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教学设计)同步教学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52fb63741a8d2832afd0138825388fc/e52fb63741a8d2832afd0138825388fc1.gif)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教学设计)同步教学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52fb63741a8d2832afd0138825388fc/e52fb63741a8d2832afd0138825388fc2.gif)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教学设计)同步教学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52fb63741a8d2832afd0138825388fc/e52fb63741a8d2832afd0138825388fc3.gif)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教学设计)同步教学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52fb63741a8d2832afd0138825388fc/e52fb63741a8d2832afd0138825388fc4.gif)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教学设计)同步教学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52fb63741a8d2832afd0138825388fc/e52fb63741a8d2832afd0138825388fc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参考了网络媒体等不少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逻辑推理的三种有效形式,理解各种推理形式的推理规则,从而正确运用语言。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实例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形成逻辑思维,在阅读中增加思考的深度,培养比较探究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 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更清晰地理解语言中体现的逻辑。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引导学生通过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进行交流和沟通,做到无懈可击。教学重点 了解逻辑推理的三种有效形式,理解各种推理形式的推理规则。教学难点 通过实例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形成逻辑思维,在阅读中增加思考的深度,培养比较探究能
2、力。教学方法 比较法、观察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比较异同初感悟出示实例:前提:所有的虚词都是词, 所有的介词都是虚词,结论:所有的介词都是词。前提: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 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结论:借代是比喻。让学生判断这两个推理是否有效,明确这两个推理的前提都为真,但1的结论为真,2的结论为假,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为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 1 * GB3 * MERGEFORMAT 这两组推理都有三个概念,前提中有一个概念是重复的。 = 2 * GB3 * MERGEFORMAT 重复的概念的位置不一样,导致结论的真假不同。要求学生把上边两组推
3、理用概念间的关系示意图将其表现出来。如此,我们就能很直观地看出,第一组中“词”和“虚词”,“介词”和“虚词”都是包含关系,推理结论一定为真;而第二组中的“比喻”和“借代”是反对关系,推理结论则为假。这就是因为第二组的推理形式是无效的,那我们怎么判断推理形式是否有效,让我们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二、指点迷津见真知 = 1 * GB4 * MERGEFORMAT 演绎推理1.“三段论”直言推理若是把上边两组推理不可替换的成分保留,可以替换的用大写字母M、S、P表示,再用横线把前提和结论隔开,就会得到如下的抽象形式:所有的M都是P 所有的S都是M 所有的S都是P所有的P都是M 所有的S都是M所有的S都是
4、P我们发现,上述推理是由两个前提推出一个结论,我们把第一个前提称为“大前提”,把第二个前提称为“小前提”。把前提中重复的项叫“中项”(M),把其他两个分别称为“大项”(P)和“小项”(S),发现我们的推理中“大项”“中项”“小项”各出现两次,而且“中项”是“大项”和“小项”之间的桥梁,推理通过“中项”让“大项”和“小项”建立联系。认真观察,这两组推理形式哪里不相同,细心的学生能够发现是中项M的位置不一样,发现上边两组推理只是“大前提”的“大项”和“中项”的位置进行了对换,“小前提”和“结论”的表述完全一样,但推理形式却大相径庭。第一组的推理形式是“三段论”的一种基本形式。要保证 “三段论”推理
5、形式有效,我们必须遵守它的推理规则。一个正确的三段论,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项,否则就会犯“四词项错误”。三段论的中项至少要周延一次。中项作为联系大小前提的媒介,如果中项在前提中一次也没有周延,那么,中项在大小前提中将会出现部分外延与大项相联系,并且部分外延与小项相联系,这样大小项的关系就无法确定。我们的第二组推理就是因为比喻和借代都只是修辞手法的一种,而“一种修辞手法”恰恰又是我们的中项,在两个前提中都没有周延,所以得出的结论就是不正确的。在前提中不周延的词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如果前提中的大项或小项是不周延的,那么它们的大项或小项的外延就没有被全部断定,若结论中的大项或小项变为周延的,那么就等
