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与高原气候_第1页
脑血管病与高原气候_第2页
脑血管病与高原气候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脑血管病与高原气候在世界范围内我国属于脑血管病高发地区,而且中国高原地区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高于平原地区,发病率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气候因素又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脑血管病的发生与转归1,2。因此,加强对脑血管病与高原气候的相关性研究,将对控制、预防高原脑血管病的发生、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就脑血管病与高原气候的关系进展简要表达,为进一步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提供理论根据。1概述脑血管病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并肥胖、吸烟、饮酒、tia、糖尿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除应有效地控制上述因素外,还应注意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等气象因素对脑血管病发病的影响。所以,高原

2、人群因受自身特殊的环境气候的影响在其脑血管病的发病上有着独特的特点。2脑血管的流行病学特征脑血管病是常见并多发病,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为三大致死性疾病之一。我国是脑血管病的高发区,近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并出现低龄化趋势,每年新发病例约130150万,每年死于脑卒中者近100万,患病人数约500600万人,幸存者中约3/4不同程度丧失劳动才能,重度致残率者40%以上,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据青海高原部分地区调查显示,脑血管病发病率192/10万人口,病死率126.28/10万人口,均呈逐年上升趋势34。高原地区脑血管病发病年龄较平原年轻,男性高于女性,为1.6314。各类脑血管

3、病构成比为脑梗死48.4%,脑出血37.2%,蛛网膜下腔出血9.8%,脑栓塞4.6%。jha等5研究说明,在高原所有卒中的类型都存在,但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最高,大面积脑梗死较常见。3高原气候的特点低温、枯燥、缺氧是形成高原气候的主要特征:高原气温变化显著: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年均温降低0.57,纬度每升高1度,年均温降低0.63,日较差大;冬季干冷漫长,夏季气温低,四季不明。冬季13月平均气温在-20-5之间,冬季虽然不太寒冷,但与同纬度平原相比,仍比拟寒冷,而且持续时间长。夏季79月平均气温在1028之间。因此,高原地区平均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可达1525。高原上大气厚度小,水气等含量少,

4、故辐射强度大,地面吸热多而快,散热也快,故水分蒸发快;又因有高原季风现象的存在,绝大部分高原地区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较我国同纬度平原地区明显偏少。我国陆地面积占海拔高度在1000-2000米占25,2000-3000米占7,3000米以上占25.9。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雹气压低、含氧量少。氧分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4000米以上高原地区空中的氧分压比海平面减少约38-46。4高原气候对脑血管病的影响有研究说明脑血管病的发病与温度有一定的亲密联络6,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人体受到寒冷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外周阻力加大,血流受阻,并且寒冷刺

5、激使血中纤维蛋白原升高,促使血栓形成,堵塞脑血管而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低气温可使体表血管的弹性降低,心脏负荷加重,可使血压进一步升高,使本来脆弱的血管破裂而发生出血性脑血管玻人体在高温环境下,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大量出汗致血液浓缩、粘稠,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可使血粘度进一步增加,血流减慢,发生血栓性脑血管病的几率大大增加。有研究说明,气温是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或死亡的主要气象要素7、8。高原人群长期居住在低氧环境,缺氧使血液中红细胞增生过多,血红蛋白含量增加,红细胞压积增高,血液呈高凝状态,即高原血液流变学具有“浓、黏、凝、聚的特点。由于血液黏度高,血流减慢、血小板聚集性增强,易于附着在损伤的

6、血管壁上形成血栓,并且黏稠的血液可直接影响脑微循环的有效灌注量与氧的运输功能,而诱发脑血管玻高原气候相对枯燥,且日照强度又明显高于平原,故高原人群体内水分丧失的程度要高原平原人群,在此环境影响下人体会通过自身调节机制的作用诱发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高,血压升高,导致脑供血缺乏而诱发脑血管病的发生。总之,地处高原地区的人群,在上述环境因素互相作用的影响下,最终促成了脑血管病的在高原地区特有发病机制及特点。综上可见,高原独有的气候特点对脑血管病的发病产生了深化的影响,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注意高原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在这样的临床思维下也将会为深化提醒脑血管病的发病与高原气候的关系上提供新的理论根据,从而为今后能更有效的控制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上指明方向。参考文献2021,35(2):83-872021,13(5):391-3933张彦博,汪源,刘学良,等.人与高原.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38-404吴世政,王莉,胡全忠.高原脑血管病临床特点与发病机制的研究j.中华医药理论与临床,1999,2:690-6925jhask,ananda,sharav,etal.strkeathighaltitude:indianexperienej.hihgaltedbil,2002,3:21-2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