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 防 控 制曲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李启贵2015.3.202005-2014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况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2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4免疫规划及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5内 容 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况全市:2005-2014年共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6起学校:31起,占40.79%,病例数2099人,无死亡分级:级(重大)1(2005年,应用技术学校氯气中毒,76人) 级(较大)1(2007年,罗平舍恰完小上流感样病,291人) 级(一般)29事件性质: 氯气中毒1、食物中毒3、群体性心因性反应1、聚集性腹泻1、伤寒暴
2、发2起、风疹暴发3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6起、水痘暴发6起、流感样病例暴发8起 传染病累计暴发26起,占83.87%(26/31)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1. 几个概念1.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2 应急预案 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制定的卫生应急处置方案。1.3 应急响应 各级人民政府根据事件的级别、性质、对公众健康的影响程度等进行评估后采取的措施。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1.4 重大传染病疫情 某种传染病在集中的时间、地点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
3、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1.5 群体不明原因疾病 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是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多个具有共同临床表现患者,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可能是群体性癔病,也可能是某种中毒。1.6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 由于食物污染和职业危害的原因而发生的人数众多或者死亡较多的中毒事件。中毒可通过吞服、吸入有毒物质或有毒物质与人体接触所产生(如毒鼠强中毒、氯气中毒、砷化氢中毒等)。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1.7 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具有突发事件特征,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对社会公众健康的严重损害,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如放射性污染等
4、。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突发事件的关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属于突发事件的一类,很多突发事件均同时伴有公共卫生问题(如地震中的防疫和医疗救援),但这类公共卫生问题不一定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判定标准判断一起事件是否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在判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础上,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对事件进行分级。 分为四级:级:特别重大; 级:重大; 级:较大; 级:一般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5. 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判定标准 传染病暴发疫情判定: (1)炭疽
5、:同一学校、幼儿园发生3 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 (2)甲肝/戊肝: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发生5 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3)伤寒(副伤寒):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发生5 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 例及以上死亡。 (4)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 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发生10 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 例及以上死亡。 (5)麻疹: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发生10 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6)风疹: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发生10 例及以上风疹病例。 (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 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发生3 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 例及以上死
