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古代文学复习_第1页
大二-古代文学复习_第2页
大二-古代文学复习_第3页
大二-古代文学复习_第4页
大二-古代文学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古代文学大二下一、名词解释: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两宋之交最为流行,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由南宋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师法江西黄庭坚,逐渐形成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四灵诗派:南宋末年的诗派,代表南宋后期诗歌创作上的一种倾向。 又称“ HYPERLINK /view/3379.htm t _blank 永嘉四灵”,指南宋4位浙江永嘉籍诗人徐照(字 HYPERLINK /view/6322444.htm t _blank 灵晖)、徐玑(号 HYPERLINK /view/4163400.htm t _blank 灵渊)、 HYPERLINK /

2、view/118837.htm t _blank 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因四人家号中都有一“灵”字,故名。该派写诗专攻近体,尤其是五律,并以晚唐 HYPERLINK /view/225183.htm t _blank 姚合和 HYPERLINK /view/56069.htm t _blank 贾岛的创作为依据来反对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江西诗派以学问为诗、专在书本上找材料的习气。荆公体:荆公体或“半山诗”或“半山绝句”, 北宋诗人王安石的诗歌体制风格。指王安石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其特点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着意锤炼,格

3、律细密,且意境优美,富有诗情画意,风格摧刚为柔,寓悲壮于闲淡之中,既与唐诗一脉相承,又为初步形成宋诗特色作出贡献,对后来黄庭坚、杨万里等人的影响颇大,为江西诗派的先驱。诚斋体:得名是源于 HYPERLINK /view/6869.htm t _blank 杨万里。杨万里号诚斋,故称为诚斋体。主要是描写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情趣的作品。他的诗歌学习 HYPERLINK /view/14637.htm t _blank 江西诗派,最后摆脱前人的束缚而自成一家,取得了更高的成就。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做诗想象奇特,但是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却

4、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至的 HYPERLINK /view/380156.htm t _blank 章法,近于口语。山谷体:“山谷体”指北宋 HYPERLINK /view/14637.htm t _blank 江西诗派诗人黄庭坚所开创的诗体。其总体风格特征是生新硬瘦、奇峭倔强,主要艺术特点是好用拗句。山谷体求创新注重用典,是“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落实于诗歌创作的具体表现。山谷体诗歌是北宋后期宋诗发展到高峰期的产物。散曲:是金元时期北方兴起的可和乐歌唱的一种新型抒情诗体,表现手法多用铺陈白描,语言吸收大量口语,不避俗词俚语,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分为小令和套数,多写男女爱情,其次是归隐闲适

5、以及山水自然。杂剧:是在宋金时期 HYPERLINK /view/71199.htm t _blank 诸宫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 HYPERLINK /view/484470.htm t _blank 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杂剧的体裁,首先是一本四折的形式,这是受宋杂剧演出时分为四段的影响,四折之外又可以加两个“ HYPERLINK /view/699.htm t _blank 楔子”。杂剧有三个构成部分:宾白、唱词、科介。三者交相配合,推动剧情的发展,刻画人物的性格。南戏:宋元时期用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最早起源于浙江温州一带,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喜杂剧。南戏

6、是明清传奇的前身。元“四大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话本: HYPERLINK /view/553902.htm t _blank 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是宋元民间艺人 HYPERLINK /view/33773.htm t _blank 说唱的底本。主要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话本代表一种特殊的叙事性作品的体裁,既包括傀儡戏、皮影戏及各种讲唱艺术的底本。新诗文运动:宋代的诗文革新运动,又称宋代古文运动,是在继承唐代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诗文革新运动的主要骨于则有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等。苏轼则

7、继欧阳修之后领导诗文革新运动并使运动取得完全的胜利。 二、简答题:柳永词内容特点:第一:表现男女爱情,具有浓厚市民气息。第二:抒发羁旅行役之苦。八声甘州:“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第三:描写都市风光。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第四:描写作者的身世遭遇,怀才不遇的愤懑。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去便,争不恣游狂荡?”第五:颂圣词,夸耀社会太平,颂扬帝王政绩。破阵乐送征衣。秦观词“词韵兼胜”理解:1、“情胜“第一、恋情词:鹊桥仙设意新奇,立意高远,象征手法运用,叙意相间,情理兼胜。第二、表现政治上遭受挫折时的痛苦绝望之词。踏莎行2、“韵

