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_第1页
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_第2页
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_第3页
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_第4页
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 李秀辉2010-10第八讲 中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内容提要古代农业的发展农学著作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古代的商业一、古代农业的进步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它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及水利工程当时在世界上都是遥遥领先的。勤劳的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中国古代以农业为主体经济形式,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业管理方式的完备,成为经济形态中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农 辳、農 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从林,从辰。古代森林遍野,如要进行农耕,必先伐木开荒,故从“林”;古代以蜃蛤的壳为农具进行耕耨,故从“辰”。小篆认为从晨,囟(xn)声。从“晨”,取日出而作、日入

2、而息之意。本义:耕,耕种。一、古代农业的进步1-1 农业发展的条件与表现的一般规律1-1-1农业发展的条件 丰富的土地资源 充足的劳动力 先进的生产工具 好的农业发展政策 安定的社会环境 优越的自然环境一、古代农业的进步1-1 农业发展的条件与表现的一般规律1-1-1农业发展的表现 工具改进,兴修水利工程,耕作技术提高,品种的培育与引进、推广,耕地、粮食、人口增加,仓储设备与技术发达, 优良禽畜品种的培育与推广,农业书籍的流传。共八个方面一、古代农业的进步1-2 三代的农业(夏商周) 农业发展的表现 考古发掘提供物证: 甲骨文中禾、稻、黍、麦、稷、米等字多见,反映作物栽培的种类相当多。“畛”字

3、说明当时已经采用农田灌溉技术。 石质农具的出土。 炭化作物的出土。一、古代农业的进步 1-2 三代的农业(夏商周) 商周时期农业耕作方式: 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称“耦耕”。即奴隶在奴隶主的监视下,集体耕作“公田”。一、古代农业的进步1-3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铁农具的使用牛耕的逐渐推广水利灌溉技术的发展牛耕图铁制农具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一、古代农业的进步1-3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春秋以后的农业耕作方式: 自耕农出现,即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方式形成。从此,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成为社会主要生产方式。一、古代农业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的桔槔现代农村的辘轳1-3春秋战国时期的农

4、业一、古代农业的进步 芍陂是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位于安徽省寿县南。春秋时期(公元前598年公元前591年)由楚国的孙叔敖创建,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1-3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一、古代农业的进步郑国渠首位于陕西泾阳县的仲山西麓,其东有仲山,嵯峨地形特点是西北微高,东南略低渠首充分利用这一地形,使干渠沿北山南麓居于最高地带向东伸展,分支灌溉。1-3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一、古代农业的进步都江堰全景1-3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一、古代农业的进步1-4 两汉时期的农业农业是立国之本,为了防止农业劳力的流失,保证财政收入,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铁农具的广泛使用与改进、推广牛耕耧

5、车的发明:使开沟、下种、覆土三道工序同时完成,播种质量与效率大大提高。兴修水利耕作技术的进步:代田法一、古代农业的进步1-4 两汉时期的农业汉代耧车的发明坎儿井示意图 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它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形。一、古代农业的进步从商周到秦汉,黄河流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一直领先于长江流域。尽管在新石器时期,长江中下游已经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农业经济文化区和具有特色的农业体系。东汉以后,江南农业经济的发展明显优于北方的发展。从这时起,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江南经济区的重要性亦即从这时开始迅速增加起来,而关

6、中和华北平原则开始衰退和没落。这时中国历史上一个影响深远的巨大变化。一、古代农业的进步1-5 隋唐时期的农业江南地区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唐代安史之乱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结束。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 大运河的开凿 唐代首先设专职官员水利,其次大量兴修 水利工程,160多项。灌溉工具的改进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一、古代农业的进步发明于唐代的曲辕犁1-5 隋唐时期的农业一、古代农业的进步1-5 隋唐时期的农业筒车复原图现代筒车一、古代农业的进步1-6 两宋时期的农业的发展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增大(沙田、潮田、山田、湖田)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农作物品种的改良,经济作物种植增加江

7、南麦作的推广与稻麦二熟制的形成一、古代农业的进步1-7 元代的农业元世祖在中央设立负责农业和水利的机构大司农司,并在全国颁发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一、古代农业的进步1-8 明清时期的农业农作物品种增加,棉花、蚕桑、茶叶、玉米、番薯、花生、马铃薯、芋头粮食总量增加农业生产出现专业化、商品化趋势二、农 学 著 作2-1吕氏春秋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杂家代表著作。全书二十六卷,共一百六十篇。上农、任地、辩土、审时四篇保存了先秦农学的片段。二、农 学 著 作2-2汜胜之书是我国现有最早的专业农书。将汜胜总结了关中地区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经验。涉及耕作的总原则和13中作物的栽培技术。北宋已失

