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旅行的导游词-导游词_第1页
福建旅行的导游词-导游词_第2页
福建旅行的导游词-导游词_第3页
福建旅行的导游词-导游词_第4页
福建旅行的导游词-导游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福建旅行的导游词福建的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 九成陆地面积为山地丘陵地带,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达65.95%,居全国第一。今天橙子为大家带来福建旅行的导游词。福建旅行的导游词篇 1 清源山位于泉州北郊,故俗称北山 ; 又因峰峦之间常有云霞缭绕,亦称齐云山。面积 62 平方公里,主景区距泉州城市区 3 公里。清源山是闽中戴云山余脉,峰峦起伏,岩石遍布盎然成趣, 多处胜景天成, 为 572 米, 山脉绵延 20 公里, 象形岩石,千奇著名自然景区, 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 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

2、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 36洞天, 18 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山门,老君岩的山门,曲尺型的上下两级平台,是阴阳太极八卦的变型图案, 正前耸立的这方天然石头上镌刻着“青牛西去, 紫气东来”八个篆字, 还有这幢以盘根错节为窗饰挂落的石构山门, 充满了山野气息, 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尽致, 令人有进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老君造像, 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是我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它刻

3、于宋代,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依然栩翎如生,神采奕奕。据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 ”说明它是一块形状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岩, 是巧夺天工的民间工匠略施技艺,把它雕刻成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开山鼻祖老子的坐像。千手岩,千手岩又名观音寺,它是因为供奉观音像而得名。千手岩处在清源山的左峰,寺宇红墙素瓦,显得格外清新。大殿正中靠后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创始人释伽牟尼坐像, 石像工艺精湛, 惟妙惟肖, 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艺术佳作之一。 石像前的千手千服观音塑像慈眉善眼,神态极佳。两旁壁上的十八罗汉画像,神态各异,有呼之欲出之感。千手岩寺中常年暮鼓晨钟,香火不绝,寺前苍松

4、翠柏,峰石嶙峋,别有一番情趣。弥陀岩,是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幽谷梵音意境区内的主要景点之一。 。过了千手岩,沿古道拾级布上,经振衣亭即到弥陀岩山门,门柱镌有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撰写的一对楹联: 每庆安澜堪纵目, 时观膏亩可停骖,可见这里是登高望远,把酒临风的好去处。弥陀岩的仿木石构石室,建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 公元老派 1364) 。室内的元代石雕阿弥陀佛立像,就天然崖壁雕凿而成,高 5.77 米,宽 2.5 米,头结螺髻,足踏莲花,左手平胸,右手下垂,造型端庄大方,慈祥和善。三世佛,三世佛并排结咖跌坐于仰覆莲花座上,主像通高约 2.5米,左右二像稍低。佛像保存完好,皆为土蕃式样:佛发螺鬓,上置宝严

5、。面相上宽下窄,双耳垂肩,肩宽腰细,均着袒右肩袈,并以袈裟一角搭于左肩上。 衣纹用凸雕线条表示, 虽历经沧桑而线条依然明显。石像均有圆形头光及身光。中尊为释迦像,又称现在佛。左尊称为药师佛,即过去佛。右尊叫弥陀佛,是未来佛。舍利塔, 1952 年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弥陀岩西侧兴建“弘一大师之塔”,塔内安放着大师的舍利子。整座石塔与周围空间、摩崖石刻、环境绿化浑然一体,更显得庄严、肃穆,使前来瞻仰的人们倍生怀念之情。 1991 年 3 月公布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丈坪,亦名遵岩、星台岩。位于清源洞东南。 闽书载:宋高僧可遵所构,其地巨石偃亘,周数百武,故名。历史上曾建有“枕云亭”及 3 座石

6、塔。 明万历间, 泉州太守姜志礼书“百丈坪”三个大字,十分壮观。清源天湖,其内大坝坝顶海拔368 米,为双曲石拱坝,坝高 30米,坝顶长140米,宽 2。 8 米,总库容11。 5 万立方米,最大水面120 xx 平方米。清源天湖既是蓄水工程,更是景观工程。大坝雄伟壮观,水面波光粼粼,湖畔山峰林木倒映湖中,蓝天白云,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明代石室, 矗立在天柱峰上的瑞像岩石室, 创建于宋元祜二年( 公元 1087 年) ,初为木构,明成化十九年(公元 1483年)改为仿木石构建筑。石室内的宋代石雕释迦瑞像,以天然崖璧雕凿而成,高 4。 62米,宽 2 米,作立状。佛像庄严大方,端庄慈祥,雕工精湛

