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前期的京营_第1页
明代前期的京营_第2页
明代前期的京营_第3页
明代前期的京营_第4页
明代前期的京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明代前期的京营【内容提要】明代制度条文具在,但明前期之制,自明中后期人以下即缺乏精准认识。本文利用?实录?、原始文件,辨?会典?、?明史?和各种笔记之误,重新认识京营的成立时间、渊源、职能。永乐、洪熙、宣德之际,北征军队不及遣返,常驻京师,遂打破“战时出征,事毕还卫原那么,渐成常备军驻京之制;三大营体制来源于靖难战争中的北军体制和永乐历次北征中的亲征军体制;至正统时期,三大营由战时体制演化为训练体制,打破卫所编制,但不合战争需要,故明代中期三大营改为兵将相习、随时临战的团营。以上三点结论为以往研究所未涉及,与明代中后期人的系统记载也多有不同。【关键词】明代前期,京营,三大营,亲征。Abstra

2、tTheilitarysysteftheearlyingDynastyhadntbeenexatlyinterpretedsinethelateing.Thedatefbirth,theriginandthefuntinftheapitalAry(Jingying)isre-researhedbyingShilu(ingAnnals)andseriginalduentsinsteadfingHuidian(ingSyste),ingShi(ingHistry)andseBijis(HistriNtes).ThethreenlusinsntheapitalAryintheearlyingared

3、ifferentfrntnlythseftherresearhers,butalsthesysteatirerdsinthelateing.KeyrdearlyingDynasty,apitalAry,ThreeGiantDivisins,Eperr-headedExpeditin明朝在京师常驻重兵,称京营,是明军的核心成分。在正统十四年1449的土木之变中,不堪一击的京营遭到消灭性打击,明朝随后在京营的三大营之上设立了兵将相识、练战一体的十团营。关于此后的京营,史籍中有详尽而系统的记载,但对此前京营的形成与体制演变,史料记载却充满了混乱和矛盾。京营有没有一个明确的形成标志或者成立时间?京营的

4、三大营体制是由何而来的?三大营的主要职能是作战还是训练?澄清以上问题,有助于理解明代制度在祖制和时势双重作用下的变迁历程和独特形态。一、京营的成立:永乐二十二年到宣德元年二、三大营的渊源:靖难北军和永乐亲征军由卫所组军到大军常驻京师的转变,除永乐末年的军事形势、永乐之后的政治形势等原因,还应有明朝兵制的内在演变脉络在起作用。洪武时期,五军都督府各统都司卫所,边境派勋臣乃至藩王镇守。明太宗发动靖难战争,获得意外成功,“祖制自然在相当程度上让位于靖难中形成的北军兵制,而且永乐时期对内镇压任务重于洪武时期,又频繁发动对外战争,最终首都北迁,必然对兵制进展重大调整。京营既然是永乐以后继承亲征军而来的,

5、三大营体制必然可以追溯到亲征军,乃至靖难时期的北军。靖难初期,朱棣裹胁大宁地区驻军南下,在途中重组军队,“命张玉将中军,郑亨、何寿充中军左、右副将。朱能将左军,朱荣、李睿充左军左、右副将右军前军后军以大宁归附之众分隶各军。25此五军显然模拟五军都督府的名义,各军分别投入实战,如“后军先与敌交战,不利26,“战滹沱河,右军力屈27。由“张玉掌中营兵28知,中营即中军,那么各军可称营。靖难战争中,北军屡次出现各军即将溃败,而朱棣“率精锐赴之一类记载。张玉是朱棣的首要将领,在东昌战役中却与朱棣失散阵亡,可见中军虽为主力,却不是朱棣亲率的“精锐。永乐元年1403年闰十一月,特地“定从征哨马营将士恩赐。

