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部编版_第1页
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部编版_第2页
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部编版_第3页
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部编版_第4页
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部编版三班级上学期语文教案部编版1 妈妈的账单: 一、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就是同学、文本、老师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这个对话的过程更加流畅,布满精彩,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找到三者之间的共鸣点。唤醒同学生活中真实的体验,激活生活的记忆是一个有效的策略。本课的教学,力图实践这个理念。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 2、学习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同学生活体验,补充妈妈的账单,对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融情想象,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检查反馈 1、揭题直接导入。提示“账”

2、的写法,释“账单”。 2、初读课文,随文关注生字词,用符号圈出来,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3、提示同学留意难写的字词,难读的语句。 4、默写:“索取酬劳”、“如愿以偿”“惭愧万分” (二)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估计同学说得比较具体。 2、引导运用默写的三个词,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简练。 3、随机引导“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的意思 (三)比较账单,唤醒生活的记忆,补充账单 过渡:听同学们说主要内容,都提到了课文中的两份账单,我们来好好讨论讨论。 1、媒体出示二份账单 2、引导比较,发觉区分。(估计同学会发觉有如下区分:金额多少,劳动量大小,时间长短等)随机解释“芬尼”。

3、 3、补充妈妈的账单。假如我们要把妈妈的账单列得更具体些,账单中应当列些什么? 老师引说: 十年的幸福生活啊!是多么的甜美。每一天,妈妈都为小彼得预备好洁净舒适的衣服十年的吃喝中,有一杯杯香浓的牛奶,香甜可口的饭菜每次,当小彼得生病时,妈妈总是那样辛苦十年来,妈妈始终是那样慈祥 (老师在点拨和评价中随机引导同学联系自己的生活,补充妈妈的账单) 4、引导对比,体会无私、无价 这么多的事例,假如要计算金钱的话,该是多少芬尼? 而妈妈却写着“0”芬尼,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四、引导想象,补充小彼得的心理 1、引读“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惭愧万分。” 2、引导补白 “读着读着”说明什么? 老师引说:是啊!

4、小彼得读了许多遍,心中汹涌澎湃,思绪万千,确定也想了许多。 投影出示: 小彼得把帐单绽开读了起来,他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妈妈总是准时送上香浓的牛奶,妈妈做的饭菜是那么香甜可口。妈妈的怀抱永久是自己暖和的港湾。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每一年的圣诞节,妈妈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深更半夜,寒风咆哮,自己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 他读着读着,又想起了那次自己犯了错 他读着读着,又想起了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情景写详细(放背景音乐懂你) 3、沟通补白内容,老师随机点拨,留意适当结合同学自己的生活实际。 4、哪些语句说明小彼得惭愧万分?用横线画出。 5、反复朗读,体会惭愧和改过。 6、

5、补充小彼得和妈妈的对话:小彼得扑在妈妈的怀里,会和妈妈说些什么话? (五)小结、布置作业 1、自主设计作业。学习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老师随机点拨,引导同学抒发真实的感受) 2、老师小结:同学们的作业都很实在,很孝顺,也很感人。老师只想给你你们的温馨作业前加上一个期限,那就是一辈子。 课后反思: 1、通过老师的引说,同学很快进入生活情景,“妈妈的账单”补充得很精彩,并且大都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 2、本节课的亮点是唤起了同学自己生活中的记忆,所以在补白账单和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过程中很有感情,内容形象丰富且详细。 3、三个默写的词语,为同学概括课文内容供应了关心,对孩子有肯定难度,以后类似

6、概括主要内容的教学片段对中班级同学来说要留意引导,降低难度。 三班级上学期语文教案部编版2 槐乡五月: 版本:苏教版语文(第六册) 班级:三班级 教材分析: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以美丽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对漂亮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忱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宠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的生发开去。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五月的槐乡处处盛开着槐花,婀娜多姿,香气醉人。其次自然段写被香气熏醉的孩子们尽情享受槐花饭的香甜。第三自然段写孩子们用槐花装扮自己,表示他们对槐花的宠爱之情。第四自然段总写五

7、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同学的语言积淀供应了很好的语言材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像的词语。 3、借助详细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漂亮景色,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忱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教学预备:录音、挂图、小黑板、同学每人预备一串槐花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实物槐花)同学们,这是什么?认真观看,说说你观看到了什么?(实物观看

