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18 页 共 NUMPAGES18 页2023年最新的乌台诗案介绍6篇作文素材积累 苏轼与乌台诗案 乌台,即御史台。据汉书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即御史台诗案。它兴讼于宋神宗赵顼元丰二年(1079)。苏轼是被告。原告是:权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舒亶,国子博士李宜,权御史中丞李定等人。他们指控苏轼写诗文讪谤朝政、反对新法、指斥皇帝,要求处置苏轼。 原来,苏轼步入仕途之日,正值王安石变法之时。朝廷上革新派和守旧派两军对峙,斗争激烈。苏轼站在守旧派的立场上,多次上书神宗,表明自己的反对态度,并请求尽快制止变法。请求未果,于是希
2、望离开政治斗争的旋涡,故上书请求外任。获准后,先任杭州通判,三年后,又到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在此期间,苏轼针对新法推行中出现的问题,写了一些讥讽新法的诗文,引起了一些人的嫉恨。任湖州知州后不久,乌台诗案便发生了。 宋神宗在接受了何正臣、舒亶等御史们对苏轼的指控后,派遣太常博士皇甫遵前往湖州拘捕苏轼。押解至京后,苏轼被投入御史台的监狱。何、舒等人把苏轼写的诗深文周纳、无限上纲、曲解附会,目的是欲陷彼于罪,置彼于死地。他们对苏轼诗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之二)的解释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例。全诗如下: 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 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 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咏物诗,作
3、者是想以此说明自己有桧树一样挺拔不屈的品格。何、舒等人则借此大做文章,指控这首诗有不臣之意。 乌台诗案在朝野引起的反响是强烈的。对苏轼心寄同情和出面营救的人不少。远在湖州、杭州的老百姓焚香念佛,为苏轼祈祷平安。 宰相吴充对神宗说:“陛下以尧、舜为法,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犹能容弥衡,陛下不能容一苏轼何也?” 曹太后说:“昔仁宗策贤良,归喜曰:吾今又为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盖轼、辙也。今杀之可乎?” 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也上书神宗皇帝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 1079年7月,苏轼在湖州任上,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黄州。诗案之前,自1071年任杭州通判以来,苏轼历任密州知州、
4、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政绩卓著。其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而诗案之后,虽然有一段时间官至翰林学士,但其作品中却少有致君尧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却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至于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更加显露出来,一承黄州时期作品的风格,收敛平生心,我运物自闲,以达豁然恬淡之境。 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我们看到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乌台诗案介绍(2) 乌台诗案 案情 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结果苏