6、29那么哨马营也单独成军。论靖难战功时,分五军、大旗下、哨马营、守城及其他杂类:五军、哨马营分领队、随伍二类;大旗下“把总都指挥视都督散都指挥视五军把总都指挥,余同五军等30。“大旗下的“把总、“散,地位本当五军的“领队、“随伍,而赏赉高于五军与哨马营,显然“大旗下即战功最著的亲信“精锐,即靖难全军分为直属精锐、五军各营和哨马营,大军三分之制初见端倪。永乐八年1410三月,朱棣亲征本雅失里,“王友督中军何福督左哨郑亨督右哨陈懋督左掖刘才督右掖。“刘江等充游击将军,督前哨。都督薛禄、冀中等充骠骑将军,都指挥侯镛、陈贤等充神机将军,都督金玉等充鹰扬将军,都指挥李文等充轻车将军。31靖难白沟河之战中

7、,朱勇“领左哨为前锋。32朱勇是上述统领左军的朱能之子,那么左哨或是左军某部。诸位将军是否属于中军、哨、掖呢?王世贞认为:“永乐八年北征,始分步骑为五军寻别选轻骑为前哨,命都督刘江等充游击将军督之。又以都督薛禄、冀中等充骠骑将军神机将军鹰扬将军轻车将军,分督精卒,不隶五军。33按,朱棣曾训斥游击将军朱荣等:“哨马营离大营三十里不发哨马在前,却令架炮之人在前如何不被其擒去?34那么游击将军所统的前哨即哨马营。朱棣亲率精骑出战,“以轻骑逐虏其余军士,令清远侯帅领,驻扎河上哨马营获胡寇送至大营,清远侯复遣人护送驰诣上所。35朱棣有“说与各军总兵官及骠骑将军都督薛禄、薛斌等36之语,均证朱棣亲率的精骑

8、与哨马营、中军、哨、掖有别,“分督精卒、不隶五军是正确的。精锐、哨马营和中军哨掖的体制,与靖难中的大旗下、哨马营、五军各营完全吻合,可知第一次北征的军队体系完全承袭了靖难军队,后代五军营的中军、哨、掖体制,乃由靖难中的左右中前后五军演化而来。永乐十二年1414第二次北征,全军分为随驾三千官军、神机铳手、大旗大营马队并哨马官军、围子手、幼官幼军与旗鼓手、五军马步官军、传令营、舍人以及其他后勤、配属官军等多个局部37,但主力不外前三局部与五军。其中,随驾三千官军显然是亲率的“精锐,神机铳手紧随随驾军之后,地位非同一般。王兆春据?明史?柳升在第一次北征中“将神机火器为先锋的记载,认为作为新兵种、新军

9、队单位的神机营在第一次北征前夕就成立了38。按,第一次北征时有邓某“扈驾北征,乃与同附大鸿胪陈公季暄、工部尚书黎公澄创神机营,建盔甲厂,制神枪神铳,退鞑虏于九龙山下。39“创神机营显然是制造兵器而非战斗机构。且?实录?未载柳升于第一次北征时领神机火器,反而是第二次北征前,朱棣“谕安远侯柳升曰:神机火铳,兵之利器,攻战所不阕者尔提督不可不严。40在忽兰忽失温之战中,“上麾安远侯柳升等发神机铳炮,毙数百人。41?明史?显然将第二次北征的事迹张冠李戴了,第一次北征军中必无神机营之设42。第二次北征确实有“复举肃清之师统神机营左翼43的记载,但柳升领神机铳手,北征中却由“柳升领大营郑亨领中军陈懋领左哨

10、李彬领右哨王通领左掖谭青领右掖刘江、朱荣等为先锋。44神机兵无疑属于“大营。朱棣下令,总是“敕大营并各营总兵官或“敕大营、各军总兵官或“敕大营及五军总兵官45,大营是五军之前的单位。朱棣当从旧时的“大旗下随驾军中抽出“随驾三千骑兵直属,而将剩余局部益以旧哨马营和新设神机兵,组成五军之外的大营。这样,全军主体为由大旗下驾前军挑选出的随驾三千马军、由驾前军余部与哨马营和神机铳手组成的大营、五军三局部。永乐二十年1422第三次北征中,“朱荣等领前锋,缉捕北虏声息。柳升等领中军马步队及大营围子手并神机营。宁阳侯陈懋等领御前精骑。永顺伯薛斌、恭顺伯吴克忠等领鞑靼马队。武安侯郑亨等领左哨。阳武侯薛禄等领右