8、传,仅保留有3700多字。二、农 学 著 作2-3 四民月令东汉崔寔著。四民:士、农、工、商该书按一年12月24个节气,安排应该进行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活动。是以洛阳地区为主要对象的农耕生活规范,田庄经营经营的总结。二、农 学 著 作2-4 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通过参考前人有关著作,搜集民间流传的歌谣、谚语、访问有经验的老农,再加上自己生产实践的体会,撰写而成。反映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技术。它是现存最早的完整农书。二、农 学 著 作2-5 四时纂要唐末或五代初韩鄂撰书中逐月列举应做农事及其具体技术措施,近于农家历的性质。书内载有种木棉法,这是古书中关于植棉的最早记录。二、农 学 著 作2-6

9、 农桑辑要元代司农司元代司农司为推广当时先进耕作技术而编写的一部农书,于1273年编成,是继齐民要术之后又一部比较全面介绍我国北方农业技术的书籍。二、农 学 著 作2-7 农桑撮要元代鲁明善撰维吾尔族,延祐元年(1342年)任寿阳郡监时撰述此书。书中按月列举应做的农事,包括农作物、蔬果、竹木的栽培,家禽、家畜、蚕、蜂的饲养,以及农产品的加工、贮藏和酿造。 二、农 学 著 作2-8 农书王祯,元代农学家及活版印刷术的改进者。农书现存36卷,提倡种植桑、棉、麻等经济作物,并改良农具。书中有水转大纺车的记载书末附有造活字印书法,是最早系统叙述活字版印刷术的文献。二、农 学 著 作2-9 农政全书明代

10、徐光启著,不仅介绍了我国传统的农学成就(16、17世纪),而且介绍了欧洲的先进水利技术与工具。-古代农业生产的百科全书三、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1 纺织业的发展概况: 丝麻织业:半坡氏族时,产生了麻纺织业;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丝织技术有了进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丝织业的国家。以后经历历代尤其是汉代、唐朝、宋代和明清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丝麻织业不断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三、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1 纺织业的发展概况: 丝麻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被成为“丝国”。唐代出现了“缂丝”技术。三、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1 纺织业的发展概况如两汉,能织出锦、绣、罗、纱等品种;西汉的长

11、安、临淄等拥有全国最重要的官营手工业;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单衣以及丝绸之路大量丝绸遗物的出土等都充分说明汉代丝织业的成就。丝织业的发展,为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物质条件。唐代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明清时期丝织业空前发展,并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三、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1 纺织业的发展概况棉织业:汉代时棉织业产生,如新疆地区种植棉花;会嵇地区出产的葛,是当地著名的越布,汉光武帝将它列为贡品。南宋时,棉织业扩展到江南地区,逐渐取代麻布,成为主要的衣料;元朝时,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江南的一批小镇也因棉纺织业而兴盛起来。三、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1 纺织业的发展概况棉织业

12、:元代黄道婆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元代,松江地区是全国棉纺织中心。明代后期,棉纺织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三、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封建国家,纺织业历史源远流长,它的发展特点:北宋以前,中国纺织业以丝麻织业为主,南宋以后,棉布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纺织业主要体现封建自然经济的特点,是中国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中期以后,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逐渐兴盛起来,并且纺织业的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但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它始终得不到健康成长。三、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2 陶瓷业原始社会如半坡的彩陶、大汶口的黑陶和白

13、陶等都是精美的工艺品;商周时期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创制出白瓷,为我国制瓷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三、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2 陶瓷业隋唐时,瓷窑分布于中原和江南许多地区著名的唐三彩和青瓷中的秘色瓷在唐朝出现;北宋的制瓷业水平大大超过前代水平,出现定窑、汝窑等五大名窑,江西景德镇的青白瓷行销海内外,南宋元朝时它成为全国著名的瓷都。三、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3 造纸业发明:西汉发明了造纸术,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的最早的纸;改进:105年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发展:魏晋南北朝时,纸张白度增加质地细薄,产量大增,逐渐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

14、书写材料;三、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3 造纸业传播:几个世纪后,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唐朝时向西传到大食(阿拉伯),经阿拉伯传到欧洲、北非。 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三、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4 冶铁业西周时开始使用铁器;春秋时期,发明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是世界冶铁史的一大成就,比欧洲早两千多年;两汉:西汉时冶铁业分为官营和私营。人们发明了淬火技术。东汉时,杜诗发明水排,使中国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世界。宛和巩是著名的冶铁中心;三、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4 冶铁业隋唐时期:普遍采用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辽宋时期:冶铁业

