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官学述论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教学反思经验交流 宋代教育家胡瑗说:“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中国古代官学是传授管理国家经验、培养治国人才的场所,所以备受历代统治者的重视。1 孟子曾有这样的记载:“夏曰校,殷曰序,周曰痒,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2按照这个说法,夏商周三代已经有了学校。但夏代学校再无其它记载,情况不详。商代学校有卜辞证明和补充,但详细情况我们仍然无法明了。周代学校则在各种典籍和金文中留下了较多的记载。西周“学在官府”,尚无私人设立学校。官学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其中国学又有大学和小学之分。周天子的大学称作“辟雍”,诸侯的大
2、学称作“泮宫”。乡学又称作“痒”、“序”,由乡官掌管。能够入学者全是贵族:“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始知室家长幼之节。十五入大学,学先圣礼乐,而知朝廷君臣之礼。”3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书、数、礼、乐、射、御等六艺。六艺中,书、数是小艺,为小学的学习课程;礼、乐、射、御是大艺,是大学的学习课程。大学的管理人员称“大乐正”,学生称“造士”。造士中的优秀者,将被天子、诸侯选拔为官,授以官职。 春秋战国时期,官学废弛,私学兴起。商鞅在秦国变法时提出了“置主法之吏,以天下为师”的主张,逐渐形成了“以吏为师”的制度。秦朝的各级政府机构中,专门设立了训练官吏的“学室”。以经验丰富的“史”、“令史”等官吏
3、负责训练“史子”史的学徒弟子。学生被分作两大类:学文吏和学武吏。这两类学生必须学习“为吏之道”。“为吏之道”对官吏的品行有具体的要求,如清廉、公正、服从等等。关于分科方面,则要求学文吏的还要学书,即识字计数,学习办理公文和官场礼仪,学习法令;学武吏则除了学武艺也要学书,学习法令。学生在学习期间,免除一切兵役徭役;但不能如期完成学业者,则要受到开除和补偿服役的处分,其教官也要被处罚。史子学成之后,官府即委以职务试用,叫作“视事”。视事期限为一年,办事干练者将被委以正式职务。 西汉时期,全面恢复了官学。董仲舒在上汉武帝的对策中进言道:“夫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
4、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4于是,汉武帝时始,在太常之下设博士弟子五十人,成立了太学。郡国每年向太常推荐十八岁以上“仪状端正”、“好文学、敬长上”的青年,经过太常严格挑选后入学学习。学习内容主要是诗、书、礼、易、春秋等经书,同时还要学习一些律令。在学期间,免除一切徭役。学业完成后,成绩好的授予官职,成绩不好者除名。同时,还“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5西汉末年,太学学生增加至三千余人。东汉时,太学学生更增至三万余人;另外,还为宗室外戚等贵族子弟设立了专门的学校宫邸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的影响,以及九品中正制的实行,官学虽然依然存在,但却不受重视。如三国时,曹魏“学者虽有
5、其名而无其人,虽设其教而无其功。”6东晋南朝之“国学时或开置,而劝课未博,建之不能十年,盖取具文而已。”7北朝在北魏时一度“天下承平,学业大盛,”但到末年却“海内淆乱,四方校学,所存无几。”8直到唐代,官学才重新兴盛起来。 唐太宗李世民“锐情经术”,在做秦王时就在王府设立文学馆,召名儒房玄龄、杜如晦等十八人为学士,即位后更是广设学校,“尽召天下敦师老德以为学官,”9,官学日益昌盛。唐代官学有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种。从理论上讲,学校的任务是兴教化、育人才,半实际上,学校的全部工作可以归结为向尚书省输送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成为官僚的培养机构。中央官学主要有国子监六学和弘文、崇文二馆。 国子监在行政
