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筑力学基础随堂练习第二章静力学基础本次练习有12题,你已做12题,已提交12题,此中答对12题。目前页有10题,你已做10题,已提交10题,此中答对10题。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值、反向、共线,所以这两个力_。(A)均衡;(B)分别作用在两个不一样的物体上;(C)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D)合力为零。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2.固定端支座的拘束反力是_。(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A问题分析:3.定向支座的拘束反力是_。(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4.固定铰支座的
2、拘束反力是_。(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C问题分析:5.以下结论中,哪些不正确?_(A)力偶的合力不为零;(B)力偶是一对力;(C)力偶矩与矩心的地点没关;(D)力偶作用的成效是使物体产生转动。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A问题分析:6.圆滑面对物体的拘束力,作用在接触点处,方向沿接触面的公法线,且()(A)指向受力物体,恒为拉力(B)指向受力物体,恒为压力(C)背叛受力物体,恒为拉力(D)背叛受力物体,恒为压力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7.力的可传性原理是指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在不改变其对刚体的作用成效下(
3、)(A)平行其作用线移到刚体上任一点(B)沿其作用线移到刚体上任一点(C)垂直其作用线移到刚体上任一点(D)随意挪动到刚体上任一点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8.力在图示坐标系Oxy的y轴上的分力大小和投影分别为()。(A)和(B)和(C)和(D)和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9.以以下图,一重物放在圆滑支承面上,其重量为G,对水平支承面的压力为FN,水平支承面对物块的拘束反力为,则构成均衡力的两个力应为()。(A)G与FN(B)G与(C)FN与(D)G与和FN与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4、方向相反,所以均衡。()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11.力的可传性,只合用于刚体。()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力偶能够与一个力均衡。()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第三章平面力系本次练习有13题,你已做13题,已提交13题,此中答对12题。目前页有10题,你已做10题,已提交10题,此中答对10题。1.平面上的合力对该平面内一点的矩()(A)大于其各分力对该点的矩的代数和(B)等于其各分力对该点的矩的代数和(C)小于其各分力对该点的矩的代数和(D)有时大于、有时小于其各分力对该点的矩的代数和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分
5、析:2.平面汇交力系以以下图,已知:F1=F2=2kN,F3=4kN,则该力系合力R的大小为()(A)R=2(1+)kN(B)R=4kN(C)R=2kN(D)R=0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A问题分析:3.一平面随意力系向O点简化后,获取以以下图的一个力和一个矩为MO的力偶,则该力系的最后合成结果是(A)一个合力偶(B)作用在O点的一个合力(C)作用在O点右边某点的一个合力(D)作用在O点左边某点的一个合力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4.图示三铰刚架上作用一力偶矩为m的力偶,则支座B的拘束反力方向应为()(A)沿BC连线(B)沿AB连线(C)平行于A
6、C连线(D)垂直于AC连线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C问题分析:5.直角杆自重不计,尺寸如图,受已知力偶A处的拘束反力大小等于()m作用,处于均衡。B处为圆滑面接触。则铰链(A)(B)(C)ml(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A问题分析:6.已知力F1、F2、F3、F4沿平行四边形ABCD四个边作用,方向以以下图,且F1=F3,F2=F4,则该力系()(A)为均衡力系(B)可简化为一个力(C)可简化为一个合力偶(D)可简化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C问题分析:7.已知、为作用于刚体上的平面汇交力系,其力系关系以以下图,由此可知(
7、)(A)该力系的合力=0(B)该力系的合力=(C)该力系的合力=2(D)该力系的合力=3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C问题分析:8.平面随意力系独立均衡方程的个数为_。(A)1;(B)2;(C)3;(D)4。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C问题分析:9.平面汇交力系独立均衡方程的个数为_。(A)1;(B)2;(C)3;(D)4。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10.刚体上A、B、C三点构成等边三角形,各点分别作用力F1、F2、F3,且F1=F2=F3,则刚体处于均衡。()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11.平面随意力系向一点简化的主
8、矢,与简化中心的地点相关。()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平面随意力系向一点简化的主矩,与简化中心的地点相关。()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力是矢量,力的投影也是矢量。()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第四章几何构成分析本次练习有16题,你已做16题,已提交16题,此中答对16题。目前页有10题,你已做10题,已提交10题,此中答对10题。1.在图示系统中,视为剩余联系的三根链杆应是(A)5、6、9;(B)5、6、7;(C)3、6、8;)。(D)1、6、7。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C问题分析:2.联系三个刚片的铰结点,相当的拘束
9、个数为()(A)2个;(B)3个;(C)4个;(D)5个。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C问题分析:3.图示系统为()(A)几何不变无剩余拘束;(B)几何不变有剩余拘束;(C)几何常变;(D)几何瞬变。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4.图示系统为()(A)几何不变无剩余拘束;(B)几何不变有剩余拘束;(C)几何常变;(D)几何瞬变。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A问题分析:5.图示系统是()(A)无剩余联系的几何不变系统;(B)有剩余联系的几何不变系统;(C)几何可变系统;(D)瞬变系统。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6.
