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最后一讲教案范文_第1页
高三生物最后一讲教案范文_第2页
高三生物最后一讲教案范文_第3页
高三生物最后一讲教案范文_第4页
高三生物最后一讲教案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25 页 共 NUMPAGES25 页高三生物最后一讲教案范文高三生物最后一讲教案1教学过程引 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请问:绿色植物制造这么多有机物有什么用呢?(学生分组讨论、答复:1.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2.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提问:很好。请同学们阅读书123页第二自然段,并分组讨论:有机物是怎样构成细胞和植物体的?(板书)第二节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学生分组讨论、答复:1.从细胞程度看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和脂类细胞核的主要成分-DNA这几种物质都是有机物。2.从器官程度看:

2、通过前面有关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植物的种子中含有有机物。另外,我们吃萝卜吃的是“根”;吃甘蔗吃的是“茎”;吃白菜吃的是“叶”;吃苹果吃的是“果实”。这说明:植物的根、茎、叶、果实中也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讲述:实际上,包括“花”在内,植物的所有器官都含有“有机物”,以上我们讨论了有机物是怎样构建植物体的。那么,为什么又说“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呢?二、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教师操作示范“演示实验”种子呼吸时放热,四人小组认真观察。提问:1.甲暖水瓶的温度为什么高出很多?2.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变化吗?(教师将问题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学生考虑。讲述:种子萌发时,它所含有的有机

3、物发生了分解,释放出了能量用于种子萌发,还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提问:请四人小组设计另外一种验证能量变化的实验,并做出相应的解释。学生举例:点燃枝条烘烤玻片上的水,水分蒸发。说明:枝条中含有的有机物在燃烧中释放出了能量,使水分蒸发。教师操作示范“演示实验”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四人小组同学认真观察。提问:种子萌发过程中放出的是什么气体?(教师将问题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学生考虑。讲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萌发时放出了二氧化碳。科学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来自于种子里的有机物。有机物分解产生了二氧化碳,还产生了水。提问:请四人小组设计另外一种验证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或列举事例),并做

4、出相应的解释。学生举例:用塑料袋外套的一盆植物在暗处一段时间后,检验袋中的气体。教师操作示范“演示实验”种子呼吸时吸收氧。四人小组认真观察。提问:为什么蜡烛在甲、乙两瓶中的燃烧情况不一样?(教师将问题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学生考虑。讲述: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里,火焰立即熄灭了,这是因为甲瓶里缺少氧气。科学实验证明: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时,还需要氧的参与。甲瓶中的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了。提问:请四人小组设计另外一种验证种子呼吸时吸收氧的实验,并做出相应的解释。演示CAI课件(课件中展示呼吸作用的简单过程,以活的植物为背景,指明细胞是如何进展呼吸作用的),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讲述:有机物在氧的

5、参与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种变化不只发生在萌发的种子当中,而且发生在所有植物细胞的内部。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提问:你能说出呼吸作用发生在细胞的什么构造吗?(答复:线粒体)提问:你能归纳出呼吸作用的反响式吗?(答复:有机物+氧-二氧化碳十水十能量)板书:呼吸作用的反响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十水十能量)展示CAI课件(课件中展示某食物链中有机物的传递,并由点到面展示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提出观察提纲,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答复: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除了为自己所用之外,还通过食物链,进入其他生物

6、体内,参与构建其他生物体,并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在这些生物体内,有机物分解、提供能量的方式与绿色植物体内是一样的,都是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也就是说,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讲述:请阅读书126页“技能训练”,并答复下面问题:环境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弱有什么影响?请将推理过程有顺序地写下来,并互相交流。(答复:环境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弱有影响。一般地,环境温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强。因为:1.甜瓜的品种一样,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又根本一样,白天的温度也一样,所以两地的甜瓜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应该是根本一样的。2.甲地的甜瓜含糖量比乙地的高,说明甲地甜瓜消耗有机物的量

7、比乙地的少。3.生物体内只有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由此可知,甲地的甜瓜的呼吸作用比乙地的弱。4.因为甲地的夜间温度比乙地的低,说明环境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弱有影响。一般地,环境温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强。)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学习“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理解了“呼吸作用的过程”及“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哪位同学能为大家简单复述一下“演示实验2”: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请一位同学谈谈“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有哪些重要意义?” 对上述两个问题,教师要适当做出相应归纳。高三生物最后一讲教案2教学目的1.掌握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2.学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详细操作方

8、法。3.分清外出血的三种情况,学会对出血进展初步的止血处理。教学重难点1、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3、根据外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止血处理的方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2. 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板书:二、急救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发生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例如,当你夏天游泳时,发现有人溺水;当你踢足球或打篮球时不小心摔倒,发生了骨折或外伤出血;或是你发现有人因煤气中毒而昏迷不醒,这时你首先想到的措施是什么呢?学生:应立即拨打“120”急救 。推进新课学习目的一板书:1.“120”紧急呼救活动一:假设,如今有一同学在教室里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晕倒,昏

