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的重上井冈山14篇_第1页
2023年最新的重上井冈山14篇_第2页
2023年最新的重上井冈山14篇_第3页
2023年最新的重上井冈山14篇_第4页
2023年最新的重上井冈山14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21 页 共 NUMPAGES21 页2023年最新的重上井冈山14篇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曾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为千百万人所咏诵。这是毛泽东1965年5月重上井冈山时写下的不朽名篇。 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生动的故事。 一 1965年,离开井冈山已36年的毛泽东说:“我老了,经常梦到井冈山。很想去看看”5月19日,陪同毛泽东外巡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公安部副部长汪东兴打电话通知中共江西省委并井冈山管理局,准备22日接待毛泽东上山。 5月21日上午10时许,毛泽东结束了在长沙的21天生活,由中共湖

2、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和汪东兴等人陪同去江西考察。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小车队司机赵毅雍开着银灰色吉姆轿车送毛泽东去长沙火车站东站。 赵毅雍将毛泽东送到长沙火车站东站后,毛泽东便登上专列向东飞驰而去。 送别毛泽东,赵毅雍开着车向醴陵方向奔驰,窗帘拉得严严实实,车内却未坐一人。赵毅雍不明白汪东兴为什么要唱这“空车计”,也许是为了掩护毛泽东的专列安全吧。 赵毅雍驾驶着吉姆在湘东丘陵的崎岖山路上奔驰,后面跟着十余辆大小车辆,组成了一个浩浩荡荡的车队,直奔湘东铁路线上的醴陵。 下午1点多钟,车队到达醴陵县城。 醴陵邻接江西,浙赣铁路横贯这里。在距醴陵县城仅几公里的一个叫阳三石的小站,赵毅雍奉命独自开着那辆

3、豪华的苏式银灰色吉姆轿车离开车队,悄悄来到这里,等待着专列的到来。其余的车辆则停在距车站两公里的地方待命。 下午1时许,毛泽东乘坐的专列,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运行抵达阳三石车站。 3小时前,醴陵县公安局局长接到电话紧急通知,说有“一号任务”,便立即带着一些干警赶到阳三石车站,在车站周围布置秘密警卫,安排警卫力量迅速到达岗位。 在万无一失的一级警卫中,毛泽东从容地步下专列。当他那伟岸的身躯出现在月台上时,公安人员和站内的工作人员这才明白:“一号任务”就是迎接毛主席! 这时,停在离火车站两公里以外的车队,才进入车站。 毛泽东在站台上漫步,活动了几下胳膊,又伫立着朝铁路北边的小山丘看了几眼,随后便陷入沉

4、思。 一会儿待毛泽东上了赵毅雍所开的那辆吉姆轿车后,车队便开出阳三石火车站。 20余辆汽车组成一列车队,奔驰在丘陵地区的公路上。车队编为前站组、首长警卫组、随从组、后勤组4个车组,各组开车的时间以及车组的距离,都有明确的规定。 车队进入攸县境内的菜花坪,前面是湘江支流洣水河,汽车必得要从渡船上过河。为防止出问题,已提前对渡船机器设备作了仔细的检查,对船工也一一进行了严格的审查,要求在思想上、政治上绝对可靠。 车队驶上轮渡,毛泽东坐在灰色吉姆内。有个船工透过窗玻璃,看见了车内的毛泽东,高兴极了,轻声地叫了一声:“毛主席!”毛泽东朝他笑了笑。卫士忙朝船工走去,示意他不要打扰毛主席。船工惶恐不已。毛

5、泽东摆了摆手说:“不要紧。”那船工脸上立刻又露出幸福的笑容。 毛泽东安全地过了洣水河。车队在山区公路上奔驰。过了攸县,下一站是茶陵县城。茶陵是革命老区,在战争年代,茶陵人民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1927年9月,毛泽东在浏阳一带发动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向茶陵一带撤退,而后向井冈山进军。 5月21日下午,毛泽东的车队驶抵茶陵县城。当晚,毛泽东下榻在中共茶陵县委招待所。晚饭后,毛泽东踱出下榻的套间,在张平化、汪东兴等人陪同下,踏着落日的余辉,在院内花间小径漫步,他们兴致勃勃地交谈着,不时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毛泽东对茶陵县委领导人说:38年前,路过茶陵很狼狈,吃住都很困难,这一次可完全不一样了!

