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29 页 共 NUMPAGES29 页高三化学说课稿范本五篇2022高三化学说课稿1一、新课程标准要求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构造特点,知道它们的转化关系。二、教学背景分析p 1.学习内容分析p :有机合成是本章的最后一节,在以往的教科书中没有专门讲解。本节教学要在帮助学生复习再现烃及烃的衍生物构造、性质、互相转化的根底上,初步学习有机合成的过程;理解有机合成遵循的原那么;初步学会使用逆推法合理地设计出有机合成的线路;同时培养并进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合成问题的才能,为学生顺利学习本模块第五章进入
2、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时代及选修一化学与生活的学习奠定根底;同时让学生感受合成的有机物与人们生活的亲密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效劳于人类的桥,是有机化学研究的中心,是化学工作者改造世界、创造将来最重要的手段,对学生浸透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2.学生情况分析p :有机合成是有机物性质的应用,要求学生在前两章及本章前三节的学习根底之上纯熟掌握好各类有机物的组成、构造、性质、互相衍生关系以及重要官能团的引入和消去等根底知识。因此在本节之前我们上了一节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稳固课,帮助学生把学过的有机化学知识形成知识网,使学生可以正确理解官能团构造与性质的辩证关系,掌握重要有机物互相转化关
3、系,可以从断键、成键的角度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让学生的认知尽可能到达其“最近开展区”,这样为我们本节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根底。基于以上分析p ,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三、本节课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使学生掌握烃及烃的衍生物性质及官能团互相转化的一些方法让学生初步理解逆向合成法的思维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整理知识,培养学生对有机物性质和官能团转化方法的归纳才能。通过有机物的合成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逆合成分析p 法的逻辑思维才能以及信息迁移才能。通过分析p 有机合成过程稳固各类有机物的构造、性质及互相转化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新物质的不断合成是有机化学具有的特殊的科
4、学魅力,对学生浸透热爱化学的教育。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消费、生活理论的意识。加强学生的沟通才能和合作学习才能;以化学主人翁的身份体会化学学科在消费、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四、教学设计流程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理论根据布鲁纳认知构造理论、皮亚杰建构学习理论、维果茨基“最近开展区”理论。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标准根据本节课教学目的的内容与层次,化学教学内容的详细特征,高二学生的年龄与思维开展情况,我班学生的知识储藏和才能特征,化学学科的特征(研究方法思想、逻辑构造),老师的教学优势才能及我校化学教学的技术条件。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重、难点打破本节的学习重点逆合成分析p 法
5、,我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初步理解逆合成分析p 法,再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来理解逆合成分析p 法的思维方法,最后利用图表引导学生掌握合成草酸二乙酯的逆推法,体会逆合成分析p 法的思维过程。五、教学过程【活动1】我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福岛核电站起火爆炸、核辐射危害、核辐射防护服及生活中的有机合成材料,通过社会的热点问题的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本节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理解有机合成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意义,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_。【活动2】学生自学教材初步理解有机合成的定义、任务、过程。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独立利用教材内容资进展学习,理解什么是有机合成、明确要进展有机合成的任务是什么、
6、要完成有机合成需要怎样的过程、如何进展考虑等,培养学生的阅读才能和信息素养。【活动3】学生小组讨论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合成乙烯、氯乙烷、乙醇。本活动的目的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以便学生在原有的学习和掌握的规律的根底上积极主动建构知识。学生通过考虑、交流、评价不仅知道了如何制取乙烯、氯乙烷、乙醇,更重要的是还知道了可以用过已经学过的有机化学反响用多种方法制取同一物质,激活了学生理解新知识的桥梁。为顺利完成活动4提供了真实的学习情境。【活动4】学生通过完成练习归纳完成问题导学3,再现官能团间的转化关系。目的的在于让学生在利用活动3中原有认知构造中的知识经历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
7、知识,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某种官能团的转化有多种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才能。浸透在实际应用进展物质合成时,必须根据某些原那么选取合理的方法,从而顺利过渡到逆合成分析p 法。【活动5】学生自学教材体会“逆合成分析p 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并展示合成草酸二乙酯的逆推法。本活动的内容是本节的重点及核心知识,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根底上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理解这些重点知识、核心知识的形成过程,学案上采用图表引导学生构建乙二酸二乙酯逆合成分析p 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初步学会利用逆合成分析p 法设计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的合成道路,通过交流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才能