8、胜”小令含蓄优美,风韵独特。浣溪沙“轻柔淡细”特点。慢词以铺叙为主,展开词情,关键处却插入含蓄景语,使之具有小令的文雅含蓄,从而弥补了柳永慢词的俚俗和直接。辛弃疾词:笔记本上南宋中后期词人。姜夔词风特点:笔记本南宋中后期词人。黄庭坚诗歌的基本特征:笔记本上北宋后期诗坛概况。杨万里词诚斋体基本特点风格特征:笔记本上南宋诗。三、论述题:1、窦娥冤思想核心。窦娥冤讲述了一位善良而多难的女性,出生书香之家,家境贫寒,有孝顺的品格,父亲抵债将其买为童养媳。17岁成寡妇后跟随婆婆,被张氏父子陷害杀人,贪官胡乱判案,屈斩窦娥,造成千古奇冤。在元代社会秩序混乱,官吏贪墨,阶级冲突和民族矛盾激化,冤案频频。窦娥

9、冤情节发展的偶然性,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必然性,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窦娥是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人物。她的性格是孝顺与抗争的对立统一。她的悲剧,是张驴儿的横行和官府的颠倒黑白造成的;她的性格则是在与恶势力的斗争中呈现出的。窦娥的遭遇,典型地显示出善良的百姓被推向深渊的过程;窦娥在处死前发出三桩奇异的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降雪、亢旱三年,誓后,浮云蔽日,阴风怒号,白雪纷飞,通过这一惊天动地的描写,关汉卿希望唤醒世人的良知,激发世人对不平世道的愤慨,催促世人为争取公平合理的社会而抗争,因此,窦娥冤所表现的反抗性,是时代的最强音;窦娥得还清白,靠的是父亲手中的权力,这样是处理,固然反映出关汉卿崇尚权力的思想局

10、限,但也体现出他让受害者亲属惩治恶人报仇雪恨的强烈愿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寄寓着对元代吏治沉重的疑虑,因此,窦娥冤的结局,是有着比较复杂而深刻的涵义的。窦娥冤融会了剧作家对当代现实与人生的痛切感受,具批判社会的价值和震撼人心的力度,在揭露人间罪恶的同时,高扬正义的旗帜是作品的主旨,悲剧主人公具有顽强、坚定的意志,敢于与邪恶势力作不妥协的较量,在较量中充分显示出善良的人们捍卫世间正义的壮烈情怀与崇高精神。 2、周邦彦词的特点一、音乐上审定古调,确定并创自己许多新调,促进了词的格律化。调美、律严、字工,是周词在音律方面的特点。如瑞龙吟、兰陵王等,声腔圆美,用字高雅,与柳永相比,更符合南宋雅士尤其是

11、知音律者的审美趣味。二、结构上发展了慢词技巧,结构严谨,曲折回环,环形结构,打乱了时间、空间的顺序。周词往往将顺叙、倒叙和插叙错综结合,时空结构上体现为跳跃性回旋往复式结构。如兰陵王柳中,第一片“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面送行色。”写自我的漂泊,挽合今昔;第二片中写目前送别情景,既有往事的回忆,又有别后愁苦的设想。第三片“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涌”又由眼前景折回到前事。三、语言上善于运用典故及前人的诗句,形成一种典雅富艳的语言风格。主要表现的是1、“以诗为词”的情愫逐渐渗到了婉约词的创作中;2、引用典故,援用成句,有助于造成典丽,富艳的词风;3、真情不足,内容的相对贫乏向前人诗歌借词境。如西河