6、因为只是路过一夜,所以汪东兴决定不卸下毛泽东那些装书的樟木箱,谁知毛泽东毫无睡意,要看书,叫人把茶陵州志借来,开始挑灯夜读,一直读到凌晨3点。 二 第二天,即5月22日,毛泽东离开茶陵县城,车队绕道行驶,进入江西省永新县。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杨尚奎时任第一书记,因事不在职)和副省长王卓超早已赶到永新县城迎候。 毛泽东一行在永新吃了午饭。他说,这顿饭味道不错,比当年更香,而且是从从容容吃的。永新对毛泽东来说,也是值得怀念的。当年,他经常带领红军到这里打游击,他的革命伴侣贺子珍就是永新人。 午饭后,车队向宁冈进发。车过宁冈砻市,他让车开慢一点。宁冈砻市是毛泽东与朱德1928年5月4日会师的地方

7、。毛泽东坐在车内,眼睛平视前方,不时浏览砻市的风景,脸上露出了笑容。 小轿车沿着盘山公路缓缓前进。下午4点,毛泽东来到了井冈山下的茅坪村,车队在“谢氏慎公祠”前的空坪停了下来。 在谢氏慎公祠后面,有一栋土砖结构的两层楼房,楼上有一个八角形天窗,当地群众称之为八角楼,毛泽东曾在这里主持召开过苏维埃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1928年,毛泽东在这座简陋的小砖房里,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的发生和存在的原因,预言了中国革命的光明前景。 警卫人员和随行人员都下了车,在新修的草坪里等毛泽东下车。可毛泽东却没有下车,他对司机赵毅雍说:“老赵,不要停车,你慢慢地转,我们慢慢

8、上山!”他用右手在面前划了个半圈,赵毅雍心领神会。于是,灰色吉姆在八角楼前缓缓地兜了一个大圈,毛泽东撩开窗帘,浏览了一下谢氏慎公祠和八角楼外景。稍后,车子乘势掉过头来,直奔通往黄洋界的盘山公路。 灰色吉姆穿过崇山峻岭,转了几十道弯,终于第一个跃上海拔1343米的井冈山的高峰黄洋界,随后的20余辆小车呈蛇形排列在吉姆后头。 车刚停稳,毛泽东就下车了。井冈山管理局局长彭国球、副局长孙晋雨按事先的电话约定早已守候在这里迎接。72岁的毛泽东与井冈山管理局领导同志握手后,便主动地向随行人员介绍:这就是黄洋界!然后,手持从北京带来的竹拐杖,快步走向山顶,观赏黄洋界巍峨险要的地势和当年的哨口遗址。毛泽东站在

9、黄洋界上极目远望,山风飒飒,护士长吴旭君送来风衣,汪东兴给毛泽东披在肩上。 毛泽东朝前走了几步,来到一座木头做的纪念碑前。这块碑上一面刻着毛泽东1928年秋写的那阕西江月井冈山词,一面刻着朱德题写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张平化和刘俊秀仰视着碑文,激情地读了起来: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听着当年写的井冈山的诗词,毛泽东心潮澎湃,他大声说:“这首词是1928年9月初写的。那时刚刚在黄洋界打退湖南、江西两路敌人的进攻,那一次我不在山上,你们知道这一仗吗?”接下来他讲道:“1928年8月30日,敌湘

10、赣两军各一部趁我军在赣西南欲归未归之际进攻井冈山,我守军不足一营,好险哦!守军凭险抵抗,反复较量,终于把敌人赶下山,才保存了这个根据地。”接着,毛泽东深情地指着架设在哨口的一门大炮,向人们介绍道:这门大炮是南昌起义军带上井冈山的,至于黄洋界上的三发炮弹,人们都说前两发受潮,第三发没有受潮,所以“炮声隆”,其实也受潮了,只是打前两发时,使炮膛加热,为打响第三发提供条件,“从这点上说,前两发的功劳不能抹杀哟!这就是事物的辩证法。”大家听后,觉得很有道理。 井冈山管理局同志见毛泽东谈兴正浓,便将随身带来的黄洋界讲解词呈给他看。毛泽东看到其中有一段叫毛泽东的空山计,高兴地笑了起来。 毛泽东是一位京剧行

11、家,美国记者斯特朗称他为“戏曲鉴赏家”。当年红军宣传员知道毛泽东喜欢唱京剧,特别偏爱空城计,经常唱诸葛亮的“我正在城楼观山景”便根据诸葛亮空城计的唱腔,编写出一出毛泽东的空山计,戏文写得亦庄亦谐,有点像毛泽东说话幽默的口吻,后来便有人说,那是毛泽东自己写的。此时,毛泽东竟兴致勃勃地摇着头轻声哼起来: 我站在黄洋界上观山景,忽听得山下人马乱纷纷,举目抬头来观看,原来是蒋贼发来的兵,一来是,农民斗争经验少,二来是二十八团离开了永新。你既得宁冈茅坪多侥幸,为何又来侵占我的五井?你既来就把山来进,为何山下扎大营?你莫左思右想心神不定,我在这里内无埋伏外无救兵。你来!来!来!我准备着南瓜红米,红米南瓜,