5、轼被抓进乌台,被关4个月。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案档 苏轼“乌台诗案”案档,宋时即已流传,并有多种抄本、刊本。今所见几种刊本中,函海本东坡乌台诗案、忏花庵丛书本乌台诗案为原案实录,基本上保存了诗案原貌;苕溪渔隐丛话本按编撰诗话的要求作过删改;学海类编本诗谳则可断定是伪书。 详细状况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
6、)三月,苏轼转知湖州。诗案就是苏轼到湖州任所时写的湖州谢上表引起的。表中说:“臣轼言。蒙恩就移前件差遣,已于今月二十日到任上讫者。风俗阜安,在东南号为无事;山水清远,本朝廷所以优贤。顾惟何人,亦与兹选。臣轼中谢。伏念臣性资顽鄙,名迹堙微。议论阔疏,文学浅陋。凡人必有一得,而臣独无寸长。荷先帝之误恩,擢置三馆;蒙陛下之过听,付以两州。非不欲痛自激昂,少酬恩造。而才分所局,有过无功;法令具存,虽勤何补。罪固多矣,臣犹知之。夫何越次之名邦,更许借资而显受。顾惟无状,岂不知恩。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天覆群生,海涵万族。用人不求其备,嘉善而矜不能。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收养小民。而臣
7、顷在钱塘,乐其风土。鱼鸟之性,既能自得于江湖;吴越之人,亦安臣之教令。敢不奉法勤职,息讼平刑。上以广朝廷之仁,下以慰父老之望。臣无任。”苏轼这几句牢骚话,笔下的“新进”,指的是王安石变法时被引进的一批投机钻营的“群小”。“生事”一词,已成为保守派攻击变法派的时下习惯用语。这些用语自然刺痛那些仍然窃据高位,谋取私利的“小人”。第一个站出来检举苏轼的是御史里行何正臣,紧接着是王安石的学生李定。宋神宗在何正臣、舒亶、李定等人的百般构陷下,只得降旨将苏轼交御史台,由李定为首的“根勘所”负责审理。他的笔触更加尖刻犀利且指责积贫积弱的朝廷,他渴望有朝一日能得到平复,然而,“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东
8、坡行云流水之作引发了乌台诗案。这样,一个骇人听闻的文字狱便揭开了序幕。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二十八日,李定等人奉旨查办,立即派太常博士皇甫遵才前往湖州逮捕苏轼。八月十八日,苏轼被解到京城,投入御史台狱。两个多月的“根勘”审理,苏轼受尽非人的折磨。御史台严刑拷打,昼夜逼供,真是“诟辱通宵不忍闻”。最后,李定等人强加给苏轼“四大罪状”,请求宋神宗处死苏轼。 宋神宗面对御史台的奏报,心里也着实犯难。当年宋太祖赵匡胤曾有遗嘱:除了犯叛逆谋反罪,一概不杀大臣。李定等人必欲置苏轼于死地,朝野上下,舆论哗然,认为苏轼未犯叛逆罪,不该重处。更奇怪的是,新旧两派正直之士,均出面营救。由于各方面的营救
9、和舆论压力,促使宋神宗产生宽贷苏轼,从轻发落的念头。最终,苏轼得轻判,以“蒙恩责授黄州团练副使”结案。 乌台诗案介绍(3) 乌台诗案之谜 与李国文先生商榷 黄 晨 摘 要 乌台诗案是宋代历史文化背景下发生的一起文字狱,因查无实据,现在关于乌台诗案的说法多种多样。看了乌台诗案的几种刊本(梁启超王安石传,林语堂苏东坡传,以及现代学者对乌台诗案的研究),对1997年第3期随笔杂志上发表的李国文先生乌台诗案一文中部分观点有些质疑,所以,在此提出,与李国文先生商榷,解开乌台诗案之谜。首先,找了一些乌台诗案的刊本,对乌台诗案做一个大致的介绍。其次,摘录李国文先生在乌台诗案一文中的观点。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10、,并加以阐释。 关键词 乌台诗案 ; 王安石 ; 苏东坡 1997年随笔杂志第三期发表了李国文先生乌台诗案一文,基本观点是认为乌台诗案后苏东坡被贬黄州是由王安石造成的。我感到李先生所谈关于乌台诗案与王安石的关系与史实不符。所以,特写此文与李国文先生就王安石与乌台诗案、王安石与苏东坡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商榷,我认为:苏东坡被贬黄州并非由王安石造成。 一、有关记载“乌台诗案”的几种刊本及其大致始末 苏轼“乌台诗案”,宋时即已流传,并有多种抄本、刊本记载。今所见几种刊本中,涵海本东坡乌台诗案、忏花庵丛书本乌台诗案为原案实录,基本保存了诗案原貌;苔溪渔隐从话本按编辑诗话的要求做过删改。 苏轼“乌台诗案”即
