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矮缩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_第1页
水稻矮缩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_第2页
水稻矮缩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_第3页
水稻矮缩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_第4页
水稻矮缩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第 页水稻矮缩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水稻矮缩病是一种严峻危害水稻生长的病害,该病的发生直接导致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下降,也给我国粮食平安带来巨大的威逼。 一、病原及特征 水稻矮缩病病毒侵扰水稻后便能致使水稻消失矮缩,病毒是呈球状的多面体,体长为75nm,双链核糖核酸结构。钝化的温度在4045之间,1000100000倍是病毒的稀释界点,体外生存期限为48个小时。叶部细胞呈白色,拥有和球形相像的空胞X体。 二、侵染循环 晚稻收割后,病毒会寄生在叶蝉的幼虫身上过冬,直至来年的4月,农田进行翻耕时叶蝉就会飞到早稻的秧苗上,病毒寻得传染的契机开展传播。纯单季

2、水稻收割后,叶蝉会连续藏身在农田里、稗草、水沟边、游草等禾本科植物上连续生存,并开展繁衍工作,直至来年的耕种,叶蝉又连续新一轮的水稻矮缩病病毒传播工作。两季种植的水稻,叶蝉会在早稻收割后,飞到晚稻的秧苗或者本田中传播病毒,待晚稻收割后叶蝉就会如纯单季水稻一样进行病毒的传播。 三、发生规律 水稻矮缩病的发生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干扰。 1.气候因素 春季和冬季叶蝉躲在农田里、稗草、水沟中,这些地方的气温的变化较为温柔,降雨量较少,食料充分,叶蝉越冬的存活率较高利繁衍,携带病毒的叶蝉数量上升,春耕时就能够引起更大范围上的病毒传播。在夏季的68月温度较高较干燥时,也利于叶蝉的生长,致使晚稻或者纯单季种植矮

3、缩病的大发生。 2.水稻品种的选择 叶蝉喜爱叶子颜色较深,叶片较大、分蘖力量较强的品种。品种不一样的水稻对于矮缩病的反抗性也不同,高杆的反抗力比矮杆强,杂交水稻的反抗力量也比粳稻强。同一个品种的种植,晚稻的感染率比早稻高,分成幼苗期和分蘖期进行感染。 3.种植因素 进行单双季混栽或者是插花现象严峻的农田,或者是在四月份的冬板田、绿肥田或者杂草生长较多的农田都为叶蝉的生长和繁殖带来极大的便利。农田的种植是早、中、晚稻的套种方式对黑尾叶蝉的生长和繁殖供应便利,结束早稻的收割后,中稻的本田和秧田又为叶蝉供应临时的栖息地,待到晚稻的种植,病毒的感染可在秧苗期和分蘖期大肆传播。 四、危害症状 在水稻感染

4、上矮缩病后,水稻会比正常的植株矮小一半,分蘖状况明显,叶片短而僵硬,叶尖扭曲,叶子的颜色比正常水稻深,刚长出的叶片或者叶鞘能够观察和叶脉平行的黄白色虚线状点。患上矮缩病后水稻的根系发育失常,养料的供应失常,致使水稻渐渐发黄病死。在秧苗期和分蘖期感染上矮缩病后水稻的生长高度为正常水稻植株的1/31/2,叶片不能伸展,收穗不能正常进行。另一些水稻的病毒感染则发生在拔节期到孕穗期间,致使在高节位消失一个分支或者多个,分支上结穗的水稻颗粒较少。假如水稻进行孕穗的阶段被感染,剑叶就会缩短,导致半包颈穗或者全包穗状况的消失,水稻的结穗变小,长出的颗粒空瘪。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水稻的收成。 在水稻病毒病的发病种

5、类中有黑条矮缩病、黄矮病、一般矮缩病、黄萎病、条纹叶枯病等。均由相应的病毒引起,除黄萎病外,黄萎病的发生由类菌原体对水稻侵扰后造成。对水稻造成干扰的病毒除在水稻上进行寄生外,还会有其他的寄主。 五、防治方法 1.综合防治手段 文中提出的综合防治手段为药物和农业防治相结合,侧重点是对水稻进行长期的喷药爱护,开展的防治手段和防治效果如表1所示。 2.农业防治 农业的防治内容:耕种时将发病几率较高的农田隔离,在育苗期对秧苗做集中监管,降低病毒的感染。种植时行宽行窄的方式,灌水时留意水位的高度,适当晒田,预防封行和贪青。在基肥和追肥的工作上敬重水稻的实际生长状况,依据其需要进行,避开水稻生长过于繁茂。