6、亡。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食物中毒事件判定:(1)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 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2)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 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3)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判定:(1)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一个预防接种单位一次预防接种活动中出现群体性疑似异常反应;或发生死亡。(2)群体预防性服药反应:一个预防服药点一次预防服药活动中出现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10 例及以上;或死亡1 例及以上。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我省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生的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传染病疫情暴发、食物中毒事件和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为什么?1、免疫力低,易感人群: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2、人群聚集的特殊场所:接触密切3、良好的卫生习惯尚未养成:如洗手、吐痰4、防病意识和能力较差:不能及早、清楚表达不适,不利于“四早”5、判断能力弱:易受他人影响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传染病疫情暴发 1. 传染病概述 1.1 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或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1.2 法定传染病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报告传染病:甲、乙、丙三类共39种 甲类2种:鼠疫(号病)、霍乱(号病) 乙类26
8、种:非典、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灰、麻疹、肺结核、乙脑、流脑、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狂犬病等 丙类11种:流感(含H1N1)、流腮、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手足口病(08年纳入)等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3 传染病分类 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肺结核、流感、流腮、风疹等 消化道传染病:如伤寒、痢疾、甲肝、霍乱、等 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如乙肝、艾滋病、丙肝、梅毒等 虫媒和自然疫源性:如乙脑、疟疾、狂犬病、鼠疫等 接触性传染病: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水痘等 1.4 传染病传播的基本条件 造成传染病的传播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条件,三者缺一不可。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
9、件 2. 学校常见的传染病暴发疫情 2.1 呼吸道传染病 2.1.1 流感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原:流感病毒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直接接触分泌物和体液等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高发季节:冬春季 潜伏期:多数2-4天 主要症状: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咳嗽、咽痛 预防措施:接种疫苗、晨检、健教、开窗通风、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不面对别人咳嗽打喷嚏等)、强体质等 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1.2 麻疹/风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麻疹/风疹病毒传染源:患者传播途径:空气飞沫、接触患者鼻咽分泌物易感人群:普遍易感高发季节:冬春季潜伏期:6-21天,平均两周主要症状
10、:发热、流涕流泪等卡他症状、皮疹预防措施:接种疫苗、晨检、四早、开窗通风、良好的卫生习惯(健教)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1.3 水痘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原:带状疱疹病毒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直接接触、污染物品 易感人群:以学龄前儿童多见,易引起小学和托幼机构的暴发 高发季节:冬春季 潜伏期:10-21天 主要症状:发热、乏力、皮疹(向心性) 预防措施:接种疫苗、四早、消毒、健教等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水痘图片 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腮腺炎图片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1.5 流脑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死率高 病原:脑膜炎双球菌 传染源:患者、带菌者
11、传播途径:空气飞沫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发病为主 高发季节:3-4月为发病高峰 潜伏期:1-10天,平均4天左右 主要症状:突发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颈项强直,严重者败血症、死亡 预防措施:接种疫苗、预防性服药(医生指导下)、开窗通风等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2 肠道传染病 2.2.1 细菌性痢疾 病原:痢疾杆菌 传染源:患者、带菌者 传播途径:受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感染 易感人群: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主要与不良卫生习惯相关 高发季节:夏秋季 主要症状: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出不爽)、脓血便等