11、哨,英国公张辅等领左掖,成山侯王通等领右掖。46这时大营似乎成了中军的附属单位。但北征中时时“敕大营、五军诸将47,又“敕前锋都督朱荣等曰:哨马止留五千随尔前行,余皆遣回大营。48那么前锋即哨马营,与神机营同属大营,而结合第二次北征中柳升专领“大营的事例看,此时的大营当为包括中军在内的全军主力。御前精骑与鞑靼马队自然是驾前军,但重要性已经降低,全军分大营包括中军、驾前军、五军哨掖三局部。?实录?载本次北征的营阵:“时营阵,大营居中,营外分驻五军,连左哨、右哨、左掖、右掖以总之。步军居内,骑卒居外,神机营在骑卒之外,神机营外有长围,各周二十里。49五军之中当然包括各哨、掖,怎能分驻五军后又连哨掖

12、?由柳升兼统中军与大营各部判断,中军当属大营,驻中央,各哨、掖在外。早在第一次北征中,哨马营就因将“架炮之人置于步骑之外而遭申斥,此后神机兵逐渐成为明军赖以出奇制胜的精锐,怎能散在“骑卒之外乃至阵外呢?这条记载被广泛引用,?明史?以之为永乐京营的战时编制方式,其实不堪推敲。永乐二十一年1423第四次北征,仅设“中军左哨右哨左掖右掖陈懋居前锋。50次年最后一次北征,设“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陈懋、忠勇王金忠率壮士为前锋,安顺伯薛贵、恭顺伯吴克忠、都督李谦等各领兵从。51似乎只设五军与前锋,而无大营、驾前军。其实前锋就是过去的驾前军,第三次北征中统“御前精骑的陈懋,在随后两次北征中统前锋。朱棣暴亡,

13、仁宗在北京“谕随征大营五军总兵官:先委宁阳侯陈懋、阳武侯薛禄率领随驾精锐马队三千星驰回京。52北征中“陈懋、忠勇王金忠率师前进。53金忠、吴克忠等是新近来降的蒙古贵族,所领当然是“鞑靼马队。所以,前锋应本是由“御前精骑和“鞑靼马队构成的驾前军,但这时朱棣年事已高,不堪上阵,驾前军变为巡哨前锋。朱棣本人应当坐镇过去由柳升统领的“大营,下辖神机兵等,与中军一体。如此,最后两次北征的体制略同第三次:前锋驾前军,大营中军,五军哨掖,唯大营不再包括担任巡哨的前锋哨马营。永乐时期的亲征军一直采取三分体制。靖难与第一次北征时为驾前军大旗下、三千马队、哨马营、五军,后四次北征时,驾前军一部、哨马营、新设神机铳

14、手等组合为大营,甚至与五军里的中军合为一体,驾前军那么逐渐担当起哨马营旧任。初期的精锐五军巡哨体制,逐渐演化为巡哨五军大营体制,甚至巡哨五军哨掖大营主力体制,原精锐转向巡哨,新设火器兵取代骑兵成为精锐,与三大营的三千五军神机体制越来越接近了。把五军营和洪武时期的五军都督府联络起来、把神机营和三千营与交趾和鞑靼联络起来,是明代中期人对永乐时期历史的的粗率臆测。其实,是靖难时期的北军体制,在历次北巡和亲征中,随着皇帝角色和军队武器的变化而演化,构成了后代三大营的基矗三、三大营:远离作战体制的训练营三大营既然是由亲征军三大局部直接演化来的,是不是意味着京营就是处于临战状态的大军呢?明人多载三大营分领