10、图示系统为几何不变系统,且其剩余联系数量为()(A)1;(B)2;(C)3;(D)4。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7.图示系统内部几何构成分析的正确结论是()(A)几何不变且有两个剩余联系;(B)几何不变且有一个剩余联系;(C)几何不变且无剩余联系;(D)几何瞬变系统。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8.图示系统的几何构成为()(A)几何不变,无剩余拘束;(B)几何不变,有剩余拘束;(C)瞬变系统;(D)常变系统。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C问题分析:9.图示系统的几何构成为()(A)几何不变,无剩余拘束;(B)几何不变,有剩余拘
11、束;(C)瞬变系统;(D)常变系统。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A问题分析:图示系统是几何不变系统。()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11.图示系统按三刚片法例分析,三铰共线,故为几何瞬变系统。()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图示系统为几何瞬变。()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13.在图示系统中,去掉此中随意两根支座链杆后,所余下部分都是几何不变的。()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图示系统为几何可变系统。()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图示系统是几何不变系统。()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
12、析:图示系统是几何不变系统。()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第五章轴向拉压杆件本次练习有20题,你已做20题,已提交20题,此中答对20题。目前页有10题,你已做10题,已提交10题,此中答对10题。1.AC杆的轴力为()。(A)(压力)(B)(拉力)(C)(压力)(D)答题:A.B.C.D.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拉力)(已提交)2.BC杆的轴力为()。(A)(压力)(B)(拉力)(C)(压力)(D)(拉力)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C问题分析:3.在以下选择中,AC杆的截面直径应设计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C
13、问题分析:4.假如AC杆的截面直径为,则AC杆的应力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5.1杆的轴力为()。(A)(压力)(B)(拉力)(C)(压力)(D)(拉力)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6.2杆的轴力为()。(A)(压力)(B)(拉力)(C)(压力)(D)(拉力)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7.1杆的截面的应力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A问题分析:8.2杆的截面的应力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
14、:C问题分析:9.1杆的轴力为()。(A)(压力)(B)(拉力)(C)(压力)(D)(拉力)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10.2杆的轴力为()。(A)(压力)(B)(拉力)(C)(压力)(D)答题:A.B.C.D.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拉力)(已提交)11.1杆的超限时的允许荷载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12.2杆的超限时的允许荷载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13.BC杆的轴力为()。(A)(压力)(B)(拉力)(C)(压力)(D)答题:A.B.C.
