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免费资料)湖北省2009届高考最后猜题、押题卷(二)(word版)_第1页
(特别免费资料)湖北省2009届高考最后猜题、押题卷(二)(word版)_第2页
(特别免费资料)湖北省2009届高考最后猜题、押题卷(二)(word版)_第3页
(特别免费资料)湖北省2009届高考最后猜题、押题卷(二)(word版)_第4页
(特别免费资料)湖北省2009届高考最后猜题、押题卷(二)(word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特别免费资料)湖北省2009届高考最后猜题、押题卷(二)(word版)湖北省2009届高考最后猜题、押题卷语 文命题、审题:黄冈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郭其贵 20095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或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卷(选择题

2、部分,共36分)一、基础知识部分(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未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僭越(jin) 鸟瞰(kn) 殷红(yn) 忍俊不禁(jn) B创伤(chung) 狡黠(xi) 亲家(qng) 未雨绸缪(mu) C肖像(xio) 濒临(pn) 扁舟(pin) 吹毛求疵(c) D蹊跷(x) 肄业(y) 狙击(j) 所向披靡(m)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泻密 怃然 别出新裁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B沉缅 妥帖 亲痛仇快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C贻误 厮杀

3、绵里藏针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D编篡 赡养 欢呼雀跃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A季羡林老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B我们兄弟姐妹几人,虽然个个普通、平凡,却都能安守本分、以善待人,辛勤持家、任劳任怨。凡此种种,都与父亲的耳提面命、言传身教直接有关。C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表示:网络文学的兴起,使有写作欲望的人心态更自由、更平等,丰富了国人的精神生活,但它还是有良莠不齐的现象存在。D韩国天才棋手李世石是一个胸无城府的少年,常常出言无忌,但令他没有料到的是,他必须为过于直率的性格付出代

4、价。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人们常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但科学家研究发现,经常锻炼身体,有助于大脑的记忆力,甚至能增加新的脑细胞。B所有参加这次会议的同志,无论男女老少,都被他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C最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胜利闭幕。会议围绕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主题,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D12月28日10时,武汉长江隧道通车试运行,中华民族实现了“隧穿长江”的梦想。它的建成,标志着长江迎来了“江上架桥、水面行船、江底通隧”的“三维”时代。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由于回忆录和口述历史都以亲历

5、、亲见、亲闻为基础,都以真实性为生命,所以有人把回忆录与口述历史乃至自传、自订年谱都视为同一范畴,归属为“亲历者叙述的历史。”B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的推广、某网站开展的“全民化孔子”的活动、争论不休的各地“祭孔大典”、电视剧孔子的选角表明今年的“孔子”依然很“热”。C作为传统国粹的京剧,究竟是即将成为“古董”,还是将与时俱进得以振兴?这是一个我们应该严肃面对的问题。D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则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与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和谐观念的确立源远流长。在奠定

6、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基础的先秦典籍中,尤其是在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中,对和谐观念已有明确论述,并给予了崇高评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概念内涵十分丰富,外延无限广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个人举止到国家行为,从产品交换到文学艺术,从思维方式到生活方式,无不追求和谐。饮食讲求五味调和,音乐讲求和谐之美,买卖讲求公平,故有“和售”一词从历史文献的有关论述中,我们体会到,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是一项多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层层推进、全面展开。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描绘了和谐社会、大同世界的理想目标,而且昭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即以和谐观为指导,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身

7、心内外关系。注重普遍联系的整体思维是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万物应和谐相处,亲密无间。主张“天人合一”,强调天与人的和谐一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调。正因为人与自然万物浑然一体,人就应当亲近自然,认识自然,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而决不可任意摧残自然,毫无节制地向自然界粗暴索取,人为破坏大自然的和谐状态。唯其如此,人类的生存环境才能不被破坏,自然生态才能保持平衡,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中心环节是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中国先哲认为,在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中,人和最关键、最重要。人和才能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战斗力。人和