6、品种相同的水稻开展连片的种植,阻断黑尾叶蝉的迁移,有效开展防虫防病工作。发觉有感染现象就应马上实行措施进行防范,阻断病毒的集中。水稻的收割应采纳分片集中收割的方式,从四周开头,这样便能将叶蝉集中到中间后施药将其杀死。在结束收割后也应对田边、沟边的杂草做清除工作,掌握病毒的传染。水稻应选用抗病力量较强的品种,并且执行轮种,消退抗性的产生。 3.生物防治手段与物理防治手段 水稻的种植可推行水稻和鸭共育的方式或者振频式的诱虫灯掌握病毒传播,此外还可利用天敌、人工网捕等方法对于叶蝉进行捕杀,有效防范矮缩病的发生。 4.化学防治手段 化学防治手段是针对携带病原体的昆虫进行。防治可分成三个阶段进行,一阶段

7、,4到5期间进行早稻的翻耕时叶蝉转移到秧苗或者本田的时期。二阶段,6月的上旬第一代叶蝉成虫从纯单季的翻耕地点集结到单季的秧苗或者本田的时期。三阶段,7月份中、下旬第2代、第3代叶蝉成虫在早稻结束收割后迁移到晚稻种植的秧田的时期。 常用的化学药剂有:含量为50%的杀螟硫磷乳油、含量为50%的异丙威乳油、含量为25%的杀虫双水剂、含量为90%的晶体敌百虫、含量为50%的混灭威乳油,药剂的喷施应当依据稻田病毒感染的实际状况来定。 4.1含量为50%的异丙威乳油的功效。异丙威乳油是氨基甲酸类的化学杀虫剂,拥有触杀、胃毒、熏蒸等功效。作为一种神经毒剂可以促使昆虫的神经消失麻痹后致死。在叶蝉类的害虫上使用

8、其效果较为显著,但有效期较短,在蜘蛛或者飞虱天敌没有危害,人畜会表现出稍微的中毒现象。 喷药方式,将20%的异丙威乳油雾化10001500倍后再喷施,间隔57天后再开展一次,喷药应当持续23次,平安期的间隔应为14天。相应留意事项:在喷施此药的前后10天均不能再使用敌稗,可对蜜蜂造成中毒,对鱼类的毒性较低。 4.290%晶体敌百虫。有机磷杀虫剂,毒性低、杀虫谱广,对害虫有很强的胃毒作用,兼有触杀作用,对植物具有渗透性,但无内吸传导作用。 在防治适期,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雾。喷药时要匀称、周到,每隔57d施药1次,连续23次,平安间隔期为7d。使用时应留意:一般使用浓度0.1%

9、左右对作物无药害,高粱、豆类对该药特殊敏感,简单产生药害,不宜使用;药剂稀释液不宜放置过久,应现配现用;不能与碱性药物协作或同时使用。 4.350%杀螟硫磷乳油。有机磷类杀虫剂,高效、广谱、中等毒性,对害虫具有触杀、胃毒作用。能渗透植物组织杀死钻蛀性害虫,残效期较长。 在防治适期,用50%杀螟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喷药应匀称、周到,以提高防治效果,每隔57d施药1次,连续23次,平安间隔期为21d。使用时应留意:本品对高粱有药害,对萝卜、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也简单产生药害,使用时要特殊留意;可与常用杀螨剂、杀菌剂混用,但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应现用现配;此药对鱼毒性较大,使用时不要污染河流、鱼塘;存放在阴冷干燥处,并留意防火。 4.450%混灭威乳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主要活性成分是灭杀威和灭除威的混合物。对害虫具有剧烈的触杀和胃毒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稻叶蝉,在若虫高峰期使用,击倒速度快、药效好。 在防治适期,用50%混灭威乳油1000倍液喷雾,每隔57d施药1次,连续23次,平安间隔期为710d。使用时应留意: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不能在烟草上使用,以免引起药害;该药有疏果作用,在花期后23周使用最好。 4.525%杀虫双水剂。有机氮沙蚕素型杀虫剂,杀虫谱广,高效,有很强的胃毒、触杀、内吸作用,并有肯定的熏蒸和杀卵作用。一般中毒的害虫死亡缓慢,但很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