7、。穿过石室左侧的崖洞, 豁然开阔, 只见三块巨石恰似三条大蟒蛇, 伸头出洞,故谓“三蟒出洞”。古时在山崖的平台处,建有“望州亭”,可俯瞰古城胜景。 崖璧上显眼的“忘归”石刻二字, 道出了如此美妙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人流连忘返。灵山圣墓,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圣迹,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灵山景区内。 唐武德年间 ( 公元 618-620 xx 年) , 穆罕默德遣四贤徒来华, 一贤传教广州 ; 二贤传教扬州 ; 三贤沙仕谒、 四贤我高仕传教泉州,卒葬灵山。葬后是山夜光显发,人异其灵圣,故名曰圣墓,山曰灵山。福建旅行的导游词篇 2 崇武古城:我国现存最完整的花岗岩滨海石城 - 崇武古城,

8、位于惠安崇武半岛上。是我国古代东南海疆的一座抗倭名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武半岛在我国古代的海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洪武二十年(公元 1387 年) ,为防备海盗倭寇,江夏侯周德兴在崇武建造城池。初筑时,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 1558 年) ,倭寇攻城六昼夜,城被攻陷,百姓生命财产遭到严重损失,鉴此教训,劝募大修。明隆庆元年(公元 1567 年) 四月,福建总兵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屯兵在此,兴修城防,演武练兵, 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军事制度和城防设施。清代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这时全城周长2567 米,南北长500 米,东西宽300 米, 基宽 5 米, 墙高 7 米, 有窝铺 26 座, 城

9、堞 1304 个, 箭窗 1300个。四面设门,东西二门筑有月城,城墙上有烽火台、了望台和这放铳炮的虚台。 城墙有二至三层的跑马道四城边各有一潭、 一井和通向城外的涵沟。城内原建有捍寨、墩台、馆驿、军营和演武厅等,构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此后, 城防已失去军事上的作用, 又因长期废弃, 城墙失修倒塌。1983 年,由国家拨款进行全面修复。历史上曾经为国立下不朽功绩的古城,又屹立于崇武半岛上。 1987 年举行“崇武古城创建六百周年纪念活动”及学术讨论会, 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巨大兴趣, 它是民族的骄傲,历史的丰碑。福建旅行的导游词篇 3 海月岩位于漳浦县沙西镇境内,距县城绥安镇约 45 公

10、里,驱车可直达岩下。海月岩具有悠久历史,寺殿始建年代不详,无从考证。它重建于宋咸淳年间 (公元 1265年至 1274年) ,明代经再修缮,保存较好。海月岩路旁有一口小潭叫羊角潭, 水澈清洌。 由于所处位置特殊,每逢中秋之夜子时左右, 明月映照潭中, 月光恰巧正折射到山上岩寺宝殿中释迦牟尼佛的胸膛上, 古人称为“月照禅心”、 “月升朗佛”,其余时间则不可见,堪谓奇观,海月岩也因此得名。海月岩的山门别具一格, 由两块长形石条斜立互倚构成三角形的山门,名曰:“不二门”。因四周巨石重叠,游人上山入寺,必经此门,没有第二条通道。山门两侧刻有楹联:“青莲布地开三岛,巨藕通天只一门”。游人过了山门, 一眼

11、便望见修建于天然大石洞中的海月岩寺。“海月岩好风景, 石头盖屋顶”这是当地人传颂的俗语, 也形象地概述了海月岩寺庙内建筑的特点, 它们的屋顶大都由一块石头直接盖成,真是浑然天成。海月岩寺又名海月庵,供奉释迦牟尼坐像及十八罗汉。寺殿规模虽不大,却构筑精巧,装饰美观,其殿顶是一整块花岗岩大石板,据介绍长约 50 米、宽约 20 米、厚 3 至 5 米,重达数百吨。大石板下两侧,有石壁支撑,寺门石柱上有副以“海月”藏头的联语:“海气凝云云气结成罗汉相,月光映水水光返照菩提心”,生动描述海月岩的奇观胜景。寺前有块巨石,巍然兀立,上刻有“落伽境”3 个大字,下雕观音菩萨浮像,旁有题诗:“峰外长江不尽流,巍巍片石几春秋; 自从题刻观音石,万古清风应祈求。”成了海月岩十景之一。民间传说观音下凡现身于此, 经常有善男信女在此祈求平安幸福。 海月岩背靠金刚山,面朝东山湾,怪石嶙峋,洞穴密布,芳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