8、贯穿于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国家关系等不同层次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是社会安定的基础。中国古代十分重视“齐家”,提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恩爱。因此,“孝悌和亲”成为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观念;“家和万事成”“家和万事兴”,成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传世格言。推而广之,对朋友、对他人也要讲求和谐、和睦。再推而广之,国与国之间更要以和为贵,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人。当今中国推行以邻为伴、以邻为善、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提倡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强调国与国之间和则两利,斗则俱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合乎规律的继承和发扬。以注重伦理文化为特点的中华文明,特别重视

9、个人的修身养性。而修身养性的重要内容和理想境界就是身处困境而能保持心态的平和,使身心内外达到和谐状态,即宋明理学家所宣扬的“孔颜乐处”。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孔子称赞贤弟子颜回能够安贫乐道,而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后来,儒家以孔颜为榜样,特别注重内心和谐愉悦的精神享受。宋明理学明确指出孔颜乐处是一种精神境界,其集中表现就是通过自我道德修养达到身心内外无所窒碍的和谐状态。上述种种表明,追求和谐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这一传统观念作为一种宝贵的思

10、想资源,经过批判继承,并与新的时代精神相融合,对于当代和后代人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将会日益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点正在被广大的中国人民所认识,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世界人民所认识。两位巴西学者说得好:“在新世界的建设中,儒学无疑要起很大的作用。这一说法于1988年在巴黎得到了一群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支持,瑞典的阿尔文博士声明,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新华文摘2008年第7期)6下列对于“和谐观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和谐观念的确立源远流长,在先秦的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中,就已经产生了和谐观念的萌芽,并对其给予了崇高评价。B和谐的概念

11、内涵十分丰富,外延也很广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个人举止到国家行为,从产品交换到文学艺术,从思维方式到生活方式,无不追求和谐。C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描绘了和谐社会、大同世界的理想目标,而且昭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D追求和谐这一传统观念经过批判继承,并与新的时代精神相融合,对于当代和后代人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将会日益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7下列各项,不属于“人和贯穿于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国家关系等不同层次中”的具体表现的一项是A对朋友、对他人应要讲求和谐、和睦,社会各个成员、各阶层之间应该彼此尊重,友好相处,共同发展。B家庭和睦是社会安定的基础,中国古代十分重视“齐家”,提倡父慈子孝、

12、兄友弟恭、夫妻恩爱。C在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中,人和最关键、最重要,人和才能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战斗力。D国与国之间更要以和为贵,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人。当今中国提倡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合乎规律的继承和发扬。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饮食讲求五味调和,音乐讲求和谐之美,买卖讲求公平,这些都是和谐观念在社会生活中各个方面的表现。B“孝悌和亲”成为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观念,“家和万事成”“家和万事兴”等传世格言都表明和谐观念在中国早已是深入人心。C主张“天人合一”,强调天与人的和谐一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调。人就应当亲近自然,认识自然,按

13、照人类需要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D孔子称赞贤弟子颜回能够安贫乐道,是因为颜回身处困境而能保持心态的平和,使身心内外达到和谐状态。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是一项多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层层推进、全面展开,这意味着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努力过程。B宋明理学家宣扬“孔颜乐处”,儒家注重内心和谐愉悦的精神享受,这种观念对于物质生活贫困者应该是一种获得平和心态的途径。C注重普遍联系的整体思维是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特点,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D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中心环节是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中国先哲认为,人和最关键、最

14、重要,这些都要求我们不能和别人发生冲突矛盾,必须时刻忍让。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管仲论苏洵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戎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则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以仲且

15、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乎耳,色不绝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邪?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邪?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五霸莫盛于桓、文。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

16、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袭文公之余威,得为诸侯之盟主者百有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臣而无君者矣。桓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吾观史蝤,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霸诸侯,攘戎狄 攘:打击 B可以絷桓公之手足邪 絷:约束、束缚 C晋袭文公之余威 袭:偷袭 D桓公

