来说明了中国红最适宜喜庆的颜色。(5)中国红早已成为华夏民族喜庆的色彩习俗,除春节贴红春联外,请再举出生活中的两个例子:1._;2._。 【解析】

11、:(1)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2)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答题格式:表态(删还是不删);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考查关联词语的应用。解答此题首先弄明白4个

12、选项的关联词语表示的关系,只要表示条件关系,因为表示因果关系,即使表示假设关系,何况表示递进关系,既然表示假设因果关系,倘若表示假设关系,原文中的第一个句子是假设关系,第二个句子是因果关系,故选D。(4)考查对文本层次的划分。注意去找每一部分的中心句。(5)开放性题。文章中已经说明了中国红早已成为华夏民族喜庆的色彩习俗,除春节贴红春联外,生活中用到红色的例子还有很多的。结婚时贴红“囍”字;受表彰时戴红花;给压岁钱时用红包。 【答案】:(1)作比较;鲜明有力的实出了中国红是最适合喜庆的颜色。(2)“依次”是按顺序的意思,表明人眼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是有顺序的。如果删去就变得无序了,不符合客观实际。

13、所以不能删去。(3)D(4)光波的长短、生存择食的因素(5)1.结婚时贴红“囍”字 2.受表彰时戴大红花6.阅读下文,完成题。物博风厚我的家乡我的国邱育俐说起我们的祖国母亲,我们总会为了她的“地大物博”而自豪。很不愿承认,凡事有一些例外。而当意识到那个例外是自己故乡时,我不免有几分害羞脸红。绵绵的黄沙,空旷的房子,稀疏的野草,这就是我曾经的家乡磴口县。虽然在上海读书,我在三岁的时候还居住在磴口。那时,我经常和外婆出去散步,我总是问外婆:“为什么这些房子没人住呢?”“沙漠里就只能种野草么?”外婆并有责怪我的“童言无忌”。她总是一次又一次维护她的也更应该是我的家乡:“不用担心,我们这儿可是黄河的重

14、要关卡,怎么会发展不起来呢?相信她。”她是谁?我们的母亲河一黄河么?还是我们的祖国母亲?亦或只是这个小小的磴口?年幼的我愿意相信自己的外婆,却不知道该不该相信那个虚无piomio的“她”。一晃十年,这短短的光阴还不足以让沧海变成桑田,但那个姑娘已经带着审视的目光回来了去年春节,我回外婆家探亲,刚放下大包小包的行李,外婆便要把我“赶”出去:“走!外婆去带你长长见识。”长见识?磴口能让我长见识?除了黄沙就是野草啊.“走。”不容分说,外婆还是这么硬朗。似乎还有几分自信?没走多久,外婆便撇了撇嘴:“诺,那就是你总嫌弃的“野草之家”和“鸟兰布和沙漠”了。真的?一排排梭梭树、柔毛油杉、沙棘、狼牙刺我仿佛走

15、进了一片小小的植物园。于是,我默默地收起了口罩这里完全没有了曾经漫天的沙尘。蓝天,微风,浮云,一切都刚刚好。曾经,星星点点的野草也是一份奢侈,而现在,大块的绿连成一片。不似上海还有钢筋水泥遮挡视线,这里的“绿”仿佛要通往天际,与那份天脚的“蓝”一起融于名为“天地”的调色盘里。“地大物博”么?虽还不足以称道,但这已经是一个美好的开始了。我收回了曾经的害羞脸红,对自己的家乡多了几分钦佩。因为我知道,这份小小的“地大物博”里浸透着多少人的汗水,多少人十年如一日的劳作。突然,一口浓浓的“后套话”把我拉回了现实。这里的瓜农热情地向我推销起自家的“珍馐”来。瓜的种类五花人门,瓜农的热情也让我有些局促,我拉

16、着外婆快步地走开了。“嗯?这年头瓜农很挣钱么?”“傻瓜,我们好歹是县城。地大物博的“华菜士蜜瓜之乡”,你说瓜农赚不赚钱?你以后可别说磴口”是你家乡。”外婆玩笑似地挤兑了我一下。不说就不说。虽然知道那是玩笑,但我还是有些赌气,连那“小荷露尖尖角”的自豪也一并收了起来。不知不觉,月亮爬了上来。不知不觉,路也快到了尽头。“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绿走到了尽头,又燃起了一片“红”。“那是安塞腰鼓?”一看到熟悉的“人”,我忘记了赌气,只剩惊喜。外婆笑着点了点头。“一捶起来就发狼了,忘情了,没命了!”刘成章先生的文字恰如其分,舞台上的安塞腰鼓可不就是这么热烈、豪迈的么?很难相信,在飞速发展的时候,这种本已

17、被“高束庋藏”的民俗还能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这就是我的家乡磴口么?“地大物博”,而这“博”在磴口这个小县城里看来远远不止是物质之丰,同时更是文化之厚。“迎风高唱五星国旗,我站在草原上望北京台上的小伙子还在忘情地吼着。我想,那些一代又代的民谣歌唱者会继续唱下去,见证着这个在2018年退出贫困县的小县城。是啊,外婆并没有妄言,我的确应该相信“她”。也许,并非所有的城市乡村都能齐头并进,但我相信,“她”一定能“春风化雨”,让一个个和磴口一样的小县城茁壮成长是啊,我的确应该相信“她”我的家乡,我的国。(1)根据拼音写汉字piomio:_(2)第2段划线句子属于_描写,分析在文中的作用。(3)第16段中

18、的“这”指代什么?(4)第22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分析它们的作用。(5)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本文题目中破折号后的部分是文章的“小标题”。B.回到家乡后,作者先写“物博”,再写“风厚”,从绿化、经济过渡到文化,与题目照应。C.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主要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D.“小荷才露尖尖角”这句话引用了古诗,强调了家乡的变化给作者带来的震撼之大。 【解析】:(1)考查学生对汉字的积累和书写。(2)考查学生对环境描写的判断和作用的分析。注意要从内容和结构两大角度去思考。“对比”这个点容易被忽略。(3)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这”是指代意义的词,注意要紧密结合上文组织概括。(

19、4)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判断和作用的分析。注意在此句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需要全面分析。重点带学生分析“走”和“燃”,以及“绿”和“红”分别代表着什么。(5)考查学生对文体以及文章内容的把握。难度较大。A选项中是“副标题”;C选项中抒发的是对家乡的自豪,而不是思念;D选项中只是表现了家乡正在建设的情景,预示着其未来会越来越好,而非“强调家乡的变化给作者带来的震撼之大”。 【答案】: (1)缥缈(2)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环境荒芜的特点,交代上文“我”为家乡而脸红的原因,与下文中磴口的变化进行对比,表达了我的自豪之情。(3)磴口绿植繁茂的景象。(4)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瓜”拟人化描写,把“安塞腰鼓”比作火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磴口的蓬勃生机和繁荣发展的情景,表达了“我”对家乡的自豪之情。(5)B三、综合运用。7.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又手尼德兰一起随()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1)根据阅读材料填空()()(2)以下对于海底两万里解读错误的一项是()A.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B.海底两万里的写作年代,还未有小说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