15、不同卫所,战时有明确分工,似乎在京营成立后,明军就是按三大营编制走上战场的。但是,三大营的内部统属关系说明,亲征不可能按三大营分工上阵;三大营的军士调发状况也证明,各营所统军士与所来自卫所无关。?实录?和?会典?中经常提到大营,含义非常混乱。在第一次北征中,“驾发由东路,幼孜三人向西路幼孜与光大由哨马路遇宁阳侯曰:我已五处发马寻大营,待回报。54宁阳侯陈懋为左掖总兵官,他说的大营既不包括哨马营,又不包括五军下属的左掖,那么似指皇帝所在营伍。初战之后,“清远侯王友充总兵官,广恩伯刘才充副总兵,统领各军马步各军朱棣说与清远侯王友:大营中军有粮米,务要均匀接济。55这里的大营又似指五军。一般出征军中

16、,往往以主将所在为大营56,这里的大营也只是对皇帝所在或五军群众的俗称。在第二次北征中,大营成为正式编制,统哨马营、神机铳手、围子手等,与五军、驾前军并列。到第三次北征,大营开场与中军一体,与五军哨掖、驾前军并列。最后两次北征,原辖哨马营与驾前军担任前锋巡哨任务,大营更亲密地与中军一体化了。京营成立后,皇帝坐镇的“大营在分营训练中似乎无需存在了。但各家记载京营制度时,仍提到大营,而且理解各异。一类以“大营指京营全体,如正德?大明会典?57,或广义的五军营,如王世贞称五军营为“五军大营58。另一类指五军营下属的一营,如陆容载:“有曰大营、曰围子手、曰幼官舍人营、曰十二营,皆五军营之支分。59万历

17、?明会典?更将五军营的下属列为大营、中军、左右哨掖以及千二营、围子手营、幼官舍人营、殚忠孝义营60。按,正德?大明会典?的说法很独特,可能来自对皇帝坐镇的大队军伍的俗称,实那么并无此等体制。王世贞的说法那么来自后三次北征的体制,如洪熙元年1425“张辅奏:大营及五军将士马多瘦损。61当时体制与亲征军一样。到宣德二年1427,朱勇“特命总督大营兵权务精训练。62以朱勇的地位以及后来他屡次报告五军营情况论,他督率的大营当包括五军营,或即大营与中军一体的孑遗。但到正统时期,?实录?提到诸营,多以大营与三千、五军、神机以及府军前卫营并列63,或不提大营,径以三营并列64。此时,包括中军在内的五军营开场

18、并统围子手各营,逐渐取代大营的核心地位,而“大营作为旧制中的一环,反而成为五军营下属,供战时组建皇帝所在营伍之用。这样,战时包括中军、神机铳手、围子手的大营,逐渐让位于训练用的五军营,而神机铳手那么从大营中脱离,独立成营了。靖难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洪、宣正统驾前驾前驾前驾前前锋前锋三千三千五军五军五军五军哨掖五军哨掖五军哨掖大营五军大营哨马、中军、神机等大营中军、神机等大营中军、神机等哨马哨马大营哨马、神机等神机神机转贴于论文联盟.ll.陆、王二人均明载五军营辖十二营,“管随驾骑兵。?会典?均无十二营之名,而于五军营下记“千二营管随驾摆列马队官军。?实录?亦未提及十二营,而宣德八年1

19、433年四月有人建议:“神机营旧兼统千二营官军,近罢遣还伍。然是营置已十余年,请如旧。上曰:此皇祖在军中时所置,盖一时权益。65那么此营当为朱棣北征时所置,所谓属神机营,当指在大营中与神机铳手协同作战。到宣德八年后期,神机铳手已独立成营,且专司训练,无作战任务,所以宣宗以“军中时所置而撤销。但?会典?与陆、王等言之凿凿,不可能简单地记录永乐后期亲征军的作战体制,肯定是正统时期复设,管领原大营所辖随驾骑兵。这样,平时的五军营既统领战时担任主力的五军哨掖,又统领皇帝直领的中军、围子手、幼官舍人、余丁和局部随驾骑兵,与战时大营体制不同。关于三千营的职能,有两种说法。郑晓认为:“三千营皆马队,专扈从出