8、及自信心,进一步体会如何利用逆推法解决详细有机合成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时机,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学会学习。【活动6】学生讨论小结有机合成的原那么,在前面的活动中已经浸透了有机合成的一些原那么,在此根底上让学生通过讨论归纳总结。考虑到本节是有机合成的第一节根底课,鉴于学生的根底,可能总结不够全面,我再利用大屏幕帮助学生完善。这样可为以后评价合成线路打下根底。学生观看大屏幕“20世纪在有机合成方面获诺贝尔化学奖的重要事件”,对学生浸透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达标训练】达标训练共安排了两道题,一题涉及的是正合成分析p 法,另一题是逆合成分析p 法
9、。难度逐渐加深。【活动7】学生完成达标训练1,再小组讨论,最后板演展示化学方程式。此题已经给出合成道路,只要求学生根据合成道路写出各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此题所写的化学方程式均是以前没有学过的,但是可利用官能团之间的转化关系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学案将此题作为达标训练第一题的目的有三个:一是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如何画合成道路图;二是通过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考察学生对官能团互相转化关系的掌握情况,同时培养学生灵敏应用所学知识的才能;三是让学生感觉此题并不简单,但经过考虑又可以解出正确答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及成就感。【活动8】学生用5分钟独立完成,用2分钟组内讨论合成道路,学生抢答展示合成线路。第2题要求学
10、生可以设计出合成道路,考察学生对本节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节的导学案的设计提供根据。【总结】通过分析p 、总结本节课重点使学生认识到有机合成在人类生活中的重大意义,体会到新化合物的不断合成使有机化学具有特殊的魅力。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体验化学与生活的联络,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高三化学说课稿2一.教材分析p 本节内容包括钠的氧化物、过氧化物及几种钠的其它重要化合物。属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了钠的性质,理解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元素及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通过初中化学的教学,学生虽已具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互相关系的初步知识,但还有不少内容是他们
11、不熟悉的,通过本节的学习,帮助学生实在掌握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学生的特点及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1)使学生掌握钠的氧化物的性质。(2)使学生掌握钠的其它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用处。(3)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使学生掌握鉴别它们的方法。2.才能目的: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才能和思维才能。3.情感目的:对学生进展辩证法及爱国教育。本节的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难点:过氧化钠的性质。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与酸反响速率、热稳定性的比拟,使学生掌握这类可溶性碳酸盐与碳酸氢盐的性质区别。通过过氧化钠
12、的性质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氧化复原的概念,稳固了元素化合物的构造性质用处之间的关系。二.说教学方法:1.说教法关于本节过氧化钠的教学,我采用实验探研法,首先做好一个演示实验和两个补充实验,给学生以正确、鲜明和深化的印象,从实验现象中得出结论。然后以化合价入手,分析p 过氧化钠应具有的性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用理性认识指导理论,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方法。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教学,我采用比照讨论法。通过演示盐酸跟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反响的实验及热稳定性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才能。2.说学法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探究、比照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才能及推理才能。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
13、生用不同的学法。如学习钠的氧化物时,可展示样品,用观察法使学生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状态、颜色等物理性质有初步知识。在学习化学性质时,首先观察几个演示实验及补充实验,使学生认识到过氧化钠跟水或二氧化碳反响的产物不同。从而得出结论:过氧化钠是一种强氧化剂。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学习上,通过演示盐酸与它们分别反响的实验,观察这两个反响的速率有明显区别,然后演示热稳定性实验,观察碳酸钠受热时没有变化,而碳酸氢钠受热后发生变化,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从而得出结论。钠另一重要化合物硫酸钠的性质、用处那么通过自学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才能。三.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提问】:钠的性质怎样?