6、于断定了大项或小项的全部外延。这样,造成了前后不一致,所推出的结论当然是不可靠的,其结论也不是由前提必然推出的。违反这条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称为“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两个否定前提不能推出结论。如果两个前提都是否定的,那么中项同大小项发生排斥。这样,中项就无法起到联结大小前提的作用,小项同大项的关系也就无法确定,因而推不出结论。前提有一个是否定的,其结论必是否定的;若结论是否定的,则前提必有一个是否定的。两个特称前提推不出结论。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的,结论必须也是特称的。2.选言推理除了上述“三段论”推理,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做出选择来权衡利弊,那我们就要进行选言推理。根据选言前提各选
7、言支之间的关系是否为相容关系,可分为相容选言推理和不相容选言推理。比较下边两组推理:他是教师或律师,他不是教师,他是律师。他是教师或律师,他是教师,他不是律师。让学生思考这两组推理是不是都有效,为什么?然后举手表决看思考的结果。第一组推理一定是有效的,因为它否定了一个选言支,那就只能是另一个选言支;但是第二组推理估计会有部分同学认为它也是有效的。明确:这两组推理中,“教师”和“律师”就是相容的关系,也就是说他可以既是教师又是律师,那这种推理就是相容选言推理。相容选言推理的推理规则就是“否定肯定式”,也就是说只有第一组推理才能有效。用p和q来表示就是p或q 非pqp或q非qp再看这样一组推理:要
8、么小李得冠军,要么小王得冠军小李没有得冠军,小王得冠军。这组推理中“冠军”只有一个,所以 “小李得冠军”和“小王得冠军”就是不相容选言推理,所以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推理规则是“否定肯定式”和“肯定否定式”,也就是说以下的推理也是有效的:要么小李得冠军,要么小王得冠军小李得了冠军,小王没有得冠军。用p和q来表示就是要么p,要么q非pq要么p,要么qp_非q要么p,要么q非qp要么p,要么qq_非p选言推理的推理规则是十分简单的,最重要的就是要判断出它是相容的还是不相容的,在日常推理中一定要留心。3.假言推理假言推理是一种有条件的推理,可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三种
9、。我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经常把“只要就”和“只有才”这两组关联词用错,其实从逻辑的角度,他们就是不同的假言推理。我们来比较这样两组推理:只要努力学习,就能拥有好成绩。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拥有好成绩。让学生互相讨论看这两组推理有什么区别。明确: “只要就”结论的出现只有一个条件,推理1中“努力学习”是“拥有好成绩”的唯一条件,只要达到“努力学习”这一条件,就必然会产生结论,同样,如果没有“拥有好成绩”就必然没有“努力学习”。“只有才”结论要出现就必然要有前提,没有前提就不会有结论。这样,我们就会明白“只要就”和“只有才”的推理方向上是完全相反的。那我们就把有前提就必然有结论的这种推理叫充分条件假
10、言推理,把有结论就必然有前提的这种推理叫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所以,“只要就”就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而“只有才”则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那么,我们就知道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两条规则:规则1:“肯前必肯后”: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规则2:“否后必否前”: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根据规则,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两个正确的形式:(1)肯定前件式如果p,那么qp_所以,q(2)否定后件式如果p,那么q非q所以,非p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也有两条规则:规则1: “否前必否后”: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规则2: “肯后必肯前”: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
11、;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根据规则,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两个正确的形式:(1)否定前件式只有p,才q非p_所以,非q(2)肯定后件式只有p,才qq_所以,p当然,还有一种特殊的假言推理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就是前提和结论能够互推,都是有效的推理形式。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两条规则:规则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规则2: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根据规则,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四个正确的形式:(1)肯定前件式p当且仅当qp_所以,q(2)肯定后件式p当且仅当qq_所以,p(3)否定前件式p当且仅当q非p_所以,非q(4)否定后件式p当且仅当q非q_
12、所以,非p以上的三种推理都是演绎推理,所谓的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到特殊的一种推理,那如果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就自然是归纳推理了。 = 2 * GB4 * MERGEFORMAT 归纳推理所谓归纳推理,就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可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每一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该类事物都具有该种属性的结论。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部分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该类事物都具有该种属性的结论。不完全归纳推理包括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 = 3 * G