17、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 惑:疑惑、奇怪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明齐国发生祸乱罪责在于管仲的一组是 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叛 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 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桓公声不绝乎耳,色不绝乎目 仲可谓不知本者矣 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 A B C 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先高度肯定了管仲辅佐齐桓公建立霸业的历史功绩,然而也正视了管仲死后齐国陷入长期的混乱局面的历史事实。B本文通过管仲死后齐国发生内乱的史实的分析,论证了举贤任能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阐明了政治家培养选拔接班人的重要性。C认为,齐国兴盛的功劳应该记在举荐

18、了管仲的鲍叔身上,而齐国祸乱则是由于管仲没有尽到规劝国君远离小人的职责。D文章细致分析了齐国内乱的人为因素,认为表面上是竖刁、易牙、开方三人导致,实为管仲死后,无贤人执政,并批评了管仲根本性的失误在于临死前没有荐贤以自代。第卷(选择题部分,共114分)四、(24分)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4分)(2)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3分)(3)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邪?(3分)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19、)访城西友人别墅唐雍陶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1)这首诗歌叙写拜访友人别墅的过程,其中暗含着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2)本诗题为“访城西友朋别墅”,可诗歌中别墅和友人一直没有出现,这样写是否偏离题意?为什么?(4分)15文学常识与名篇名句填空。(6分)(1)山水田园,一直是古代士大夫的精神家园。陶渊明向往“ ,悠然见南山”的恬淡生活,王维流连于“明月松间照, ”的幽雅山居,孟浩然醉心于“ ,把酒话桑麻”的淳朴人情,就连豪放飘逸的诗仙李白,也在失意后吟唱着“ ,须行即骑访名山”。(2)“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是郭

20、沫若先生为 的蒲松龄故居写的楹联。(3)日本作家 1968年因“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有雪国千只鹤古都等。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月光记刘庆邦从开罗前往埃及南部城市阿斯旺,需乘坐一夜火车。睡至半夜醒来,抬头望见车窗外的天空挂着大半块月亮。月亮是晶莹的,无声地放着清辉,一直挂在我的窗口。我观月亮,月亮像是也在观我,这种情景给我一种月亮与我两如梦的感觉。我有些走神儿,忽然想到了故乡的月亮,想到月光在我家院子里洒满一地的样子。清明节前,我回老家给母亲烧纸。晚上,只有我一个人在院子里坐着。一盘圆圆的月亮蓦然从树的枝丫后面转出来了,眼看

21、着就升上了树梢。初升的月亮是那般巨大,大得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不必仰脸往天上找,甚至不用抬头,好像月亮自己就碰在我眼上了。随着月亮渐升渐高,皎洁的月光便洒了下来。没有虫鸣,没有鸟叫,一切是那样静谧,静得仿佛能听见月光泼洒在地上的声音。我相信,我在埃及看到的月亮,就是我们家乡的那个月亮。我还愿意相信,月亮是认识我的,我到了埃及,她便跟着我到埃及来了。可是,家乡离埃及如此的遥远,月亮是怎么找到我的呢?是怎样认出我的呢?月光是不是有着普世的性质,在眷顾着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呢?由此我想到普遍这个词,我觉得用普遍修饰月光是合适的,是不俗的。试想想,就月光的普遍性而言,除了阳光和空气,还有什么能与月光作比呢!