15、D.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拉力)(已提交)14.AB杆的轴力为()。(A)(压力)(B)(拉力)(C)(压力)(D)答题:A.B.C.D.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拉力)(已提交)15.为保证BC杆不超限,最小的截面面积应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A问题分析:16.为保证AB杆不超限,最小的截面面积应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C问题分析:17.1杆的轴力为()。(A)(压力)(B)(拉力)(C)(压力)(D)答题:A.B.C.D.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拉力)(已提交)18.2杆的轴力为()。(A)
16、(压力)(B)(拉力)(C)(压力)(D)(拉力)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19.1杆的截面的应力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C问题分析:20.2杆的截面的应力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A问题分析:第六章剪切和扭转杆件本次练习有12题,你已做12题,已提交12题,此中答对12题。目前页有10题,你已做10题,已提交10题,此中答对10题。1.连结件切应力计算的基础是假定()。(A)剪切面不超出1个;(B)切应力不超出资料的比率极限;(C)剪切面为圆形或矩形;(D)切应力在剪
17、切面上均匀分布。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2.连结件切应力计算的基础是假定()。(A)构件沿剪切面被剪断;(B)剪切面与作用力平行;(C)切应力在剪切面上均匀分布;(D)切应力不超出资料的剪切比率极限。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C问题分析:3.在连结件上,剪切面和挤压面分别于外力的方向:()(A)垂直、平行;(B)平行、垂直;(C)平行;(D)垂直。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4.图示连结件,两头受拉力作用,接头的挤压面积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5.图示连结件,两
18、头受拉力作用,接头的剪切面积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C问题分析:6.插销穿过水平搁置的平板上的圆孔,在其下端受有一拉力,该插销的剪切面积和挤压面积分别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7.图示铆接件,设钢板和铝铆钉的挤压应力分别为、,则两者的大小关系是:()。(A)(B)(C)(D)不确立的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8.图示铆接件,若板和铆钉为同一材料,且已知,为了充分提升资料的利用率,则铆钉的直经应当为:()(A)(B)(C)(D)答题:A.B.C.D.(
19、已提交)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9.以以下图,拉杆用四个直径相同的铆钉固定在连结板上,已知拉杆和铆钉的资料相同,拉杆宽度为,厚度为,铆钉的直径为。设拉力为,资料的许用剪切应力为,则铆钉的剪切强度条件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A问题分析:10.以以下图,拉杆用四个直径相同的铆钉固定在连结板上,已知拉杆和铆钉的资料相同,拉杆宽度为,厚度为,铆钉的直径为。设拉力为,资料的许用挤压应力为,则拉板的挤压强度条件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A问题分析:11.两块相同的板由四个相同的铆钉铆接。若采纳图示两种铆钉摆列方式,
20、则两种状况下板的:()(A)最大拉应力相等,挤压应力不等;(B)最大拉应力不等,挤压应力相等;(C)最大拉应力和挤压应力都相等;(D)最大拉应力和挤压应力都不等。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12.以以下图,在平板和受拉螺栓之间垫上一个垫圈,能够提升:()(A)螺栓的拉伸强度;(B)螺栓的剪切强度;(C)螺栓的挤压强度;(D)平板的挤压强度。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第七章平面曲折杆件本次练习有20题,你已做20题,已提交20题,此中答对20题。目前页有10题,你已做10题,已提交10题,此中答对10题。1.支座B处的弯矩为()。(A)(上侧
21、受拉)(B)(下侧受拉)(C)(上侧受拉)(D)答题:A.B.C.D.参照答案:C问题分析:(下侧受拉)(已提交)2.跨中C处的弯矩为()。(A)(上侧受拉)(B)(下侧受拉)(C)(上侧受拉)(D)答题:A.B.C.D.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下侧受拉)(已提交)3.跨中C处的最大拉应力为为()。(A)(上侧受拉)(B)(下侧受拉)(C)(上侧受拉)(D)答题:A.B.C.D.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下侧受拉)(已提交)4.跨中C处的最大压应力为为()。(A)(上侧受拉)(B)(下侧受拉)(C)(上侧受拉)(D)(下侧受拉)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A问题分析:5.梁A处的弯
22、矩为()。(A)(上侧受拉)(B)(下侧受拉)(C)(上侧受拉)(D)答题:A.B.C.D.参照答案:C问题分析:(下侧受拉)(已提交)6.梁中点处的弯矩为()。(A)(上侧受拉)(B)(下侧受拉)(C)(上侧受拉)(D)答题:A.B.C.D.参照答案:A问题分析:(下侧受拉)(已提交)梁截面惯性矩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8.梁允许载荷q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C问题分析:9.梁跨中处的弯矩为()。(A)(上侧受拉)(B)(下侧受拉)(C)(上侧受拉)(D)答题:A.B.C.D.参照
23、答案:D问题分析:(下侧受拉)(已提交)10.梁跨中处的剪力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11.梁抗弯截面模量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C问题分析:12.梁的最大正应力为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C问题分析:13.梁跨中处的最大弯矩为()。(A)(上侧受拉)(B)(下侧受拉)(C)(上侧受拉)(D)答题:A.B.C.D.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下侧受拉)(已提交)14.梁跨中处的剪力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
