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及应用课件_第1页
中医学基础及应用课件_第2页
中医学基础及应用课件_第3页
中医学基础及应用课件_第4页
中医学基础及应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学基础及应用成都大学医护学院中医教研室 徐爱民中医基础理论及应用中医常用诊法四诊正常面色是什么样?(微黄红润而有光泽)中医常用诊法四诊(望、闻、问、切) 颜色面色 光泽【望诊】主要观察神、色、形态、分泌物、排泄物及舌象1.望色诊法【常见病色及临床意义】1.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2.黄色:主虚证、湿证3.赤色:主热证4.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证、惊风5.黒色:主肾虚、水饮证、瘀血2.望舌即观察病人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1) 舌与脏腑的关系(2)望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姿势光线充足顺序:舌尖 舌中 舌根 舌边饮食对舌苔的影响粗糙食物:厚苔 薄苔 刺激性食物:舌质淡红 舌红染

2、苔:乌梅、橄榄 黒苔蛋黄、黄连 黄苔牛乳、豆浆 白腻苔 (3)舌诊的内容: 观察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重点是看舌质。观察病邪的深浅,寒、热、湿、燥的变化以及消化功能的病变,重点是看舌苔。 【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2)望舌苔望苔色白苔_主表证、寒证黄苔主里证、热证灰苔主里寒甚或里热甚黒苔主里热极证或里寒极证望苔质厚薄润燥腐腻剥脱. 正常面色是什么? 常见病色有哪些?各主何病证?思考题中医基础理论及应用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概念 辨证论治病案一:史某,男,37岁。汽车驾驶员。【病史】1977年秋开始,头痛

3、、眩晕、眼胀、后项强直胀痛及背,牵连双肩酸楚,难以俯仰转侧。驾驶车辆时,头项活动受限,严重影响工作。夜间卧床,必须垫上三个高枕;病重时闭眼则觉眩晕,甚而被迫睁目不眠。西医查无明显指征,仅血压稍偏高,经常服用镇痛、安眠剂,无明显效果。1978年9月来诊,按太阳证柔痉论治,半月痊愈。【诊治】头痛、项背强痛。常自汗出,头项部特别恶风。躺下则头晕,夜卧不宁。一年来逐渐加重,舌质淡红,苔白滑润,脉浮濡。此系风湿外伤筋脉之“项背强几几”,属太阳病“柔痉”。法宜解肌祛风,濡润经脉。以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处方: 葛根12克 桂枝9克 白芍9克 炙甘草9克 生姜15克 大枣20克 二付上方服两剂,诸证悉减。损益再

4、进数剂,嘱其注意冷暖。半月左右病遂告愈。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基础理论之一病案二:王某,女,46岁,工程师。近两天开始颈项肩背痠痛,拘急不能转侧。恶寒无汗,苔薄白润,脉浮紧。此属风寒表实证兼项背强几几,治宜发汗解表,升津液,舒经脉,与葛根汤。处方:葛 根30克 麻黄9克 桂枝9克 白芍9克 炙甘草3克 生姜9克 大枣6克 一剂痊愈,为巩固疗效,续服一剂。 案1与案2均有项背强几几,不同的是,前者自汗,属表虚而兼经输不利;后者无汗,属表实而经输不利,故汗出与否,是鉴别此二证的重点所在。 前者用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后者用葛根汤主之。(桂枝汤加葛根麻黄) 上述案例,说明中医治病并非辨症施治而是辨证施治

5、。 病案三: 蒋某 男 26岁 【初诊】4月13日,发热头痛,恶寒无汗,体温40.2,鼻塞咳嗽,胸闷且痛,肢节酸楚,舌苔白润,脉象浮紧。拟荆防败毒散,希邪从汗解。 处方:荆芥钱半 防风钱半 羌活钱半 川芎钱半 枳壳钱半 桔梗 钱半 茯苓三钱 薄荷一钱 甘草五分 生姜二片 【二诊】投荆防败毒散,汗出颇多,肌热已退,体温降至36.8 ,唯有咳嗽痰腻,肢酸且软,再拟疏解宣化。 处方:紫苏梗钱半 前胡钱半 姜半夏三钱 云茯苓三钱 杏仁四钱 木防己三钱 桔 梗一 钱 炒枳壳钱半 陈皮钱半 嫩桑枝四钱 丝瓜络三钱 本案属于风寒感冒,投辛温发汗之荆防败毒散,使汗出邪去。复诊时仅留咳嗽痰腻,故改用杏苏散以温散