12、 预防措施:隔离治疗患者;三管一灭(管食物、管水源、管粪便垃圾,灭蝇、灭蟑螂);食品、饮水、保教等重点岗位人员的定期体检,持证上岗;消毒;健教等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2.2伤寒和副伤寒 病原:伤寒和副伤寒杆菌 传染源:患者、带菌者 传播途径:受病原污染的食物、水、手,蝇、蟑螂等 易感人群:学龄前儿童及5-19岁发病率最高,主要与不良卫生习惯相关 高发季节:夏秋季 主要症状:持续发热、相对缓脉、乏力、伤寒面容(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腹胀、便秘、腹泻等 预防措施:隔离治疗患者;三管一灭(管食物、管水源、管粪便垃圾,灭蝇、灭蟑螂);食品、饮水、保教等重点岗位人员的定期体检,持证上岗;消
13、毒;健教等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2.3 甲肝 病原:甲肝病毒 传染源:患者、亚临床感染者 传播途径:粪-口,经病原污染的食物、水传播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儿童青少年发病率最高 高发季节:秋冬季 主要症状:黄疸、畏寒、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肝区疼痛、腹泻等 预防措施:隔离治疗患者;接种疫苗、三管一灭(管食物、管水源、管粪便垃圾,灭蝇、灭蟑螂);食品、饮水、保教等重点岗位人员的定期体检,持证上岗;消毒;健教等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2.5 手足口病 病原:多种肠道病毒,常见的主要是CoxA16、EV71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胃肠道(粪-口
14、)、呼吸道(飞沫、咳嗽、喷嚏)、直接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黏膜疱疹液、被污染的手、物品如玩具)。多途径传播,预防控制难度大 易感人群:主要是5岁以下儿童,可反复感染,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易发生暴发 高发季节:5-7月为发病高峰 潜伏期:2-10天,平均3-5天 主要症状: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手、足、臀部斑丘疹、疱疹;EV71易引发重症,出现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进展迅速、病情凶险),甚至死亡 预防措施:四早(落实晨检);教室、宿舍、食堂等良好通风、定期消毒并形成制度;患儿物品立即消毒;定期对玩具、儿童卫生用具(如水杯、毛巾、餐具等)清洗消毒;勤洗手、正确洗手。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5、手足口病手、脚掌心疱疹 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口腔黏膜疱疹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六步洗手,别忘了最后捧水冲淋水龙头 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3 接触性传染病 2.3.1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 病原:细菌或病毒,EV70、CoxA24型 传染源:患者(眼部分泌物、泪液) 传播途径:患者分泌物手/污染物品健康人眼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学校、托幼机构易爆发流行 季节性:夏秋季高发 潜伏期:24小时以内 主要症状:异物感、疼痛、畏光、流泪、分泌物增多 预防措施:患者居家、隔离治疗;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部清洁,不用手揉擦眼睛;不共用毛巾、脸盆;患者教室、宿舍
16、、物品消毒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3.2 疥疮 皮肤病,传染性极强 病原:疥螨 传染源:患者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同床共睡、握手、患者衣物、 褥等)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与卫生条件密切相关 主要症状:皮肤丘疹、疱疹,夜间阵发性剧烈瘙痒。好发于皮肤薄嫩部位,如手指缝、腋窝、小腹、乳房、腹股沟、阴部等 预防措施:个人卫生、不共用毛巾等个人卫生用品、勤换衣物被褥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疥疮图片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食物中毒事件 1. 食物中毒 人体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或把有毒 害物质当作食物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患 2
17、. 食物中毒分类 2.1 细菌性食物中毒 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食物引起的中毒;最常见,发病率高,但病死率较低;季节性明显,5-10月最多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2 真菌及其毒素性食物中毒 食用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的中毒;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季节性、地区性明显;多发生于食用发霉的玉米、花生、大米、小麦等粮食及食用油。 2.3 动物性食物中毒 食用动物性有毒食品引起的中毒;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如食用河豚鱼中毒。 2.4 有毒植物中毒 食用植物性有毒食品引起的中毒;如含氰甙果仁(苦杏仁、苦桃仁、李子仁等)、四季豆(皂素)、毒覃、发芽马铃薯(龙葵碱)、鲜黄花菜(二秋水仙碱)等