14、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态存在?学生答复后,总结,引入新课。【板书】一.钠的氧化物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包括化学式、氧元素价态、电子式、颜色状态,详细略)【设问】:这两种氧化物是否溶于水?加水后能否反响?【演示实验】:把水滴入盛少许过氧化钠的试管,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管口,随后滴几滴酚酞试验。【提问】:通过上述现象得出结论?以Na2O代替Na2O2?【板书】2.化学性质与水反响与CO2反响【设问】:过氧化钠能否与CO2反响?如能,那么产物是什么?【补充实验】:在一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迅速参加足量过氧化钠后立即用瓶塞塞住,充分反响后,翻开,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提问】:上述实验可观察到哪些实验现
15、象?得出什么结论?【投影-1】小结:主要表现出强氧化性【设问】:过氧化钠是否有漂白作用?【补充实验】:过氧化钠溶于水后;将酚酞试液滴入该试液中,酚酞开场变红,又很快褪色。【结论】:Na2O2有漂白作用。(注:与HClO、SO2漂白原理是否一样?)3.用处。学生阅读课文后小结【板书】二.钠的其它重要化合物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式、俗名、颜色状态略)【设问】:在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将有白色晶体析出,此晶体为何物?这现象说明什么问题?溶解性:Na2CO3NaHCO3【改良实验】:如下图,在气球中分别装有等物质的量且足量的Na2CO3和NaHCO3,同时分别倒入盛有稀盐酸的锥形
16、瓶中,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什么结论?【演示实验】:将少量NaHCO3装入试管中加热;并将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稳定性Na2CO3NaHCO3用处及制法:学生阅读课文,小结。并介绍侯氏制碱法。见【投影-2】。2.硫酸钠,俗名:芒硝。化学式:Na2SO410H2O。用处自阅。【投影-2】:侯德榜(1890-1974年),我国现代化学家。191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21年又获该院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决然回国。从此为开展我国的制碱工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1933年他将自己探索的制碱技术毫无保存地公开于众,轰动了科学界,被誉为首创的制碱名著,为祖国争得了荣誉。1939年他克制了苏尔维制碱法不能利用
17、氯离子和产生大量氯化钙废渣等问题,提出了结合制碱的连续过程,1942年该法成熟。即为“侯氏制碱法”,对全世界化肥和纯碱工业的开展起了推动作用。【投影-3】:总结:【投影-4】:练习:1.一样物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跟过量盐酸反响,其中_放出CO2快,_放出CO2多,_消耗盐酸多。2.(1)有一包白色晶体如何鉴别是Na2CO3还是NaHCO3?(2)如何除去Na2CO3溶液中混有的NaHCO3?如何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Na2CO3?3.在120、1.01105Pa时有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6.2g缓慢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充分反响后,固体物质的质量增重6.0g。求:(1)混合
18、气体中CO2和水气的物质的量?(2)假设将上述6.2g混合气体通入30mL5mol/L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响后,求新生成物质的物质的量。高三化学说课稿3教学目的1、理解汽车的燃料汽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在汽车中的作用原理。2、理解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及处理措施。3、理解汽车燃料清洁化的原因及汽车动力的开展方向。教学重点1、理解汽车的燃料汽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在汽车中的作用原理。2、理解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及处理措施。教学过程联想质疑1.汽车使用的燃料是什么?2.汽车尾气中含有哪些污染物?3.如何解决这些污染问题?一、汽车的常用燃料汽油1.汽油的组成:分子中含有511个碳原子的烃的混合物主要是己烷、庚
19、烷、辛烷和壬烷2.汽油的燃烧考虑:汽油的主要成分是戊烷,试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汽车产生积碳得原因是什么?(1)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2)不完全燃烧有CO和碳单质生成3.汽油的作用原理汽油进入汽缸后,经电火花点燃迅速燃烧,产生的热气体做功推动活塞往复运动产生动力,使汽车前进。4.汽油的 (1) 石油的分馏 (2) 石油的催化裂化阅读知识支持:考虑:汽油的抗爆震的程度以什么的大小来衡量?我们常说的汽油标号是什么?汽油中所含分子支链多的链烃、芳香烃、环烷烃的比例越高,它的抗爆震性就越好吗? 常用抗爆震剂是什么?5.汽油的标号与抗震性汽油的抗爆震的程度以辛烷值的大小来衡量。辛烷值也就是我们常
20、说的汽油标号。汽油中所含分子支链多的链烃、芳香烃、环烷烃的比例越高,它的抗爆震性越好. 常用抗爆震剂四乙基铅Pb(C2H5)4甲基叔丁基醚(MTBE).6、汽车尾气及处理措施考虑:进入汽缸的气体含有什么物质? 进入的空气的多少可能会有哪些危害? 假设空气缺乏,那么会产生CO有害气体; 假设空气过量那么产生氮氧化合物 NO_,如N2+O2= 2NO, 2NO+O2= 2NO2其中CO、NO_,都是空气污染物。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有哪些? CO、氮氧化合物 、SO2等如何进展尾气处理?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安装填充催化剂的催化装置,使有害气体CO、NO_转化为CO2和N2,例如:2CO + 2NO
21、= 2CO2 + N2措施缺陷:无法消除硫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还加速了SO2向SO3的转化,使排出的废气酸度升高。 只能减少,无法根本杜绝有害气体产生。二、汽车燃料的清洁化同学先进展讨论:汽车燃料为什么要进展清洁化?如何进展清洁化?1.汽车燃料清洁化的原因使用尾气催化装置只能减小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有害气体的产生,而要有效地杜绝有害气体的产生,汽车燃料就必须清洁化。2.清洁燃料车:压缩天然气和石油液化气为燃料的机动车清洁燃料车的优点? 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排放的CO、NO_等比汽油汽车下降90%以上) ; 发动机汽缸几乎不产生积炭现象; 可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3.汽车最理
