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下 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习题)(解析版)_第1页
高中语文必修下 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习题)(解析版)_第2页
高中语文必修下 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习题)(解析版)_第3页
高中语文必修下 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习题)(解析版)_第4页
高中语文必修下 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习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悼词(dio) 逝世(sh) 空白(kn) 永垂不朽(xi)B估量(lin)抹杀(m) 嫉恨(j) 豁然开朗(hu)C诅咒(zhu) 给予(j) 肤浅(f) 繁芜丛杂(w)D诽谤(fi) 污蔑(mi) 索然(su) 卓有成效(zhu)【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音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注意平时多积累,还要掌握做题的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A项,“悼”应读do,“空”应读kn;B项,“嫉”应读j;D项,“卓”应读zhu。故选C。2依次填入下列

2、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成为当代最遭 和最受 的人。各国政府无论是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是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他 , 他。A忌恨、诬蔑、诅咒、诽谤B诬蔑、忌恨、诽谤、诅咒C诬蔑、忌恨、诅咒、诽谤D忌恨、诬蔑、诽谤、诅咒【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目要求,然后根据语境和上下文的意思来辨析词语,得出正确答案。本题中,忌恨:妒嫉别人的才能,而心生怨恨。强调的是心理活动“心生怨恨”。诬蔑:是指捏造事实来毁坏别人的名誉。强调的是动作行为“毁坏别人的名誉”。根据语境心理活动“心生怨恨”在前,动作行为毁坏别人的名誉”

3、在后,因此忌恨”在前,“诬蔑”在后。诽谤:说人坏话,诋毁和破坏他人名誉。 强调的是用语言伤害他人的人格和尊严的方式。诅咒:使用黑暗或邪恶的力量来完成自己的愿望(主要针对市属者的敌人)。诅咒有很多种方式,主要有:巫蛊,召邪。 强调的是用多种方式伤害他人。马克思遭到资产者的语言侮辱,后又受到多种方式的攻击、迫害。因此“诽谤”在前,“诅咒”在后。故选D。3对“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停止思想”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崇敬,对其逝世怀着深切的哀痛之情。B用“停止思想”是在强调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C对于马克思的逝世,恩格斯不忍直接

4、说出,而用“讳饰”的手法说马克思“停止思想了”。D用“停止思想”是为了使文章更含蓄,更形象。【答案】D【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中重要句子含义及赏析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对句子的理解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因此不能孤立理解这个词,应联系全文。具体答题中要做到“三结合”,及结合句子本身(是否使用修辞手法或其它手法)、结合上下文、结合主旨(句子的含义不能脱离、背离主旨)。“停止思想”既是采用“讳饰”手法对于“马克思的逝世”的委婉说法,又用“停止思想”来强调马克思生前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从而表达对马克思的崇敬和哀痛之情。分析可知,D项的理解不正确。故选D。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

5、完成后面小题。马克思重返欧洲白烁150多年前,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开宗明义:“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150年后,共产主义国家在欧洲几乎消逝,马克思却奇迹般地复活了。上世纪末,英国学者弗朗西斯惠恩出版了马克思传。这本获得英国“四频道”电视台年度最佳政治书籍的传记,引导出欧洲人对马克思的重新认识。这本书还原了马克思的原貌:一个富有创造力和博学的思想家,一个注重实证研究、对资本利弊了如指掌的经济学家,一个充满人道情怀但不太看得起工人鲁莽行动和不动脑子的革命家,一个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上充满诗意的文学家。马克思在经济学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地位是百年来不动摇的,但在民间,马克思总与“红色”“

6、革命”“苏维埃”“斯大林”联系起来。冷战结束后,这些词汇被历史收留,马克思倒从柏林墙的废墟中站起来,让墙东墙西的人都看到大胡子伯伯的温情、严谨和可爱。千禧年之际,在马克思生活和工作过的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们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位居第一。执政的工党在“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中,把马克思评为第一名,尽管布莱尔抛弃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路线。马克思的“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被评为最佳名言,不久,便发生了“911事件”!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公布了“谁是现今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的调查结果,马克思荣登榜首。在欧洲大陆,马克思被政党立为精神领袖。中立的法兰西民主联盟党说法国右翼政党从

7、未脱离马克思主义。今年法国总统大选之前,主流政党都带有“马克思光泽”。左翼的社会党不断宣称要平衡劳资关系,要“吓住资本家”;中偏右的人民运动联盟指责“流氓老板”只顾给自己装腰包,而不顾工人生存状态,把工厂都移到劳动力便宜的国外了。东欧、中欧国家在急遽的民主化和自由化进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不少左翼政党经过“在野”的阵痛后重新认识“真正的马克思”,在新生后重新执政。马克思重返欧洲且被大众所接受,除了学术界不受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影响而客观研究的启蒙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化浪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困惑着劳工阶层。全球化拉近了国家间的距离,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摆脱贫困,但也加剧了资本家的财富集中

