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传统中药的发酵炮制_第1页
试论传统中药的发酵炮制_第2页
试论传统中药的发酵炮制_第3页
试论传统中药的发酵炮制_第4页
试论传统中药的发酵炮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论传统中药的发酵炮制【摘要】本文阐述了传统中药发酵炮制的作用机理和发酵工艺,并与现代中药的发酵炮制工艺进展了比拟。同时对经发酵炮制后消费的传统中药神曲、红曲、淡豆豉等进展了本草考证,阐述了其名称由来、制作方法和成效等。【关键词】发酵;炮制;传统中药;本草考证Abstrat:Theehanisandtheferentedtehniqueftraditinalhineseediineeredisussedinthispaper,theferentedtehniqueftraditinalhineseediineasparedithrdenhineseediine.Theherbalgialtex

2、tualresearhntraditinalhineseediinesuhasShenQu,HngQu,DanDu-hiandsnhiherepressedbyferentatineredne.rever,theriginfnae,theethdsfprdutin,theeffetivenesseredisussedrespetivelyinherbalgialtextualresearh.Keyrds:ferentatin;pressfrefiningherbalediine;traditinalhineseediine;herbalgialtextualresearh我国远在四千多年以前就

3、懂得利用微生物发酵来酿酒,其后又相继用微生物发酵来消费酱、醋、豆豉和臭豆腐等食品。早在千余年前,我国已开场将微生物发酵应用于中药炮制,成为世界上最早利用微生物对天然药物进展生物转化的国家之一。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中药炮制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本文对传统中药发酵炮制的作用机理、炮制工艺和发酵炮制中药的本草考证进展了阐述。1传统中药的发酵炮制概述古代医药典籍将中药炮制又称为“炮炙、“修治、“修制、“修事。经净制或处理后的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由于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

4、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称为发酵法。中药通过微生物的发酵到达增强中药药效、改变药性、降低毒副作用等目的。1.1传统中药发酵炮制的作用机理传统中药发酵炮制的作用机理较为复杂,主要是依靠微生物的生物转化来实现。酶是一类具有高度催化效率的生物催化剂,它可以使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响在常温常压下迅速完成。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纤维素酶、木质素酶、淀粉酶、蛋白酶、脂酶等多种胞内和胞外酶类。微生物有着非常强大的分解转化物质的才能,并能产生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代谢方式,能分解各式各样的有机物质。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和生长繁殖来炮制中药,可以比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炮制手段更大幅度地增强和调整

5、药性,进步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扩大适应症1。1.2传统中药发酵炮制工艺的讨论传统中药经发酵炮制后其质量的上下与许多因素都亲密相关,如发酵菌种,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温度、湿度、氧气、pH值等等因素。因此,应通过对传统中药发酵炮制影响因素的研究,从而确定其最正确的发酵炮制工艺。在长期传统中药发酵炮制的消费理论活动中,中药炮制人员对影响中药发酵炮制的质量因素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论经历。一般而言,发酵最正确温度以3037为宜,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为宜。在此培养条件下,合适大多数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等的生长繁殖。但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开展程度,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只能凭经历,例如,混和发酵时以“握之成团,指

6、间可见水迹,放下轻击那么碎为宜。因此,在传统中药的发酵炮制过程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影响了其质量的稳定性。培养基成分对传统中药发酵炮制后其质量的上下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对组成培养基的药材质量和互相间的比例都有较严格的要求。不同的培养基经同样的微生物处理后会产生药性的差异,可利用此来消费不同适应证的中药。例如,发酵淡豆豉时,以桑叶、青蒿发酵者,药性偏于寒凉,多用于风热感冒或热病胸中烦闷之证;以麻黄、紫苏发酵者,药性偏于辛温,多用于风寒感冒头痛之证。1.3传统中药发酵炮制工艺和现代中药发酵炮制工艺的比拟中药的发酵炮制经过一千多年的开展,现已成为中药炮制中一种常用和重要的炮制方法。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发酵工

7、程等现代生物技术用于传统中药的研究开发,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讨论了发酵炮制的作用机理和炮制工艺,极大地丰富和开展了中药的炮制理论。传统中药的发酵炮制是多菌种混合自然发酵,参加发酵的菌种种类和数量都存在一定的波动;同时传统中药的发酵炮制采用的是传统的固体发酵,整个发酵炮制的过程都是凭主观经历来控制。因此,传统中药发酵炮制后其质量的稳定性难于保证。现代中药的发酵炮制根据微生物生长所用培养基状态的不同可分为固体发酵炮制和液体发酵炮制。现代中药的固体发酵炮制采用了现代生物技术,在整个发酵炮制过程中可以较好地控制参与发酵的菌种的种类和数量,同时对温度、湿度、酸碱度、通气等也能较好地实现动态控制,因此通过现代