20、入,管车辇宝纛等事66,是皇帝的侍从单位,?明史?那么认为“三千肆巡哨。上文已经辨析,在永乐后期的亲征军中,三千马队由驾前精锐转变为巡哨前锋,两种说法一取早期源起,一取晚期制度。京营成立后的训练体制中,三千营仍保存了亲征军体制的痕迹。正德?大明会典?载,三千营下设五司,其中四司由各类掌旗上直军构成,第五司“管杀虎手、马轿及前哨马营上直官军、随侍营随侍东宫官舍、辽东备御回还官军。67“前哨马营定系第四次北征吞并而来,而其他四司的“上直官军,应为侍从皇帝的上直各卫军士。显然,平时的三千营既训练充任前锋的哨马部队,又训练坐镇前方的皇帝警卫部队,也非战时体制。宣德三年时提到旧制:“神机营设左哨、右哨、

21、左掖、右掖、中军一十有五司及随驾马队官军。68与正德?大明会典?所载神机营分中军与左右掖哨共十六司,又下辖五千下营“管操演火器及随驾护卫马队官军69根本一致。这局部随驾马队是“永乐中得都督谭广马五千匹70组建的,独立性较强,到正统四年还有“给神机营并五千马队官军马二千匹71的事例,可能到正统后期正式归属神机营,如?大明会典?所载。如此,神机营也如三千营,既包括担任主力作战的神机铳手,也包括充任皇帝侍卫的骑兵,与三千营不同的是,这些骑兵使用火器。到亲征作战时,五千下营的骑兵应与三千营四司军士一起直属皇帝。更值得注意的是,神机营的规模很大,体制与五军营一样,从永乐后期作战分五军和前锋、无神机兵独立

22、成军的体制看,神机营的十六司部队到战时一定是按照对应关系,分别配属五军的中军和各哨掖,而非独立作战,即平时的神机营所统,战时分归五军和皇帝直属部队。三大营之外,另设府军前卫营。府军前卫本是洪武时期上直卫之一,兵将与蓝玉素有渊源,在蓝党案中横遭屠戮,罢废不设。永乐十三年1415重设府军前卫,“四方选至幼军数万,悉听隶薛禄训练。72到宣德五年,“作府军前卫幼军营于京城内之西南隅。73在正统时期,幼军与舍人经常并称,但两者截然不同。幼官、舍人、年幼余丁均为不到承袭年龄的少年,隶父兄所在卫所军籍,而不占军额,编为五军营下的幼官舍人营和殚忠孝义营。幼军虽也从年少隶军籍者中选取,却不隶原卫所,而隶府军前卫

23、。府军前卫营严格独立于三大营74,而为三大营提供后备士兵,如正统二年:“府军前卫军士累因选补别伍操备,凡有事故,不能周知。乞仍旧编伍,令原管官旗管领。上曰:选操已定,不必再动。75可以推定,永乐二十二年亲征军还京后,最初保持着大营、五军哨掖、巡哨体制,逐渐以担任巡哨的前锋部队和局部驾前骑兵四司上直官军组建为三千营,以本分属五军和大营、巡哨前锋的神机铳手和局部驾前骑兵五千下营组建为神机营,以大营中的中军、局部驾前骑兵千二营、围子手营、幼官舍人营、殚忠效义营和五军左右哨、掖组建为五军营,内部保存“大营“建制,而另建府军前卫营补充各营缺额。在亲征军中,神机兵先属大营、后分派五军,三千马队先担任御前精

