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下 162 《六国论》(同步习题)(解析版)_第1页
高中语文必修下 162 《六国论》(同步习题)(解析版)_第2页
高中语文必修下 162 《六国论》(同步习题)(解析版)_第3页
高中语文必修下 162 《六国论》(同步习题)(解析版)_第4页
高中语文必修下 162 《六国论》(同步习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国论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革灭殆尽(di) 暴霜露(bo) 弊在赂秦(l)B思厥先祖父(ju) 为国者(wi) 洎牧以谗诛(j)C日削月割(xu) 一夕安寝(qn) 小则获邑(y)D六国互丧(sng) 如弃草芥(ji) 抱薪救火(xn)【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字音辨析能力。解此类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A项,“暴霜露”中“暴”应读“p”,意思是“暴露在霜露之中”;C项,“一夕安寝”中“寝”应读“qn”,意思是“睡上一夜安稳觉”D项,“六国互丧

2、”中“丧”应读“sng”,意思是“六国相继灭亡”故选B。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D不能独完【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词活用类型判断能力。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对于词类活用,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平时注意多积累,总结规律。本题,例句:礼:名词作动词,礼待,礼遇;A项

3、,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B项,日,月: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C项,下:名词作动词,吞下;D项,完:形容词作动词,完好保全。故选C。3下列句子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A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洎牧以谗诛D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句式掌握和判断能力。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于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标识能记忆并运用。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依据意思和各种句式的特殊标识。本题主要考查被动句,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A项,被动句,“为所”表被动,翻译为: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B项,被动句,“削”“割”,被削减,被割

4、让。翻译为:(这些国家的)土地天天被削减,月月被割让,而走向灭亡;C项,被动句,“诛”,被诛杀。翻译为: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诛杀;D项,不是被动句。翻译为:还有可以用不贿赂国秦的手段战胜秦国的态势。故选D。4对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秦以攻取之外以有尺寸之地举以予人以地事秦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洎牧以谗诛不赂者以赂者丧A/B/C/D/【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

5、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考查了虚词“以”的意义,以:介词,用;以:连词,而;以:目的连词,来;以:介词,用;以:连词,而;以:介词,因为;以:介词,因为。故选D。二、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路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路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

6、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率:全都,一概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弥:更加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确定,断定D此言得之 得:得到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赂者以赂者丧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与战败而亡者 秦伯说,与郑人盟.C则秦之所大欲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奉之弥

7、繁,侵之愈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提出中心论点之后,接着提出了两个分论点:第一个分论点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第二个分论点是“不赂者以赂者丧”。B在论证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时,作者主要用列举事例、对比和引用的论证方法,针对韩、魏、楚三国赂秦的弊端进行论证。C选文摆出秦“战胜而得”与诸侯“战败而亡”的事实,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秦之所大欲”与“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既照应了开头,又为下文的进一步论证做好了准备。D引用古人的话“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进行对比论证,贴切恰当,既补充了上文的

8、论证,又含有收束之意,而且使论证深入浅出,明白易晓,增强了说服力。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3)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答案】5D6B7D8(1)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锐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割地贿赂秦国,自己的力量就亏损了,这是灭亡的原因。(2)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暴虐的秦国的贪欲却永不满足,(诸侯)送出的土地越多,(秦国)侵犯得就越厉害。所以,不打仗谁强谁弱谁胜利谁失败已

9、经断定了。(3)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对了。【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D项,“此言得之”的意思是“这话对了(这话说得在理啊)”,所以“得”的意思是“得当,适宜”。故选D。6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

10、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A项,以:介词,因为/以: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B项,与:介词,同、跟/与:介词,同、跟;C项,则:连词,那么/则:副词,就是;D项,之:代词,指秦国/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D项,“进行对比论证”分析错误,“引用古人的话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应为比喻论证。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

