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五游褒禅山记导读:一、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二、认识本文所阐发的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 “深思慎取”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明白这两者在当今改革开放时代 的借鉴意义。三、掌握“各”、“极”、“观”、“求”、“其”等文言词的 多种含义;辨析一些词性活用的情况;学习判断句的两种形式。教学设想一、“即事明理”的写法学生比较陌生,这既是本文的难点,也 是重点,指导学生列表理清记叙和议论的呼应关系,力求讲得透辟-点。二、让学生利用课文注释,使用工具书自己串讲翻译,必要时教 师进行点拨、解难,培养自学能力。三、凡是要学生辨析、积累的实词
2、和虚词,除弄清它在本文的含 义和作用外,还要引导学生联系读过的文言思考一下曾经出现过的意 义和用法,使之反复巩固,温故知新。教学时数三教时第一教时教学要点作者和课文简介,串讲第1、2两段。敦学步骤、导入新课。.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用文言文写作的游记?小石潭记、登泰山记、醉翁亭记.这些游记共同的侧重点是什么?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我们今天学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课题)。这篇游记与我们过去学过的那些游记不同, 它不重在表现山水之美,而是在记 游的基础上用酣畅的笔墨进行大量议论,记游实际上只是个引子,说 理才是全文的中心。学习这类游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二、简介作者
3、及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一次未能尽兴的游览, 作者深感后悔和遗憾,照 理说,这样的游览没有多少值得写的东西, 可是作者却据此得出两点 深刻的启示:一是世上神奇雄伟、美丽壮观的景色,常常在艰险、遥 远的地方,必须不避艰险,“尽吾志”以赴之,才能于己无悔,不为 人讥。这里虽然是说游山,实际上是以游山作比喻,说明不论研求高 深的学问,还是创建宏伟的事业,都必须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完成自 己的意愿。二是由于古代文献资料的散失,后代以讹传讹,求学的人 们对于学问必须“深思慎取”。这两点都是值得借鉴的。王安石在一 生从政、治学的道路上就是这样坚韧不拔地前进的。 他在宋神宗时作 宰相,认准了 “变法”于国有利,
4、决心推行新法,尽管守旧派强烈反 对,他却毫不动摇,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反对北宋初年淫靡的文风,主 张文章应“有补于世”。他的文章结构谨严,说理透辟,笔力雄健,语言洗炼,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了解作者的这些生平事迹,能 更深刻地理解这篇游记体散文所蕴含的深意。三、课内预习。对照注释细读课文第1、2两段,借助工具书弄懂疑难字词。四、讲读第1、2段:(一)指名朗读、口译。如有疑难则请其他同学回答或由教师点 拨。重点掌握以下词、句(作适当板书):一词多义:. “卒”:死。“卒葬之”。终于。“卒相与欢”。(廉 颇商相如列传)士兵。“夫以疲敝之卒”(赤壁之战
5、)“文”:碑文,整篇文章。“其文漫灭。”文字。“独其 为文”。、华美、有彩饰。“舍其文轩”。(公输). “道”:道路。“有碑仆道”。说、讲。“何可胜道也 哉”。道理。“传道受业”(师说)正确的方法。“策之不 以其道”。(马说)。. “极”:尽,尽情享受。“极夫游之乐”。至多,最 多。“亦极七八万耳”。(赤壁之战)词性活用:. “舍”: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始舍于其址”。. “名”:命名,称呼。名词活用为动词。“名之曰褒禅”。说清楚,说明白。名词活用为动词。”而莫能名者”. “穷”:穷尽,走到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好游者亦不 能穷也”。“者也”表示判断的两种形式:表示单纯的判断,“者”前
6、是主语,“者”后是谓语。如“今 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家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者”在这里除了表示停顿语气 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盖音谬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二)引导学生讨论问题:.概括这两段的段意,指出主要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提示:记叙游山的见闻和经过。主要使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游记一般要写出景物的方位,使之在读者的印象中产生空间 概念,形成立体感。试以华山洞作为参照物,说出禅院、仆碑、前洞、 后洞的方位。提示:禅院在距华山洞五里的西面,因为华山洞“距其院东五里”; 仆碑在华山洞西面百余步的地方,因为仆
7、碑是作者从禅院东去华山洞 的路上看见的;前洞就是华山洞,前洞的“前是相对于后洞的“后” 而言的;后洞在华山洞北面五六里的地方,因为华山洞在“华山之阳”, “由山以上”则是北面了。.第1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仆碑及仆碑上的文字?提示:写仆碑是为后面议论埋下伏笔,作者认真考证仆碑上的文 字,探究事理的本源,充分体现了他“求思之深”的探索精神,也是 后面议论中提出“深思慎取”的依据。.第2段略写什么?详写什么?运用了哪些对比?有哪些作用?提示:略写前洞(1 9字),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特点及游后洞的 所见所感。多处设比: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幽深对比;前洞”记 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已少”、“其至又加少”