8、,欧美国家的中产阶级因生产、技术和资金的全球流动而被涮到劳工阶层队伍中。联合国最近的报告估计,全球2%的富人拥有全球逾50%的财富,而全球50%的穷人仅拥有1%的财富。资本论很完整地指点了其中的迷津,所以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重要性、预见性和伟大性到21世纪才能充分显示。同时,西方学术界对马克思的研究更加深入。过去提起马克思,只说资本论和经济学;现在说起马克思,至少会说出1844年哲学和经济学手稿法兰西内战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认为他贯穿哲学、经济学、阶级斗争学说、社会学和政治学。去年,英国和美国的两位学者发表同样的研究成果,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划时代的经济学著作,也是多类型的文学杰作。

9、资本论完全可以当做一部哥特式小说、维多利亚情节剧、希腊悲剧或斯威夫特式讽刺文学来读,是一部未完成的文学大著。无论在民间还是学术界,马克思重返欧洲是历史的进步。这不仅还原着马克思的真实面目,也让人们时时记住马克思的自白:“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选自2007年1月21日南方都市报)4下列信息不能支持文中所引马克思所说的“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个观点的一项是()A马克思传这本书引导出欧洲人对马克思的重新认识,还原了马克思的原貌。B在民间,马克思总与“红色”“革命”“苏维埃”“斯大林”联系起来。C马克思从柏林墙的废墟中站起来,让墙东墙西的人看到了大胡子伯伯的温

10、情、严谨和可爱。D马克思是一个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上充满诗意的文学家。5下列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两项是()A欧洲对马克思的真正认识有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B无论原来是信奉社会主义的还是信奉资本主义的人,今天都感受到了马克思的魅力。C执政的工党在“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中,把马克思评为第一名,布莱尔则持反对态度。D文章将马克思的“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的名言与“911事件”联系起来,说明了马克思的影响力。E.资本论的文学多样性,表现在它可以当做一部哥特式小说、维多利亚情节剧、希腊悲剧或斯威夫特式讽刺文学来读。F.在马克思重返欧洲的过程中,马克思在经济学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地位是百年来不曾动摇的。6请简

11、要概括马克思重返欧洲的原因。7为什么说马克思在欧洲复活是奇迹?为什么说无论在民间还是学术界,马克思重返欧洲是历史的进步?【答案】4B5CD6欧洲学术界结束冷战思维,能客观冷静地看待马克思。全球化浪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困惑着欧洲劳工阶层。欧洲学术界发现了马克思的多方面的魅力。马克思的重要性、预见性和伟大性到21世纪得到显示。7(1)在全球化的今天,共产主义国家在欧洲几乎消逝,马克思在欧洲却受到重新认识和热烈追捧。(2)无论是民间还是学术界,都从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影响中走了出来,能客观地对待马克思了。还原了马克思的真实面目。【分析】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答题关键词“不能

12、支持”“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选项中,B项,由下文“在欧洲大陆,马克思被政党立为精神领袖。中立的法兰西民主联盟党说法国右翼政党从未脱离马克思主义”可知,恰恰是表明以前欧洲民间只是将马克思当做革命家、马克思主义者看待。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答题关键词“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两项”。选项中,C项,原文“布莱尔抛弃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路线”,不能由此推出布莱尔反对将马克思评为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D项,曲解文意,文章将马克思的名言与“911事件”联系起来,并非说明“马克思的影响力”。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

13、,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答题关键词“马克思重返欧洲的原因”。答题区间在文章第二三节中。筛选关键语句“学术界不受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影响而客观研究的启蒙”“全球化浪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困惑着劳工阶层”“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重要性、预见性和伟大性到21世纪才能充分显示”“西方学术界对马克思的研究更加深入,认为马克思的资

14、本论是划时代的经济学著作是一部未完成的文学大著”概括形成答案。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答题关键词“为什么说马克思在欧洲复活是奇迹”“马克思重返欧洲是历史的进步”。第一问答题区间在文章第一节中。筛选关键语句“共产主义国家在欧洲几乎消逝,马克思却奇迹般地复活了”概括形成答案;第一问答题区间在文章倒数一、三节中。筛选关键语句“马克思重返欧洲且被大众所接受,除了学术界不受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影响而客观研究的启蒙外”“这不仅还原着马克思的真实面目”概括形成答案阅读文本,完成相应小题马克思之墓南帆在英国,可以见到许多名流的塑像,威灵顿、丘吉尔、司各特、牛顿等。牛津大学的图书馆是某个富