11、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兵”,兵器;“善”,好;“战不善”,仗打得不好;“弊”,弊病,弊端;“赂”,贿赂。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弊在赂秦”,弊病在于贿赂秦国;“亏”,亏损;“道”,规律。原因。(2)中的“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厌”,同“餍”,满足;“奉”,奉送;“弥、愈”,都是“更加”的意思;“繁”,多;“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诸侯)送给秦的土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也越厉害;“故”

12、,所以;“判”,确定,断定。(3)中“以”,用;“事”,侍奉;“犹”;犹如,就好像;“薪”,柴;“得”,得当;“得之”,得其理。之,指上面说的道理;“此言得之”,这话对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心术苏洵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 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

13、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可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

14、一静可以制百动。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棰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按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选自四部丛刊本嘉祐集,有删改)(注)袒裼(tnx):脱去上衣露出身体。乌获:古代大力士。9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15、)A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棰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B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棰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C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棰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D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棰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烽燧:烽火。古代边防警报的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间燃火叫“燧”。这里泛指军队的警戒工作。B斥堠:古代用来瞭望敌情的土堡。这里指放哨、瞭望。C黄帝:传说中我国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相传曾在战争中多次取胜,打败了炎帝

16、、蚩尤, 成为部落联盟的领袖。D冠胄衣甲:冠,帽子。胄,古代作战时戴的头盔。衣,衣服。甲,铠甲,古代战士穿的用皮革或金属片制成的护身服。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 项是()A当将领的道理,首先应当培养智谋胆略,这样才可以控制战争形势有利与不利的变化,才可以应付敌人。B大凡用兵,应当崇尚正义,只有正义才能激怒士卒,当士卒激起义愤时,就可驱使他们百战而不殆。C要使战斗力无穷无尽,既要能利用形势来巩固军队的阵容,又要能够利用形势来巩固自己。D邓艾用绳索挂着士兵翻山越岭,偷袭蜀国,因为刘掸的昏庸,蜀国的百万大军才会束手就擒。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凡兵上义,不义,

17、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所有不可措手足也。(2)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答案】9A10D11D12(1)大凡用兵,应当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 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轻举妄动。并不是一动就会造成失败,而是怕将来会弄到手足无措的地步。(2)我军的短处,我把它显眼地暴露出来,使敌军心生疑虑而退却;我军的长处,我暗中藏起保护起来,让敌军轻率大意而落入我的圈套,这就是善用长处及短处的策略。【分析】9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

18、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尺棰”“猛虎”“手”“蜥蜴”“色”“步”“人”“情”,虚词“所”“则”“至于”“而”“之”“也”,“奋呼而操击”与“变色而却步”句式结构相同,BD项,“则”为连词,意思是“就”,连接前后两个句子,根据句意“有所依赖,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败”,“则”前应断开,排除BD两项;C项,“奋呼而操击”“变色而却步”是相同的句式结构,根据前后对称原则,“变色而却步”中间不应断开。再结合本句意思:有所依赖,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败。手中有了短棍,碰上猛虎,就会大声喊叫,用棍去击虎;两手空空,遇到一条四脚蛇,

19、也会吓得脸上变色而后退,这是一般人的通常心理。句子可以断开为: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棰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故选A。10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冠,帽子衣,衣服”说法错误,“冠”“衣”这里都用作动词,是“戴”“穿”的意思。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

20、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D项,“因为刘禅的昏庸,蜀国的百万大军才会束手就擒”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五段,原文为“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百万大军会束手被擒是因为邓艾“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轻视刘禅而冒险行动。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

21、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兵”,用兵;“上”,通“尚”,崇尚;“虽”,即使;“利害”,偏义复词,偏在“害”上,意思是“失败”;“措手足”,手足无措;“而他日将所有不可措手足也”,而是怕将来会弄到手足无措的地步。(2)中“所短”,短处;“抗而暴之”,指把它显眼地暴露出来;“之”,代词,代指敌军;“却”,退却;“阴”,暗中;“狎”,指轻率大意;“使之狎而堕其中”,让敌军轻率大意而落入我的圈套;“此用长短之术也”,判断句,这就是善用长处及短处的策略。【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

