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概念与西方理论话语中的意象概念之比较_第1页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概念与西方理论话语中的意象概念之比较_第2页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概念与西方理论话语中的意象概念之比较_第3页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概念与西方理论话语中的意象概念之比较_第4页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概念与西方理论话语中的意象概念之比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概念与西方理论话语中的意象概念之比较摘要:“意象概念在中国源远流长。西方的“意象概念与中国有很多不同,尤其是西方理论话语中的意象概念。本文对二者作一比较,以审美的目光讨论二者异同,希望对建立一个包容中西意象概念的现代审美意象概念有所启发。关键词:意象;中西比较;文学研究一、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概念作为审美表现成果的意象,其概念开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萌生于汉代;第二阶段,开展于晋代;第三阶段,完备于六朝;第四阶段,认同于唐代“而概念的术语产生于唐代。一意象概念的内涵萌生于汉代学者解经释骚的比兴。?毛诗序?运用了“诗六义这一术语,汉儒解?诗经?,总结出赋比兴的三种

2、表现手法。王逸指出?离骚?的“香草美人是一种新的比兴寄托手法,应视为对意象内涵的扩大。二陆机?文赋?的“隐“曲“喻巧说,是对意象内涵的开展。他对意象概念内涵的开展有两点奉献:1、提出了“隐“曲“喻巧说。2、?文赋?开篇曰:“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文赋?对“比兴一词避而不谈,不管其用意如何,客观上却昭示了隐含寄托手法不仅为诗骚所独有。陆机的“隐“曲“喻巧说,是对汉代?诗经?、?楚辞?研究的比兴说的继续和开展,与意象概念的内涵是同质的。三意象概念的内涵在?文心雕龙?的?隐秀?篇中得以完备。刘勰将“隐“秀并举为最优秀的表现手法。“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秀就是篇中的名句。而“隐就是意

3、象。四意象的内涵认同于唐代诗人和诗评家。在诗学领域,皎然率先将意与象的寄托关系作了明确地提醒。“象下之意,即客观外物的描写中寄托隐含的诗人的主观情致,它的出现标志着意象概念术语的出现。意象的内涵完备于刘勰,至此,意象概念正式诞生。唐人论及意象使用的另一术语是“内意“外意。“外意指客观象的意义,“内意指作者的主观情致。意象概念内涵可以作如下归纳:1、象指一切具有物理形态的客观存在物,包括视觉不可见的物质和人自身的一切外在表现,如声音、风和人的情态行为等。意指诗人主观的一切意识活动,如感情、志向、认识、幻觉等。2、意象的本质是寄托隐含,委婉不露,不直接言意而将意寄托隐含于象中,因此意象具有双重意义

4、,即外意和内意,也称字面意义和隐意。不具有双重意义的词语、诗句或诗,不是意象。3、意是主,象是宾;意是目的,象是手段;意是内容,象是载体。4、象和意必须具有某种联络,才能构成意象。5、意象是诗人独特的审美创造成果,同一个象,对于不同的作家和同一作家的不同时空,可以寄托不同的意。二、西方理论话语中的意象概念在西方,iage作为一个理论术语,首先出现于认识论和心理学领域。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对iage的解释是:一个表象(representatin),一个据称是表征外部客体的心的图画(entalpiture)。在西方哲学传统中,意象被认为与知觉、思维等认识活动有亲密的关系,即我们在感知、认识外界

5、事物时伴随着一种心理意象的产生。这一观点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他认为感觉和思想都是外部模压的意象造成的,没有这种意象,它们都不会发生。亚里士多德也认为,“没有心灵图画意象的伴随,便不可能去思维。此后,这一思想在西方近代哲学尤其是英国经历主义哲学中获得了继承和开展。洛克和休谟都认为观念和意象是同一个东西,因此,思维活动和具有心理意象是等同的。显然,西方哲学领域中的意象概念与中国传统美学意象概念相去甚远。这种差异,对于我们从中国传统美学来研究审美意象恰恰是一种补充。现象学的诞生,导致对意象的研究获得了一种质的推进。在这方面,现象学的重要意义首先在于一种方法论的打破,即超越了西方传统

6、哲学的主、客对立的认识论视野,从而提醒了意象作为一种意向性建构的产物所具有的与主体和客体两方面的同时性的本质关联在一起的整体构造。胡塞尔关于知觉、想像之意识活动以及时间意识构造等的分析,以及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意象的构造问题。在此,我们仅就萨特的理论作一分析,因为在西方当代哲学家中,对意象进展了较系统研究的,当首推萨特。萨特对意象的初步定义是:“意象这个词只能指意识同对象的关系。因此,意象是一种意识。更确切说,是一种想像性意识,一种完好的综合组织的意识。既然意象本身就是一种意识,根据胡塞尔“意识总是关于某物的意识,那么作为意象的对象的某物就不可能是意象本身。因此,意象的

