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最危险的隐患》_第1页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最危险的隐患》_第2页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最危险的隐患》_第3页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最危险的隐患》_第4页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最危险的隐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 全 生 产 知 识1人的不安全行为是 2事故不断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常说的事故“4M”要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生产环境的不良;管理的欠缺。3 人的不安全行为摆在首位,说明人的安全意识薄弱造成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要想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必须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尽可能地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4人的不安全行为及产生的原因5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那些曾经引起过事故,或可能引起事故的人的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一般有五种表现形式:(1)在没有排除故障的情况下操作,没有做好防护或提出警告;(2)在不安全的速度下操作;(3)使用不安全的设备或不安全地使用设备;(4)处

2、于不安全的位置或不安全的操作姿势;(5)工作在运行中或有危险的设备上。6按照著名的海因里希安全法则的研究,大多数的工业伤害事故都是由于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即使一些工业伤害事故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则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产生也是由于工人的缺点、错误造成的。海因里希认为,人的缺点源于遗传因素和人员成长的社会环境。 7 从这种认识出发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行为是受其心理控制的,行为是心理活动结果的外在表现,但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与其所在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环境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具体来看,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因素大致有以下数种:8一是侥幸心理;有侥幸心理的人以为,操作违章不一定会发生事故,相

3、信自己有能力避免事故发生,还会认为别人不一定能发现,就是发现了,认为自己的“动机是好的”,不会受到责备。 9 二是冒险心理;有冒险心理的人,或争强好胜、喜欢逞能,或有违章行为而没有造成事故的经历;或为争取时间,不按规程作业。有冒险行为的人,甚或将冒险当作英雄行为。有这种心理的人,大多为青年职工。 10三是麻痹心理;具有麻痹心理者,或认为是经常干的工作,习以为常,不感到有什么危险;或没有注意反常现象,照常操作:还有的则是责任心不强,得过且过,沿用习惯方式作业,凭“老经验”行事,放松对危险的警惕,最终酿成事故。 11 四是捷径心理;具有捷径心理的人,常常将必要的安全规定、安全措施、安全设备当成完成

4、任务的障碍,如为了节省时间而擅闯危险区,为了方便操作拆掉安全装置的。这种心理造成的事故,在发生事故中占很大比例。 12五是从众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人,其工作环境内都存在有不安全行为的人,于是也为之仿效,甚或不从众则感到有精神压力。如果有人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未发生事故,其他人就会跟着不按规程操作。13六是逆反心理;具有逆反心理的人一般难以受正确的、善意的规劝和批评,坚持其错误行为,在对抗情绪的意识作用下产生一种与常态行为相反的变态行为,自恃技术好,偏不按规程办,甚或不了解物的性能及注意事项的情况下进行操作,从而引发事故。14七是厌倦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由于工作的重复操作产生心理疲劳,久而

5、久之便会形成厌倦心理,从而感觉乏味,时而走神,造成操作失误,引发事故。15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心理调节16除了蓄意破坏行为,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发生事故,使自己和他人受到伤害。但是,为什么又会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呢?原因就是人的不安全心理活动在作怪,人们心理活动首先是通过自己的感知觉器官获得对事故的感觉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思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形成思想,指挥行动,产生行为。17安全心理学认为,人的安全心理活动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的当时的意识,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加强人的心理调节,对于遏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十分重要。18一是自我调节;自我调节就是通过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控制,从

6、而做到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保证安全生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精神状态的高潮期或低潮期都属于情绪不稳定时期,最容易发生差错或失误,属事故多发期。19要努力提高职工的个人修养,学会自我调节精神状态,要有自制力。人逢喜事精神爽,要告诫自己保持冷静,处之泰然,避免乐极生悲;遇到困难和挫折打击时,不要气馁,要想得开,宠辱不惊,努力摆脱不利影响。同时,要合理安排工作,劳逸结合,业余时间多参加文娱、体育健身活动,忘却烦恼,多与同事沟通思想,释放压力,做到一张一弛,自然应对。20二是环境调节;人际关系之间的相互理解、默契和支持,会对双方心理状态产生重大的影响。稳定的心理状态与人的安全行为紧密相关

7、。环境调节就是能对人所在的工作、生活环境气氛的调节,使人的心理处于和谐融洽的生态环境内之中,从而避免或减少人的不安全心理活动,使之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相互制约,共同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21环境调节,一是达到一个好的人际关系,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相互提醒,看到违章现象时要立即制止和纠正,在同事遇到危险的紧要关头,要敢于挺身而出,理智地防止事态进一步发生和发展,形成人人、事事、处处讲安全的良好氛围。 22二是领导要以身作则,遵纪守法率先垂范,决不违章指挥,要认真组织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坚决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8、努力形成安全工作合力,实现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环境。23三是科学调节;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心理调节,必须遵循安全心理学规律。学习安全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活动规律,有效调节和控制人的不安全心理和行为。 24比如运用人体生物节律的科学原理,事前预测分析人的智力、体力、情绪变化周期,控制临界期和低潮期,以便因人、因事、因时地做好政治思想工作,调节心理状态,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 25又如努力改善生产施工环境,尽可能消除如黑暗、潮湿、闷热、噪音、有害物质等恶劣环境对操作者的不良的心理机能和心理状态的干扰,使操作者身心愉快地去工作。 26此外,还要切实关心职工生活,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使操作者注意力集中,一心

9、一意做好本职工作,保证安全生产;要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加班加点超时疲劳工作。27人在疲劳状态下,易引起心理活动变化,注意力不集中,感觉机能弱化,操作准确度下降,灵敏度降低,反应迟钝,造成动作不协调,判断失误等,从而引发事故。28四是制度调节;要想有效做好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心理调节,借助于合理的规章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从管理学角度看,作为社会人,自然要接受被社会认同的规章制度的约束。 29人的不安全行为,大多有悖于社会的认同的规章制度。因此,出台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制度并使之有效地执行,必定能促进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心理调节。 30一是必须要有激励机制;激动又增强自尊心和荣誉感,激发和鼓励人避免不安全行为。这种激励,不仅要有精神上的,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宣扬荣誉、提高兴趣、鼓励参与、树立榜样等,还应有物质上的激励,如设立安全生产奖,安全结构工资、安全抵押金法等。 31二是要建立惩罚制度;进行纪律调控,加大处罚力度,利用纪律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带来的危害给予必要的惩处,以便使之警醒而不再做出不安全的行为。同时加大管理力度,利用管理手段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32政策法规的控制、安全生产权力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