22、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当将领的原则,首先应当培养智谋胆略。即使泰山在面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前面突然出现而眼睛不眨,这样才可以控制战争形势有利与不利的变化,才可以应付敌人。大凡用兵,应当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轻举妄动。并不是一动就会造成失败,而是怕将来会弄到手足无措的地步。只有正义才能激怒士卒,当士卒激起义愤时,

23、就可驱使他们百战而不殆。一切作战的措施是,战前要积蓄财力物力,临战时要养精蓄锐,战争打响后要鼓足勇气,胜利后要保持斗志。谨慎地做好警报工作,严密地做好侦察瞭望工作,使得耕种者一心生产,用这来积蓄财力物力;给士兵丰厚的给养,使他们得到休息,用这来养精蓄锐; 打了小胜仗不松劲,吃了小败仗更要加强缎炼.用这来提高士气:用人时不要一下子满足他的欲望,用这来保持其斗志=所以.用兵就是要使士兵常常胸怀义愤,心中有欲望而总不满足。义愤不能全部爆发就勇气十足,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继续追求。所以即使统一了天下,而士兵仍不厌战,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多次战争后,他的士兵依然斗志不衰的原因。凡是做将帅的,必须足智

24、多谋而又威严;当士兵的,应当愚昧一点。足智多谋就使人感到高深莫测,威严就使人感到凛然不可侵犯,因此士兵都把自身交出来听从号令,这样,怎么能不愚昧呢?只有士兵愚昧了,将帅才能够与他们同生共死。凡是军事行动,必须了解敌方的主帅,了解敌方的将领,然后才可以进行冒险行动。邓艾用绳索挂着士兵翻山越岭,偷袭蜀国,如果不是刘禅的昏庸,那么百万大军就会束手被擒,邓艾本来就是觉得可以轻视他们才冒险行动的。所以,古时候贤明的将帅,既能以自己的兵力去试探敌人,又能以敌人来检验自己的军队,因此,可以决断自己军队的行止。凡是担任主将的原则是,必须通晓事理后才可以起兵,了解作战形势后才可以打仗,知道节制后才可以指挥军事。

25、通晓事理则理不亏,了解作战形势则能保持不败,知道节制则不会陷入困境。见了小利不发兵,见了小患不避让,因为这些小利小患,不值得我施展才略,(只有这样)然后才能对付大利大患。只有善于蓄养本领又爱惜自己军队的人,才能无敌于天下。 所以一忍可以抵御各种轻率的勇猛,一静可以控制各种轻举妄动。军队各有长处及短处,无论是敌军或我军都是一样。那么请教:“我军的长处,我拿出来发挥它,但敌军不与我较量;我军的短处,我掩藏起来搁置一边,而敌军却偏要与我较量,怎么办呢?”回答说:“我军的短处,我把它显眼地暴露出来,使敌军心生疑虑而退却; 我军的长处,我暗中藏起保护起来,让敌军轻率大意而落入我的圈套,这就是善用长处及短

26、处的策略。”善于用兵的,要使士卒既要无所顾忌而又有所依赖。无所顾忌,就知道死不足惜;有所依赖,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败。手中有了短棍,碰上猛虎,就会大声喊叫,用棍去击虎;两手空空,遇到一条四脚蛇,也会吓得脸上变色而后退,这是一般人的通常心理。明白这道理的,就可以带兵了。脱掉上衣露出胸臂而手执利剑,则连大力士乌获也不敢逼近;戴着头盔,身穿战甲,却靠着武器睡大觉,那么连小孩也能弯弓射箭把他杀死。所以善于用兵的能利用形势来巩固军队的阵容。能够利用形势来巩固自己的,那么战斗力就会无穷无尽。三、情景默写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六国论中,苏洵认为齐国灭亡的原因是“ ”,认为燕国灭亡的原因是“ ,

27、 ”。(2)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将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 , , 。(3)苏洵在六国论中以“ , ”两句回忆了六国先辈们开辟事业的艰辛。(4)在六国论中,苏洵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出诸侯割地越多,秦国侵略越急的句子是: , 。【答案】(1)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2)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3)暴霜露 斩荆棘 (4)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