12、犒赏你的众三军。你来!来!来!请你到井冈山上谈革命。 大家都听得入了神,觉得十分有趣,也有人跟着哼起来。毛泽东哼罢吸口烟说:“看来井冈山时期就开始了京剧改革啰,旧瓶装新酒,用革命斗争的内容,编成了革命戏曲了。实践证明,只有广大群众听得懂,京剧才有生命力。” 管理局同志告诉毛泽东:“去年末代皇帝溥仪也上井冈山瞻仰革命遗址,他兴奋地唱了这段空山计京剧,还赋了两首诗。” 毛泽东说:“共产党把皇帝都改造好了,我请他到中南海作客,吃了一次饭,坐在我身边,我劝他结婚成家,他很感动。我还用稿费帮助他改善生活,他不好意思收下。你们说,他在井冈山赋诗二首,我也想在山上填词二首。”大家听后热烈鼓掌。 毛泽东特意请

13、摄影师在纪念碑前拍照留念。他首先跟张平化夫妇在纪念碑前合影。张平化是这次陪同毛泽东井冈山之行的领导干部中唯一的一位井冈山老战士,他全家有7口人为革命献身。接着,毛泽东跟江西迎接的同志合影,然后与汪东兴等随行人员合影留念。车队在黄洋界足足停了40分钟,毛泽东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三 这时太阳开始下山,车队直奔茨坪。过了黄洋界,山势虽不如刚才那么险峻,但山路坡度却越来越大,行不多远,赵毅雍渐感吃力,他使劲握着方向盘,手中冒出了汗水。渐渐地车头温度升高了,水箱的水滚沸了,直冒热气。一会儿,汽车便熄火停了下来。因为山上没有水源,赵毅雍就建议毛泽东坐另一辆汽车。汪东兴等人见状赶紧下了车,走到吉姆车旁,也请

14、毛泽东乘另一辆车。毛泽东不肯换车,执意坐这辆车,说:“这位司机很好,车也很好,我不赞成换。”并一再劝大家回到自己坐的车上去。 人们犹豫着,赵毅雍更是急得满头大汗。毛泽东见他很紧张,便关切地说:“老赵,不要紧,既然是水开了,加点儿凉水降降温,很快就可开车嘛!”又风趣地说:“我带来的饮水箱里有凉水,是准备路上喝的,你就把我喝的凉水先给汽车喝吧!” 赵毅雍点头照办,将毛泽东带的凉水全部倒进汽车箱。由于采取了降温措施,汽车很快地便被发动起来。 毛泽东安全地下了山,车队开进了茨坪。 井冈山上以茨坪为中心,有大井、小井、上井、中井、下井等地,立有五井碑。来到大井,毛泽东凝望五井碑片刻,若有所思。 1927

15、年秋天,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时,茨坪不过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毛泽东到了这里后,茨坪便成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湘赣边界特委、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都曾设在这里。东南山脚下,有一栋简陋的小民房,那就是毛泽东旧居。1928年11月间,毛泽东在这小屋里写下井冈山的斗争一文。 1965年的茨坪,俨然一座山中美城。车队到达茨坪时,天色已经暗下来,千百盏灯火齐放光明,一片辉煌,稀落的行人在自由漫步,喇叭里播送着当年中央苏区的民歌十送红军。毛泽东在车上高兴地说井冈山有电灯啦!话音刚落,车队已停在灯火辉煌的宾馆门前。 宾馆刚建成不久,坐落在青松翠竹之中,显得幽静而舒适。毛

16、泽东下车后环顾宾馆四周,感慨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这可和当年太不一样了!那时敌人前堵后追,我们靠两条腿拼命走,这一千多公里走了半个多月,这次坐汽车两天就到了,还是机械化好。”又说:“没有井冈山人民支持,没有井冈山的艰苦奋斗就不会有今天!” 毛泽东下榻在井冈山宾馆一楼115房间。这里特为他预做了又宽又厚的木板床,床上一边放被褥,一边留给他放书。根据先遣人员的安排,撤掉房间里的九斗桌,搬来一张方桌(吃饭)和三斗桌(办公),窗帘换成了黑色。 考虑到毛泽东和随行人员长途跋涉的辛苦,同时也想表达井冈山人民的一片心意,第一天晚餐桌上特地摆上了茅台酒、米酒酿、水果、香烟和丰盛的菜肴。汪东兴发现后,立即纠正

