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我与地坛》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_第1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我与地坛》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_第2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我与地坛》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_第3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我与地坛》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_第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我与地坛》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我与地坛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体悟作者对母亲深挚的感情并感受到伟大而深切的母爱。 2、掌握散文的阅读理解。 3、回忆性散文的片段写作,注意内心描写。 教学重难点:体悟作者对母亲深挚的感情并感受到伟大而深切的母爱。 教学方法:情境感悟式和问题研讨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代表作,全文较长,教科书只选了一、二两个部分。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叙述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沉思流连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和对命运的感悟,讲述的中心是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作者最终由个人严酷的命运上升到生

2、命永恒的流变,超越了个体生命中有限的必然,把自己的沉思带入到了生命全体的融会之中。 出示史铁生的图片和地坛的图片,介绍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1971年到1981年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五万元)。小说记述他在初残后工作于街道小厂时的经历。有人称誉它:“怀旧但不感

3、伤,冲淡悠远,充满寓意。” 他的作品一方面是对知青生活的回忆和反思,另一类是对残疾人命运的描摹,作品呈现平淡质朴而意蕴深沉的“散文化”倾向。 史铁生是当代最有思想深度的作家之一;“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的姓名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地生着,以便不断地去看它。不是不断地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心魂,看这心魂的可能去向。”这也是对他作品的最好的注释。 史铁生面对残疾,曾一度彷徨苦闷,甚至于想到了自杀,但最后还是面对困难,勇敢地活下来,并拿起了笔走上了中国文坛,从残疾人到成为一名专业作家,史铁生经历了痛苦的思索。对生命展开思考,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

4、有时我们需要这份沉重。 二、字词 展示部分重点难点字词如下: 妥帖熨帖(用字用词帖切,妥帖;心里平静)请帖熨烫碑帖 坍圮亘古不变隽永恪守猝然炫耀窸?祈求安详 遐想瑕疵自顾不睱铤而走险肄业 三、整体把握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写地坛,着重写地坛给“我”的启迪。 第1至4自然段,写“我”与地坛的缘分。 第5至7自然段,写“我”在地坛的人生感悟。 第二部分,写母亲,着重写母亲对“我”的影响和激励,母亲给“我”以生存的启发,使“我”懂得怎样生活。 第1至3自然段,写“我”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第4至10自然段,写由一个作家谈到他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为了母亲”、“为了让她骄傲”,从而联想到自己的

5、创作经历。“我”的创作取得了成功,母亲却不能分享“我”的快乐。 四、讲解学习第一部分 1.“我”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进入地坛的?地坛呢? 明确:“我”颓废、迷惘。(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地坛废弃、荒芜、冷落。(我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荒芜冷落得如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我”被社会遗弃,地坛被人们遗弃,所以我对地坛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的感情。 2.“我”与地坛有着怎样的宿命? (1)我家与地坛很近。 (2)我与地坛有着相同的命运。(“园子”荒芜,“我”残疾) (3

6、)地坛顽强的生命力给了“我”重新生活的勇气,让“我”领悟到生命的内涵。 3、前半部分追寻了哪几个问题(作者在地坛对人生做的思考) 我该不该去死我为什么要出生我应该怎样活 4、“我”进入地坛时的精神状态如何?颓废、迷惘 5、当时作者在地坛里思考着什么问题?结果如何? 他在想人为什么要出生,现在是否应该马上去死以及如何活着的问题。人的出生是上帝交给人的一个事实,不受人的控制,而且只要出生就必定会死亡,不必着急。从此,他摆脱了自杀的念头,走出了死亡的阴影。 6、是什么给了“我”坚强活下去的勇气,它们有怎样的特点呢? 明确:景物的特点:破败、荒芜、古旧。宁静,充满活力、生气,体现这古老的园子生命依然顽

7、强,洋溢着生命的律动。 作者的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从苦闷、绝望到充满希望的过程。正是地坛这种难以言传的包孕着永恒与瞬间、古老与新鲜、沉寂与涌动、博大与纤细的双重境界给了作家的心灵以强烈的震动。文章中的地坛概括地说,令作者感到的便是地坛在看似沉寂、荒凉、萧瑟、幽深之中的那种醇厚沉重、超然博大的历史沧桑和喧嚣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用文中的话即为:荒芜但并不衰败。 5、“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作者的结论是什么? 明确:第一部分最后一段写出了一个充满生机、活力永存的景象。这实际是在回答前文怎样活的问题外在的环境是恶劣的,但生命是无法遭到破坏而发生改变的,只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着,顽强的活着,你就能