28、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嬴”“荆卿”“速”“洎”“谗”“邯郸”“武”“暴”“荆棘”“弥繁”“侵”“愈”,理解字义去记忆。四、语言表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的一批垃圾桶有了专属“身份证”。管理部门为辖区内部分餐馆的餐厨废弃物专用桶加装了电子芯片,借助芯片,管理部门得以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和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目前,全区已安装“身份证”的商家达到800家。餐厨废弃物经过油水分离、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技术环节后,实现了_的功效,可用于提炼生物柴油、沼气发电等多个领域。我国每年餐厨废弃物产

29、生量高达9000多万吨,是一笔可以再利用的资源,然而废弃物实际处理率不足20%,效率低下的局面,在媒体的广泛科普之下,早已_,为人诟病。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监管,不法分子介入其中,餐厨废弃物去向“成谜”。通过安装“身份证”,( ),同时也提升了餐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效率,变废为宝,产生了理想的经济效益。一枚电子芯片,也植入了城市管理者_的责任。面对地沟油猖獗的严峻形势,城市管理者只有换位思考、主动作为,才能_,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并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B管理部门得以监

30、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并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C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及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D管理部门得以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及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有效阻止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我们安全的舌尖B不但有效阻止了回流餐桌的地沟油、边角料,保障舌尖上的安全C既有效阻断了回流餐桌的地沟油、边角料,保障我们安全的舌尖D不仅有效阻断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舌尖上的安全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推陈出新 众目昭彰 义不容辞 推己及人B新

31、陈代谢 众目睽睽 责无旁贷 推己及人C新陈代谢 众目昭彰 义不容辞 以己度人D推陈出新 众目睽睽 责无旁贷 以己度人17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论作者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他写这篇文章时,北宋王朝正对强敌契丹(辽)、西夏奉行以贿赂求苟安的政策。B对“伶官”的解释:因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C“序”:写在著作或正文之前评论、介绍作品内容的文字,按用途可分为书序、诗序、文序、赠序。D韩愈,字退之,他和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18下列对所学文言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病偻,隆然伏行:脊背弯曲,即佝偻病B良有以也:原因

32、C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已经D夫子哂之:笑19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临夏中学将于5月上旬举行文化艺术周活动,届时每个班都将有各自的节目登场。快来给自己的班级想个口号加油鼓劲吧!要求主题鲜明,有一定的文采,且不超过16个字。【答案】14A15D16A17A18C19用文化艺术震撼心灵的孤寂【解析】14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此句语病有两处:一是“监控和有效避免”与后文的搭配不当问题;二是“去向、来源”的语序不当问题。修改要结合上述两点,分别合理搭配,再调整词语顺序,题中BC项,“去向、

33、来源”语序不当;CD项,“监控和有效避免”与后文的搭配不当。故选A。15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题中A项,从关联词看,“虽然”表承认基础上的转折,与后文缺乏逻辑关系;B项,从语境看,“阻止”的时过程,而不仅仅是“地沟油、边角料”这类现象;C项,从搭配看,“保障”的是“安全”,而不是“舌尖”

34、。故选D。16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第一处,“推陈出新”和“新陈代谢”都有以新的代替旧的之意,前者强调主观努力的结果,后者强调事物的客观规律。根据语境“可用于提炼生物柴油、沼气发电等多个领域”,此处选用成语“推陈出新”。第二处,“众目睽睽”和“众目昭彰”都有众人用眼睛看之意,前者只指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后者则指群众的眼睛看得清楚。根据语境“在媒体的广泛科普之下”,此处选用成语“众目昭彰”。第三处,“义不容辞”和“责无旁贷”都有应该承担不能推辞的意思,前者侧重于在道义上不允许推脱,后者侧重于责任上不可推卸。根据语境“换位思考、主动作为”,此处选用成语“义不容辞”。第四处,“推己及人”和“以己度人”都有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