18、。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5 化学性食物中毒 食用化学性有毒食品引起的中毒;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如有机磷农药中毒、鼠药、某些金属类或类金属化合物、亚硝酸盐等。 3. 食物中毒的特点 3.1 潜伏期短,呈爆发性,短时间内可能多人同时发病。 3.2 发病与食物有关,有食用同一食物史,与食物供应范围一致 3.3 症状类似,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 3.4 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播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 学校常见的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多发,其次是有毒植物中毒(四季豆、发芽马铃薯、毒覃中毒常见),偶尔化学性食物中毒(鼠药、农药、亚硝酸盐) 几种多发的细菌性食物
19、中毒: 4.1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中毒食品:引起中毒的食物大多数为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畜肉类、禽肉类、蛋类、乳类及其制品 季节性:主要发生在夏秋季 主要症状:发烧、下消化道症状(腹部绞痛、腹泻)为主要或第一症状 预防措施:烧熟煮透、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生熟分开等食品安全管理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2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 中毒食品:(皮肤和上呼吸道常存在该细菌)食用被金葡菌(毒素)污染,而未经再加热的食物(如乳类及其制品、肉蛋类及其制品、剩饭、凉菜等) 主要症状:以上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为主要或第一症状,以剧烈呕吐为主要特征 预防措施:食物再加热、食品加工人员个人卫生(手
20、卫生、戴口罩、检视伤口)、食品卫生管理措施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3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中毒食品:副溶血性弧菌广泛存在于海岸和海水中,海生动植物常会受到污染而带菌。引起中毒的食品以鱼、虾、蟹、贝等海产品最为常见,其次肉类、咸菜、凉拌菜也可因受到污染而引起中毒。 季节性:以夏秋季尤其是夏季为主 主要症状:主要症状为上腹部阵发性绞痛、呕吐、频繁腹泻。 预防措施:海产品烧熟煮透、其他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4 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中毒食品:食用未彻底煮熟、储存不当和受交叉污染的肉类及肉类食品等。 主要症状:以下消化道症状(腹痛、腹泻)为主要或第一症状 预防措施:
21、烧熟煮透、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生熟分开等食品安全管理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群体性心因性反应 1.概念 又称群发性癔病,由诱发因素如预防接种或预防服药后多人同时或先后发生的,多数表现相同或相似的癔病。如“安徽泗县疫苗事件” 2. 主要表现: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头痛、头晕、恶心、面色苍白或潮红、出冷汗、阵发性腹痛等)、运动障碍(如抽搐、下肢活动不便等)、感觉障碍(如肢体麻木、疼痛等)、视觉障碍(如视觉模糊、一过性复视等)以及哭闹等。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 主要特点 3.1 急性群体发病:有明显的精神诱因(群体性预防接种或预防服药),非疫苗或药物直接引起,而是精神或心理
22、因素所致;多数起病急骤,可有发作性和持续性两种临床经过在中发生; 3.2 暗示性强,反复发作:往往回受到首发病例的案例影响,迅速由外在的视觉传播,在他人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的启发下,或看到某种事物“触景生情”,并可相互影响,诱发症状患者症状。可反复发作,表现可以完全一样。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3 发作短暂:绝大多数病人症状持续时间较短。一般运动障碍5-20分钟,精神、感觉障碍10-30分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持续时间会较长。 3.4 最大特点是主观症状与客观体征不符,无阳性体征。发病者不一而同地主诉神经功能的紊乱、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视觉障碍、精神障碍甚至翻滚哭闹等,主要是一些主观
23、感觉的症状,与疾病的客观证据不符; 3.5 将患者脱离发病的环境、隔离治疗有效;各种症状在患者注意力转移或进入睡眠状态后明显减轻甚至消失;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6 年龄以5-16岁青少年多见,而且女孩多于男孩,发病者均属同一区域,处同一环境、同一年龄组在同一时间发作,并受同一种精神因素刺激引起。 3.7 因为特殊因素介入可导致事件扩大化; 3.8 当发生群发的不能解释的主观症状与客观体征不符的临床综合征时应考虑到此症的可能。 3.9 预后良好。 三、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 处理原则和方法 4.1 弄清情况,合理解释:及时、准确、不含糊 4.2 及时处理首发病例:心理疏导
24、、隔离治疗 4.3 及时疏散、隔离病人:不宜集中处理,应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相互感应,造成连锁反应 4.4 防止人为渲染。防止不相干人员盲目参与,扩大事态。特别要注意防止少数人利用不明真相的群众聚众闹事 4.5 及时发布信息 及时、反复、统一口径,避免“你不说,我就说,我就乱说”四、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 (一)日常管理 1. 建立完善管理机制 1.1 建立防控工作组 1.1.1 成员 校长、分管副校长、总务主任、疫情报告人、专(兼)职校医、各年级组长、卫生管理人员(宿舍、食堂等)、健教老师等。 1.1.2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如疫情报告人的职责:报告疫情、协助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和流程