17、,并批评:“不是说好了嘛,主席每餐四菜一汤,每天两元五角钱伙食标准。一路上都没有喝酒,你们也将烟酒、水果都撤掉。主席的随行人员按每天一元五角的标准就餐,一分钱也不能多。” 汪东兴一再叮嘱:“主席吃得很简单,他不准铺张。”于是,按照汪东兴的要求,每餐只是四小碟菜,外加一小碗汤,每餐饭菜由服务员用一个双层竹篮子提过去。毛泽东吃的都是家常便饭,尤其是辣椒、青菜那是不能少的,他还喜欢吃泥鳅、小鲫鱼。敬老院有一位老赤卫队员,知道当年的毛委员爱吃小竹笋,特地拔了一些送来。毛泽东吃得津津有味,高兴地说:“很久没有吃过小竹笋了,小竹笋味道好,我有这个菜就行了!” 他特别交待厨房工作人员,四菜一汤的量不要多,够

18、吃就行,吃不了的菜不要倒掉,留到下餐再吃。 到井冈山第二天,毛泽东问宾馆工作人员:“井冈山当年的红米现在还有没有?”当听说还有红米,他非常高兴。此后,每天中餐都为他蒸一小碗红米饭。 四 在井冈山逗留期间,毛泽东的情绪非常好,常和人谈起当年井冈山的斗争,一谈往往就是一两个小时。他工作时间安排得十分紧凑,凌晨两三点钟房间里的灯还亮着。他不断地向当地干部了解这里的建设和人民生活情况,问及这里的水利情况、公路建设以及茨坪各项新建筑。听了人们的介绍以后,毛泽东高兴地说:“几十年了,井冈山变化很大。” 毛泽东特别怀念袁文才和王佐两位革命烈士,肯定袁、王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贡献,并特意抽出时间专门接见袁、王

19、二位烈士的遗属。当他跟袁文才的遗孀谢梅香见面时,未待有关人员介绍,他就认出来了,叫了一声“袁嫂子”,谢梅香老人眼泪“哗”地流出来了。他见谢梅香哭,自己也很难过。当年,他在闽西,听说袁文才、王佐被错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心神总不安宁,他跟袁、王的感情是很深的。30多年过去了,千言万语难以诉说。毛泽东紧紧地握着谢梅香那双颤抖的手,神情格外凝重。 毛泽东还特别叮嘱随行工作人员,轮流到大小五井、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参观,参观后要向他汇报。井冈山管理局领导同志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陈列大纲呈上给他审阅,他阅后很满意,说:“是这样的。” 5月27日,毛泽东在汪东兴、张平化等人的陪同下,手持井冈山的竹杖,向井冈山宾馆

20、的后山登攀。他爬上山坡,高兴地举起手杖,寓意深长地说:“这东西是好武器,平时可以帮助我们走路,坏人来了可以用它自卫打击敌人。”毛泽东谈笑风生,健步向前。井冈山陪同的同志告诉他:“毛主席,那边没有路了,不能去了!”毛泽东微笑着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嘛,我就不相信这里的山没路,有山必有路。”说着,他挥起竹杖拨开荆棘继续往前走,给随从人员踩出一条小路。 晚饭后,毛泽东经常由汪东兴、张平化、刘俊秀等陪同外出散步,一边漫步,一边漫谈。 毛泽东深情地说:“我离开井冈山已经36年了,这次旧地重游,心情特别激动,为了创建这块革命根据地,不少革命先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早就想回井冈山看一看,没想到一别就是36年。

21、”对这次重上井冈山的生活安排,他说:“今天井冈山各方面比起36年前大不相同了,上山坐汽车,住楼房,吃饭四菜一汤,穿的是干净整齐的衣服,真是神气多了。我相信,井冈山将来还会变得更好,更神气。但我劝大家日子好过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 从5月22日到29日,毛泽东在井冈山共住了7天。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井冈山是一座好山,风光好,风景好,空气新鲜,是健身、休息的好地方,我们已经住了7天了,该走了!” 这七天时间,每到夜阑人静之时,毛泽东总在宾馆寓所里来回踱步,沉吟不已。他以忆往昔、抒豪情的海阔心胸、浩然情愫,结合自己重上井冈山所见所感,填写了两首词: 水调歌头重上

22、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念奴娇井冈山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五 5月29日早上,毛泽东下山去南昌,他的生活管理员吴连登跨进了宾馆会计室,找到了会计雷良钊。 “小雷

