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用标准文案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一共掘法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学 院、 系:宇航学院第一作者:李博洋 学号:11151042第二作者:侯怡鑫 学号:11151056文档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共辗法凸透镜焦距的测量目录 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4 o Current Document 报告摘要 3 HYPERLINK l bookmark8 o Current Document 实验目的 4 HYPERLINK l bookmark10 o Current Document 实验仪器 4 HYPERLINK l bookmark12 o Current
2、Document 实验原理 5 HYPERLINK l bookmark14 o Current Document 实验内容 7 HYPERLINK l bookmark16 o Current Document 数据处理 9 HYPERLINK l bookmark18 o Current Document 实验分析 11 HYPERLINK l bookmark20 o Current Document 实验误差 12 HYPERLINK l bookmark22 o Current Document 实验心得 13 HYPERLINK l bookmark24 o Current Doc
3、ument 参考文献 14 HYPERLINK l bookmark26 o Current Document 原始数据 15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共辗法凸透镜焦距的测量报告摘要透镜是光学仪器中最基本的元件,反映透镜特性的一个主要参量是焦距, 它 决定了透镜成像的位置和性质(大小、虚实、倒立)。对于薄透镜焦距测量的准确 度,主要取决于透镜光心及焦点(像点)定位的准确度。本实验在光具座上采用共 腕法测量了 3种凸透镜的焦距,以便了解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光路调节技术, 比较各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为今后正确使用光学仪器打下良好的基础。关键词左右逼近法,同轴等高,共腕法,自准法,物距像距法,误差分析
4、。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共拆法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目的, 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掌握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3,熟悉光学实验的操作规则;.测定凸透镜的焦距;5,进一步熟悉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实验仪器光具座:光具座所配之光源有半导体激光器与射灯光源。凸透镜: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凸透镜有会聚作用故又称聚光透镜, 较厚的凸透镜则有望远、会聚等作用,这与 透镜的厚度有关。平面反射镜,光源,像屏,观察屏。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共拆法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原理1.薄透镜成像公式当透镜的厚度远比其焦距小的多时, 这种透镜称为薄透镜。在近轴光线的条 件下,薄透镜成像的规律
5、可表示为:11+ = uvf式中U表示物距,V表示像距,f为透镜的焦距,U、V和f均从透镜的光心 O点算起。并且规定U包取正值;当物和像在透镜异侧时, V为正值;在透镜同 侧时,V为负值。对凸透镜f为正值,对凹透镜f为负值。.凸透镜焦距的测定自准法凸透镜如图所示,将物AB放在凸透镜的前焦面 上,这时物上任一点发出的光束经透镜后成 为平行光,由平面镜反射后再经透镜会聚于 透镜的前焦平面上,得到一个大小与原物相 同的倒立实像A B。此时,物屏到透镜之 间的距离就等于透镜的焦距f o物距像距法(Uf)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后,将在另一侧成一实像,只要在光具座上分 别测出物体、透镜及像的位置,就可
6、得到物距和像距,把物距和像距代入下式得:uvu v由上式可算出透镜的焦距f。(根据不确定度传递公式可知,当 U=V=2f时, f的相对不确定度最小)。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共拆法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共食法如图所示,固定物与像屏的间距为 D(D4f),当凸透镜在物与像屏之间移动 时,像屏上可以成一个大像和一个小像, 这就是物像共腕。根据透镜成像公式得 知:U1 =V2; U2= V1 (因为透镜的焦距一定)若透镜在两次成像时的位移D -d u =为d,则从图中可以看出D-d=Ui v2 =2u1故2;共轲法测凸透镜焦距二D -U122U1V1 二 D -d(1)u1 v14D由上式可知只要测出D和
7、d,就可计算出焦距f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共辗法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内容.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薄透镜成像公式仅在近轴光线的条件下才成立。对于几个光学元件构成的光 学系统进行共轴调节是光学测量的先决条件,对几个光学元件组成的光路,应使 各光学元件的主光轴重合,才能满足近轴光线的要求。习惯上把各光学元件主光 轴的重合称为同轴等高。本实验要求光轴与光具座的导轨平行,调节分两步进行:粗调将安装在光具座上的所有光学元件沿导轨靠拢在一起,用眼睛仔细观察,使各元件的中心等高,且与导轨垂直。细调对单个透镜可以利用成像的共腕原理进行调整。实验时,为使物的中心、像的中心和透镜光心达到“同轴等高”要求,只要在透镜移