11、苏轼四十四岁时下御史台狱一案。“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们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而且苏轼案情涉及诗文,故史称“乌台诗案”。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七日,苏轼在知湖州任上,因朝中监察御史何大正、舒直、御史中从李正、国子博上李宜之等上札进状,举发其诗文“谤记朝政”,被自湖州追回,八月十八日,下御史台狱勘问,十三月二十七日结案,择授检校水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本周安置,这就是“乌台诗案”的大致始末。 苏轼此案,朝野震惊,士林关注,结案之后,苏轼狱中供状及有关档案资料随即被抄录流传,后又刊印成书,并有各种不同的刊本。 二、李国文先生乌台诗案一文 1997
12、年随笔杂志第三期发表的李国文先生的乌台诗案一文,关于“乌台诗案”与王安石的关系,李先生断言:“乌台诗案实际是王安石对政敌大清洗的一个部分。” 1、李国文先生对乌台诗案的具体叙述 “中国的文字狱,通常是由皇帝发难,这一次比较独特,是由王安石所提拔安排的御史,出于帮派阴暗目的,把反对新政的苏轼,当做目标,进行一次精心策划的政治陷害,实际是王安石对政敌大清洗的一个部分。当时,一些正直御史,都让王安石逐出乌台,他用了一些与他臭味相同、品质卑劣的小人。其中有一个舒亶,此人也会写几首小令。凡在文学界没有多少才能,可又不甘寂寞的人,一是靠文学以外的手段,搞倒写得比他好的人,达到文学上的目的。此人很有心机,为
13、王安石的嫡系,一直注意苏轼的诗文,在字里行间搜索可以致其死命的把柄。当王安石对反新政、反变法的司马光等人,发起进攻时舒亶秉承王的意思,给皇帝上了一份参奏,告苏轼罪状如下:“包藏祸心,怨望其上,讪镑谩骂而无复人臣之节者,未有如轼也。盖陛下发钱以本业贫民,则曰:赢的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载半城。陛下明法以课试郡吏,则曰:读书万卷不论,致君尧舜知无术。陛下兴水利,则曰: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 他的结论是:“按轼怀怨天之心,造讪上语,情理深害,事至暴白,雖万死不足以谢圣时,伏望陛下用治世的重典,付轼有司,论如大不恭,以戚天下之为人臣子者。”李定,也是御史,继舒亶之后,也参奏苏轼,形成集团攻势
14、。上书让皇帝杀掉苏轼,宋神宗对苏轼诗文印象不错,仁宗黄后对苏轼的为人为政的評价更好,但经不起这些小人的再三撺掇,而且舒亶整理了四大本子上纲上线的黑材料,送呈禦览。于是,派中使皇莆遵到湖洲,将苏轼押往开封,接受乌台御史的审叛,罪名就是他借写诗宣泄不满,这也是古往今来发动文字狱的小人们的惯技。” 2、“王安石在整治他的文学劲敌方面,却是一个完全的小人。” 李国文先生在乌台诗案一文中说:“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这一,在整治他的文学劲敌方面,却是一个完全的小人。如果他不写诗不为文,只是一味当朝宰相的话,他对苏轼不会表现出太多的兴趣。坏就坏在他是一个文人,而文人要整文人的话,就混杂一种可怕的嫉妒心理,那种燃
15、烧起来的仇恨,连最起码的理智也不顾的。他们通过非正常的竞争手段,获得从正常途径的得不到的一切。因此,为达到比正常途径更丰厚的回报率,在手段的使用上,随着恶的程度增高,无所不用其极的可能性也就很大,受害者的痛苦也就越深”。 3、“王安石争权,仇恨正直善良。” 李国文先生在乌台诗案中说:“王安石、曾布、吕惠卿等小人的变法新党,和司马光、欧阳修、苏东坡等正人君子斗争的实质,一句话就是权。要这个权干什么呢?说到底就是发泄对正直善良的仇恨。所谓正直善良不就是指反对变法的人吗?那也就是苏轼、司马光等人”。 看了李国文先生乌台诗案一文,我也觉得跟以往我所了解的“乌台诗案”的历史情形有些不相符。于是,一时间便