8、对比;“余 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 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比。作用是为第二部分的议论 作铺垫。(三)全班朗读课文两遍。五、布置作业。.将文中出现的有“具”字的句子全部找出来,并归类整理。.预习3、4、5段,借助课文注解及工具书试口译。第二教时教学要点一、指导整理“具”字的几种用法。二、讲读课文第3、4、5段。教学步骤一、检查作业。“其”字在文中有二十处之多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 指示代词, 相当于“那” “那个” “那些”。人称代词,相当于“它”(他)。 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作“它(他)的”讲。人称代词,活用 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我们”、
9、“自己”。助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如“其孰能讥之乎”。二、讲读课文第3、4、5段。(一)指名朗读、口译第3段:重点掌握如下词、句:一词多义:. “观”:观察、看。“古人之观于天地”景象。“非 常之观”。建筑物的一种,读 guan, “大王见臣列观”。(廉 颇简相如列传). “得”:能够。“不得极夫游之乐”。心得、收获。“往 往有得”。融洽。“与公甚相得”。得到,获得。“某得八焉”。(、均王忠肃公翱事). “夷”:平坦。“夷以近”。铲平、削平。“今操蔓夷 大难”(赤壁之战)。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及外国的一种蔑称。“南抚夷越”。(隆中对). “相”:帮助、辅佐,读 xi a ng。“无物
10、以相之。 宰相、丞相,读xi ango ”操虽托名汉相”(赤壁之战)互 相,读xi a ng。卒相与欢。“(廉颇商相如列传)。古今异义:“非常”:本文义为“不寻常”、“非同一般”,是两个词。如: “非常之观”。不同于现代汉语表程度的副词。虚词:“以”:作介词用:因、由于。“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用来、拿。“无物以相之”。作连词用,相当于“而”:表并列。“险以远”。表承接。“由山以上”。句子:.“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双重否定句,强调“志”的重要。.“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中间省略了 “而不至” 之类的话,翻译时要补出,否则意思不连贯。(二)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本段着重写什么?提示:写游褒
11、禅山的心得体会,抒发自己的感想,即第一句中所 说的“有叹”。这一段可分几层意思?你对作者在文中所说的道理如何评价?提示:五层意思:用一 “叹”字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以古 人作为立论的标准,从“求思”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分析了古人“往 往有得”的原因。拿世人的避难就易,同古人的“求思”精神对比。 阐述宏伟目标,险远的道路和“志”、“力”、“物”三者的内在 联系。强调只要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即使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梅”。作者揭示了 “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首先 要有志,虽然有矢志不渝的决心,但力量不足也不行,尽管志向坚定, 力量充足,然而到了幽暗昏惑之境地,如果没有
12、外物相助,也不能至。 既强调了 “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反映了作者朴素的 唯物主义观点,又强调了 “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可“无悔”、“无讥”,体现了作 者朴素的辩证观点。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 又是治学 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业之道。这对于我们治学、处事、创业都 有很大启发。三、讲读第4段。(一)指名朗读、口译。重点掌握如下词、句:一词多义:. “悲”:感叹、叹惜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悲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哀怜。余悲 之,且曰:若毒之乎? (捕蛇者说). “胜”:尽she ng。何可胜道也哉
13、”。能承担,禁 得起,shengo “沛公不胜杯构”(鸿门宴)。优美的,sheng。”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胜利,sheng。”终 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词性活用:. “谬”:弄错,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世之谬其传”. “传”:流传下来的文字,动词活用为名词。“后世之谬其传”(二)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生发出来的? 提示:作者认为治学不应当轻信盲从,以讹传讹,而应该“深思慎取”,也就是要经过自己头脑的认真辨析思考,然后谨慎地采取其中合理的部分,扬弃那些有谬误的东西。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作 者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
