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生活哪里来_第1页
幸福的生活哪里来_第2页
幸福的生活哪里来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幸福的生活哪里来“这太脏,别过来“如今你太小,去玩儿吧,等你长大了再做。“还不够添乱的,还是我自己来吧。“你的任务就是把功课弄好,其他都是爸妈的事。“在学校干活时机灵着点儿。不打勤的,不打懒的,单打不长眼的。人的本性是创造。这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创造即意味着劳动。劳动尤指体力劳动,以下同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其作用比口头的说教更为重要和有效,是任何一种其他教育方式都不能替代的。在许多西方国家,劳动对孩子素质教育的积极影响一直受到人们普遍的重视。孩子从一懂事就开场和大人一起参加诸如修整花木、清理草坪、为宠物建造房舍等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劳动中互相的配合应答,增进了父母同孩子之间的感

2、情;劳动的汗水使孩子得到了身心的锻炼;劳动的成果使全家共同享受到创造的欢乐。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劳动逐渐成为一件最有兴趣、最让人快乐的事情。可是在我们身边,劳动的教育意义似乎正在被人们淡忘。尤其在一些大中城市,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家庭电器化程度的进步,家务已成为孩子的分外之事。在“分数就是一切的学校里,除了值日清扫教室以外,很少看得到能称为“劳动的事情。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被否认之后,人们似乎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努力学习,以后你就卖苦力吧。这种有意无意的气话使“劳动在孩子眼里成了不荣耀的事。有过劳动体验的人都知道,四肢的酸痛可以启迪思想,使心灵的境界得到升华。孩子们经常劳动,可以从中体

3、会到创造的愉快和生命的意义。正由于劳动具有这种强劲的教育作用,所以家长应想方设法让孩子多参加劳动,而不应太计较劳动的效劳对象。因为无论是为谁劳动,为孩子自己、家庭、邻居、学校,还是社会,你的孩子都将是最大的受益者,劳动会使他们逐渐聪明起来;会使他们体格强健;会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还会使他们得到意志上的锻炼。更重要的,劳动会使孩子学会尊重你和别人的劳动。其实孩子一般从小都对劳动抱有浓重的兴趣。只是我们没有注意保护他们的这种兴趣罢了。前面的那些父母不经意中说出来的话,使孩子劳动的美妙天性逐渐泯灭了。中国有句俗话:“越吃越馋,越呆越懒。是家长让孩子“呆起来的,所以说,家长对孩子惰性的生成有着不可推

4、卸的责任。那么,对惰性已经养成的孩子怎么办呢?家长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催促他们参加劳动:或家长以身作那么,或做耐心的说服,或在家庭中搞评比,或明确划分责任,必要时也不排除采取强迫性的措施。总之为着一个目的:就是千方百计地先让孩子动手干起来,然后再坚持下去,直至养成习惯。所谓的“勤快人、“闲不妆不都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吗?我们切不可太强调方式的“适当而贻误“战机。等孩子自己明白的时候就晚了,惰性已经病入膏肓了。假如你不愿在老年时受子女的懒惰之苦,你就必须如今培养他们“勤快的素质;“勤快素质的得来,完全取决于他们小时候劳动的多少;而这一劳动量,又都是家长自己来掌握的。所以你要好好掂量一下该怎

5、样行动起来了。在这方面,我愿意提醒家长们以现代的目光,重新对待国外的一些传统做法:如,用劳动付酬的方式来为孩子提供零用钱。过去我们一直把这说成是资本主义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其实认真分析,你会发现这一做法起码具有以下积极意义:其一:由于报酬对孩子有一定的吸引力,这就导致孩子能主动进展一些劳动,或者孩子出于对金钱的需求而不得不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长此以往就养成了劳动的习惯,并防止了孩子惰性的生成。这叫做因势利导。其二,由于学习和劳动都成为必需的,所以孩子从小就开场练习如何根据自己的时间、体能、安康情况、学习压力,以及对金钱的需求程度来自我调节安排二者的关系。这样他们就逐渐从矛盾统一中懂得了什么是

6、生活,理解了生活的复杂性,而且学得很会生活。其三,对较大一点的孩子,父母可将家里的工作按难易程度和责任的大小规定出不同的报酬标准。通过付酬劳动,孩子会明白应尽可能掌握较复杂工作的才能。因为这是用较短的时间,较少的体力,获得较大收获和广泛认可的最正确方法。即便从事简单的劳动也要积极寻求进步工作效率的可能。这一认识的飞跃会大大激发孩子学习劳动技巧的欲望。反过来孩子对劳动就有了双重动力挣钱和学习。其四,假如是孩子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东西,他势必异常珍惜。“两天新颖劲儿一过就扔的现象定会大大减少。你会看到,孩子在使用这些东西时,“这是我自己挣来的那种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其五,此方式对富裕家庭的孩子尤其重要

7、。当然,前提是劳动报酬必须符合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它可以打磨掉孩子的狂傲心理。通过付酬劳动,他们可以领略到劳动是多么不容易,也明白了钱是多么难挣。这是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形成的开场。今后,他们会以这样的价值观对待衡量别人的劳动,包括自己父母的劳动。其六,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很小就会牢记一条真理:无论何时何地都只能是:先劳动然后才有报酬,先付出然后才有收获,不劳动者不得食。有了这样的心态,当不劳而获的东西、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临到他的时候,他就会非常慎重,不轻信更不随意承受。因为他首先会想到“这不可能,后面一定有什么企图。这样,孩子在接触社会时会增加一些老练和务实,而减少一些想入非非的幼稚。在某些国家,即使在父母儿女之间,无偿享受别人的劳动都被看做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一种耻辱。因此才会出现:儿子上大学自己挣学费;放假回家付父母房钱;朋友吃饭各付各的账;大亨的儿女在外面打工谋生等等一些在我们看来很没有人情味儿的举动。中国人比拟重视感情投资,对孩子的花费总是无偿地给予。实指望孩子能从中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和深情的爱,以后才会以“寸草心报“三春晖。对家境贫寒的孩子来说,此法或许有效,因为在他们的概念里“钱是父母的血汗,尽管得到的很少,分量却不轻。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嘛;可是对家境较好的孩子那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