16、觉得有些诧异,不过,看看李国文先生的文章再看一篇反驳文章,真的很有意思,可以让我在其中找到一些缝隙往里钻,延伸自己的知识,有自己的一些见解。下面,我将与李国文先生对王安石和“乌台诗案”的关系做一些商榷。 三、王安石不是乌台诗案的制造者 乌台诗案既是苏轼人生与创作的一个转折点,又是一场著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事出有因,然而查无实据,不同的人因不同的目的对涉案诗文有着不同的阐释。对于李国文先生在乌台诗案一文中的观点,认为苏东坡被贬黄州是由王安石所造成的,我却不敢认同。通过史料查阅,并加以分析,我确定我的观点是苏东坡被贬黄州不是由王安石造成的。那下面就具体为王安石洗刷冤屈: 1、“乌台诗案”的具体情形
17、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道:“在神宗熙宁元丰二年(1079)六月,一个御史把苏东坡谢恩表中的四句挑出来,说他蔑视朝廷而开始弹劾他。数日之后,舒亶,当时尚在御史台,找了几首苏东坡的诗,内容关于农人青苗贷款,农人三个月无盐吃,还有燕子与蝙蝠争论的寓言。他说写的那种诗,显示苏东坡不但考虑欠周,也是不忠于君。舒亶随同弹劾表章,附呈上苏东坡印出的诗集。李定,现今升为御史中丞,也随后跟上一表,陈述有四个理由,苏东坡必须因其无礼于朝廷而斩首。一共有四份弹劾苏东坡的表章。这件案子交予了御史台。李定,现在担任检察官。他挑选了一个极其能干的官吏派到湖州去,免去苏东坡的官职,再押解入京受审。” “李定举了四项理由说明
18、为什么应当处苏东坡死刑,再奏章前面的序言中,他说:苏轼初无学术,滥得时名,偶中异科,遂叨儒馆,他又接着说苏东坡急于获得高位,在心中不满之下,乃讥让权要。其当杀理由之是皇帝对他宽容已久,冀其改过自新,但是苏东坡拒不从命。另一个当杀的理由是,虽然苏东坡所写诗之荒谬浅薄,但对全国影响甚大。臣叨预执法,职在纠奸,罪尤不容,岂敢苟止?伏望陛下断自天衷,特行典宪,非特沮乖匿之气,抑亦奋忠良之心,好恶既明,风俗自革。” 这是宋代历史文化背景下发生的一起完整形态的文字狱,苏轼也成为了党争之中的牺牲品。在党争中,蜀学代表人物苏轼无疑地充当了一个积极地角色。枪打出头鸟,苏轼毫无疑问成为李定等人的目标,必欲置之死地
19、而后快。所以,在他们的刀笔下,苏轼简直成了十恶不赦的乱臣贼子,而诸人所陈述的苏轼罪状,根本无需经过事实的验证和法律的裁定。 2、王安石的为人 李国文先生在乌台诗案中断言: “王安石在整治他的文学劲敌方面,却是一个完全的小人。”大概没有看到与他同时代的名人怎样评价他吧?黄庭坚被“新党”整得死去活来,他在跋王荆公禅简中称赞王安石:“予熟观其风度,直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酒利财色,一世之为人也。”因激烈反对新法而遭贬谪的刘安世在元城语录中说:“金陵(指王安石,因他从二十岁后即定居金陵,直至逝世而得名)亦非常人质朴俭素,终生好学,不以官职为意。”“平生行止无一涴(污点)”。 据林语堂在苏东坡传说:“王安
20、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学生时代很勤勉,出去语言学极糟糕之外,还算得上是个好学者,当然是宋朝一个这要的诗人。不幸的是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之术,除去与他自己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这样一个没有心机的人,怎么会去玩弄权术、整治别人呢?苏洵在辨奸论那篇文章里刻画王安石说:“衣臣虏之衣,食狗髭之食”。又说他“囚首丧面而谈诗书”。王安石是否喜欢以这样的特点现于常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一个人把精力完全倾注在内在的思想上,自然会忽略它的外表,这倒不难相信。 李国文先生在乌台诗案中说:“王安石、曾布、吕惠卿等小人的变法新党,和司马光、欧阳修、苏东坡等正人君子斗争的实质,一句话就是
21、权。要这个权干什么呢?说到底就是发泄对正直善良的仇恨”。 李国文先生的意思就是王安石是一个争权夺利的小人。林语堂在苏东坡传 中这样说道:“在他得势之前大约二十年之中,他之所以使人谈论者,是他屡次谢绝朝廷的提升。这倒很难相信他之如此时纯系沽名钓誉之意,因为从他三十一岁考中进士,到他四十六岁得势那是他壮年最活跃的时期,共二十五年他一直谢绝任命,宁愿在一个偏远的省份当一个小吏直到仁宗嘉佑五年(1060),朝廷任命他为三司度支判官,他才来到京师。很显然的是,此人的兴趣是在经济财政方面,只有在这方面他才会对国家有最大的贡献。”这表明王安石的目标不是权力,他只希望为国家、为人民谋福利。 据曾枣庄在苏轼评传