24、)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15.梁抗弯截面模量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16.梁的最大正应力为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C问题分析:17.梁跨中处的最大弯矩为()。(A)(上侧受拉)(B)(下侧受拉)(C)(上侧受拉)(D)(下侧受拉)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18.梁抗弯截面模量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19.梁的截面尺寸最小应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
25、C问题分析:20.假如,梁的最大正应力为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第八章静定构造内力计算本次练习有20题,你已做20题,已提交20题,此中答对19题。目前页有10题,你已做10题,已提交10题,此中答对9题。1.支座A处的反力为为()。(A)(向右)(B)(向左)(C)(向右)(D)答题:A.B.C.D.参照答案:C问题分析:(向左)(已提交)2.构造B处的弯矩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3.构造C处的弯矩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
26、:B问题分析:4.构造D处的弯矩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5.支座A处的反力为为()。(A)(向上)(B)(向下)(C)(向上)(D)(向下)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A问题分析:6.支座B处的反力为为()。(A)(向上)(B)(向下)(C)(向上)(D)(向下)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A问题分析:7.构造C处的弯矩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8.构造D处右边的弯矩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
27、分析:9.支座A处的水平反力为为()。(A)(向右)(B)(向左)(C)(向右)(D)答题:A.B.C.D.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向左)(已提交)10.支座A处的弯矩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11.构造C处的弯矩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12.支座B处的反力为为()。(A)(向上)(B)(向下)(C)(向上)(D)答题:A.B.C.D.参照答案:C问题分析:(向下)(已提交)13.支座A处的竖向反力为为()。(A)(向上)(B)(向下)(C)(向下)(D)答题:A.B.C.
28、D.(已提交)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14.构造C处的弯矩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15.支座A处的弯矩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16.构造D处的弯矩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A问题分析:17.支座A处的水平反力为为()。(A)(向右)(B)(向左)(C)(向右)(D)(向左)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18.支座B处的反力为为()。(A)(向上)(B)(向下)(C)(向上)(D)(向下)答题:A.B.C
29、.D.(已提交)参照答案:A问题分析:19.构造AC杆C处的弯矩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20.构造BC杆C处的弯矩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C问题分析:第九章静定构造的位移计算本次练习有18题,你已做18题,已提交18题,此中答对18题。目前页有10题,你已做10题,已提交10题,此中答对10题。1.图示梁上,先加,A、B两点挠度分别为、,再加,挠度分别增添和,则做的总功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2.按虚力原理所成立的虚
30、功方程等价于()(A)静力方程;(B)物理方程;(C)均衡方程;(D)几何方程。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3.导出单位荷载法的原理()(A)虚位移原理;(B)虚力原理;(C)叠加原理;(D)静力均衡条件。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4.图示伸臂粱,温度高升,则C点和D点的位移()(A)都向下;(B)都向上;(C)C点向上,D点向下;(D)C点向下,D点向上。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5.图示梁A点的竖向位移为(向下为正)()。(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C问题分析:6
31、.图示刚架B点水平位移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7.求图示梁铰C左边截面的转角时,其虚假状态应取()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C问题分析:8.图示刚架,EI=常数,各杆长为l,A截面的转角为()(A)(顺时针);(B)(顺时针);(C)(顺时针);(D)(顺时针)。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A问题分析:9.图示构造EI=常数,C点的水平位移为:(A)180/(EI);(B)220/(EI);(C)360/(EI);(D)640/(EI)。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10.