22、想的清洁燃料氢气讨论为什么说H2是汽车最理想的清洁燃料?(1) 一样质量的煤、汽油和氢气,氢气释放能量最多(2)氢气燃烧后生成水,不会污染环境。氢作燃料需要解决的哪些问题?1、大量廉价氢的制取2、平安贮氢介绍两种方便的制氢方法:光电池电解水制氢人工模拟光合作用制氢4、其它动力汽车: 氢氧燃料电池汽车氢氧燃料电池的优点:高效率、无噪音、零污染缺点:价格昂贵高三化学说课稿4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化学反响热的计算”,下面是我的说课环节。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展我的说课。首先是教材分析p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响原理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响热的计算。在此之前,学生在必修
23、二第二章初步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知识,对于化学键与化学反响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能与热能的互相转化有了一定的认识,本章是在此根底上的扩展与进步。引入了焓变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到在化学反响中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根底的,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而能量的多少那么是以反响物和产物的物质的量为根底。把对于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的定性分析p 变成了定量分析p 。解决了各种热效应的测量和计算的问题。在这一节里,我们将进一步讨论在特定条件下,化学反响中能量变化以热效应表现时的“质”“能”关系,这不仅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理论联络实际方面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响规律和特点也有重
24、要意义。本节内容是第一章的重点,因为热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响热效应的计算。反响热的计算对于燃料燃烧和反响条件的控制、热工和化工设备的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是学生情况分析p 。处于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逆向思维和举一反三的才能,而且在他们的脑海中,已经构建起化学反响与能量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联络以及其能互相转化的知识。但是这种联络已学知识与技能的才能并不完全,需要进展必要的补充和拓展来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结合学生以上特点,我设计如下三维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目的1.理解反响途径与反响体系。2. 理解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展有关反响热的简单计算。3.能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展有
25、关反响热的简单计算;学会用给出的化学方程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要求解的问题。(二)过程与方法目的1.从途径角度、能量守恒角度分析p 和论证盖斯定律,培养分析p 问题的才能;2.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盖斯定律的有关计算,培养计算才能。(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通过对盖斯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应用的学习,感受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开展的奉献。同时养成深化细致的考虑习惯。2.通过加强练习,及时稳固所学知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1.盖斯定律的涵义和根据盖斯定律进展反响热的计算;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进展反响热的计算.为了更好的落实三维目的,突出重点,打破难点,我设
26、计了以下教学策略进展课堂教学:新旧知识联络策略,知识联络生活策略,概念形成策略,练习-反响策略。这将在我的教学过程中表达出来。下面,我向大家展示我设计的教学过程。我将本课题分为两个课时进展,第一课时,主要是盖斯定律的认识与应用、还有反响热的计算学习。第二课时主要是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响热的稳固练习,使学生到达纯熟应用的目的。我将本节课整体设计为七个局部:首先是知识铺垫局部:与旧知识“燃烧热”相衔接,减少学生的生疏感,我为学生设计测定给出氢气燃烧先生成水蒸气、再液化为液态水的反响热,“H2(g)+1/2O2(g)=H2O(g) H1=-241.8kJ/mol,H2O(g)=H2O(l) H2=-4
27、4kJ/mol提问学生,H2的燃烧热H应该是多少?做好知识与理解的铺垫,复习燃烧热的概念及其计算,从旧知出发能把学生的认知情绪激发起来,并为新知的掌握做铺垫。其次是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局部:如何测出给定反响的反响热:C(s)+1/2O2(g)=CO(g) H1=?让学生考虑并答复:能直接测出吗?如何测?假设不能直接测出,怎么办?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习兴趣然后是盖斯定律的引出局部:运用知识联络生活策略,分析p 教材中的插图1-9,在进展类比,运用概念形成策略引导学生得出盖斯定律,并从能量守恒角度加以理解,培养阅读自学才能和自我检查的意识。第四是盖斯定律的应用局部:答复刚刚提出的问题,教
28、授学生此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可通过几条方程式为例:C(s)+1/2O2(g)=CO(g) H1=?CO(g)+1/2O2(g)=CO2(g) H2=283.0KJ/molC(s)+ O2(g)=CO2(g) H3=393.5KJ/mol引导学生观察未知反响热的化学反响方程式中的物质,与反响热的方程式的物质的关系,用图表的方式将其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然后通过其反响热的关系,一步步求出从的反响热求未知的反响热。从这个例子推广到其他难以通过实验求得的反响热计算。适当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对概念本身的理解盖斯定律和加强概念的应用。第五是反响热的计算局部:以书上例题加以讲解。对于例题1、2只是简单的反响热计算