6、上直属于皇帝,业务上归礼部掌管。国子监设祭酒一人,司业二人,“掌儒学训导之政”。10国子监下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前三学培养统治人才,后三学培养业务人才,各学分设博士、助教负责教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所授内容大体一致,均是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三传、周礼、孝经、论语等经典,以及国语、说文等书,还要学作时务策,练习书法。律学学习法令条例。书学学习文字学。算学学习数学。国子监六学的学生名额和出身有不同的规定:国子学学生三百人,只收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和从二品以上官员的曾孙;太学学生五百人,只收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和三品以上官员的曾孙;四门学学生一千三百人,其中五百个名额收七
7、品以上官员之子,八百个名额“以庶人之俊异者为之”;律学学生五十人,书学、算学学生各三十人,均“以把品以下子及庶人之通其学者为之”。11国子六学学生名额共计两千二百一十人。 国子监六学之外,有门下省的弘文馆和东宫的崇文馆。两馆均设学士,掌“教授生徒”。弘文馆学生三十名,崇文馆学生二十名,均为宗室外戚宰相和一品官的子弟,学习内容与国子学大体相同,有经书、历史和书法等课程。除了六学二馆外,还有尚书省的东都崇玄学和西都崇玄学,各有学生一百人,专门修习道德经、庄子等书。还有太医署的医、针、按摩、咒禁、药师诸科,学生一百零一人;还有太卜署的卜筮,司天台的天文历数、漏刻,太仆寺的兽医,秘书监的校书等科学生三
8、百二十人。唐代中央官学学生总额为二千八百八十一人,规模之大在当时世界上是罕见的。 唐代官学诸学学生的入学年龄大多是十四岁到十九岁,只有律学是十八岁到二十五岁。官宦子弟可凭借父祖地位直接入学,平民子弟要有官府的推荐、审查才能入学。入学后每十天放假一日放假前进行考试。年终进行一次总考试,即所谓“岁终通一年之业”。12考试成绩分为上、中、下三等,如果连续三年均为下等者即令其退学;成绩优秀者可参加省试,如果在学九年未能取得参加省试资格者也要令其退学。朝廷以科举考试来检验学校,造成科举支配学校教育的局面。 唐代地方官学设京都学和州府县学,令长史主持,设文学、助教负责教学。西都长安、东都洛阳和北都太原的学
9、校,学生名额各八十人;大、中都督府和上州的学校各六十人;下都督府、中州的学校各五十人;下州学校四十人;京县学校五十人;上县学校四十人;中县、中下县学校各三十五人;下县学校二十人。地方官学课程与中央官学略同。唐代官学在贞观到开元、天宝年间达到极盛。京师官学不仅有吐蕃西域等地的少数民族学生,还有日本、朝鲜的留学生。但“自天宝后,学校益废,生徒流散。”13最少时两京官学学生只保持六百五十人。李氏王朝一再努力试图振兴官学,终因国势衰落而力不从心。官学衰败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五代,直至宋朝建立后才有所恢复。 宋朝在中央设国子监诸学,在地方上设州县学。国子监下常设的有国子学、太学、武学、律学和小学。国子学收七
10、品以上京朝官子孙二百人,太学收八品以下官员和平民子弟两千四百人。小学学生的出身与太学相同,只是入学年龄限于八岁到十二岁,名额无一定之规,极盛时多达一千余人。国子学、太学、小学的主要课程是儒家经典。武学修习兵法武艺;律学修习法律律例。非常设的学校有医学、算学、画学和书学,以及宗正寺下属的宗室子弟学校宗学。 宋代官学中,以太学最为重要。为了保证太学的质量,宋仁宗时任命曾执教苏州、湖州官学二十余年的胡瑗出任国子监直讲,推广“明体达用”、经邦治国的“实学”教学方法,效果甚好,“士或不远数千里来就师之,皆中心悦服。”14宋神宗时,又在太学推行了“三舍法”。初入太学者入外舍,外舍生名额两千,每月举行一次考
11、试称作“私试”,每年举行一次考试称作“公试”。外舍生考试成绩在一、二等者升入内舍,成绩低劣者退回州学。内舍生定额三百人,隔一年举行一次舍试,其考试规则与省试一样严格。舍试成绩在优、平两等的入上舍,成绩低劣者退回外舍。上舍生名额只有一百人,学习期满一年后,可参加国子监举行的公试。公试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者授官,中等者可参加殿试,下等者退回内舍。 宋代在各路设提举学事司,“掌一路州县学政”。15各府、州、军、监和县都设有官学。县学学生成绩优秀者升如州学。州学也实行三舍法,成绩优秀者升太学,或者直接参加科举考试。辽金官学基本上仿宋制。 元朝官学与宋辽金有较大不同。元朝中央官学归大司农寺掌管,大司农寺
