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虽远,永不言弃_第1页
大道虽远,永不言弃_第2页
大道虽远,永不言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道虽远,永不言弃写给即将毕业的自己小编语:感谢师哥在毕业之际将自己五年的学习体会写下来供我们大家阅读.董广通,男,山东省淄博市人,2010级中医学五年制全科班学生.201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 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曾参与和组织SRT课题研究,在省级和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多 篇。首先要感谢北中医王超师哥和宋文鑫师哥在百忙之中能对自己这篇毫无亮 点的文章作修改,焦躁中等来二位的修改意见不禁欢欣雀跃;还要感谢我校大 才女杨梦琦师妹,是她帮我一个大粗人做最后的润色,而这也正是我最有心无 力的地方。总之,要感谢很多人,谢谢他们帮我说出了心里话先说题外话,临近毕业,大家都在忙着以各种方式祭奠自己的

2、青春,我们 恨不得在大学最后的时光抓住青春的尾巴,旋转、跳跃,让平凡的自己变得似乎 不再平凡。路再难也要走下去,但要时常回头看看,朝花夕拾。深夜思虑万千 久久不能入眠,于是乎,想写下这些文字和自己说说交心的话,就算是给五年 的自己一个交代。中医,这个随着中华文明诞生至今经久不衰的不朽医学,以其恬淡而又充 满智慧的天地之道和无需争辩的疗效庇佑着华夏儿女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五千余 年不倒。闻道有先后,虽是误打误撞学了中医,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勤求医 理,弘扬中医是我永恒不变的信念和追求。现如今,我无比热爱的中医似乎变了样,我所理解的传统医学似乎变了样。在学校,我们是医学生;在医院实习,不由我们分说在病

3、人眼中我们已经是医 生了。先前在济南跟门诊的一位师哥(王伟)博文中有句话说的很好,无论是 医学生还是医生,首先要对得起这个“生”字,病人的健康掌握在我们手中, 我们哪怕是犯了百分之一的错误,可能对你面前这位病人健康的威胁就是百分 之百。翻遍伤寒论,对于六经病中上百条误治未尝不触目惊心,感往昔之 沦丧,伤横夭之莫救,每每阅览,时刻提醒自己勿犯前辈之错。临床中每逢给 家人和朋友们开方或针灸无效或反复发病而无计可施时都会觉得心里很惭愧, 觉得自己学艺不精对不起他们甚至在他们面前无法抬起头来说话。看看古代的 圣贤们是怎么做的吧,刘完素读了三十五年内经方自觉大成,吴鞠通学医学了 十年未敢轻治一人,李东垣

4、治疗癃闭苦思冥想和衣而卧方悟奇方。可实习后在 我们正规的三甲医院里是怎样的呢?对于每一个疾病,的确,我们是应当辨证 论治,这是我们中医的精髓所在,而在医院里,我们却对“病”进行了流程化 的分类处方,血栓就用川穹嗪、降糖必上胰岛素,并美其名曰:中医也要与现 代医学相互借鉴。因此,我们用一套标准的规定和生化指标代替了辨证论治, 只要按这个指标治疗,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的不负任何责任。我们医生名副其 实的成了一名“工”,工人的工,每个人都是医院流水线上的一名工人。我记 得内经又有这么句话:“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规定 和指标是死的,人是活的,疾病是会传变的。说到中医,大家的第一印象想必

5、都是中医治本,所以中医见效慢,所以中 药疗程长,药味多,想去根,先吃个十副八副再说。学医之前我也曾经这么认 为过,大一见习时见人开方也曾深信不疑过,现在看来,真是在自欺欺人。方, 方向之方,地道东南西北,静而不动,曰方。医生将一些药放在一起治病,这 一些药曰方。当我们的身体东南中西北一方出现偏差太过或不及之时,就要通 过药物的四气五味将其纠正回来,以偏纠偏,以方正方。师哥常说,方不贵大 而贵偏。现在在以脏腑辨证为主流的诊断体系下,每个病人都能找出若干个脏 腑有问题,木旺则土虚、心火上炎则心肾不交、肾精不足则会导致水不涵木诸 如此类,这样你吃一两副药肯定不行啊,越是陈年老病越要慢慢调理这时 候,

6、病人也会自信满满的一次次把手中的钱交给这些能“治好”他们病的医生。 而真正有为之医,多不愿违背祖宗法度,坚持原则,默默地远离主流的医疗体 系,而那些寄生在医院的无能之辈便渐渐成为专家,慢慢的谎话说三遍便成为 真理,慢慢的所有治不好的病都成了慢性病,中医的疗效就“被”慢下来了。 我曾不止一次地被经方一剂知二剂已的神奇惊到过,西医能快,我们为什么不 能快。当老百姓能够接受中医并且认为中医又快又好时,这才是中医揭开面纱, 以真面目示人的时候,这才是真正的中医19世纪我们被迫打开国门的时候中华文明曾以其巨大的包容性欢迎现代医 学的传入,现如今,国家日益开放,而中医也日益遭受着各种各样的冲击,外 有西医