8、激发同学学习爱好,并且让同学对槐花的美、香有个感性熟悉。)你知道槐树几月开花吗? 2、板书课题 3、针对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同学可能提出的问题:槐乡五月什么样子?那里的槐花什么样子?) 二、初读课文,解答刚才的疑问。(让同学在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1、自由读课文。 2、争论沟通:从刚才的阅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3、全班沟通。 4、刚才读课文的时候遇到了哪些“拦路虎”(生字词)?想方法赶跑它。 5、同学默读课文,依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划诞生字词,并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选择自己的喜爱的学习方法,有利于调动同学的学习爱好,是同学主体性的表现。) 6、(出示卡

9、片)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指名读,齐读 (3)指名理解词语(联系课文内容理解) (4)齐读词语 7、方法沟通: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词的? 8、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9、分自然段指名读,准时订正。 10、理清课文脉络。出示思索题: 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同学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1、自由读课文,看看自己喜爱哪一节,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给同桌听。 12、文中哪些地方你读不懂,提出来沟通。 三、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其次课时 一、复习 1、读生字新词 2、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听读评价

10、。 2、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全班沟通。(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同学对课文第一段的内容产生整体印象,把握主要内容。) 3、出示“槐乡的山山洼洼”句,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答,明确:槐花多、美 哪些词语表明槐花多、美? 想不想带我们到槐乡看一看?同学自由读,指名感情朗读。 4、出示“有的槐花”句。自由读,思索: (1)这句话写了什么?这两句话中有几个比方句,分别把什么比成什么? (2)读一读,从这比方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3)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5、出示:“嗡嗡翁啪啪啪”句,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听到小蜜蜂在说什么?从小伴侣的脚步声中你听到了什么?

11、 指名答。 谁能读出这种喜悦? 自由读,指名读,评议。(让同学自己熟悉朗读中的不足,自我订正,自我提高。) 齐读。 6、出示:中午这时候在香海中了。 齐读:你闻到了什么?有几种味道? 从“浸在香海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美读:读出这种香气四溢的感觉。 7、范读课文,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这几个问题的设计,让同学从课文生发开去,绽开想象的翅膀,听弦外之音,会言外之意。) 8、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三、学习其次段 1、自由读,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全班沟通。 2、指名读第一层 (1)这一层是写谁的?理解傻乎乎。小伴侣为什

12、么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呢?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其次层 (1)这一层是写谁的?从中你知道槐乡的孩子有什么特点吗?你喜爱他们吗,为什么?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其次段。 四、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索:这一段告知我们什么? 3、自由读一读,槐乡的孩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想不想尝尝做槐乡孩子的感觉?男同学扮演小小子儿,女同学扮演小姑娘,试一试。(在表演中实现师生与文本的沟通、互动。) 5、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四段 1、齐读 2、说说五月为什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小组争论,全班沟通。 3、你喜爱槐乡吗?喜爱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 3、争论

13、:最终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六、总结课文 1、老师小结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七、作业 1、练习四,照样子写重叠词语。 2、背诵课文。 3、画一画:把课文中描绘的画面选择你最喜爱的一幅画下来。 三班级上学期语文教案部编版3 路旁的橡树: 本篇课文的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课文主要讲筑路工人们在修建一条大路,在这条路应当延长过去的地方直立着一棵橡树。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大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人们都赞美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城市之间,人们准备修建一条大路。 其次部分(第27自然段)讲在筑路应当延长过去的地方,直立着一

14、棵橡树。工程师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讲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大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坐车的人赞美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1、读课文,想想这条笔直的大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体会筑路工人爱护橡树、爱护植物的高尚的心。 3、培育同学思维力量。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筑路工人们正在修建一条大路。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2、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检查自学状况。 1、指名读课文,订正易渎错

15、的字音。 宽敞()挺立()楔()子 2、理解词语。 延长:延长,伸展。 挺立:直立而高耸。 沉重:重量大;程度深。 责怪:批判指摘。 高尚:道德水平高。 缄默不语:不说话。 3、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条笔直的大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文中消失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赞美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四、再读课文,思索同学提出的问题。 其次课时 一、导人新课。 这节课,我们根据挨次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二、指导阅读其次至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其次至七自然段,思索:这条笔直的大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

16、读。 (在这条路应当延长过去的地方,直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大、牢固、挺立,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缄默不语。) 4、对上面的其次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同学分组争论。 (这么一棵粗大、挺立的橡树,伐了它,真是惋惜。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 5、出示句子。 工程师为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叹着气。 6、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怪我们了”的意思。 (我们不会由于完成不了筑路任务而受到上级领导的责怪,也不会由于砍伐了橡树受

17、到路人的责怪。) 三、指导阅读第八、九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2、思索:人们赞美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白什么?(赞美筑路人爱护橡树、爱护植物的爱心。) 四、再读课文,说说你读后的想法。 三班级上学期语文教案部编版4 七颗钻石: 教学目标: 使同学感受到文章体现的人物美妙的心灵 感受想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并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布满神奇,让我们对它产生很多奇妙的遐想。当我们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想到了怎样的神话故事?(同学: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那夜空中漂亮的银河,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同学:牛郎织女)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旧为这些