8、坦然地体会到人生的味道。 六、自由轻读文中景物描写部分,想象当时的情境,感受地坛在沉寂、荒凉、萧瑟的表面下蕴藏着的那种醇厚、沉静、超然博大的生命感。 七、作业 1、抄写文中景物描写部分和作者对生死看法部分。 2、预习文章第二部分。 找出文中关于母亲心理活动的语句。 作者对母亲的态度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体悟作者对母亲深挚的感情并感受到伟大而深切的母爱。 2、掌握散文的阅读理解。 3、回忆性散文的片段写作,注意内心描写。 教学重难点: 回忆性散文的片段写作,注意内心描写。 教学方法: 情境感悟式和问题研讨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天下的母爱都

9、是相同的:无私,伟大。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我与地坛第二部分,史铁生笔下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入作者的感情世界,去理解体会作者在母亲去世之后,所感悟到的母爱。 二、赏析探究 1、如果不是读了史铁生的这篇呕心沥血之作,我们很难想到自然与人之间会有如此不寻常的关系。作者说他“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请问摆在母亲面前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难题? 配乐读2-3段,深沉而凝重的话语。 a矛盾:五个“知道”,“担心”,不仅仅是“担心”,还有“痛苦”、“惊恐”。儿子忽然失去了双腿,母亲又不能替代他,悲痛又无可奈何,心里忧虑太多太多 b有一个细节就写出了母亲的这种心理痛苦,

10、“有一回反应”,心神不定,失魂落魄(读,评)所以说母亲也在受折磨,无处发泄的痛苦活得最苦 2、母亲又是怎样对待这个难题? 没有退缩、没有消极的对待、更没有放弃,而是“承担”这“苦难”,坚毅地走下去,母亲希望直到儿子找到一条通向自己幸福的道路,默默地支持着儿子,宽慰着儿子。(细节:“曾经有过”) 由此可见,母亲是一位“疼爱”而且能够“理解”儿子的母亲。是一位“注定”“活得最苦”的母亲,而且是一位“意志坚忍”的母亲。 3、为什么作者说“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明确:“我”所承受的,是我自己的不幸;母亲不但要承受“我”的痛苦,还要承受不能将这种痛苦现于形色的痛苦。她不但要随时准备接

11、受儿子自杀的噩耗,还要想儿子今后的人生道路该怎样走。因此,作者说“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4、母亲对待“苦难”的态度给了生存的启示:要坚强地承受苦难,要坚忍的生活下去。而这正给作者“怎样活”递了一把钥匙。速读课文,找出下文中写出母亲给我“影响”的一句。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幺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光阴的流逝,在我的印象中愈鲜明深刻。” 5、母亲离去后,“我”摇着轮椅在园中度过了一天,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明确:从清晨到白昼,从午后到傍晚,从日升到月升,“我”走遍了这院子的每一个角落,一切都像往常一样,但是母亲

12、却已经离开了“我”,一切都不曾改变,但母亲却永远不会再来找“我”了。“我”的内心充满了失落与惆怅,正如当初母亲寻找“我”时的焦灼与茫然。到此时“我”已经真正懂得母亲那份真挚、深沉、毫不张扬的爱对“我”来说有多么重要。但是,已经来不及了。作者反复讲“母亲已不在了”充满了痛惜悔恨之情。 物是人非 6、如何理解“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有过母亲的脚印”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作者回到园子中认识到园中处处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处处都有母亲的牵挂与关爱。这样的总结,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在“我”的每一寸进步中都凝聚着母亲的心血。母亲与地坛已经合二为一,融为一体,也早与“我”融为一体。 7、再让我们去感受母亲的痛苦,母亲的坚忍,母爱的伟大!读“现在”(音乐:满文军懂你) 8、母亲给我的启示,母爱的深沉与温馨,作者更多是在“现在我才想起”,“我不知道”失去后才倍觉珍惜,母亲走过的焦灼的路让我怀念,于是拿起了笔纪念母亲,纪念一种精神一份崇高。可见,这里不仅写出了母亲这一辈子给了我生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