14、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地得出治学 必须“深思慎取”的结论,逻辑十分严密。四、讲析第5段。这一段是补叙,交代同游者籍贯、姓名和写作本文的时间并署名。思考: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记在这段文字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提示:能使行文简洁,避免横生枝节。五、全班齐读3、4、5段。六、布置作业。.思考文后练习一,找出记叙部分与议论部分相照应的句子,并试行编写本文记叙与议论部分前后联系对照表。.完成课文后练习三、四。第二教时教学要点理清课文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弄清叙议如何有机结合。一、问题讨论。本文的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是怎样紧密联系的?(试从过渡衔
15、 接;两部分在文字上的前后呼应;游山与治学处世两者的内在联系这三方面思考)提示:两部分之间使用了过渡句:第二段最后一句“不得极夫 游之乐”开启下文,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 全段,使文章前后衔接,过渡自然。文字上前后呼应,意思贯通,起照应作用的句子有“夫夷以近, 则游者众”和“其下平旷记游者甚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来而记之 者已少”;“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和“其见愈奇”;“非有志者” 和“怠而欲出者”;“随以止”和“遂与之俱出”;“可讥”和“人 咎”;“在己为有侮”和“悔其随之”;“仆碑”和“有碑仆道”; “古书之不存
16、”和“其文漫灭”;“谬其传”和“音谬”。前文的记 叙正是为议论部分埋下伏笔,使议论有依据。议论部分是记叙的深化, 是从具体事物中悟出来的含有哲理的感想。作者把治学处世比作游山,抓住它们之间的共同点:都必须具 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态度。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指定一人到黑板上写出自己编订的“前后两部分对照表”,其他同学补充订正。二、指名一人报告完成文后练习三的情况 (不仅要指出哪一个词 与其他几个不同,还要说明各自作何解释)。第一组:“观”:A与C作观察、考察讲,动词,读 guan; B 与E作景象讲,名词,读guan; D的意思是建筑物的一种,读gua n。第二组:“名” A、B. C作命名讲,动词。D的意思是名称、 名义,名词。第三组:“文” A、D作碑文、文章讲,名词;B、C作字讲, 名词;E的意思是掩饰,动词。第四组:“求” B、C、D作寻求、索求讲,动词,A的意思是 探究、思考,动词。四、指名三人报告完成“思考和练习四”的情况(一人加标点, 一人翻译,一人指出主要观点,每个人完成后让同学们讨论,质疑)。参考答案:加标点:者,已矣;绘画也。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巧且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盐业市场十三五规划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吕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软件项目研发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食品分析与检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北大学《计算机网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重庆市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计量经济学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东学院《岩石力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云南省建筑安全员知识题库及答案
-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健身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盛华职业学院《三维影像设计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Illustrator设计教案(第一讲)课件
- 我国的双重国籍问题研究 边防管理专业
- 广东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
- 全电发票样式
- (完整)药剂学教案
- 提案改善课件全员版
-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冯至《江上》
- 铜陵油库重油罐区工艺设计
- 质量手册CCC认证完整
- DB51∕T 2767-2021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 反兴奋剂考试试题与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