22、中记载:“王安石当时(乌台诗案之初)也曾上疏劝导神宗: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这场文字狱最终以公(王安石)一言而决。”宋史王安礼传也记载道:“王安石的胞弟在乌台诗案中曾很仗义的在神宗皇帝面前救护苏东坡道:自古大度之君,不以言语罪。”王安石如果要整治苏东坡,那又何必费这个力?而且,王安石如果要整治苏东坡,也得有这样的权力才行。但是,梁启超在王安石传中提到:“王安石在熙宁二年(公元1069)任参知政事。四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六月,罢相知汇宁府。八年二月复相,九年十月再次罢相。”那就是说,乌台诗案发生时王安石已经罢相三年,既然这样,他已经没有权力或者是能力去对付苏东坡了。 看了别人对王安石的评价后
23、,王安石在我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很鲜明的形象,而这个样子绝不是李国文先生口中所说的小人,在我的脑海里,王安石应该是一个正直善良、有思想、爱民如子的高官。 3、苏东坡与王安石的恩怨 王安石和苏东坡都是少年得志,又是北宋最伟大的诗人,靠中国进士后,两人都被视为栋梁之才,皆以诗文名世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他们尽管政见不和,却从未成为任何意义上的私敌。相反,他们之间在政治上的相互宽容和在文学上的互相倾慕,永远都应该成为“文人相轻”,动辄互相倾轧到欲置对方于死地的文人们警醒的楷模。 王安石和苏轼他们的政见不同,可以算是政敌。王安石对政敌的清洗一直为后人所诟病。但是,说句公道话,比起东汉晚唐以及后来的晚明的
24、阉党与东林党人之间的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党争,王安石时期的朝廷党争无疑算是温和的,王安石对待政敌的态度无疑是足够宽容的,最高的惩罚也只是外放,从不罗织罪名用阴谋陷害对手。特别是,从未企图置对手于死地。因此,即使当时旧党的领袖如司马光,也不能不肯定王安石的人格:“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除开政治上的对立不谈,王安石与苏轼相互对对方的文学成就都是惺惺相惜的。两人在作诗上有一共同特点,就是爱用险韵。 历史上有很多书籍记载王安石和苏轼相互佩服称赞的话。例如:1、据景定建康志引杨古今词话:“金陵怀古,诸公调寄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东坡见之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2、元丰七年苏轼路过金陵拜
25、访王安石,写了次荆公韵四首,第三首是和王的北山,他对北山一诗特别赞赏,和诗中充满深情:“骑驴渺渺入荒坡,相见先生未病时。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3、王安石在西清诗话中称赞苏东坡道:“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历史上打击苏东坡,让他彻底完蛋的人是李定等人,虽然说他们是王安石一手提拔起来的。可是,一个人失势了,这些小人还会跟在他身边,听从他的命令吗?不会,小人便是小人,不会这么知恩图报。所以,他们整治苏东坡的指令不是王安石下的,而是自己的主张。 史钧在苏东坡这个人中说道:“京城早就有一批人看不惯苏轼满嘴大话却干不出一点实事的所谓名士风度,特别是御史中丞李定、知谏院张璪、监察御史里行
26、何正臣、舒亶等人,都是追随王安石变法的锐意进取之人,他们深知苏轼是从骨子里反对变法的,王安石在任时没有对苏轼进行严肃处理,但并不表明可以容忍他随意攻击朝廷新政。”王安石在位时没有逮到机会好好整治苏东坡,现在又机会了,可狠狠的把苏东坡修理了一顿,本想整死他,结果只能把他弄到黄州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看了苏轼和王安石的一些史料,我觉得他们是政治上有一些分歧的朋友,人哪没有分歧的时候呢?政治上的那点分歧绝不能使他们成为敌人,更不用说是刀枪剑影的拼杀。而且他们私交甚好,又都是心胸宽广之人,正直、正义,怎么会去做那种落井下石的事?所以,王安石绝不是乌台诗案的制造者。 四、王安石绝不是乌台诗案的制造者 通
