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1页
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2页
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3页
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4页
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东城区2021一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一检测初一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24道小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7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教育ID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 以下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他是( )时间605年607年618年事件开凿大运河创立进士科江都兵变,被杀

2、身亡A. 晋武帝B. 晋惠帝C. 隋文帝D. 隋炀帝2. 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绘制的时间轴,请你帮他补齐时间轴处的相关内容( )A. 唐高宗贞观遗风B. 唐太宗开元盛世C 唐中宗文景之治D. 唐穆宗光武中兴3. 唐朝读书人要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 )A. 辛勤耕作B. 经商致富C. 科举考试D. 作战立功4. 秦与隋都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A. 周边民族袭扰B. 统治集团内江C. 宦官外戚专权D. 横征暴敛政策5. 下图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现藏故宫博物院,该图描绘的场景是( )A. 孝文帝穿汉服出行B. 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的使者C. 唐玄宗接见安

3、禄山D. 唐穆宗与吐蕃订立友好盟约6.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大都是( )A. 掌握兵权的武将B. 前朝的皇亲国戚C. 少数民族的首领D. 科举出身的文官7. 下表对北宋年间科举取士人数进行了对比,文举和武举人数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 )考试次数合计取士人数年均取士人数文举8160352360武举288685A. 社会安定,武将需求不多B. 皇帝轻视武备和军队C. 文臣的才能远远高于武将D. 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8.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A. 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开发B. 苏州和湖州是我国的经

4、济重心C. 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D. 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9. 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材料反映了( )A. 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B. 宋代丰富的市民生活C. 宋代百姓艰辛的劳作D. 元朝忙碌的榷场贸易10. 如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A. 卫青北击匈奴B. 岳飞抗金C. 文天祥抗元D. 戚继光抗倭11. 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明确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效率B. 造福

5、子孙C. 加强皇权D. 禁锢思想12. 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著作能说明“明代科学技术有突出成就”的是( )A. B. C. D. 13. 下图所示的是明朝都城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这种设计意在突出( )A. 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B. 宫殿宏伟壮观的景象C. 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威D. 紫禁城建筑的时代感14. 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 景德镇成制瓷中心B. 纸币开始出现C. 美洲作物引进和推广D. 商帮形成15. 对以下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郑和远航绘制的航海图(局部)宋代海船设置了水密隔舱,增加

6、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船上使用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郑和的船队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海技术,能够准确地测定航区、航线和船位,有效地利用季风、海流进行航行。A. 宋代明代造船航海技术领先世界B. 中国古代推行闭关锁国政策C. 造船和航海瓦解了中国农业经济D. 清朝对外贸易换取海外奇珍16. 绘制示意图和梳理知识结构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以下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17. 清朝前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成为幅员辽阔的国家。下面清朝疆域图所示,南至( )A. 珠江流域B. 云南省C. 海南岛D. 南海诸岛18. 以下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对某一地区加强管辖的

7、历史脉络。其中处应为( )A. 平定噶尔丹叛乱B. 发起雅克萨之战C. 设置台湾府D.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19. 某校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下图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是( )A. 古代伟大工程B. 古代军事工程C. 古代水利工程D. 古代交通工程20. 小明为深入探究中国传统节日搜集了下列资料,下列古诗与节日对应准确的一项是ABCD宋代岁朝图中的正月初一拜年活动清代元宵灯市图清代清明戴柳图中的祭扫场景清代龙舟盛会图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A. AB. BC. CD. D第二部分材料分析题(共4

8、0分)本部分共4题,共40分。21. 古代国家治理的“中国模式”和“中国智慧”。材料一(1)图一的中央官制始于_朝图二的中央官制进一步完善于_朝图三的中央官制始于_朝材料二某同学梳理北京历史沿革(如下表)时期西周秦元管辖属于燕国分属广阳郡、渔阳郡等隶属于中书省制度(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填写与这三个朝代相对应的地方管理制度。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摘自黄朴民“大一统”之梦一秦汉政治文化的时代精神(3)依据材料三并

9、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材料中反映的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思想是什么?材料四清朝大事年表(部分)时间事件1653年顺治帝赐予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达赖五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17世纪后期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噶尔丹叛乱势力1713年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8世纪中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1793年清朝颁布软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4)依据材料四,概括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并结合所学分析清朝对边疆管理的作用是什么?22. 粮

10、食不仅关系国计民生,更是国家重要战略物资。材料一含嘉仓示意图相关史事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你从材料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材料二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他在书里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2)依据材料二,分析宋应星采用这样编排顺序的原因。材料三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历代政府均把粮食安全摆在治国安邦的重要地位汉代贾谊积极主张发展粮食生产,重视粮食储备,