12、金陵怀古中,用唐刘禹锡金陵五题的石头城、乌衣巷和古乐府莫愁乐三首诗而成。语言既经重新组合,意境更饶新意。四、周邦彦的词擅长用拗句,在拗句中追求音律的和谐统一。音律上做到了拗怒与和谐的矛盾统一,是清真词的独创。 四、赏析题(要求800字)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1、赏析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译文】再也经受不起几次风雨,美好的春

13、季又急匆匆过去了。爱惜春天,尚且还经常担忧花儿会开得太早而凋谢太快,那么,何况如今面对这无数红花落地的残春败落景象。我劝说春光:你暂且留下来吧,听说芳草已生遍天涯,会遮住你的归路,你还能到哪里去呢?怨恨春不回答,竟自默默地归去了。只有屋檐下的蜘蛛仍在整天殷勤地吐丝结网,沾网住漫天飞舞的柳絮,想保留一点春的痕迹。汉武帝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定准的重逢佳期又被耽搁了。陈皇后的美貌曾经也遭人嫉妒,纵然用千金重价买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满腹情意该向谁倾诉?请你们不要得意忘形,青春挥霍无度,你们没有看见杨玉环、赵飞燕早都变成尘土了吗?忧国而不能参政,只能做个闲官的心情愁苦极了!不要去高楼上凭栏远眺,夕阳

14、正落在暮霭笼罩的柳树梢上,长夜即将来临,望之使人断肠。 【赏析】1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作者满以为扶危救亡的壮志能得施展,收复失地的策略将被采纳。然而,事与愿违。不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挤打击,不得重用,接连四年,改官六次。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这一调转,并非奔赴他日夜向往的国防前线,而是照样去担任主管钱粮的小官。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作者见景生情,借这首词抒写了他长期积郁于胸的苦闷之情。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失宠女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

15、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词中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上片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词以更能消三字起笔,在读者心头提出了春事将阑,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摧残这样一个大问题。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发,实际上却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势而言的。本来,宋室南渡以后,曾多次出现过有利于爱国抗金、恢复中原的大好形势,但是,由于朝廷的昏庸腐败,投降派的猖狂破坏,使抗战派失意受压,结果抗金的大好时机白白丧失了。这中间虽有几次北伐,结果均以签订屈膝投降的和而告终。北伐的失败,反过来又成为投降派贩卖妥协投降路线的口实。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匆匆春又归去,就是这一形势的形象化写照

16、,抗金复国的大好春天已经化为乌有了。这是第一层。但是,作者是怎样留恋着这大好春光呵!惜春长怕花开早。然而,现实是无情的:何况落红无数!这两句一起一落,表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落红,就是落花,是春天逝去的象征。同时,它又象征着南宋国事衰微,也寄寓了作者光阴虚掷,事业无成的感叹。这是第二层。面对春天的消失,作者并未束手无策。相反,出于爱国的义愤,他大声疾呼: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这一句,实际是向南宋王朝提出忠告,它形象地说明:只有坚持抗金复国才是唯一出路,否则连退路也没了。这两句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明知春天的归去是无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规律,但却强行挽留。词里,表面上写的是惜春,实际上却反映了

17、作者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急切心情,反映了作者对投降派的憎恨。这是第三层。从怨春不语到上片结尾是第四层。尽管作者发出强烈的呼唤与严重的警告,但春,却不予回答。春色难留,势在必然;但春光无语,却出人意外。所以难免要产生强烈的怨恨。然而怨恨又有何用!在无可奈何之际,词人又怎能不羡慕画檐蛛网?即使能象蛛网那样留下一点点象征春天的飞絮,也是心灵中莫大的慰藉了。这四句把惜春、留春、怨春等复杂感情交织在一起,以小小的飞絮作结。上片四层之中,层层有起伏,层层有波澜,层层有顿挫,巧妙地体现出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下片借陈阿娇的故事,写爱国深情无处倾吐的苦闷。这一片可分三个层次,表现三个不同的内容。从长门事至脉