24、锐、后充当前锋,规模较小,编制、归属也不稳定。而在三大营中,神机营采取类似五军营的五军建制,三千营也设有五司之多,每营都统领局部随驾官军,三营的规模和职能趋于协调一致。这是典型的训练而非作战体制,假设有皇帝亲征,绝非三营分居内外、并列出战,而当如永乐最后三次北征,以三大营下属各单位重新编组军队,其中皇帝坐镇五军营中的大营,直接指挥中军、随驾骑兵与神机兵、围子手营等,五军哨掖装备神机营哨掖展开,三千营中的一局部那么充任前锋。另外,正德?大明会典?载,五军营辖京卫军与轮班军,三千营辖上直军76,似有明确的职能分工。可是,假如五军营和三千营有严格统领不同卫所的限制,神机营十六司的军士又是来自何方卫所

25、呢?宣德六年1431,“清平侯吴成言:所统三千队伍,汉、鞑官军比年以来屡有死亡及以老疲调去,队伍多阕。请于五军诸卫汉鞑官军中选其精锐者补充,从之。77三千营至少统领一局部在京的“五军诸卫军士,即五军都督府诸卫军。正统元年1436,“镇守大同太监郭敬奏:原给有马官军一千,内选择五百跟随,累出口提督操备。今御史、给事中奉朝命将原跟随人马调散已选入三千营内编定队伍。冀于各卫见操有马官军内选五百人随之太原三护卫官军二千四百余人请开设山阴、马邑二千户所各官军多有选入三千营巡哨及习熟神铳手,队伍已成,不宜调为二处分其权力。78太原三护卫官军是从晋王府调守大同的,那么以上两局部选入三千、神机营的军士,都来自

26、大同地区的卫所。显然,三千营所统军士来自内外各类卫所,不限于上直卫。宣德五年1430,“成国公朱勇言:旧时五军,每军步骑二万人,后调大同等处备御。今五军总有五万七千余人,而神机诸营比旧亦少。扈从征调缺乏于用。请令行在兵部如旧取补。上命兵部于京卫选士卒通十万,隶五军训练。79“旧制指永乐后期的亲征军体制,调大同等处备御者,当指最初留京的亲征军在八万人轮班赴京上操后,来自边镇的五军哨掖部队多还镇。正统元年1436,“在京选操官军已十万余,遇警足用请以附京卫所官军仍令操备,其河南等都司及南直隶卫所悉免调不准。80五军营只剩缺乏六万人,轮班制度又一直未废,说明八万轮班军必然不全属五军营。上引“通十万指

27、由京卫军补足五军营十万之额,而此处“十万余指三大营中的京卫军士总额,加上轮班军那么超过十八万。而五军足额十万、神机足额七万多,再加上规模较小的三千营,三营足额与京卫、轮班军之和相当,可知轮班军是分派五军和神机二营的。早在洪熙元年1425,“请以缘边山海等一十六卫旧拨神机营官军暂留守备,别选近卫官军更代赴京操练。从之。81“缘边山海等卫,当为后军都督府属卫。宣德三年1428,“旧制,神机营共七万五千七十有一人。其后调口外守备、征进及亡故者众,各司军数多寡不均,请选内地卫所军士补之敕通州、神武、定边、蓟州等五十有三卫指挥、千、百户葛森等,各领轮班放回神铳手官军星驰北京。82通州等卫包括了亲军卫和后军都督府属卫,显然属于“轮班放回的八万轮班军。总之,五军营和神机营均兼统京卫军和轮班军,?大明会典?之说可能指大营尚重、神机营未独立的京营设立初期情形。三大营打破了亲军卫、京卫、外卫的界限而各统内外卫所,各营下属的各司更是打乱了卫所编制。按府司卫所编制统率部伍,虽便于统一管理,却不利于进步战斗力。明太宗在第二次北征后命令:“今后征发,令总率之人各选部属,庶几可得精壮83,还只是调整高级将领的部属,到永乐后期,卫的界限已经打破:“监察御史邓真言:洪武中各卫旗、官、军士编成队伍,各有统属。今无知小人擅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