27、过多重的分析,多个史料(古今史学家、文学家的理论,不是一家之言,都是在总结历史史实之后所得出的观点)的验证,我得出的结论便是:苏东坡被贬黄州不是由王安石造成的。 中国封建社会之长,统治阶级的统治手段之完备在世界历史上罕见。为巩固和延续其统治,统治阶级不但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实行君主独裁的专制主义,而且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大搞文化专制,大力推行蒙昧主义、愚民政策,钳制舆论,控制思想,其中最残酷、最荒唐的手段莫过于文字狱。它的目的就是镇压异端,将人们的思想意识禁锢在统治者所允许的范围内,这就使得深文罗织之风大开,许多人为了投上所好,邀功请赏,不惜捕风捉影,吹毛求疵,众多无辜者深受其害。苏轼运气不佳,便遇到
28、这样的小人,但王安石却不属于这样的小人行列。 所以,苏东坡被贬黄州不是王安石所造成的。 【参考文献】 1 (宋)朋九万,乌台诗案,长洲吴氏,清(16441911),抄本。 2 洪亮,放逐与回归苏东坡及其同时代人,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33年12月版。 3 刘德重,乌台诗案的几种刊本,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9卷第6期。 4 李国文,乌台诗案,1997年第3期随笔。 5 王文大,乌台诗案纵横谈,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6 林语堂,苏东坡传,群言出版社,2023年5月。 7 梁启超,王安石传,海南出版社,2023年10月。 8 史钧,苏东坡这个人,江苏文艺出
29、版社,2023年8月。 乌台诗案介绍(4) 乌台诗案简介 乌台诗案所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导语:乌台诗案简介:元丰二年(1079),苏轼移任湖州(浙江省吴兴县),七月遭御史台所派遣的皇甫遵等人逮补入狱,他们指证苏轼在诗文中歪曲事实诽谤 乌台诗案简介:元丰二年(1079),苏轼移任湖州(浙江省吴兴县),七月遭御史台所派遣的皇甫遵等人逮补入狱,他们指证苏轼在诗文中歪曲事实诽谤朝廷。 御史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举出苏轼的杭州纪事诗做为证据,说他“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更从他的其它诗文中挖出一句二句,断章取义的给予定罪,如:“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本来苏轼是说自己没有把法律一类的书读
30、通,所以无法帮助皇帝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人,他们却指他是讽刺皇帝没能以法律教导、监督官吏;又如“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说他是指责兴修水利的这个措施不对。其实苏轼自己在杭州也兴修水利工程,怎会认为那是错的呢?又如“岂是闻韶忘解味,迩来三月食无盐”说他是讽刺禁止人民卖盐。总结一句话,是认定他胆敢讥讽皇上和宰相,罪大恶极,应该处死刑。 苏轼在御史台内遭到严刑拷问,他自认难逃死罪。最后终能幸免一死。是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蒙神宗的恩赐被判流放黄州(湖北省黄冈县),苏轼被拘禁近百日,后获释离开御史台之狱。后人把这桩案件的告诉状和供述书编纂为一部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汉书朱博传:“是时,兀御
31、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后世便以御史府为乌府,御史台为乌台。由于这案的发起者都是御史台的言官,他们包括御史中丞李定,监察御史里行(御史台的见习史官)舒覃、何正臣等,因此称为“乌台诗案”。 苏轼致祸的原由,除上述的“莫须有罪名”外,据说是因为得罪了当时的宰相王安石。当时人的笔记里曾记载其事。 说苏轼在朝廷当礼部尚书之时,有一日,他去王安石的书房乌斋去找王安石,王不在,苏轼见乌斋台桌上摆着一首只写得两句尚未写完的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 乌台诗案介绍(5) 苏轼“乌台诗案”述评 作者:何正泰 作者机构:都江堰市观凤楼中学四川都江堰