9、迷不醒,让你去打“120”急救 ,你会怎样拨打?(请3个同学即兴表演)学习目的二板书: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活动二: 假设在野外一时找不到 ,而情况又非常危急的话,那就只能先行采取救治措施,等病人暂无生命危险时再去找人帮助。(教师讲授)脑对缺氧非常敏感!对脑的抢救要以秒来计算!在常温下,人心跳停顿3秒以上大脑就会因缺氧而头晕,10-20秒可昏厥,30-40秒可抽搐,60秒后呼吸中枢衰竭,4分钟后脑神经可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10分钟后脑细胞死亡。所以急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抢时间:即前4分钟,甚至前60秒。所以假设病人的呼吸或心跳停顿后再去打 等急救车过来后再开始抢救,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这就是急

10、救的意义所在!当呼吸停顿时立即进展人工呼吸,注意脏停顿跳动时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播放教学课件)教师:急救措施往往可以在危急情况下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所以学会这些方法是非常有用的。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提示其操作要领。学生示范:人工呼吸操作方法学生示范: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操作联络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学习目的三板书:3.出血和止血教师:很多同学有过跌伤外出血的经历,那么你们当时是如何处理的呢?学生答复教师:同学们所说的情况都属于外出血,实际上出血可以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二种情况。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这两种出血的处理。板书:(1)内出血教师: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所以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救

11、治。板书:(2)外出血教师: 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我们可见到血液的流出。这种情况应该首先做必要的止血处理。实际上外出血又可以根据血管类型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几种。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血液、血管和人体循环系统时将血管分为哪些类型呢?根据动脉及静脉的血液和血管壁的特点来归纳出动脉和静脉出血的情况。师生共同完成学案内容教师:同学们分析p 得非常好。对于外出血的处理,也正是根据这三种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措施,我们来看下面的内容。活动三:(播放多媒体课件“外出血的处理”)学生练习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很多日常用药和急救的常识,理解这些生活中的常识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同学们不但要学好课堂知识,同时还

12、要多向医生、医务工作者等知识经历丰富的人询问和请教,多从生活中学习和积累知识,让我们更有把握应对各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拓展深化课堂小结,完毕新课稳固练习布置作业书86页第2题,练习册板书设计二、急救1.“120”紧急呼救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3.出血和止血(1)内出血(2)外出血高三生物最后一讲教案3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今天我要进展说课的内容是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展分析p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内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一节,首先在节的引言中,明确指出自然界的生物体中的元素是生物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得的,没

13、有一种元素是细胞特有的。但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元素的含量又大不一样。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这部分内容较为粗浅,但是结论非常重要,对于学生理解生物的物质性具有重要意义二、说教学目的根据本教材的构造和内容分析p ,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构造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知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知道为什么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根本元素2、才能目的:学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1)通过对C元素的分析p ,说明有机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p 问题的才能。(2)通过对组成细胞中的元素的百分比的分析p ,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

14、质量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考虑和分析p 问题的才能。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根底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难点:1.构成细胞的根本元素是碳。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可以到达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的,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投影等手段进展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泼课堂气氛,

15、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讲述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究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才能、思维才能、活动组织才能。五、说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才能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考虑评价法、分析p 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最后我详细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六、说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明晰,紧凑合理。各项

16、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1、导入新课:(35分钟)地球上的环境千变万化,但都是有一定的物质组成,比方地壳外表的水、岩石以及空气,那么这些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呢?生物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这些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那么这些生物又由哪些元素组成?2、讲授新课:(30分钟)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p 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3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详细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展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

17、,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到达举一反三的效果。组成细胞的元素:概述组成生命的元素。结合P17两个饼形,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大量元素(C、H、O、N、P、S、K、Ca、Mg)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微量元素(缺锌导致DNA复制和RNA合成不能正常进展,胰岛素里有两个锌;缺铁会贫血;碘、硒甲状腺激素不可少)。提出问题:在两个统计图中显示出那些元素的含量是的?可以简单解释一下碳在生命物质中的地位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指导学生完成讨论题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以问题引导:你的实验材料选择了什么?你预测你的实验材料含有什么有机物比较多?你选择的试验仪器和试剂是什么?

18、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5分钟)幻灯片展示本课的要点: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什么(C、H、O、N组成细胞重要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检测糖类等物质的方法(包括试剂、操作、反响结果)4、板书设计5、布置作业。完毕:各位指导、教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进步自己的认识程度,从而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高三生物最后一讲教案4第二节 细胞工程简介动物细胞工程教学目的1.知识方

19、面(1)动物细胞培养(知道)。(2)动物细胞交融(知道)。(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知道)。2.态度观念方面(1)初步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2)通过向学生介绍几大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开展动态及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明确人们对生命奥秘的提醒愈加广泛和深化,知识不断更新并向前开展。认识到学无止境,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3.才能方面(1)在学习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自学、质疑、讨论、训练、总结等环节,逐步进步独立获取知识的才能、逻辑思维才能、分析p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2)由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导出动物细胞交融过程,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才能、思维才能。(3)让学