12、下设国子学、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统称为国学。地方上设路、府、州、县学。地方各级官学收地方官和平民子弟,国学收官员子弟。国子学的主要课程是四书五经。学生依入学先后和成绩分为三等六斋。初入学者入下等的游艺、依仁两斋,每季一考,合格者依次升入中两斋据德、志道和上两斋时习、日新。中两斋的蒙古色目学生、上两斋的汉人学生在本斋学习两年以上者,可参加学校的私试。私试每月举行一次,分别考经书、策问、表章诏诰等。考试成绩,“辞理俱优者为上等,准一分;理优辞平者为中等,准半分。”16一年积分为八分以上者,升为高等生员。高等生员有名额限制,汉人二十名,蒙古、色目各十名,共四十名。高等生员在年底参加学校的“贡试”
13、,四十人中取六至八人授予官职。 明代很重视官学。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学校的作用认识得非常深刻:“朕谓治国之要,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17明朝在京师设国子监,在地方上设府州县学和卫学。为了适应官绅地主的需要,同时也为了广开才路,明代取消了学生的身份限制,并且把学校教育与科举考试紧密结合起来,读书人只要通过童试就可入府州县学和卫学。明初地方官学的生员名额是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以后逐渐扩大,宣德时确定了增加名额,叫作增广之额。京府学增广六十人,外府学增广四十人,州学增广三十人,现学增广二十人。人数增加了一倍,于是称原额生员为廪膳生员,简称廪生;增加的生员为增广生员,简称增生
14、。“及其既久,人才愈多,又于额外增取,附于诸生之末,谓之附学生员”18,简称附生。初入学者均为附生。生员要参加岁考,岁考中分六等,一等附生、增生可以依次递补为增生和廪生,并有赏赐;二等只有赏赐。一、二等廪生可以参加科考;三等生员无赏无罚;四等生员要受体罚;五等廪生、增生各降一等,附生降青衣;六等生员开除学籍。 府州县学每年按一定名额向国子监选送生员,叫作岁贡。府学岁贡二人,州学两年贡三人,县学岁贡一人。国子监的学生统称为监生,由地方岁贡入学的叫贡监;三品以上官员可送一子入监,称荫监;交纳若干钱财而入监的叫例监。国子监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大诰律令、说苑、数学、书法等。国子监下分六堂。“凡通四书而未通经者”,居正义、崇志、广业三堂,学习一年半以上,达到“文理条畅”者升修道、诚心二堂。在修道、诚心二堂学习一年半以上,“经史兼通、文理俱优者”,升率性堂。入率性堂者即可“积分”。积分之法是每月考试一次,分别考经义、论、诏、诰、表、经史策。每次考试中,文理俱优者一分,理优文劣者半分,谬误者无分。一年积分八分以上者,给予“出身”,即准予毕业授官。此外,一些在监时间较长的监生可以通过“历事”得官。历事即到各官署实习,期限一年,上等者授官,中等者再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医疗健康中的情绪智力培养方法
- 教育心理学在跨文化职场沟通中的应用研究
- 当代学生激励的新趋势融合教育心理学
- 教育决策优化路径基于大数据的实证分析
- 智慧校园建设中的绿色环保装配式建筑研究
- 智慧城市安全体系构建与未来展望
- 2025年红河市重点中学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高一生活适应指南
- 中职幼教美术教学课件
- 小学一年级升二年级暑假数学作业-思维应用题训练50题(附答案)
- 腹透患者健康指导
- 西安高新区管委会招聘考试真题2024
- 叠拼培训课件
- GB/T 16288-2024塑料制品的标志
- 2024年版《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应用图册》
- DL∕T 5210.2-2018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第2部分:锅炉机组
- 八年级英语学科学情分析
- 曾仕强讲易经的奥秘(PPT)
- 雷达操作与模拟器
-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趣味数学》下册(共27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