15、豪捐赠的,图书馆门前就有一尊这个富豪的铜像。伦敦的某个地铁站口甚至塑起了一尊福尔摩斯像。海德公园里矗立了一座金碧辉煌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如此之高,以至于拍照时不得不用广角镜头。纪念碑纪念的是一个叫阿尔伯特的男人。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生平事迹,他最为重要的身份是女王的丈夫。据说他去世之后,伤心的女王大约有七年的时间不理朝政。这座纪念碑应当是爱情和皇家财富的共同象征。其实,英国人更为热衷的是另一桩爱情纠葛戴安娜王妃的故事。纪念戴安娜的活动至今不衰。戴安娜逝世的周年忌日,无数人自愿地献上了鲜花和花圈。海德公园几条主干道的路面上,每隔不远的距离就钉有一面铜牌子因为戴安娜曾经从这几条路上走过。人们爱戴戴安

16、娜的原因不仅是她的美貌,更重要的是她的平民精神。她时常以王妃的身份参加多种慈善活动,她不在乎皇室装腔作势的清规戒律,也没有刻意将那一场举世瞩目的婚礼作为摆脱平民世界的仪式。可是,这种爱戴之中是不是仍然隐藏了某些势利之心呢?戴安娜的传奇寄托了众多凡人的梦想,而且,戴安娜故事的后半段仍然是这种故事的延续。她可以大步跨出肯辛顿宫的大门,然而,接走她的仍然是埃及巨富多迪的奔驰轿车。热衷于戴安娜平民精神的英国人大概不会想到马克思了。没听说英国的什么地方有马克思的塑像。马克思说了一些权贵们不爱听的话,有钱人当然不想为他树碑立传。令人感叹的是平民的沉默。穷困的马克思为无产者呐喊了一辈子,风雨无阻。然而,那么

17、多人却慷慨地将鲜花和花圈掷给了象征性参加过几次慈善活动的戴安娜。这个世界肯定有什么地方,出了差错。当然,还不是所有的人都被电视或者报纸上名流表演的消息收买。还有人懂得马克思和资本论。英国的BBC开展了一项调查谁是影响20世纪的十位名人?广泛投票的结果,马克思竟然名列榜首。这个消息令许多人意外,也令许多人惊喜。这个消息令人恢复了一些信心:历史的天平仍然存在。前往拜谒马克思墓的时候才知道,马克思所安葬的海格特公墓已经私有化,一个毕生倡导公有制的思想家还是无法让他的葬身之地脱离旧世界。收购海格特公墓的是一个老妇人,她规定进入公墓必须交费。尤为苛刻的是,每带入一台照相机必须加付一个英镑。马克思的墓原先

18、夹杂在一大堆坟墓之间,平躺于地上。20世纪50年代中期,英国工人和各国共产党合力重建了马克思墓。新的马克思墓位于公墓东北角的路边,墓碑是花岗岩砌成的一个高8英尺的方柱,方柱顶上安放着马克思的铜铸头像。“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看着墓碑上镌刻的这一句马克思的名言,心中无限感慨。返回的时候,有人问起马克思的后代。据说伦敦还有一个,不知是第几代孙子或外孙,在开出租车。如果这个传闻属实,那么,他至今应该还是标准的工人阶级的一员吧。(有删改)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在写英国人对名流的态度时用语饱含讥讽,鲜明地表现出对世俗观念的否定以及对英国平民的批

19、判。B作者写到世人对马克思的态度和评价时情感复杂,但态度鲜明:能多给这位伟人一些注视的世界才是清醒公平的世界。C本文以“马克思之墓”为题,却用大量篇幅写了社会名流和权贵的塑像和纪念碑,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了本文的主题。D文章结尾关于马克思后代的传闻看似闲笔,实则深刻,因为作者从中得到安慰,马克思主义后继有人了。9第段中引用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后,作者为什么会“看着墓碑上镌刻的这一句马克思的名言,心中无限感慨”?请结合文意加以概括说明。10请结合文章最后一段提及马克思后人的情况,简要分析本文中作者这样安排的深意。【答案】8B9(1)马克思

20、作为思想家毕生倡导公有制,但他没能改造这个私有制世界,连他的葬身之地都成了他人的私有财产,这令人无限感慨。(2)在马克思身后,人们的势利之心也无任何改变,马克思被他为之奋斗的平民们冷落,也令人无限感慨。10(1)文章结尾关于马克思后代的传闻看似闲笔,实则深刻,意味深长地印证了马克思“问题在于改造世界”的名言。(2)交代马克思后代的传闻,也表现了马克思身后的寂寞,延伸了上段“无限感慨”之情。【分析】8试题分析:A项,“对英国平民的批判”不合文意,文中反映出英国平民对名流的态度中隐藏了某些势利之心,表达的是作者内心的悲哀。C项,“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了本文的主题”不当。文中写名流和权贵的