18、漂亮的传奇着迷。今日,让我们走近刺眼的大熊星座,听_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将一讲它的动人故事。 二、教学过程: 1、自读课文,留意语速,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故事内容。 2、你认为这个小姑娘是怎样的人?画出相关的语句做简洁说明。 (同学:三次爱心行动;动词等。) 3、小姑娘的小罐奇妙在哪里?为什么把水罐写得这样奇妙呢? 4、在故事中想歌颂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呢? 5、体会下面句子表达了怎样美妙的愿望? 那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6、闭上眼睛试想,假如没有爱心行动,世界会变得怎样? 三、想象力训练: 出示下列两题: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题(体现自主性,差异

19、性),然后全班沟通。 1、童话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假如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个梦她会做一个怎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像说说梦中的情景。 2、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要讨水喝假如你是,你会如何续写下去呢?给故事续写一个结尾。 四、课堂小结: 小姑娘的爱心,就想天空中的七颗钻石,闪闪发亮,照亮每个人的心灵。这堂课的学习是否也在闪光的东西留在你的心里了呢?谈谈你的一堂课的收获吧。(同学回答) 五、课后探究: 收集关于宇宙中事物的神话传奇,出一期小报,一个礼拜后交。 三班级上学期语文教案部编版5 教学目标: 1.熟悉“坝、汉”等10个生字;通过找近义词、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会

20、写“早晨、穿戴”等2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奇感的词句,与同学沟通自己的理解,并积累运用。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学校”特殊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重点: 找出课文中有新奇感的词句,与同学沟通自己的理解,并积累运用。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学校”特殊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说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篇章页”,明确学习目标。 (一)课件出示“篇章页”。 (二)引语:同学们,打开三班级的语文书,你会发觉:与以往一、二班级的语文书相比,在每个单元前多了这么一页学习提

21、示。我们管这一页叫篇章页。 1.指名读。 2.老师引导概括。适时板书:校内生活,关注有新奇感的词句。 二、看图片说场景,引发阅读期盼。 (一)看图片,说场景。 1.课件出示同学生活、学习的图片; 2.同学描述场景; 3.揭题,板书课题; (二)设疑,引发阅读期盼。 这所学校与我们学校相比,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受其特殊之处。 (一)依据要求,同学再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找出你认为这所学校比较特殊的地方,用“”划下相关句子。 (二)反馈预习作业,以学定教,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字; 2.学写难写的字; (操作步骤:反馈预习同学观看、沟通老师范写同学练写评价) 3.运用“七彩

22、云南风光片”介绍云南,关心同学熟悉不熟识的事物。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的云贵高原上,那儿四季如春,景色宜人。这里的竹子,形同凤尾,我们把这种竹子叫做凤尾竹;在山与山之间,这里有大片大片宽敞平坦的空地,这就是坪坝;这里的山猫,有豹般的花纹,叫做山狸;这里的铜钟洪亮而悦耳。云南还是一个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 (三)沟通反馈,这所学校有哪些特殊的地方。 1.同学反馈; 2.老师引导,渐渐形成如下板书: 上学路上,绚丽多彩,多民族学校 上课时,宁静,小动物们听课 下课时,喧闹,动物们看喧闹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聚焦“新奇”,感受其表达效果。 (一)默读第一自然段,划

23、出有新奇感的句子,老师巡察指导。 (二)汇报沟通。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很多学校生。 1.同学自由说说带给你新奇感的地方; 2.引导比较; 原句: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很多学校生。 改句:早晨,很多学校生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 比较不同; 引导思索:把表示地点的3个词语放在句子的前面有什么用意? (把3个表示地点的词语放在句首,强调了学校生是从四周八方走来的。) 3.想象:同学还会从什么地方走来;(预设:田野里、公路上、小溪边) 4.引导思索:这个句子还有没有你认为比较新奇之处呢? 同学沟通; 思索:连用了四个“有的”用意是什么? (连用4个“有的”突出了这是一个多民族的学校。) 5.迁移运用 _(时间),从_,从_,从_,走来很多学校生,有_的,有_的,有_的,还有_的。 6.想象画面 老师范读。 同学沟通看到的画面。 示例:我看到了在一座郁郁葱葱的山坡上,在一片绿油油的坪坝里,一群群孩子穿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装,有的蹦着跳着,有的唱着歌儿,有的津津有味地聊着,还有的翻着跟头向学校走去。 齐读。 (三)齐读第一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