7、对象本身并非意象。在此,萨特关于意象和意象的对象之区分是通过与知觉活动的区别而进展的。萨特认为意象活动即想像性意识与知觉是两种有本质区别的意识形式。他说:“在知觉中,认识是缓慢形成的;而在意象中,认识是瞬间性的。因此,知觉的对象不断地充实着意识;而意象的对象那么不过是人对它所具有的意识。从意象中可以得知的不过就是已经知道的东西。意象是作为一整件东西展示给直觉的,它也是在瞬间就展示出它是什么的。知觉与意象的区别,更本质地表如今它们对象的不同。但是,在这里,萨特似乎有某种混乱。这种对象的含混表现于下面的这段话中:“我对彼得所具有的想像性意识并不是关于彼得的意象的意识,彼得是直接地被接触到的;我所注

8、意的,并不在意象上,而是在对象上。事实上,根据萨特在该书后面的说法,他所要强调的是,意象的对象是一种虚无的、非存在。意象对象的这种非存在性,从意象的形成或构造来看,就在于想像性意识是一种“意向性的综合意识。对某物对知觉,只是某物当下呈现的这一详细存在形态。尽管意象对象是一种非存在,但意象的意向同时又指向现实的存在,即关于彼得的意象是指向现实存在的彼得这个人的意象。但同时意象的对象又不是现实存在的对象。意象对象与现实对象的这种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关系,萨特叫做“近似代表物。在进展了所谓的必然性考察后,萨特作出一个结论:意象(想像)活动,所针对的是一种作为物体不在现场或非存在的对象,它所借助的是一

9、种只是作为所针对对象的“近似代表物。存在的物理或心理的内涵。意象具有四个根本特征:1.意象本身是一种意识;2.这种意识从认识的角度讲,呈现的是一种近似观察的现象;3.这种意识假定其对象不存在;4.具有自发性,而意象的根本功能是“象征。总之,意象这种意识可以被称作是断面性的,它是无对象的。它无所假定,无所涉及,也并非是一种认识。它是意识本身所释放出的一种散射的光;它具有一种产生并把握意象对象的自发性。因此,意象是一种意识类型,这种意识绝无可能成为一种较广义的意识的一部分,除了思想、符号、情感与感觉之外,在包含它的意识之中并无意象。意象意识是一种综合的形式,其出现有如时间性综合的某一刻,而且也将自

10、身同前后的其他形式的意识组织起来,从而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显然,在萨特的意象研究中,他的问题意识仍然是西方传统哲学认识论领域中的意象问题。因此,意象在萨特那里是一个指称一般的意识活动的概念,而不仅仅是指称审美意象的。但同时,萨特又把审美对象-艺术作品看作是一种意象性的存在物,这使他的意象概念把西方传统认识论领域中的意象概念与美学领域的意象概念勾连为一个整体的东西,并因此而使得西方的意象(iage)概念通于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概念。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萨特关于意象的一般性研究,为审美意象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哲学视野。在西方美学和艺术理论领域,意象成为一个醒目的概念首先来自作为现代诗歌流派之一的

11、“意象派(iagist)的诗论。意象派的创始者庞德,他给意象下的定义是:一个意象是在瞬间呈现出的一个理性和情感的复合体,并提出意象可以有两种:它可以产生于人的头脑中,这时它是主观的;其次,意象可以是客观的。从以上可见,庞德的意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意象是一种心理表象;2.意象是一种瞬间的呈现;3.意象不是观念,而是理性与情感的复合体;4.意象虽然是瞬间的呈现物,但不同于直接的知觉表象,而是经诗人对知觉表象的交融、传导、冲洗等加工后产生的一种质变;5.意象的瞬间呈现给人一种自由的解放感;6.(客观的)意象可以表现事物的本来面目。显然,庞德对意象的阐述,与中国美学中的意象概念是相通的,或者说,它

12、在本质上同于中国美学中的意象概念。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庞德的意象概念无论在广度或深度方面,都没有超过中国传统美学。庞德关于意象之主观和客观的区分,在某种意义上,与王国维之以我观物和以物观物的区分有相似之处。但两者又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明显地带有西方传统主客二分的认识论视野的背景,因此这种区分本质上是对意象的统一性的一种错误的割裂;而后者的区分那么是一种涉及生存论的区分。在西方当代美学中,真正把意象视为其理论整体中的重要概念甚至是核心概念的是苏珊朗格。苏珊朗格认为,艺术作品创造出来的真正对象亦即艺术作品的本体是一个意象。但是,在苏珊朗格的使用中,意象(iage)是一个与幻象(illusi),尤其是与

13、西方传统美学中的核心概念形式(fr)相等同的可以互换的概念。因此,她的代表作的书名叫“情感与形式而不是“情感与意象。因此,可以说,她的意象概念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没超出萨特,而且也不具备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概念所拥有的植根于本体论层面的力量。但尽管如此,她的关于艺术意象的某些详细分析,对于我们来说,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除苏珊朗格以外,西方当代美学家如贡布利希、阿恩海姆等关于审美知觉中的幻象的研究,实际上也触及意象问题,对我们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但同样,他们的研究主要是在心理学层面进展的,而没有深化到生存论的层面。以上我们对西方理论语境中的意象(iage)概念的梳理,目的在于立足于现代汉语语境中完成对传统美学中的意象概念的现代重构。通过以上的梳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出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象概念与出自西方传统文化的意象(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