32、图示组合构造,若CD杆(EA=常数)制造时做短了,则E点的竖向位移为()。(A)向上;(B)向下;(C)等于零;(D)不定,取决于杆CD的EA值。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A问题分析:11.图示构造(EI=常数),F截面转角(以顺时针为正)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A问题分析:12.图示构造各杆温度均匀高升t度,且已知EI和EA均为常数,线膨胀系数为,则D点的竖向向下位移为()(A);(B);(C)0;(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13.图示简支梁,当,时,1点的挠度为,2点挠度为。当,时,
33、则1点的挠度为。()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14.图示梁AB在所示荷载作用下的M图面积为。()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15.图示桁架中,杆CD加工后比原尺寸短一些,装置后B点将向右挪动。()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图示构造中B点的挠度不等于零。()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17.图示构造A截面的转角为。()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18.图示混淆构造,在荷载作用下,D点的竖向位移。()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第十章静定构造的影响线本次练习有18题,你已做18题,已提交18题,此中
34、答对18题。目前页有10题,你已做10题,已提交10题,此中答对10题。1.梁的绝对最大弯矩表示在必定挪动荷载作用下()。(A)梁某一截面的最大弯矩;(B)梁某一截面绝对值最大的弯矩;(C)当挪动荷载处于某一最不利地点时相应的截面弯矩;(D)梁所有截面最大弯矩中的最大值。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2.欲使支座B截面出现弯矩最大值,梁上均布荷载的布局应为()。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3.图示构造中截面E弯矩影响线形状为()。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C问题分析:4.间接与直接荷载作用下的影响线的相同与不一样之点是()。(A
35、)间接荷载是沿主梁上的纵梁挪动;(B)间接荷载作用下的影响线不可以用静力法绘制;(C)间接荷载作用下影响线在结点处的竖标与直接荷载作用下的相等;差异是在每一纵梁范围里间接荷载作用下的影响线是一条直线;(D)直接荷载是沿主梁挪动。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C问题分析:5.图示构造影响线已作出以以下图,此中竖标是()。(A)P=1在E时,D截面的弯矩值;(B)P=1在C时,E截面的弯矩值;(C)P=1在E时,B截面的弯矩值;(D)P=1在E时,C截面的弯矩值。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6.当单位荷载P=1在图示简支梁的(A)x/l;(B)-x/l;(C)
36、-(l-x)/l;(D)(l-x)/l。CB段上挪动时,C截面剪力Q的影响线方程为()。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7.据影响线的定义,图示悬臂梁C截面的弯矩影响线在C点的纵标为()。(A)0;(B)-3m;(C)-2m;(D)-1m。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A问题分析:8.图示构造,影响线(下侧受拉为正)D处的纵标为()。(A)0;(B)l;(C)-l;(D)-2.236l/2。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C问题分析:9.图示构造影响线的AC段纵标不为零。()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10.影响线是用于解决活载作用下
37、构造的计算问题,它不可以用于恒载作用下的计算。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11.简支梁跨中C截面弯矩影响线的物理意义是荷载作用在截面C的弯矩图形。()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静定构造及超静定构造的内力影响线都是由直线构成。()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13.图a中P为静荷载,图b为a中截面C的弯矩影响线,则图a中。()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14.图示梁的绝对最大弯矩发生在距支座A6.625m处。()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15.用灵巧法作得图a所示构造影响线如图b。()答题:对.错.(已提交)参
38、照答案:问题分析:16.图示构造的影响线如图b所示。()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17.图示构造QB左影响线上的最大纵距为-1。()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18.图a所示桁架的影响线如图b。()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第十一章力法本次练习有16题,你已做16题,已提交16题,此中答对16题。目前页有10题,你已做10题,已提交10题,此中答对10题。1.力法方程是沿基本未知量方向的:A力的均衡方程;B位移为零方程;C位移协调方程;D力的均衡及位移为零方程。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C问题分析:2.超静定构造在荷载作用下的
39、内力和位移计算中,各杆的刚度应为:A均用相对值;B均一定用绝对值;C内力计算用绝对值,位移计算用相对值;D内力计算可用相对值,位移计算须用绝对值。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3.图示对称构造EI=常数,中点截面C及AB杆内力应满足:。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C问题分析:4.图示构造的超静定次数为:A5次;B8次;C12次;D7次。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5.图中取A的竖向和水平支座反力为力法的基本未知量(向上)和(向左),则柔度系数: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6.图a构造的最后