25、、培训、指导晨检、联系沟通专业机构四、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 1.2 建立健全、确实落实各种工作制度 1.2.1 晨检、因病缺勤及病因排查与登记制度 1.2.2 报告管理制度 内容主要包括:目的、人员、职责、奖惩、报告流程、报告内容及时限、报告方式、报告记录(名称、发生时间、地点、过程、波及人群、处置情况、报告时间、对方姓名及电话、报告人签名) 1.2.3 食品、饮用水安全管理制度 1.2.4 食物中毒预防及责任追究制度四、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 1.2.5 学生预防接种及查验证制度 应包括机构、人员、职责、工作流程、查验内容、范围、时间、奖惩、登记 1.2.6 健康教育工作制
26、度 1.2.7 其他各项卫生制度 如通风消毒制度、卫生清扫和保洁制度、个人卫生制度、定期体检制度、除“四害”制度等四、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 1.3 监测与报告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 卫生部、教育部二00六年四月六日印发 内容包括:相关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CDC、学校和托幼机构)职责、学校和托幼机构疫情报告人(设置要求、职责)、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等内容 原则: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4 建立应急预案 发生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处置方案 包括:指挥、值班、隔离、消毒、防护、救护等具体措施和物质保证四、学校突发公共卫
27、生事件的预防控制 1.5 提高应对能力 责任意识、相关知识的储备、制度的落实等 1.6 监督检查、责任追究 不能让制度、措施仅仅锁在柜子、挂在墙上四、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 2.健康教育 培养、提高师生的防病意识、能力(良好的卫生习惯) 形式多样(健康教育课、讲座、班会、板报、宣传资料等)、生动易懂、现场演示、积极参与 3.环境及个人卫生 3.1 正常、合理的生活规律,不吸烟、不酗酒 3.2 洗澡、理发、修剪指甲、早晚洗漱 3.3 勤换洗衣被 3.4 饭前便后洗手 3.5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3.6 均衡饮食 3.7 不共用毛巾、牙刷、餐具或其他个人物品 3.8 室内空气流通四、学
28、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 3.9 不挖鼻孔,不揉擦眼睛 3.10 痰用纸包扔垃圾桶 3.11 头发清洁 3.12 不对人咳嗽、打喷嚏 3.13 发烧、咳嗽、咽痛、腹泻等时及时报告就诊 3.14 夏秋季节挂蚊帐 3.15 不食未熟的肉类、海产品,生吃瓜果要洗净 3.16 不吃发霉、变质食物 3.17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 3.18 拒绝毒品 3.19 不触摸病死动物,与动物及其排泄物接触要洗手 3.20 动物抓伤咬伤要规范处理伤口,及时治疗和接种疫苗四、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 3.21 做到“五要”、“六不”、“两坚持” “五要”:睡眠充足、睡前刷牙、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 “六不
29、”: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吸烟、不喝酒、不用公共毛巾、不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 “两坚持”:坚持自带水杯、手纸、手帕等个人卫生用品,坚持做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四、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 4.疫苗接种 预防疾病包括:甲型和乙型肝炎、麻疹、风疹、伤寒、流腮、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水痘、流感、流脑、乙脑等 5.关注群体性癔病 易受社会、家长、媒体的关注,易被炒作 6.重点场所 6.1 教室 通风、温湿度 6.2 宿舍 制度、通风、污水污物、粪便垃圾、四害、消毒 6.3 厕所 通风采光、清扫保洁、洗手设施、粪池清理四、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 6.4 食堂 制度、专人管理、索证、定
30、期体检、穿戴、持证上岗、四害、污水、垃圾 6.5 垃圾房 制度、位置、储存(加盖垃圾桶)、门上锁、防四害、标识、及时运处理 6.6 水源、自备水源 制度、检测、消毒 6.7浴室 6.8图书室、阅览室 6.9其他四、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 (二)预防控制措施 1. 日常管理(前述) 2. 落实各类人员职责 2.1 学校领导 第一责任人 2.1.1 按程序及时报告 2.1.2 所在地区发生疫情时的处理措施 健康教育、配合做好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或医学观察、师生健康监测、强化日常管理措施、强化师生和外来人员的出入管理、停止聚会或活动四、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 2.1.3 校园发生疑似病例
31、时的处理措施 跟踪了解病人、加强晨检、及时就诊、留样待检测(如剩余食物等)、强化日常措施 2.1.4 校园发生确诊病例时的处理措施 患者管理(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管理(医学观察)、师生健康监测、及时、主动、准确发布防治信息、强化日常措施 2.1.5 暴发流行时的处理措施 隔离治疗病人、宣传解释、消毒、调查、严格师生管理、关注舆情、及时、主动、准确发布防治信息、强化日常措施四、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 2.2 教师 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健康监测、及时报告、及时就诊、密切关注学生病情变化、采取消毒、通风等应急措施 切忌:让学生举手以统计病例 2.3 学生 及时报告疑似症状、及时报告病情进展
32、、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治愈后返校四、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 3. 学校常见传染病暴发疫情的控制措施 3.1 呼吸道传染病爆发疫情 3.1.1 落实晨检制度 3.1.2 注意开窗通风、加强学生个人卫生 3.1.3 开展随时和终末消毒 3.1.4 学生聚集活动的管理 3.1.5 做好病人隔离和停、开课管理 3.1.6 必要时开展应急接种四、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 3.2肠道传染病爆发疫情 3.2.1加强学校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管理 重点做好:水源、食堂、粪便垃圾、除四害管理 3.2.2开展随时和终末消毒 3.3接触性传染病暴发疫情 3.3.1加强病人隔离和停、开课管理
