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2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3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下面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

2、认识是A. 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 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 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 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4 1909 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 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A. 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 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C. 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 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5 “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

3、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A诗经 B楚辞 C汉赋 D唐诗6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7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8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墨家学派的诉求 王阳明心学的主旨智者学派的主张 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 B C D9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

4、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艰难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额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10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A延续元朝典章 B继承华夏传统C复兴汉唐制度 D回归周朝典制11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

5、确的是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12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 A陈独秀 B梁启超 C章太炎 D严复13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此言体现的主张有 个人自由 权利平等 联邦共和 主权在民A B C D14 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

6、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念是 A日心说 B量子论C相对论 D经典力学15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是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 达尔文 C 牛顿 D 爱因斯坦16朱熹强调“格物致知”,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陆九渊则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体认本心。由此可见二者争执的关键是A穷理的方法问题 B理是否存在的问题C理气的关系问题 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17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

7、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对上述朱熹关于“天理”与“人欲”论述的解读,正确的有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天理”和“人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体现了朱熹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与作为统治思想的理学是有差别的A B C D18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据统计,首批院士96人中留学归国的有46名,占总数的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中有23名是归国学者。这最能说明()A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B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C留学教育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D留学教育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19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

8、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0 十驾斋养新录载:“自明以来,又多一教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致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与这段记述相符的作品是()A王阳明传习录 B文征明甫田集C顾炎武日知录 D吴承恩西游记21明代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A己所不欲

9、,勿施于人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2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从中可以看出A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 B两者没有任何联系C后者是对前者的批判继承 D两者意思完全一样23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文献与之观点相似的是24我国明清时期汉族女子服饰的特点:样式变化不大,宽松肥大,遮盖了女性的曲线。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棉花普遍种植,棉布成为大众主要衣料B明清两朝思想意识

10、和生活习惯变化不大C清初实施了“男从女不从”的服饰政策D封建伦理道德长期束缚了人们思想观念25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这反映了孙中山A承认地方享有高度自主权 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C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D对社会财富再分配思想26 “他的作品客观地反映了劳动者气喘吁吁,勾勒出当时中下层人民的生活,画出生活的无奈与潦倒”。下列文学作品中,与他的作品风格相似的是A B C D27 1919年l2月陈独秀在实行民治的基础中写道:“我们现在要实行

11、民治主义,是应当拿英美做榜样。”l920年9月他在谈政治中提出:“若不经过阶级战争,若不经过劳动阶级占领权力阶级的地位,德莫克拉西(民主)必然永远是资产阶级的专有物。这表明陈独秀A坚持资产阶级民主派立场 B成为五四运动领导人C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 D倡导成立中国共产党28下图为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率南京临时政府官员拜谒明孝陵(朱元璋陵寝)。在祭文中,孙中山向“我高皇帝在天之灵”报告“光复汉室”的喜讯,并且说,能够取得这一胜利,正是靠“我高皇帝在天之灵”的启迪所赐。这说明A革命派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B朱元璋的反元事迹激励了革命派C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 D三民主义的目标已经实现29 “四大发

12、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辨别航向,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轰击封建城堡,也可以制成爆竹燃放;印刷术可以印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也可以印佛经和老黄历。”就此观点,甲乙两位同学展开争论,对甲乙两位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甲:四大发明代表了辉煌的成就,但它们在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与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A.甲正确,乙错误 B.甲错误,乙正确 C.甲、乙都正确 D.甲、乙都错误30下列选项中与金种子酒的广告语“传以诚,可立人; 传以信,能齐家;传以仁,堪治国”核心理念一致的是A、“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B、“为政以德,譬

13、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C、“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D、“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31 “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几个中文系学生看了这段话,对“那时”具体是指哪个时期意见不一,他们向一位历史系教授求教,得到的答案是指(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前期 D.国民大革命时期32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曾这样描述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仆人相恋,遭父亲反对后愤然驳斥到

14、:“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A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 B薄伽丘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C品德是判定人类贵贱的标准 D体现了人类的理性是自然赋予的33普罗塔戈拉特别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要看它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他的思想体现了:A资产阶级的本质 B人文主义的本质 C封建主义的本质 D启蒙运动的本质34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材料

15、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B.三权分立,相互制约C.法律范围内的自由权利 D.农民、贵族共同守法35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材料体现了A主权在民,提倡科学 B法律至上,轮番而治C天赋人权,生而平等 D独立思考,理性判断36 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是德国著名诗人海涅的作品:“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进三层诅咒-我们织,我们织!”这应属于哪一文学流派()。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D.荒诞主义37评论家沃

16、塞尔认为布拉克的作品“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以下作品,风格与之最为相近的是()38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对邓小平这段话理解比较准确的是()核武器是解决国际争端的根本因素当今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两弹一星”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A.B.C.D.39 易经中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材料中“人文”的涵义的是()A.“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B.“人是万物的尺度”C.“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40马丁路德主张一切宗教仪式从简,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重大意义在于()A.将人们从宗教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B.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C.天主教从此在欧洲退出了历史舞台D.欧洲宗教界从此出现了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足鼎立的局面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41(4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权利与地位在不断发生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7世纪,中国明朝的黄宗羲认为私利是与生俱有的,正是由于有个体的私利,才合成了天下的公利。他主张君臣应该合理分配职权,立“天下之法”,

18、废“一家之法”。18世纪,法国的孟德斯鸠认为一切存在物都有他们的法,人在自然状态下,应当首先想到如何保存自己的生命。他主张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管。依据材料,概括黄宗羲与孟德斯鸠主张的共同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些共同点反映的历史状况。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 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19、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据孟子等材料二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为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无以乱,外可无以悔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 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

20、权利,为国民所共享”。摘编自孙中山全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43 (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这即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材料二 “人民主权的原则是无可争议的”,但“主权只是一个有限的和相对的存在”。 “如果你确信人民主权不受限制,你就等于随意创造并向人类社会抛出了一个本身过度强大的权力,不管它落到什么人手里,它必定构成一项罪恶。”18世纪英国政治理论家伯克说:“我相信,如果卢梭还活着,在他短暂的神志清明时刻,一旦看到他的思想引起那么疯狂的实践后果(指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专政”),他一定会吓昏过去。” 摘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