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作业)_第1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作业)_第2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作业)_第3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作业)_第4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作业)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时过关一、单选题1老子认为之饥,以其上取食税之多”;孔子叹“苛政猛于虎”;管子提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庄子则揭露国君们“轻用民死”。这反映出当时他们A吸收各家学说走向融合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C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D迎合地主阶级政治诉求2战国以前的文献中,“华”与“夏”初以单字出现,皆指中原人,与周边蛮夷戎狄相对应而称。战国以后,“华夏”渐为通用词。“华夏”已经是一个包容很广的民族概念,既有原来的华夏人,又有华夏化的夷人、狄人、戎人。这反应A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B各个民族之间的区别完全消失C对华夏文化认同感加强D战争推动民族交融3春秋后期提出“仁人之事者,必务

2、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4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A废除旧贵族特权B奖励耕战C废井田、开阡陌D建立县制5下列主张反映出的春秋战国的时代主题是:儒家:统治者要以德治民,以仁义、王道施政;道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法家:君主要把权力提高到极点,并使用严厉的法制;墨家: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A重建政治秩序B变革政治制度C发扬民本思想D构建官僚政治6春秋时期,齐相

3、管仲规定,国中乡长应向朝廷推荐“慈孝于父母”“有拳勇股肱之力”的人才,由齐桓公亲选后担任官职。据此归纳,管仲在齐国的改革( )以“德”“才”为据选拔人才 强调将选官权力收归国君 重视“仁”“孝”等儒家规训 意在推翻东周天子的统治ABCD7“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孔子B老子C荀子D墨子8商鞅变法规定: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据此可知,商鞅这些变法措施A缩小了百姓贫富差距B利于促进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C摧毁了宗法分封制度D利于提高中央政府的集权程度9西周的金文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

4、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这一现象反映了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10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道、儒、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11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主张“尽地力之教”,商鞅在秦国“废井田,开阡陌”,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

5、法家思想被普遍接受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D诸侯国国君的支持1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对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这则史 料可用来说明A秦孝公的变法主张B商鞅变法的成效C秦统一六国的过程D商鞅的变法思想13有人把春秋战国各种思想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拥有无限同情心与爱心的礼仪派”。下列正确对应描述的是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14进入春秋以后,郑国开垦了“蓬蒿藜藿”之;晋国开垦了狐狸、豺狼所居的“南部之田”

6、;宋、郑之间的“隙地”逐渐得到了开垦。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春秋奴隶制发展成熟B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C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15“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孰,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这是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对先秦时期某思想学派的评论。与司马谈所评论的学派的观点相吻合的是A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B“万物负阴而抱阳”“大巧若拙、大辩若讷”C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D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

7、;行服连轺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管子海王材料二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吕氏春秋审分材料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材料四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2)材料二中的“公作”“分地”各指什么?(3)材料三和材料四是我国古代思想家们关于和谐社会的观点,请分别概括出其侧重点。(4)从材料三和四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B【解析】根据材料“民之饥,以其上取食税

8、之多”“苛政猛于虎”“政之所兴,在顺民心”“轻用民死”等信息可得出,诸子百家都认识到统治者要以民为本,要爱惜民力,反映出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B项正确;材料体现诸子百家的民本主张,而不是强调思想融合,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统治者的态度,排除C项;老子和孔子代表的是没落的奴隶主,排除D项。故选B项。2C【解析】根据材料中“战国以后,华夏渐为通用词。华夏已经是一个包容很广的民族概念,既有原来的华夏人,又有华夏化的夷人、狄人、戎人”及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以来,随着兼并战争的不断频繁,民族间的往来也愈加频繁,夷人、狄人、戎人对华夏文化认同感加强,C项正确;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排除A

9、项;“完全消失”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主要论述蛮夷戎狄对华夏文化的认同,并非民族交融,排除D项。故选C项。3C【解析】根据“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可知这一思想家反对战争,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个思想家应该是主张非攻兼爱的墨子,C项正确;兼爱非攻是墨子的主张,与老子、孔子以及韩非子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4D【解析】根据所学,商鞅变法中废除分封,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并被后世所沿用,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D项正确;废除旧贵族特权只对当时的秦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排除A项;奖励耕战、废井田、开阡陌属于经济方面,不属于政治