32、, 来源: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ISSN:2095-5642 年:2023 卷:017 期:0z2 页码:113-116 页数:4 中图分类:I22 正文语种:chi 摘要:据宋史苏轼传记载: (苏轼)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 、何正言(臣),摭其表语,并谋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这段不足八十字的正史,记叙的是距今九百多年前的北宋神宗朝,杰出的文学家苏轼“坐作诗讪谤罪”,被御史台关进监狱,酿成我国历史上闻名千古的文字狱“乌台诗案”1,只是,记叙太简单了.乌台诗案的档案材料,南宋蜀人朋
33、九万手录付刻,成东坡乌台诗案,其他还有周紫芝的诗谳,清人张秋水编纂的眉山诗案广证,今人陶道恕著的乌台诗案新勘等书,才使乌台诗案的真象,得以大白于天下,流传至今. 起因:新旧党争,种下祸根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是一位文学天才,同时也是一位关心人民疾苦,较稳健的政治革新家.正因为如此,他的政敌才从他的文字入手,有意陷害他.乌台诗案的起因是较复杂的.宋神宗赵顼,是一位希望自己有所作为的国君.熙宁二年(1069年)他任命王安石为相,实行变法.苏轼早在宋仁宗时,就曾上书言事,提出改革吏治的主张,但他与王安石的新法主张有所不同.苏轼于熙宁四年(1071年)上书神宗针对新法,提出不同政见,王安石非常不满,支派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从此,苏轼与变法派结下不解之怨,受到变法派的排斥.由于在朝中十分孤立,苏轼请求外放,先后出知杭州、密州和徐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345-2025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工程用直流磁控溅射银镀层镀层附着力的测量
- 重庆市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康德调研(四)英语试题及答案
- 《2025员工终止劳动关系合同书》
- 2025年劳动合同指引:中外合资企业
- 机关档案工作规范
-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创新策略与实施路径
- 2025果品类买卖合同书范本
- 西安科技大学《机器人学引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珠海艺术职业学院《影视导演艺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基础写作(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物业项目合作意向书(2024版)
- DLT 572-2021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 【有人机与无人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探究15000字(论文)】
- GB/T 44014-2024应急避难场所标志
- 医院康复信息系统建设需求
- SL721-201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
- 数字贸易学 课件 马述忠 第13-22章 数字贸易综合服务概述- 数字贸易规则构建与WTO新一轮电子商务谈判
- 下肢动静脉溃疡的护理
- 照明维护方案
- 设备管理制度的风险评估与防范方案
- 办公楼装饰工程设计及施工招标文件室内装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