21、塑像和纪念碑是为了衬托马克思身后的悲凉,不是欲扬先抑的写法。D项,“作者从中得到安慰”文中无此意。9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应结合上下文来思考。“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落实在马克思身上就是为无产者呐喊,倡导公有制;“问题在于改造世界”从上文来看,马克思没能够改造世界,英国平民仍然存在着功利之心,就连马克思墓所在的海格特公墓都已经私有,受人冷落。马克思生前身后的经历印证了马克思的名言,作者难免心生感慨。点睛: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常见的命题形式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意;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的意思。一般的解题思路是:对内涵比较丰富的语句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

22、进行分析,答题步骤:抓关键词上下勾连;对使用特殊表现手法的语句,就要抓住它使用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答题步骤:还原手法作用情感(把握修辞由表及里);对结构复杂的句子,对句子每一部分都要给以解释。本题所给句子出现在文章倒数第二段,就要结合上下文及文章主旨来解答。10试题分析:结尾交代马克思“不知是第几代孙子或外孙,在开出租车”,而且强调是传闻,表明人们不关心马克思的身后事,反映出人们对马克思的淡漠态度,马克思身后寂寞,这就与上文写作者的感慨统一起来了。结合上文来看,作者在结尾处交代马克思的后人在开出租车,并说“至今应该还是标准的工人阶级”,也在暗示,社会并没有得到改造。三、语言表达阅读下面的文字,

23、完成下面小题。革命导师们,而且亲自作出了用实践去检验一切理论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论的光辉榜样。对待著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所共同创造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文献共产党宣言的态度,就是一个事例当中的许多生动的例子。1848年宣言发表后,在45年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在用实践来检验它。宣言的七篇序言,详细地记载了这个事实。首先,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说来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同时他们又指出:“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28页)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新实践的不断检

24、验,包括新的历史事实的发现,曾对宣言的个别论点作了修改。例如,宣言第一章的第一句是:“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恩格斯在1888年的宣言英文版上加了一条注释:“确切地说,这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1页)这是因为,宣言发表以后人们对于社会的史前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摩尔根的调查研究证明:在阶级社会以前,有一个很长的无阶级社会阶级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可见,说“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并不确切。恩格斯根据新发现的历史事实,作了这个说明,修改了宣言的旧提法。宣言还有一个说法,说到无产阶级要用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以推翻资产阶级

25、。1872年,两位革命导师在他们共同签名的最后一篇序言中,明确指出:“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已有很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29页)列宁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个说明十分重视,他认为这是对共产党宣言的一个“重要的修改”。(列宁选集第3卷第201页)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标点符号有误,修改后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

26、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29页)B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29页)C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29页)”D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I卷第229页)”1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语法上有问题,请把它改成正确的句子。1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27、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答案】11A12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他们所共同创造的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文献共产党宜言的态度,就是许多事例当中的一个生动的例子。13不仅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并非从来就有的【分析】1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运用能力。画线部分属于 “明确指出”的内容,前面已经有了冒号和双引号连用,可见是直接引语,整个引文出处应该放到双引号外边,排除CD。划线部分属于引文里面的引用,里面的引语应该用单引号,排除B。故选A。1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对待著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所共同创造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文献共产党宣言的态度,就是一个事例当中的许多生动的例子”处有三处问题

28、。根据上文语境“而且亲自作出了用实践去检验一切理论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论的光辉榜样”看来,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共产党宣言态度而非别人对待共产党宣言的态度,所以“对待著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态度”主客倒置,需要把“对待”放到主语“马克思和恩格斯”后面;“著名的”修饰限制对象有歧义,可以是“马克思”也可以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抑或是共产党宣言;“一个”有歧义,是“一个”事例还是一个例子表述不清楚,需要和“许多”调换位置。于是改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他们所共同创造的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文献共产党宜言的态度,就是许多事例当中的一个生动的例子。13本题考查补写能力。两处要联系上下

29、文的意思,处要注意后面有“而且”“亲自作出了用实践去检验一切理论”;处注意“在阶级社会以前,有一个很长的无阶级社会;阶级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说明阶级社会不是从来就有的。14请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要求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因此,面对当前国际上的各种马克思主义思潮和人为制造马恩对立的状况,我们更为重要的是学会去剖析辨别把握这些“新发现”“新观点”的目的与实质,既不能一味否定,也不要不加鉴别地去追捧吸收,而是要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并以此来指导实践,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答案】文段借用恩格斯和习近平总书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