8、动过程中,大像中心和 小像中心重合就可以了。对于多个透镜组成的光学系统,则应先调节好与一个透镜的共轴,不再变动, 再逐个加入其余透镜进行调节,直到所有光学元件都共轴为止。2、共腕法测量凸透镜焦距取物屏,像屏距离D4f,固定物屏和像屏,然后对光学系统进行共轴调节。 移动凸透镜,当屏上成清晰放大实像时,记录凸透镜位置X1;移动凸透镜当屏上成清晰缩小实像时,记录凸透镜位置X2,则两次成像透镜移动的距离为d=|X2-X1|。记录物屏和像屏之间距离 D,根据(1)式求出f ,重复测量4次,实验相关图片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共拆法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共拆法凸透镜焦距的测量数据处理5/
9、58. 9759. 1458. 7058.7558. 91=58. 894cm = 58. 94cm38.2438.6439. 1338. 5338. 88=38. 684cm = 38. 68cm凸透镜(参考数据f=200mn)物屏位置X0: 1.12cm 像屏位置x3: 91.80cm数项目、12345X左37.9538.1038.9038.6638.82X右38.5239.1839.3538.4038.94平均值138.2438.6439.1338.5338.88X2左58.7259.0058.6058.6058.68X右59.2259.2858.8058.9059.24平均值258.9
10、759.1458.7058.7558.91期W.12 cm 取:仪=0.05 cmUb = 0-05 cm/ =。.。17 cmD = /物xp =(91.80-1.12)cm=90.68cm5i2i -1=X_7 =(58.94-38.68) cm=20.26cm=0. 08 cm32 - 20 2 - 24 2 - 19 2 - 32)10 -420-5i/2i 一 1(442 42 ” 152 202) 10,=。但m20L= L 士 Ul=(20. 26 - 0. 09cm2 0.0172 = 0.03cmD -L4D_ 2 290. 68_ 20. 26cm490. 68=21 .
11、54 cmfDd41(12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共拆法凸透镜焦距的测量D = D _Ud = (90.68 . 0.03cm2UB=0.0820.1522-0 022 = 0.1Em;fi 二 LFL 一 一 2 D测量结果为:f 122f i 221 )2 U D2( -1 )2U=0. 10 cmDLfi = fi - u T = ( 21 . 54 . 0. 10 )cm10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共拆法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分析共腕法测凸透镜的焦距有什么优点?把焦距的测量归结为对于可以精确测量的量 D和d的测量,避免了测量 U和V时,由于估计透镜光心位置不准带来的误差。a:在用物距像距
12、法测焦距时,很难确定屏在哪个位置时的像最清晰。而 使用共腕法时就好得多,它是先把光源与光屏都固定在光具座上, 再把凸透镜放 在中间,前后移动它的位置,使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这是我们会发现当透镜的位 置稍有变化时,屏上像的清晰程度就有较大的变化。b :使用物距相距法,由于光心的位置不确定,会照成物距和像距都测不 准确,从而测出的焦距误差很大,而使用共腕法,只需要测量凸透镜的移动的距 离,光心的具体位置是无关紧要的。共腕法测凸透镜焦距时D4fU0 v0D = u v=uv/f,uv 2 fuv 4 f 2D 4f 2/ f =4f11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共辗法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误差1、系统误差(1)景深、焦深、像差和色差,这些都会导致成像不清楚而导致的误差(2)凸透镜,平面镜的损坏2、偶然误差(1)人眼对清晰像位置判断不确定(2)读取直尺上的数据所产生的误差(3)底座没有固定好,而影响了读数12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共辗法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心得透镜像差的影响我们在考察薄透镜时,常把它看作理想的光具组,即同心 光束经透镜后仍为同心光束,像与物几何上完全相似.实际上,只有近轴的单 色光成像才近似满足上述关系.否则就得不到理想的像.透镜的这种性质就是 像差,在不同的问题中各种像差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我们实验中所用的普通 透镜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年教育课程设置与2025年情境化教学方法探索研究报告
- 2025年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体系创新优化策略报告
- 2024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16篇)
- 2024劳动关系证明书(34篇)
- Unit1+Back+to+School2025-2026学年高一英语译林版(2020)必修第一册
- 2025年度智能房产遗产继承分配与税务筹划服务协议书
- 2025年度电视节目冠名权广告合同书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大棚物联网技术与产品销售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陶瓷材料购销合同模板
- 2025版三方房屋买卖物业管理与维护合同
- 面向适航要求的eVTOL航电系统安全调度模型
- 环保专业基础知识
- 2024年阳江市阳东区区内选调教师笔试真题
- 以工代赈项目施工合同范本
- 《阿里巴巴集团介绍》课件
- 钢结构防腐与防火设计方案
- GB/T 33993-2024商品二维码
- 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
- 《格局》读书分享
- 外浮顶储罐施工方案
- 仓储管理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