22、其实,对于月光的普遍性存在,我们的前人早就注意到了,并赞美过了。李白说的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苏东坡说的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不过,李白是从纵的方面说的,苏东坡是从横的方面说的,他们以对人类生命大悲悯的情怀,从纵横两方面把月光的普遍性和永恒性诗意化了。月光是普遍的,也是平等的。月光对任何人都不偏不倚,你看见了月亮,月亮也看见了你,你就得到了一份月光。人类渴望平等,平等从来就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可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人类从来就没有平等过。凡是有人类的地方,就同时存在着三六九等的等级差别。“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朱门酒肉臭,路有

23、冻死骨!”就是等级差别的真实写照。然而,月光不分这个那个,她对万事万物一视同仁。月光从高天洒下来了,洒在山峦,洒在平原,洒在河流,洒在荒滩,也洒在每个人的脸庞。不管你住别墅,还是栖草屋;不管你一身名牌,还是衣衫褴褛;不管你是笑脸,还是泪眼:她都会静静地注视着你,耐心地倾听你的诉说。月光就是月亮的目光,正因为她看到的人间争斗和岁月更迭太多了,她的目光才那样平静,平等,平常。月亮的胸怀真是太宽广了,还有什么比月光对万事万物更具有包容性呢,还有什么比月光更善待众生呢!我突发奇想,哦,原来文学与月光有着同样的性质和同样的功能,或者说月光本身就是自然界中的文学啊!阳光不是文学,阳光照到月球上,经过月球的

24、吸收,处理,再反映到地球上,就变成了文学。阳光是生活,月光是文学。阳光和月光的关系就是现实生活与文学创作的关系。阳光是有用的,阳光是物质性的,万物生长靠太阳,世界上任何物质所包含的热量和能量都是阳光给予的。月光是无用的,在没有月光的情况下,人们照样可以生存,生活。然而,且慢,月光真的连一点用途都没有吗?真的可有可无吗?当你心烦气躁的时候,静静的月光会让你平静下来。当你为爱情失意的时候,无处不在的月光会一直陪伴着你。当月缺的时候,你内心会充满希望。当月圆的时候,会引起你对亲人的思念。当久久地仰望着月亮,你会物我两忘,有一种灵魂飞升的感觉。太阳为阳,月亮为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男人为阳,女人为阴

25、,等等。有阳有阴才构成了世界,阴阳是世界相对依存的两极。正如这个世界少不得女人一样,月光还真的少不得哩!同样的道理,只要人类存在着,文学就不会死亡。(选自2008年10月13日文汇报,有删改)16文章开头两段描写了埃及和故乡的月夜景象。这两段文字中的景物具有什么共同特点?结合全文看,为什么要描写两个不同地方的月亮?(4分)17课文第三自然段引用李白、苏轼的诗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18“原来文学与月光有着同样的性质和同样的功能,或者说月光本身就是自然界中的文学。”根据第五自然段的内容,谈谈这样说的理由。(4分)19本文以月光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6分)六、语言运用(12

26、分)20下面是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一段人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其妙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4分)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点评:21下面这首诗包括两幅鲜明的生活画面,前一幅画面已经描述如下,请续写后一幅。要求: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想像合理;字数不超过50字。(4分)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画面一:柴门半开,一位美丽

27、的少女捧着一碗水,递给干渴的书生,书生边饮水边偷窥少女,少女娇羞的面庞和院子里明艳的桃花相映生辉。画面二:22阅读以下一则新闻短讯,并对它加以恰当点评,并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4分)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刚刚经历丧父之痛的赵本山,最为舆论关注的是,他还能否出现在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有评论称,没有赵本山的春晚就不叫春晚了。此后,赵本山接受媒体采访时表态,他铁定连续14年上春晚,“我不会放弃春晚,有那么多的观众还在等着我。春晚是我的战场,就像士兵打仗一样,而且我爸爸也希望我上。”点评:建议:七、(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30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创造自己的

28、前途。他动身的第一站,就是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正在练字,他听说本族有位后辈即将踏上人生的路途,就写了3个字:不要怕。然后抬起头,望着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6个字,今天先告诉你3个,供你前半生享用。”30年后,这个从前的年轻人已经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伤心事。归程漫漫,回到家乡,他又去拜访那位族长。他到了族长的家里,才知道老人家几年前已经去世,家人取出一个密封的信封对他说:“这是族长生前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一定会再回来。”还乡的游子这才想起来,30年前他在这里只听到人生的一半秘诀,拆开信封,里面赫然又是3个字:不要悔。要求: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自定立意