18、脉此情谁诉是第一层。这是词中的重点。作者以陈皇后长门失宠自比,揭示自己虽忠而见疑,屡遭谗毁,不得重用和壮志难酬的不幸遭遇。君莫舞三句是第二层,作者以杨玉环、赵飞燕的悲剧结局比喻当权误国、暂时得志的奸佞小人,向投降派提出警告闲愁最苦至篇终是第三层,以烟柳斜阳的凄迷景象,象征南宋王朝昏庸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现实。这首词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一是通过比兴手法,创造象征性的形象来表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时局的关切。拟人化的手法与典故的运用也都恰到好处。第二是继承屈原离骚的优良传统,用男女之情来反映现实的政治斗争。第三是缠绵曲折,沉郁顿挫,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词风。表面看,这首词写得婉约,实际上却极哀怨

19、,极沉痛,写得沉郁悲壮,曲折尽致。 2、赏析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在作品选第五卷51页。文学史第三卷227页。答案参考一:长亭送别这折戏充分表现了一对恋人被迫分离时内心的痛苦和怨恨。在凄凉的气氛和痛苦的内心独白中表现了两种不同思想的对立,戏剧冲突在一种独特的形式中巧妙地得到发展。莺莺的唱词,体现了她大胆反抗而又温顺柔弱的性格特征,同时深刻地揭示了女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反映出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和命运。作为一个相国小姐,她的反抗和怨恨表现得含蓄深沉,她不仅不能有越礼的行为,同时在情人离别时因有母亲在身边也不能畅抒情怀,这就显示出她性格中温顺柔弱的另一面。她的痛苦中,不仅有离愁别恨,而且包含着

20、怕将来被遗弃的隐忧。长亭送别充分表现出西厢记作为一部抒情诗剧的艺术特色。开头化用范仲淹苏幕遮中的词句和意境,运用具有特征性的景物写情,情景交融,构成凄清哀婉的诗的艺术境界。下面滚绣球一曲,则以主观的情感去驱遣客观的景物,既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语言亦雅亦俗,既华美典丽又通俗生动。夸张、对比、烘托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是极夸张的句子,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怨恨,真实动人。三煞中从笑和哭、喜和悲、暖和寒构成的鲜明对比里,强烈地表现出人物孤寂难耐的离愁别恨。而整折戏里,从头到尾处处点染的西风黄叶、衰柳长堤等种种凄清

21、的物象,使整个环境和背景弥漫着一种悲凉的气氛,与人物的感情心境融化为一体,增强了戏剧语言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李先秀)答案参考二:长亭送别这一折,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绝唱。崔莺莺对张珙缠绵依恋,两人刚刚订下白首之约,就要劳燕分飞,莺莺自然是难舍难分,在送别之中,她满心装的都是离愁别恨之情,但这些离愁别恨在送别的前前后后也经历了一些起伏变化。一支曲子唱下来,有一种情反复吟唱,这就是“恨”。首先恨相见得迟,莺莺与张生两情相悦,相见恨晚,要成佳配又每每遭变故;所以,莺莺的心中很不自在,“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便是这恨的缘由。长亭饯别的筵席上,老夫人安排大家入坐: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

22、,一桌宴席好似银河隔开牛郎织女,再加上长亭外也是黄叶纷飞,衰草萋迷,更加令人伤怀不已。眼前的张生又只是唉声叹气,此时的莺莺内心非常怨恨功名利禄拆鸳鸯在两下里。(1)从“情、景、”的角度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情、景、境交融得极出色的一折。莺莺的离愁别情与不同环境中的特殊景物融合在一起就营造出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它让人联想到莺莺的血泪在一夜之间将枫林全部染红。所以此时的霜林已经不是普通的霜林,它已经成为莺莺愁思的见证。这一支曲子将途中之境、深秋之景、离人之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2)从“曲、词、意”的角度西厢记是一部杂剧,以唱为主,长亭送别用正宫,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说正宫的声情是“惆帐雄壮”。可见长亭送别这一折的音乐应是惆怅的、悲壮的。西厢记的曲词历来被人称道。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说“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长亭送别这一折又尤其突出。A.首先,曲词熔炼了很多古典诗词,比如化用范仲淹的词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