20、生尝试设计革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探究生物科学的根本方法,使学生理解生物科学认识形式以开展学生的创造性才能。重点、难点分析p 单克隆抗体既是本小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分析p :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交融、单克隆抗体、胚胎移植、核移植等。其中前三大技术为本节教材的主体内容,而胚胎移植、核移植技术以小字科普读物的形式出现,意在使学生在有所侧重的前提下对动物细胞工程开展概况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在教材重点介绍的三大动物细胞工程技术中,动物细胞培养是其他技术(如单克隆抗体、胚胎移植、核移植等)的根底,其价值更多的是通过其他技术成果来表达的。而动物细胞交融

21、技术目前较为成熟的最重要的用途便是制备单克隆抗体。由此可见,单抗技术应属较高层次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对它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较深化地领悟动物细胞工程的真谛,并从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对单抗独具匠心的实验设计中,深化体会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尤其是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在科学研究、创造创造中的决定性作用。基于以上认识,单克隆抗体应列为本节的重点内容,同时单克隆抗体技术本身环节多、技术复杂,加之学生对此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所以也是本课的难点所在。教学形式自学指导。启发、探究。教学手段1.动物细胞培养的自制挂图。2.动物细胞交融、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教学课件。3.有关克隆羊“多莉”的录像资料。4.实物投影仪。课时安

22、排二课时。设计思路1.采用自学、指导形式对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进展较深化、透彻地学习,为学习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打好根底。2.教师启发学生回忆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通过新旧知识比照,引导学生大胆推测动物细胞交融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才能,并通过课件演示全过程,加强直观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才能。3.教师给出资料,引出探究点。学生通过讨论、辩论,设计多种制备革克隆抗体的方案。然后通过观察全过程课件,质疑、释疑(多方向),并由学生概括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工程。4.胚胎移植、核移植为书中小字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予以适当指导、点拨。5.以“多莉”羊的培育过程为主线,将动物细胞工程五种技术的知识有机地串接

23、起来,构成完好的知识体系。重点提示1.在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个性在共性开展的同时也能协调开展,使知识不单是讲课的内容,考试的内容,而成为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进步的载体和素材。教师应擅长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状态出发,采用多种方法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考虑和探究的欲望,从而到达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多方面才能的目的。2.适当增加难度,能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适度的认识冲突。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就竭力主张“高难度原那么”,以求得学生在一定困难程度出现认知冲突,增强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促进其开展。3.在教学过程中,适度拓宽教学内容,扩大学生

24、的知识面,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4.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教学容量,控制好课堂教学的密度;该讲的要讲深、讲透,并擅长从多角度、多层面来挖掘知识的蕴含,从而把握好教学的力度;同时还要注意课堂节奏的急缓、疏密、错落有致。教学过程高三生物最后一讲教案5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教具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程 预习答复:生态系统的信息可分为哪些种类啊?学生讨论答复:信息: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信息传递的一般过程(一般信息传递有三个根本环节):信(信息产生信道(信息传输信宿(信息接收)。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

25、:声信息声信息的特点有:多方位性;同步性;瞬时性;多变量。电信息磁信息(2)化学信息化学信息主要是生命活动代谢产物以及性外激素等,有种内信息素(外激素)和种间信息素(异种外激素)之分。种间信息素主要是次生代谢物(如生物碱、萜类、黄酮类)以及各种苷类、芳香族化合物等。(3)行为信息动植物的许多特殊行为都可以传递某种信息,这种行为通常被称为行为信息。如蜜蜂的舞蹈行为就是一种行为信息。草原中有一种鸟,当雄鸟发现危险时就会急速起飞,并扇动两翼,给在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的信息。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的作用1.假设没有信息传递,蝙蝠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取食、飞行,莴苣、茄、烟草种子的萌发等生命活动将不能正常进

26、展。2.通过信息传递,雌雄个体能互相识别、交配,保证种群的繁衍。3.将烟草、 蛾和蛾幼虫的天敌三种生物联络起来。4.是。5.信息传递对生物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展和种群的繁衍都具有重要意义。程 6.信息还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三、信息传递在能业消费中的应用两方面:进步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的动物进展控制。板书设计:一、信息种类二、信息的作用1.信息传递对生物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展和种群的繁衍都具有重要意义。2.信息还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三、信息传递在能业消费中的应用两方面:进步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的动物进展控制。2、例题精析:例1信

27、息传递在农业消费上有许多方面的应用,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进步农产品的产量 B. 进步畜产品的产量C.对有害动物进展控制 D.可以进步农业害虫的繁殖才能解析:信息在农业消费上的应用有两方面:一是进步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展控制。答案:D作业 【自我诊断】根底题1.以下有关信息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可传播的信息、情报 B.许多指令、数据C.很多信号等 D.人的想法2.以下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A.绿色植物承受光刺激 B. 动物蛾类具有趋光性C.狗通过尿液找到来路 D .孔雀开屏3.动物的性外激素属于(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C.营养信息 D.行为信息4.蝙蝠的回声定位,莴苣种子必须承受光刺激才能萌发,说明( )A.生命活动的进展、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的作用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D.信息能维持生态系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