10、方面,排除BC项。故选D项。5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社会转型的时代需求,各派思想家纷纷提出改造社会的方案,重建政治秩序,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的春秋战国的时代主题是重建政治秩序,未涉及变革政治制度,排除B项;C项属于儒家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官僚政治是具有机能专业化、职务凭资格、行动按固定规章办事、权力分等级等特点的系统行政管理,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6A【解析】根据材料“国中乡长应向朝廷推荐慈孝于父母有拳勇股肱之力的人才”可知,管仲改革以“德”“才”为据选拔人才 ;根据材料“由齐桓公亲选后担任官职”可知,管仲改革强调将选官权力收归国君;所以符合题意,A项

11、正确;管仲改革发生在春秋早期,儒家学派尚未形成;管仲改革目的是为了增强齐国实力,而且材料没有体现管仲改革意在推翻东周天子统治;所以不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7B【解析】材料“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体现的是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基本主张是“仁”、“礼”、“德治”,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符,排除A项;荀子的基本主张是“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仁义”、“王道”、“君舟民水”,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符,排除C项;墨子的基本主张是“兼爱”、“非攻”、“尚贤”,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8B【解析】据题意可知

12、,商鞅变法中将大家庭拆散为小家庭,同时确认土地私有,这明显是有利于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商鞅的这些变法措施能够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但并不一定缩小百姓的贫富差距和提高中央政府的集权程度,排除AD项;商鞅变法并没有摧毁宗法分封制度,排除C项。故选B项。9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到春秋战国时期,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戎”“夷”称呼呈现淡化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民族融合趋势加强,华夏认同感出现,D项正确;A项错在“共识”,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文化认同,非血缘认同,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两种经济形态的冲突,排除C项。故选D项。10D【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和小国寡民,因此“隐士派

13、”指的是道家;法家主张加强君主专制,因此“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指的是法家;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代表的下层手工业者的利益,因此“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指的是墨家,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因此“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指的是儒家。结合上述分析可知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11C【解析】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其中有李悝在魏国、商鞅在秦国等,C项正确;A项是改革的思想基础,D项是改革的原因之一,都不符合“根本原因”,排除AD项;战国的变法确立土地私有制,B项是改革的影响,不是改革的根本原因,排除。故选C项。12D【解析】根据材料中“治世不一道,便

14、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可知,商鞅主张国家治理要因时而变,推行变法,D项正确;上述史料是商鞅的主张,并非秦孝公的,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商鞅变法的成效,排除B项;上述史料不能说明秦统一六国的过程,排除C项。故选D项。13D【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是,“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对应的是道家,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中央集权的法制派”对应的是法家,法家主张依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对应的是墨家,墨家倡导“兼爱”“非攻”,反对不义的战争,提倡节俭,“拥有无限同情心与爱心的礼仪派”对应的是儒家,儒家主张“仁”“礼

15、”,提出以仁爱之心协调人际关系,因此对应正确的是道、法、墨、儒,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14C【解析】依据题干可知上述现象反映的是进入春秋以后土地开垦日益增多,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畜力)得到使用并推广,标志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耕作效率,推动人们开垦更多的土地,C项正确;春秋以来奴隶制度走向瓦解,而不是发展成熟,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原有的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度走向瓦解,个体小农经济逐渐形成,但是其根源也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即铁制农具与牛耕的使用推广,排除BD项。故选C项。15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与先秦时期道家学派将“道”作为世界本

16、原,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思想相关,“万物负阴而抱阳”是道家思想,B项正确;A项属于法家思想,排除;“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属于儒家思想,排除C项;“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属于墨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16(1)变化:手工业工具、农具多数改用铁器。影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化程度加深;分封制破坏,诸侯争霸。(2)“公作”指井田制下奴隶的集体劳动。“分地”指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生产。(3)材料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或天人和谐;材料四主张君民和谐或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关系的和谐。(4)追求和谐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构建和谐社会,是人们的美好追求。【解析】(1)变化:根据材料“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行服连轺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可归纳出手工业工具、农具多数改用铁器。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器的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