29、,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湖北省2009届高考最后猜题、押题卷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细则1B(A殷yn,C濒bn,D蹊q)2C(A泄密,别出心裁;B沉湎,D编纂。)3A(不知所云: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使人不知道说的是些什么,是用于批评说话人的。这里本来是要形容学生听不懂的,可以改为“如坠五里雾中”。)4D(A成分残缺,应改为“有助于提高大脑的记忆力”;B搭配不当,“思路”不能和“感染”搭配;C结构杂糅,应改为“会议围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主题”或“会议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主题”。)5B(A句末的句号应该放在引号外。C这是一个陈述句,问号改为

30、逗号。D“程朱理学”后的逗号应为分号。)6A(“产生了和谐观念的萌芽”不准确,原文是“对和谐观念已有明确论述”。)7C(是从总体上强调“人和”的重要性,不是具体表现。)8C(“按照人类需要改造自然”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强调“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改造自然”。)9D(“我们不能和别人发生冲突矛盾,必须时刻忍让”太绝对化,“人和”并不是要求我们无原则地不冲突,无原则地时刻忍让。)10C(“袭”应为“继承”之意。)11B(是管仲在世时齐国的强盛,表明齐桓公贪图享乐,表明齐桓公死后齐国的混乱。)12C(“管仲没有尽到规劝国君远离小人的职责”有误,应是没有举荐贤能的人以自代。)13(1)功业的成就,不是

31、成功于完成之日,必然有一定的原因引起;祸乱的产生,不是发生于作乱之时,也必定有根源预兆。(2)如果没有这三个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们起初不被重用的原因,只是由于有管仲在。(3)即使桓公幸而听从了管仲的话,杀了这三人,但其余的这类人,管仲能全部除掉吗?14(1)的思想感情经过了从焦急到疑惑再到惊喜的过程。道路弯曲,太阳已升高,可朋友的家还没有到,的心里不禁有些焦急。到了村庄后,各家门户大多相似,更让疑惑:究竟哪一户才是友人的家呢?在张望之中,无意发现到处都是在春风中摇曳的洁白清香的枳壳花,让疲惫的为之一振,的心情又转为惊叹、赞美。 (2)没有偏离题意。诗歌表面没有写到别墅和友人,实则句句都紧

32、扣题意。道路弯曲遥远,正侧面烘托出友人的别墅远离尘世喧嚣;处处枳壳花摇曳,更映衬出友人别墅环境的清雅脱俗,从中也可隐约想见别墅主人的恬然自适的高雅情怀。 15(1)采菊东篱下 清泉石上流 开轩面场圃 且放白鹿青崖间 (2)聊斋志异 (3)川端康成16(1)共同特点:静谧(无声)。 (2)通过两段对月夜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个静谧的氛围,更有利于引发对月光的理性思考。以埃及和故乡两地月夜的相似,从而揭示了月光无处不在的普遍性。 17引用两人的诗词,分别从纵向和横向的角度揭示了月光的普遍性和永恒性,印证了对月光的理性思考;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18正如月光是对太阳光的反射一样,文学创作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正如太阳给予人类物质和能量,而月亮则给人精神的慰藉,我们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也应该从文学中接受滋养熏陶。 19首先从埃及的月光联想到自己家乡的月光,描绘了两幅具体的月夜画面。从具体生活景象中,感悟出月光的普遍性和平等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月光与文学的相通之处。点明题旨:月光还真的少不得,而文学也不会死亡。20运用外貌(肖像)描写尤其是“画眼睛法”,生动传神地描写出祥林嫂苍老憔悴的面容、呆滞的神情,从中可以窥见她内心的绝望和精神的麻木,深刻地揭露出旧社会旧礼教对她肉体和精神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