6、风寒,宣肺化痰。因肢酸且软,加木防己、桑枝、丝瓜络以疏风通络。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案例一 刘某,女,71岁。1981年11月7日诊。自觉口咸已两月余,曾经县医院多次治疗,未见疗效。近半月来,终日如盐含口中,食物不觉香甜。伴头昏、腰酸腿软乏力、手脚冷、便溏、尿频而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证属肾阳虚、脾虚不健运,治法温补肾阳,益气健脾。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味。处方:熟 地15克 淮山药15克 党参15克 丹皮9克 制附片9克 泽 泻9克 枣皮10克 肉桂6克 白 术12克 芡 实12克 茯苓12克 服药四剂,口咸及余症消失。继续原方二剂,告愈。 新中医1983年第10期中医学认为,五味入

7、口,所行不同。“咸先入肾”。相反,肾病亦多见口中咸味。基础理论之二 三、藏象学说及应用病案一:文某,女,6岁。卫生部职工之女。 【病史】1976年1月20日晚,家长突然发现患儿眼缝缩小,眯眼斜视。旋即右眼胞下垂,无力睁开,复视。1976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肌注“新斯的明”试验,呈阳性反应,诊为“重症肌无力”(眼肌型),待查。同年3月28日,北京同仁医院确诊为眼睑“重症肌无力”。1977年3月29日,转某医院中医诊治一年。虽曾短暂开大睑裂,但上胞重新下垂后,反复治疗无效。1978年5月来诊,按太阴证睑废论治,三月基本治愈,现已巩固一年余。 【初诊】右眼睑下垂而肿,视物困难,复视,午后尤重

8、。面色微黄,乏力。舌质润红而暗;苔白灰黄厚腻。此系脾湿之邪,蕴积已久,上窜眼胞所致。证属足太阴睑废,法宜开闭除湿,宗仲景甘草麻黄汤方意主之。基础理论之三 处方:茯苓15克 桂枝6克 白术12克 法夏12克 苍术9克 大腹皮9克 十剂 【三诊】病情大有好转,原患眼午后较重,近日晚间观察,双目基本一致。舌质已正常,白厚腻苔已退。患眼睑稍厚,开裂较正常眼略小。病虽向愈,参之舌象等,尚属脾湿之邪未尽解。应抓住转机,健脾化湿,理气和中,助气运化之力,上方加减续服十五剂。 【四诊】1978年8月初,“睑废”基本治愈,视物已正常。惟眼胞仍稍厚,乃脾虚兼湿之象。以五苓散利水健脾,再除余邪。 处方: 猪苓10克

9、 茯 苓15克 泽泻10克 白术12克 桂枝6克 五加皮10克 三剂 1979年3月8日,患儿再赴同仁医院复查:未见异常,为重症肌无力恢复期。1979年访问家长,患儿眼睑恢复良好。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 病案二: 兰女,14岁。脉数,水气由面肿至足心议腰以上肿当发汗例.越婢加术汤法。 处方:麻黄15克 白术9克 杏仁泥15克 石膏18克 桂枝9克 炙甘草3克 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得汗止后服,不汗再服。 次诊:处方:生石膏24克 麻黄9克 生姜3片 炙甘草6克 杏仁泥15克 桂枝6克 大枣2枚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以汗出至足为度,又不可使汗淋漓。 三诊:水气由头面肿至足下,与越婢法,上身之肿,已消其半,滋脉沉而数,以凉淡复微苦利其小便。 处方:滑石15克 生苡仁15克 杏仁9克 茯苓皮18克 黄柏炭3克 海金沙18克 泽泻9克 不能减咸,不必服药。 吴菊通医案 本案由水气阻滞,表里不通,不能分消走泄而形成此症。故采用发汗利小便法。初服两方,为越婢汤加减,重在发汗;服后上身之重已消其半,继用利小便法消其下肿。 病案四: 陆某 男 26岁 病因:素有咳嗽,复感寒邪。 证候:初起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咳嗽加剧,痰多欲呕,日甚一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