29、,并没有涉及盖斯定律,学生自学根本可以掌握,所以让学生自己练习,再加以点评,运用练习-反响策略使学生更好的稳固反响热和盖斯定律的使用。对于例3,涉及相对复杂的盖斯定律的应用,学生还比拟生疏不纯熟,作为重点来讲解,再次强化学生对盖斯定律的认识和运用,使其得到稳固。接着是课堂练习局部:利用课后习题进展课堂练习,及时稳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最后是小结局部:通过板书总结和强化本节课的重难点,促使学生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布置课后作业。本节课的亮点是运用大量的习题,稳固强化学生对盖斯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计算。并且以典型题目为例,教授学生解这一类题的方法,使之做到举一反三。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我的说课
30、到此完毕,谢谢大家。高三化学说课稿5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是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的新内容之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更是伴随新课程而生的一个内容。课标中要求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构造进展分类。在整个高中化学必修1和必修2中,本节课起到很好的承先启后、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承前启后意味着学生通过对分类法的学习可以对以往的化学知识进展系统化的梳理,并且为今后将要学习的更为庞大的化学知识体系奠定重要的根底。而所谓提纲挈领那么是与新课程内容设置的方式改变亲密相关。大家知道,新课程打破了以往教材中“族”的概念,而是以元素及其化
31、合物的类别作为知识编排的主线,就在这样一种新的教材内容编排体系下,掌握这种分类的方法,以类别的视角去研究化学就显得尤为的重要。2.教学目的确实定及根据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开展的原那么,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如下:(1)知识与技能根据物质的组成、性质对物质进展分类,掌握树状分类法、穿插分类法两种方法(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分类的方法对信息进展加工,尝试自主学习,进步自主学习的才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分类在,消费社会中的作用,领悟分类在认识和研究化学物质中的意义,体会科学探究的价值。3.教学重点:穿插分类法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标准进展分类课时安
32、排: 1课时二、学情分析p 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过渡时期,生活经历和知识根底还很少。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只是简单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响。其实,初中阶段纯洁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详细应用.但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历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学生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没有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本局部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响进展总结和归纳,并进展适当的拓展和进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进而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三、教法、学法分析p 本局部教学内容少,也很简单,假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学生没什么兴趣,就是老师自己也觉得教之无味。而新课程理念下我们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是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处于主动地位,是学习的主角。所以本节课采用建构理论的指导下的“知识问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过氧化锌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调压箱市场发展状况及营销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装饰天花板制造行业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蜜蜂养殖与蜂产品加工行业运营状况与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莴苣和菊苣行业运营状况与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膜片式微孔曝气器行业前景趋势及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行业运行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粗粮饮料市场发展趋势及前景调研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硝酸异辛酯行业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眼影市场运行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综合实践项目 制作细胞模型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 光伏电气设备试验方案
- 经济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全套】
- 2024-2030年中国精细化工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非标自动化行业需求领域与供需平衡预测分析报告
- 2024年重庆市高考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学习强国)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DL∕T 540-2013 气体继电器检验规程
- 数控机床技术先进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