40、弯矩图为:A图b;B图c;C图d;D都不对。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A问题分析:7.图示构造常数,在给定荷载作用下,为:A-10kN;B0;C5kN;D-5kN。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C问题分析:8.图示梁用力法计算时,计算最简单的基本系统为图: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9.图a构造,取图b为力法基本系统,常数,为:A;B;C;D。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A问题分析:图示构造的超静定次数为4。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11.在荷载作用下,超静定构造的内力与EI的绝对值大小相关。答题:对.错.(
41、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12.图b所示构造可作图a所示构造的基本系统。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13.图示桁架各杆EA相同,C点受水平荷载P作用,则AB杆内力。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14.图示构造,设温升,则支座反力与方向向上,而必向下。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15.图a所示构造的图如图b所示。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16.图示对称桁架,各杆相同,。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第十二章位移法本次练习有19题,你已做19题,已提交19题,此中答对18题。目前页有10题,你已做10题,已提交10题,
42、此中答对10题。1.在位移法基本方程中,系数代表()。(A)时,在附带拘束i处产生的拘束力;(B)只有时,因为在附带拘束i处产生的拘束力;(C)在附带j处产生的拘束力;(D)只有时,因为在附带拘束j处产生的拘束力。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2.图示构造用位移法求解时,未知数个数为()。(A)4;(B)3;(C)2;(D)1。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C问题分析:3.在常用超静定杆系构造中,不可以用位移法求解的构造是(A)桁架;(B)拱;(C)组合构造;(D)均可求解。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4.用位移法求解图示构造时
43、,独立的结点角位移和线位移未知数数量分别为()。(A)3,3;(B)4,3;(C)4,2;(D)3,2。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C问题分析:5.用位移法计算图示构造的基本未知数的数量是()(A)4;(B)5;(C)6;(D)7。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6.计算刚架时,位移法的基本构造是()。(A)超静定铰结系统;(B)单跨超静定梁的会合体;(C)单跨静定梁的会合体;(D)静定刚架。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7.用位移法计算图示构造内力时,基本未知量数量为()。(A)1;(B)2;(C)3;(D)4。答题:A.B.C.D
44、.(已提交)参照答案:A问题分析:8.用位移法计算图示构造的基本未知数的数量是()(A)4;(B)5;(C)6;(D)7。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9.计算刚架时,位移法的基本构造是()。(A)超静定铰结系统;(B)单跨超静定梁的会合体;(C)单跨静定梁的会合体;(D)静定刚架。答题:A.B.C.D.(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图(a)对称构造可简化为图(b)来计算。()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11.图示构造横梁无曲折变形,故其上无弯矩。()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位移法未知量的数量与构造的超静定次数相关。()答题:对.错.(已提交)参照答案:问题分析:13.位移法的典型方程与力法的典型方程相同,都是变形谐调方程。()答题: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徐州市锥宁县2026届中考联考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4年高品质溴氨酸项目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家居建材项目项目投资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周口电磁屏蔽材料项目申请报告
- 2025年中国电子电器行业投资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 针对2025年高端母婴产品市场品牌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电热膜行业发展监测及行业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互联网医疗平台在线问诊平台与患者健康数据安全治理国际合作报告
- 业务部的工作方案报告
- 小组工作方案模板
- 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师CCRC-PIPCA含答案
- 亲密关系中的冲突解决策略-洞察及研究
- 2024年电子商务专业群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报告
- 台球厅员工管理规章制度
- GB/T 29188-2022品牌价值评价多周期超额收益法
- 2025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知识竞赛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 电玩城会员管理制度
- 放弃房产贷款协议书
- 2025年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循环借款合同模板
- DB62T 3136-2023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