33、3.3.2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 3.3.3开展随时和终末消毒五、免疫规划和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1.概念1.1预防接种: 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生物制品,疫苗)通过适宜的途径进入人体,使机体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免疫力,从而预防和控制针对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是一种技术手段。1.2计划免疫: 根据对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除针对传染病的目的五、免疫规划和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 是一种管理手段。 1.3 免疫规划:国家或省级的疾病控制规划,使用有效的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所制定的规划、计划和策略。是更高
34、级的管理手段。疫苗+技术手段(预防接种)+管理手段(规划、计划、策略)。 现在国家统一称“免疫规划”。 1.4 预防接种的三个阶段 预防接种阶段:19501977年,冬、春季突击接种(牛痘苗、脊灰疫苗)。五、免疫规划和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 计划免疫阶段:19781998年,有计划地常年开展四种疫苗(卡介苗、麻疹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接种。 免疫规划阶段:1999年以来。扩大免疫规划人群,增加免疫规划疫苗种类,2007年增加至14种,预防15种疾病 1.5 疫苗 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用于预防针对疾病的生物制剂。 它是一种特殊的药品(需要特定的保
35、存、运输条件冷藏、冷冻,接种单位和人员必须经过卫生行政部门考核认定资质,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实施,依法开展)。 五、免疫规划和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 2.免疫规划 免疫、监测、管理 2.1 法规:一条例两规范,即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 条例对疫苗分类、流通、接种单位、管理、异常反应处理等作了明确规定。五、免疫规划和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 2.2 疫苗分类 一类疫苗(免疫规划疫苗):国家免费向公众提供,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二类疫苗:自费、自愿的原则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一类疫苗的种类将逐步增加,进一步惠及公众。 2.3 免疫规划疫苗种类和预防疾病 14种疫苗,
36、预防15种疾病。 出血热、钩体、肺炭疽三种疫苗由省级储备,发生疫情时应急接种。五、免疫规划和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2.4 免疫形式常规、强化、应急2.5 监测接种率、免疫水平、针对疾病、异常反应等2.6 管理规划、组织机构、疫苗、冷链、疾病、信息、资料、异常反应、调查评估等五、免疫规划和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2.7 成效2.7.1 常规免疫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2.7.2 针对疾病得到有效控制。2000年达到 并保持无脊灰状态至今;20余年无白喉病例报告;消除麻疹纳入计划;小年龄组乙肝发病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表面抗原携带率降到2%以下;甲肝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等。2.7.3 建立了较牢固的人群免疫屏障。五、免疫规划和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 3.查验预防接种证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 省卫生厅、教育厅关于云南省查验入托入学儿童和新生预防接种证及疫苗补种实施办法 曲靖市卫生局、教育局联合下发的2006112号文件。五、免疫规划和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 3.1 查验预防接种证的目的 3.1.1 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疾病在学生中的发生和流行,同时阻断疫苗针对疾病通过学生向其他人群的扩散。近几年来,学校的突发疫情不断发生,学生疫苗针对疾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758-2024工业用硝酸银
- 租房中介费合同范本3篇
- 全国赛课一等奖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二)描述简单的路线图》课件
- 铝电解槽2024年度购销合同
- 影视剧制片人聘用合同合同范本
- 物流转让合同2篇
- 2024年度建筑工程钢筋采购供应合同4篇
- 银行账户使用协议书
- 钢结构房屋工程保险服务合同(二零二四年度)3篇
- 建设工程设计合同协议书
- 国有企业薪酬专项审计报告
- 通用办公室文员劳务合同
- 小学美术-13《小导游》课件
- 外观检查记录表
-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 维修电工日巡检、修维记录表
- 菌糠的利用课件
- 华北理工大学中药学教案(64学时-田春雨)
-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9.1 平均数 ︳青岛版(五四学制)(共21张PPT)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含13个附录)
-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案(公开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