23、,毛主席今天要走了,请你结一下伙食费。” “什么,结伙食费?”雷良钊好像没听清他的意思,瞪大了双眼。 “是的,毛主席有交待,他的账一定要按生活标准收,每天两元五角钱,一路上都是这样的。”吴连登平静地笑道。 雷良钊很为难,如果收下这些钱和粮票将使他无法向井冈山人民交待。山里人没有什么好东西招待毛主席他老人家,只是按规定为毛主席做了几餐家常菜,于是,说什么他也不肯收下这钱和粮票。吴连登只得耐心地解释:“你不知道,主席和我们工作人员外出都有严格规定,这是纪律,我们必须遵守。在我们的约法中有这样的一条,凡是首长需要的物品,托当地代办的,必须付清货款,如果地方不收钱,就不能拿东西,这钱和粮票你们一定要收

24、下,不然我回去是要挨批的!”正在雷良钊左右为难之际,吴连登又说:“毛主席最反对搞特殊化。前几年,主席身边的个别工作人员,利用跟随主席外出巡视的机会,向地方上索取了一些东西,主席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立即将那名工作人员调离中南海。为了挽回影响,他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一笔钱,派人分别到这些地方进行退赔和道歉。你们说,今天这钱和粮票没交清,我能离开井冈山吗?” 听了吴连登这番话,当了6年会计、业务上非常拔尖的雷良钊惊呆了。在吴连登一再严肃地催促下,他这才拿起了账本。平常只需5分钟便可结清的账,今天他用了半个多小时还没有算好。在写错了4次之后,还是吴连登提醒他:“交款人就写首长吧!”雷良钊这才在号码为

25、“006482”这一联发票上写下了“首长伙食费,7天,每天2.5元,计17.50元”等字样,发票开具时间为1965年5月29日。 六 5月29日,这天一大早,人们从山下赶来聚集在宾馆门前的坪场上,等待毛泽东的接见。这些人里有当年的老红军、老赤卫队员、老暴动队员,也有烈士遗孀和子女。 上午9点钟,毛泽东来到坪场上,人群中立刻响起长时间的热烈鼓掌。毛泽东边鼓掌边招手,缓步走到人群中,微笑着和他们一一握手,当毛泽东来到革命老人谢槐福面前,他停了下来,深情地望着这位革命老人。从1927年至1928年间,毛泽东曾多次在他家住过。数九寒天,红军未来得及筹办棉衣,毛泽东和红军战士一样穿着单衣。红军发了棉衣后

26、,毛泽东却把自己领到的一件棉衣送给了穷得没有衣服穿的谢槐福。此刻,谢槐福站在毛主席身边,心情无比激动,仿佛仍感受到那件棉衣的温暖。 此时,从茨坪、拿山、罗浮,从井冈山各个山村赶来见毛主席的群众正在公路边等候着。毛泽东走出小坪场,步下台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千百名群众欢呼雀跃,掌声、欢呼声经久不息,在群峰间久久回荡。 毛泽东向人群频频挥手告别致意,显得依依不舍。在震耳欲聋的群众惜别声中毛泽东下了井冈山 重上井冈山(2) 原词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

27、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水调歌头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所作,那么,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原文,希望大家喜欢。 水调歌头原文: 水调歌头 作者: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本文选自东坡乐府笺(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丙辰】熙宁九年(1076) 【达旦】早晨;白天 【子由】苏轼

28、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经受不住。 【弄清影】弄:赏玩。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但愿】但:只。 【千里共婵娟】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 水调歌头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作者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

29、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水调歌头,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貌岸然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公元1071年(宋神宗熙

30、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

31、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作者,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170余问的磅礴诗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王

32、逸楚辞章句天问序)。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苏轼水调歌头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已经是“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狂的精神状态,故呵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李白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那种因失意怅惘的郁勃意绪,也是鼻息可闻的。苏轼水调歌头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

33、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脉络暗通的。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想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读者从中可以感到作者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作者

34、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祐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叫他穿皮衣。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

35、蓄地写了出来。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飞天入月,为什么说是归去呢?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词互相印证。作者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作者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

36、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作者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作者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作者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作者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作者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

37、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

38、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明月几时有?”这在九百年前苏轼的时代,是一个无法回答的谜,而在今天科学家已经可以推算出来了。乘风入月,这在苏轼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在今天也已成为现实。可是,今天读苏轼的词,读者仍然不能不赞叹他那丰富的想象力。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

39、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作者便无理地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作者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作者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作者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水调歌头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