7、强势侵入,内有公知们冷嘲热讽批判中医“伪科学”,可谓内忧外患。 于是乎,在中西融合(碰撞)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医科研”这个新兴词应运而 生。科研名义上好听,中西医取长补短相互借鉴,理论指导实践。在我看来, 实验正日益成为中医院校和医院内老师们和医生们的名利场,没有实验你能评 职称吗,没有实验你能带研究生吗,没有实验学校上哪吃经费的回扣去?当然, 我们绝大部分中医已失去传统的经典思维了,当下的中医已不再具备中医本来 的模样了,名医遍地开花,明医少之又少。那总得让人混口饭吃吧,在中医界 摸爬滚打了多年总得有点拿得出手的东西吧,好吧,去与小白鼠打交道吧,去 多发几篇文章撑撑面子吧。本人不才,也曾做过实

8、验,在核心期刊发过文章, 当然我还是非常怀念与小伙伴们在实验室的时光。不过从那以后我明白一个理: 说好听的中医现在不具备做科研的条件,很多老师本身就不靠谱,他们根本就 不了解中医是什么,或者他们眼中的中医与真正的天地之道相差甚远,当他们 把所谓的中医用小白鼠体现的时候,这门高深的学问就被各种模型改的奇形怪 状了。貌似我们中医拿得出手的科研项目就是人工提取青蒿素吧,那还得拜小 仙翁葛洪肘后方所赐:“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此 外,我们中国人是很聪明的,我们自古就有很强的造假能力,这一点我做实验 过程中与其他课题组同学交流时便领教了他们高超的那个能力。看吧,我们国 家培养出的中医学

9、子就是这样善于投机取巧,如此这般,中医发展停滞不前也 就见怪不怪了。与此同时呢,我们的论文和成果没有一套成熟的监察体系,所 以实验的数据是人定的,成果当然是人说了算,小白鼠呢?那就是个哄人的工具, 认真你就输了。曾经有位老师跟我说,中医要发展。我们接受的主流教育也是传统文化要 发展创新。言下之意,我们要做科研,要跟上时代步伐,落后就要挨打。可是, 发展的前提是继承,我们的问题就出在继承上。我们要继承什么,不是课本里 牵强附会的基础理论,不是人为强加的中药功效,不是内外科曲解僵化的辨证 分型。我们要继承的是形而上的道,天地之道,岐黄之术,而这个“道”就要 从古代经典中去体会。在我的母校山东中医药

10、大学出版的名老中医之路这 本书中,收录了任应秋老先生的一句话我将此一直当作开启中医之门的指路明 灯:“首先要读好灵枢、素问、伤寒论金匮几部经典著作, 因为它是汉代以前许多医学家的总结,许多文献的结晶,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把它读得烂熟,才能算打下了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医之始,本岐黄。灵 枢做,素问详。”大一入学时背的医学三字经的第一句话久久牢记于心。已故 名老中医林沛湘老先生曾说过:“内经的东西,只要有一句话你悟透了, 那你一辈子都吃不完。”悟透一句用一辈子虽略显浅显,但肺腑之言中我们发 现,经典的确是历久弥新的东西,我们学习经典不是守旧。张仲景在伤寒论 序中谈道:“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

11、,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 在思求经旨的前提下演其所知这才叫创新。我们应当在内经的指导下正确 认识人体的状态变化、阴阳偏差;运用仲景经方以偏纠偏,中病即止;掌握 本草经中药物的药性气味,做到心无成方灵活运用。在临床中不断磨练自 己诊断的功力,不断加深方药的应用的体会。我很庆幸身边能有一个学习经典 的圈子,大家在一起相互学习,共求医道。他们对经典的痴迷和热忱让我自愧 不如,无时无刻不打动着我,激励着我。有这么多师哥师姐在前指引,有这么 多师弟师妹与之同行,想想在全民曲解中医的大背景下学医路上倒也不会感到 寂寞了。无论外界怎么样,我们一直在坚持。最后还要感谢我校方剂教研室的王欣老师和中医综合实验室的郭炜老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王老师是位学者气息很强的老师,是我学医路上 的启蒙老师,虽然当初误是打误撞学了这个专业,但五年来王老师始终以最大 的耐心帮助我,解答我的疑问,让我渐渐的对中医产生了兴趣,哪怕她工作缠 身依旧乐此不疲,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