15、水平较高,开始用煤炼铁明朝中后期,广东佛山冶铁业,一天出铁六七千斤。认识:在农业文明时代,冶铁业的发展是生产力进步的明显标志,它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三、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5 造船业秦汉时期,造船业发展迅速,汉代时发明了橹、舵和布帆,还使用锚,表明造船航海技术已经成熟;隋唐时期: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能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唐初仅在洪州就造海船500多艘;三、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5 造船业两宋:造船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长江航船最大的可载万石以上;南宋的明州、泉州、广州是造船中心,造的远洋海船,可载粮食几万石;明朝:郑和的船队反映了明朝高超的

16、造船技术。三、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5 造船业中国古代造船业的发展与国家的航海事业和对外关系联系密切,相辅相成,当统治者重视发展对外关系,重视发展航海事业,造船业就发达,如汉、唐、宋、元时期,对外交往频繁,造船业也就发达;明中期以后到清朝时,由于统治者实行海禁政策,造船业受到影响。三、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6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形态 私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从西周到明代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要地位三、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6-1 官营手工业的特点: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在公官监督下生产;资金雄厚、规模大、分工细、技术水平高;原材料由官府提供,产品由政府调拨,不入市场,缺

17、乏竞争。三、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6-2 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明代中叶占据主导地位;私营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唐代以前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以来,私营手工业发展显著,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大大加深,至明中后期大规模手工业作坊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四、古代商业的发展商业发展的表现: 商品流通、市场、城市、港口、货币商业的产生: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主要原因: 剩余商品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4-1 商人的出现和商业的兴起 商代:已用货币进行商品交换贝、朋 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出现许多市场和商人。-

18、 金属铸币出现及广泛使用 图片:先秦货币、商人 四、古代商业的发展 海贝 铜贝齐刀 楚蚁鼻钱 秦半两钱 子贡 范蠡 白圭4-2 秦汉时期商业的发展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主要原因)汉文帝将抑商政策改为宽商政策 两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表现:西汉富商大贾遍天下,对外贸易发展,出现了许多商业中心。粮食买卖籴:买进粮食粜:卖出粮食4-4 魏晋南北朝:以物易物成为主要交换手段,北方商业萎缩,南方小幅发展,商业税成为东晋南朝政府收入主要来源。4-5 隋唐:四大商业城市形成,市场进一步发展,出现柜坊、飞钱,农村集市有些发展为重要市镇,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政府设市

19、舶使。图片:西汉和唐代的货币 汉五铢钱 唐开元通宝钱 我国在什么时期已出现了用金属铸造的货币?四、古代商业的发展唐代货币的规范 “开元通宝”,相沿至清基本不变。对市场有效管理 交易有时间限定,设置专门官员管理。柜坊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飞钱是我国产生的最早的汇兑制度。 -说明商业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4-6 宋元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及成因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经济政策金融交通政治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四、古代商业的发展宋: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夜市繁华; 出现

20、各种集市;商品种类增加;商税收入 越来越成为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开始使 用纸币;民族边境贸易兴起;海外贸易兴 盛。(图片:汉、唐、宋城市布局,交子,清明上河图)4-6-1 宋代商业发展的体现四、古代商业的发展唐代长安城北宋东京城 北宋东京城与西汉长安城、唐代长安城相比较,在城市布局和商业活动方面有什么变化? 城市布局上:突破坊市空间限制; 突破坊市时间限制。 商业活动方面:出现专门市场; 商业活动更为频繁。 四、古代商业的发展四、古代商业的发展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当时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1500万至1800万盎司黄金,折合成现在的价值,60亿-70亿美元。如此庞大的商品流通量,在当时

21、世界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此时的金属货币已难以适应商品的巨额流通,于是货币发生了突破性变革纸币出现。北宋交子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交子对商业发展有何作用? 交子出现是商业发展的表现。它的使用便利了商业活动的进行,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四、古代商业的发展返回清明上河图元:大都成为商业大都会;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成为元代重要的外贸港口。元代时,全国通行纸币,发行中统元宝交钞、至元通行宝钞,是一种银本位的纸币。4-6-2 元代商业发展的体现四、古代商业的发展4-7 明清时期的商业 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城镇经济空前繁荣。 涌现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 四、古代商业的发展返回乾隆南巡图清代钱庄的票美国学者弗兰克白银资本“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地区;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新兴的欧洲强国,在与中国的贸易中,无一例外地都处于贸易逆差之中,而中国始终处于贸易顺差之中。由于这种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因此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在一百年间,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7000-10000吨,是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四、古代商业的发展 商业产生之后不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