13、B4 * MERGEFORMAT 类比推理还有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形式,叫做类比推理,亦称“类推”。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通过比较而推断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可分为完全类推和不完全类推两种形式。完全类推是两个或两类事物在进行比较的方面完全相同时的类推;不完全类推是两个或两类事物在进行比较的方面不完全相同时的类推。三、融会贯通展身手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把学生分为4组,分别完成课本中任务的1.2.4.5题,先找出前提和结论,进而概括出其中的推理形式。完成的就举手示意,最后每组推选出一位组长汇报结果。 = 1 * GB3 * MERGEFORMAT 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
14、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晏子使楚) 明确:这是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只有出使狗国,才会从狗门入;我是出使到楚国来(非出使狗国);所以,我不从狗门入。 = 2 * GB3 * MERGEFORMAT 河中石兽中的老河兵凭借自己的丰富经验,判断出石兽在上游。但有人认为老河兵即使没有相应的河道经验,也能够通过已知的情况推理出同样的结论,因为课文第1段交代了:“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如果这段话语序无误的话,说明一开始就在原地找过了,然后又到下游找,都没有找到,那石兽还能在哪儿呢?明确:这是一个不相容
15、的选言推理:石兽要么在上游,要么在原地,要么在下游;不在原地,也不在下游;所以,石兽在上游。 = 4 * GB3 * MERGEFORMAT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 ;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鲁迅藤野先生)明确:这是个简单枚举的归纳推理:结论是“物以稀为贵”,前提是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被尊为“胶菜”, 福建野生的芦荟就美其名曰“龙舌兰”。 = 5 * GB3 * MERGEFORMAT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
16、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明确:这是一个不完全的类比推理:前提:“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类比“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结论“皆以美于徐公”类比“王之蔽甚矣”。 = 4 * GB3 * MERGEFORMAT 由于前提中概括的事例过少, = 5 * GB3 * MERGEFORMAT 根据两类事物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其他属性也相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是正确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结论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四、学会取舍破二难我们现在一起来看一下课
17、本任务的 = 3 * GB3 * MERGEFORMAT ,学生先思考看哪里是前提,哪里是结论。 = 3 * GB3 * MERGEFORMAT 红楼梦第64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在私室内用瓜果私祭时想:“但我此刻走去,见他伤感,必极力劝解,又怕他烦恼郁结于心;若不去,又恐他过于伤感,无人劝止。两件皆足致疾。”明确: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演绎推理,叫二难推理,它的推理形式如下:如果我去林妹妹处,足以致疾;如果我不去林妹妹处,足以致疾;我要么去,要么不去,总之,皆足以致疾。认真的学生就会发现,这个推理是由两个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和一个选言推理得出一个两难的结论。贾宝玉去不去林妹妹那,林妹妹都足以致疾,这就让贾宝玉陷入到两难的境地。若是有学生看过红楼梦第64回,请学生起来说贾宝玉如何化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企业注销申请书
- 申请副部长申请书
- 电车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诊断技巧培训
- 电子商务的网络安全保障
- 二零二五年度门窗行业绿色建筑认证与评估合同
- 2025年度天津二手房市场二套房买卖合同范本
- 学雷锋先进个人申请书
- 天津市2025年机动车牌照租赁与新能源车补贴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房地产评估居间服务合同范本
- 公务员2012年国考《申论》真题卷及答案(地市级)
- 跨学科实践活动2 制作模型并展示科学家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历程(分层作业)-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解析版)
- 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 山东省物流工程师职称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新版)
- 35kV输变电工程(变电站、输配电线路建设)技术方案
- 化学废水水池清理施工方案
- 水痘护理查房课件
- 离婚协议书常用范本2024年
- 2024年各地中考语文卷【综合性学习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
- 基于CiteSpace患者旅程地图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 2024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数学试题 (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