11、认为粮食储备是“天下之大命”。唐宋时期,形成了体系健全的救荒救灾的仓储制度,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历代政府一方面发挥政府在粮食流通中的干预作用;另一方面,还发挥自由贸易在调节粮食余缺方面的作用。清乾隆皇帝对建立全国统一粮食市场的必要性就有着清醒的认识,并给粮食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摘编自吴宾等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3)依据材料三,概括古代保障粮食安全的做法。材料四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2022年3月6日习

12、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发表的讲话(4)依据材料四,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粮食安全问题的理解。23. 丝绸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发明之一。材料一与丝绸有关的甲骨文与丝绸有关的成语与丝绸有关的文物锦绣山河千丝万缕齐纨鲁缟经邦纬国繁花似锦帛书又名缯书,是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现存实物以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帛书为最早。(1)依据材料一,你能从中获取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二在科技方面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两项发明和丝绸密切相关。_的发明就是直接受到丝绸生产技术,尤其是“漂絮”制丝过程中产生的丝茸沉淀物的启发。而“漂絮”制丝绵的过

13、程不仅提供了将纤维原料通过草木灰水蒸煮,水浸脱胶,除去杂质,将纤维提纯的技术,还提供了将含有纤维束的纤维原料经水浸增加机械强度,不怕敲打的技术。这两项技术是_过程中必不可少的。_的发明与秦汉以来丝绸印染技术中的凸版印花有直接关系。可以说,丝织技术的发明实际上是_和_两大技术发明的先导。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填写材料中所指的科技发明。材料三唐、宋、元时期丝织业和丝绸贸易发展简表唐朝社会经济、文化、文明处于巅峰发展时期,丝绸业的产量猛增,从种植到制作的水平创了历史新高。丝绸的对外销售量提高后,“丝绸之路”线路有所增加。丝绸贸易的拓宽,为唐朝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推波助澜

14、。宋元丝绸技术革新进步,中国丝绸迎来新气象。丝绸的花色更是层出不穷,宋元时期种植桑树和织作技术融会贯通的能力更强,整体水平有了新突破点。(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唐、宋、元时期丝绸业发展的表现。列举两位历史上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历史人物。24.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材料一文化瑰宝,医药成就中国古代医药学成就伤寒杂病论为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东汉医生华佗发明“麻沸散”,让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觉,再进行手术。唐朝政府开办了医科学校,唐高宗时颁行新修本草。明代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记载药物1800多

15、种。这本药物学著作被翻译成法文、英文等多种文字。(1)运用材料一史实并结合所学,说明以下观点。(填写序号)_提出辨证施治,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_达到利用麻醉药施行较大手术的外科治疗水平。_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材料二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医药形成了独特的宇宙观、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这些理论是长期积淀形成的,是中医药生存发展的根基。眼下,不少中医秘方、验方和诊疗技术面临失传的风险。我们应该把散在民间、融入生活的中医药技术充分发掘出来,整理收集保护起来,更好地传承下来,为人类健康造福。摘编自2019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评论(2)依据材料二,

16、分析重视传承中医事业的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材料三 感受文学魅力,一览历史景象文学揽胜插秧适云已,引溜加溉灌。杜甫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莱畦。白居易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元稹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一柳永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砂千畦水泽正弥弥,竞插新秧恐后时。爱新觉罗玄烨(3)依据材料三,仿照示例,概括诗句、词句中反映的历史主题,完成表格(示例中已用诗句不可再选)。示例:序号主题农业生产序号主题序号主题东城区2021一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一检测初一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24道小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7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

17、写学校、班级、姓名和教育ID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D【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A【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B【10题答案】【答案】B【11题答案】【答案】C【12题答案】【答案】A【

18、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D【15题答案】【答案】A【16题答案】【答案】D【17题答案】【答案】D【18题答案】【答案】C【19题答案】【答案】A【20题答案】【答案】D第二部分材料分析题(共40分)本部分共4题,共40分。【21题答案】【答案】(1) . 秦朝 . 唐朝 . 明朝 (2)分封制;郡县制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 (4)武力平叛、册封宗教首领、设置管理机构等;巩固边疆,维护国家统一。【22题答案】【答案】(1)隋朝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物资和粮食充足。 (2)作者重农的思想。或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价值观使然。 (3)提升粮食安全到治国安邦的地位;建立救荒救灾的仓储制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建立全国统一的粮食市场;实行政府干预和自由贸易相结合的政策。 (4) 粮食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政府独立自主的解决,加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