8、固体发酵炮制的中药其质量的稳定性得以较大的进步。在抗生素工业开展起来后,逐渐将液体发酵应用到中药的发酵炮制中,开启了对液体发酵炮制中药的研究。由于液体发酵较固体发酵具有更高的物质传递效率,也易于实现发酵炮制工艺的自动化控制,从而保证发酵炮制后中药质量的稳定性,所以此项工艺将来开展空间宏大。2发酵炮制中药的本草考证传统中药的发酵炮制因品种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进展加工处理后,再置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下进展微生物发酵。根据所采用方法的不同,可将传统中药的发酵炮制分为两大类2。一类为药料与面粉混合发酵,如六神曲、建神曲、半夏曲、沉香曲等;另一类为直接用药料进展发酵,如淡豆豉、百药煎等。2.1神曲神曲一

9、名始载于?药性论?,又有六神曲?本草便读?的异名。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了神曲得名的由来3,“盖取诸神聚会之日造之,故得神名。我国制造神曲始于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表达了神曲的制法。神曲为辣蓼、青蒿、杏仁等药参加面粉或麸皮混合后,经发酵制成曲剂,含酵母菌、淀粉酶、复合维生素B等成分,有消食化积、健脾和胃等成效。神曲还可炮制加工成炒神曲、麸炒神曲、焦神曲。生神曲健脾开胃,并有发散作用;麸炒后以醒脾和胃为主,用于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肠鸣泄泻等;炒焦后消食化积力强,以治食积泄泻为主。2.2建神曲建神曲一名载于?纲目拾遗?,又有百草曲?纲目拾遗?、泉州神曲?药性考?、范志曲、老

10、范志神曲等异名。建神曲主产于福建泉州,为麦粉、麸皮、紫苏、荆芥、防风、厚朴、白术、木香、枳实、青皮等数十种药物经发酵专制而成。建曲性味苦微温,消食化积成效与神曲相似,并能理气化湿、健脾和中。2.3半夏曲半夏曲一名载于?韩氏医通?。半夏曲为半夏加面粉、姜汁等制成的曲剂。?本草纲目?中表达了半夏曲的制法4,云:“半夏研末,以姜汁、白矾汤和作饼,楮叶包置篮中,待生黄衣,晒干用,谓之半夏曲。半夏曲有化痰湿,消食滞的成效。而未发酵的半夏那么性味温辛,有毒,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成效。?饮片新参?载:“内热烦渴者慎服。2.4采云曲采云曲是以六曲为根底,再加桔梗、白术、紫苏、陈皮等二十多种药品加工

11、制成的,性味作用与建曲相似,对于夏秋暑热伤中引起的食滞消化不良作用较好。2.5沉香曲沉香曲一名载于?饮片新参?。沉香曲为沉香等多种药末和以神曲糊制成的曲剂。用沉香、木香、檀香、砂仁、蔻仁等20多种药材研成粉再加14的面粉,搅和压制而成。?饮片新参?称沉香曲有“理脾胃气,止痛泻,消胀满的功用。2.6红曲红曲一名载于元代?饮膳正要?,又有丹曲?天工开物?、赤曲?摘元方?等异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了红曲的制法5,云:“红曲,本草不载,法出近世,亦奇术也。其法:白粳米入曲母其米鲜红得意。未过心者不甚佳。入药以陈久者良。从李时珍表达中的“法出近世,可推测出红曲的制造大约始于元代。红曲为曲霉科真菌

12、红曲霉的菌丝体寄生在粳米上而成的红曲米,有健脾消食、活血化瘀的成效。?本草纲目?中称:“治女人血气痛,及产后恶血不尽,擂酒饮之,良。?本草经疏?中称:“红曲,消食健脾胃与神曲一样,而活血和伤,惟红曲为能,故治血痢尤为要药。2.7淡豆豉淡豆豉一名载于?本草汇言?,?伤寒论?中称为香豉,?名医别录?中称为豉,?本草纲目?中称为淡豉和大豆豉。淡豆豉的制造历史悠久,在?伤寒论?中即有记载。?本草纲目?还详细表达了其制作方法6。淡豆豉为豆科植物大豆黑色的成熟种子经蒸罨发酵等加工而成,有解肌发表、宣郁除烦的成效。?本草汇言?称:“淡豆豉,治天行时疾,疫疠瘟瘴之药也。?药性论?载:“治时疾热病发汗;熬末,能

13、止盗汗,除烦;生捣为丸服,治寒热风,胸中生疮;煮服,治血痢腹痛。2.8百药煎2.9片仔癀明代宫廷神药片仔癀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相传为明嘉靖年间,一御医逃离宫廷后流落到漳州璞山岩削发为僧。他多方采集药材,按秘方精制成锭,并将药锭切成片状,既可吞服,亦可外用。片仔癀由麝香、牛黄、蛇胆、三七等组成配方,其中的主要成分是中药三七的微生物发酵物。片仔癀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成效。片仔癀的配方及工艺至今秘而不宣,现已成为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3结语从上述举要品种可见,我国早在北魏时期就已应用微生物发酵炮制中药,实现了增强中药药效、改变药性的目的。我国传统发酵中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化地开掘,并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进展二次开发,为中药的新药研究开发拓展新空间。【参考文献】1王兴红,李祺德,曹秋娥.微生物发酵中药应成为中药研究的新内容J.中草药,2001,32(3):267-268.2国家中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中药方剂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