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原因分析与对策_第1页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原因分析与对策_第2页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原因分析与对策_第3页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原因分析与对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原因分析与对策【摘要】目的通过对腹膜透析(pd)患者退出原因的分析,讨论防治对策。方法回忆分析因慢性肾功衰竭(rf)承受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apd)患者的临床资料,理解退出原因,并分析死亡病例的死因。结果共有135例患者符合条件,因各种原因退出pd共35例,退出率为25.9%(35/135)。其中死亡20例,转血液透析(hd)6例,肾移植9例。结论死亡是apd患者短期内退出pd的主要原因,而心血管事件、腹膜炎是导致a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应积极加强透析前的一体化治疗及pd患者透析后的持续管理。【关键词】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心脑血管事件;腹膜炎;退出【abs

2、trat】bjetivetinvestigatethepreventinandureuntereasuresthrughtheanalysisfthereasnhysentinuusabulatryperitnealdialysispatientsithdrefrtherapy.ethdsretrspetiveanalysisflinialdatafntinuusabulatryperitnealdialysis(apd)patientsduethrnirenalfailure(rf)frjanuary2022tjune2021inrdertfindtheithdraalauseandanal

3、yzethedeathause.resultsfrvariusreasns,35asesithdrefrperitnealdialysis(pd)frattalf135asesfthenditin,iththeratef25.9perent(35/135).inthe35ases,20asesdied,6aseseretransferedthedialysis(hd)and9asesreeivedrenaltransplantatin.nlusindeathistheleadingausefrpatientsithapdtithdrafrpdinashrtperid,andfrtheainre

4、asn,ardivasulareventsandperitnitisaretheainreasnsausedapdpatientdeath.therefre,eshuldstrengthentheintegratinfthepredialysistreatentandthesustainedanageentfpd.【keyrds】ntinuusabulatryperitnealdialysis;ardivasularevents;peritnitis;ithdraalapd是终末期肾病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它具有操作简单,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不需要经常去医院等优点。本文通过对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原因的

5、分析,讨论相应的防治护理对策,使pd治疗能得以长期维持,进步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搜集2022年1月至2021年6月因慢性肾功衰竭(rf)承受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ap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并开场透析时肾功能情况;通过随访理解患者退出pd的时间和原因,记录死亡病例的死因。搜集研究的所有患者均满足如下条件:使用美国baxter公司的双联腹膜透析管路及透析液进展透析;透析方法及剂量:方法,apd;剂量,1.5%葡萄糖注射液2l3+2.5%葡萄糖注射液2l1;由腹透专职护士和医生,每13个月进展一次门诊随访。1.2统计学方法计量数据采用(xs

6、)表示,构成比采用百分比形式表示,所有数据分析均采用spss11.5软件包。2结果共135例患者符合条件,其中退出的患者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1882岁,平均(57.41.4)岁。原发病:慢性肾炎96例,糖尿病肾病7例,高血压肾病18例,狼疮性肾炎5例,紫癜性肾炎2例,梗阻性肾病2例,不明原因5例。开场透析时患者肾功能:sr(793.3429.9)l/l,bun(26.817.8)l/l,r(8.43.1)l/in。随访期间,因各种原因退出pd的患者共35例,退出率为25.9%(35/135)。平均透析时间(35.39.6)月。其中透析3个月内退出腹膜透析的患者9例(死亡5例、转血透

7、3例、肾移植1例),透析大于3个月缺乏1年内退出腹膜透析的患者22例(死亡12例、转血透2例、肾移植8例),透析1年以上退出腹膜透析的患者4例(死亡3例、转血透1例)。死亡20例患者中死于心脑血管事件8例(40%),因严重腹膜炎感染放弃治疗5例(25%),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4例(20%),严重营养不良1例(5%),其他不明原因2例(10%)。转血液透析6例中,因腹膜炎退出3例(50%),因超滤衰竭退出1例,因腹股沟斜疝退出1例,1例腹膜透析稳定,但患者自行要求改血透。转肾移植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6.3岁,并且在肾移植之前透析稳定。与存活的腹膜透析患者比拟,死亡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血浆白

8、蛋白明显降低,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死亡组与存活组各项指标比拟(xs)组别男/女年龄(岁)平均动脉压(hg)血红蛋白(g/l)血浆白蛋白(g/l)三酰甘油(l/l)总胆固醇(l/l)注:与死亡组比拟,*p0.053讨论本组资料共有35例apd患者退出腹膜透析,退出率为25.9%。透析后存活缺乏1年的病例占12.59%(17/135),低于国内甘红兵1等报道的23.02%,低于gles2等报道的17.5%。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我们未按常规剔除透析后存活缺乏3个月的死亡病例;本组资料并未包括使用国产透析液及低剂量透析的患者。死亡是apd患者短期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

9、要原因。本组资料在透析1年内死亡病例占总死亡病例的85%(17/20),尤其是3个月内退出的患者(9例中有5例死亡),这提示我们要对刚进入透析人群进展重视。许多患者因各种原因需要急诊腹膜透析,在生理、心理方面以及家属的支持系统上短时间内还不可以承受,不能有效适应腹膜透析所带来的各种问题。许多学者认为apd患者短期内死亡反映了透析前的极不稳定状态,并且于透析前进展干预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尿毒症并发症,控制心血管并发症及为肾替代治疗作准备2。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加强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全面系统教育,在各种并发症出现之前可以适时选择透析,进步自己的生活质量。在死亡的20例患者中,因心脑血管事件死亡8例(40%

10、),成为腹膜透析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高血压、糖尿并高脂血症、老龄、吸烟、营养不良、血管硬化等是导致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开展的高危因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心脏左室肥厚,水盐负荷过重可导致左室扩张;高血糖、贫血加重心肌氧供障碍;钙磷代谢异常加重血管和心瓣膜的钙化,这些因素引起的大血管及微血管合并症可导致心功能进一步恶化3。长期血压升高,最终导致外周阻力和平均动脉压升高,使心室肥厚,心律失常,出现心功能不全。如合并高脂血症,进一步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造成心、脑血管并发症,引起死亡。因此应该积极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宣教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的重要性;保持理想的营养状

11、况,合理控制水盐摄入;纠正贫血及钙磷失衡。腹膜炎是apd的主要并发症,也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本组资料中,因严重腹膜感染放弃治疗而死亡的病例5例,占总死亡病例的25%;转血液透析6例中因腹膜炎退出3例(50%),与文献报道腹膜炎占apd技术失败的13%54%相符合4。腹膜透析患者之所以腹膜炎发生率较高,是因为透析交换过程中细菌容易被带入腹腔,而透析液本身频繁交换,也削弱了正常的机体防御功能,使腹腔内环境发生改变,改变腹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影响pd的远期疗效。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性增加,一些难治性耐药菌感染往往治疗效果欠佳,不得不考虑拔管。本组转血液透析的3例患者中都是霉菌

12、感染,不得不拔管。再者有些患者由于麻木、遗忘及怕费事等原因,出现了不按操作规程进展操作、洗手不标准的现象,也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对患者反复强调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标准洗手。在腹透置管术后腹膜透析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家属进展正规、系统教育及操作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反复强调预防感染的重要性。出院前进展严格考核,合格前方可出院。告之患者出院后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拨打热线 与腹膜透析医护人员联络,进展及时处理,必要时定期家访。总之,死亡是apd患者短期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心脑血管事件、腹膜炎是导致apd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应积极加强透析前的一体化治疗及腹膜透析患者的管理,通过医务人员对患者及家属的教育、培训,调动他们的治疗积极性,亲密医护患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