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地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地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地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 4 -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名称地球化学 Geochemistry课程代码074103101285课程属性专业知识课时/学分64/3.5课程性质必修实践学时16责任教师 课外学时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与化学演化的学科,是地球科学的基础学科和三大支柱之一。地球化学课程着重介绍地球化学的基本理论、元素和同位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以及地质作用中的一些地球化学问题。因此该课程是地质学专业的主要支柱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是地质学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2.设计思路:

2、地球化学课程主要包括两个模块,即理论模块和实践模块。理论模块主要涵盖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由量的研究、质的研究和变的研究逐步深入到地球化学作用、地球化学过程和地球化学演化研究,从理论和现象的罗列、描述转变为二者的有机结合,将作用地球化学作为基础理论的实例融入理论教学当中,培养和建立学生地球化学思维,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实践模块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数据获取和数据分析两个部分,数据获取环节就是通过学生野外样品采集和室内实验室分析获取地球化学数据,在条件允许条件下使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地球化学的各种实验方法和分析仪器,掌握样品处理的全过程,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数据分析环节可以不受分析条件的限制,利用文献中现有实际数据以及科研工作中获取的原始数据,让学生分析、整理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利用这些方法解决复杂的地质问题的思路,也使学生对地质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体现出地球科学的特色,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热爱,树立起应用地球科学专业知识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地质问题的信心。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选修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地质学基础和化学基础,是地质学基础认识后的内在机制探讨课程。先修课程:沉积岩石学、普通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结晶岩石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等。二、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其应用领域,掌握地球化学的基本概

4、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地球化学分析的常规手段和数据处理、解释方法,认识地球的化学组成和化学演化,并初步领会如何应用地球化学方法解决地球科学问题。同时注意将实际地质问题、热门问题引入到实践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起应用地球科学专业知识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地质问题的信心。三、学习要求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和测试。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随堂练习、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5、。 (3)认真做好实践环节,大部分内容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但不同个人可根据自己认识对本组数据得到不同的结论和观点。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并能引导对某些问题和理论的更深入探讨。四、教学进度序号专题或主题计划课时主要内容概述实验实践内容或课外练习等1绪论2地球化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学科地位及学科发展简史。2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8太阳系、地球、地壳元素丰度的特征和差异。地化样品干样处理和主量元素分析3元素的结合规律14元素的亲和性、类质同象规律和赋存形式、元素的地球化学分类。生物硅分离实验4水介质中元素的迁移8控制元素在水溶液中迁移、沉淀的内因和外因以及表生

6、和热液作用过程5地球化学热力学与地球化学动力学4元素结合律的热力学控制规律、自然过程反应方向和相图的编制,地球化学动力学基本概念。6微量元素地球化学12微量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微量元素在自然体系下的分布和分配规律地化样品微量元素分析7同位素地球化学10同位素组成在年代地质学和地质示踪计两方面的应用8岩浆作用地球化学4元素在岩浆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的行为表现。9地球的演化2地球、陆地、大气等演化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地球化学课程使用2003年出版的“面向二十一世纪”地球化学新教材作为主体教材,同时推荐同学阅读涂光治、戚长谋、赵伦山、陈骏、陈道公、张宏飞等主编的其它版本 地球化学书籍,以及美国Cornell大学White教授编写的电子教材英语地球化学和Faure同位素地质学六、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 A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成绩综合评分体系比例%1.课下作业、课堂讨论及平常表现10%2.平时测验成绩30%3.期末考试成绩60%总计100%七、学术诚信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