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语文三轮考点培优 训练-古诗词阅读_第1页
2021届高三语文三轮考点培优 训练-古诗词阅读_第2页
2021届高三语文三轮考点培优 训练-古诗词阅读_第3页
2021届高三语文三轮考点培优 训练-古诗词阅读_第4页
2021届高三语文三轮考点培优 训练-古诗词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21届高三语文三轮考点培优 训练古诗词阅读2021届高三语文三轮考点培优古诗词阅读感旧陆游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奇士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余年。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写出了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英姿勃发的形象。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

2、外奇绝风光的深切怀念。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了解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2.阅读下面作品,完成问题。_(宋)余靖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远岫穿云翠,畬田得雨肥。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1).根据诗意,最适合做本诗题目的一项是(?)A.咏菊B.山馆C.饮酒D.野望2).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客馆萧条与诗人凭轩对竹的孤寂。B.颔联老归暗含着诗人自身的感慨。C.颈联穿字把静态山景写得活灵活现。D.尾联借用典故表明诗人坚贞高洁的志趣。3).全诗是怎样表现情感的?

3、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与客饮杏花下宋苏轼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注褰:qin,撩起;揭起。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写暮春夜晚,杏花随风飞落于竹帘上,把最后的春意吹走了。B.三四句写如水月光穿过杏花,投下斑斑花影,宛如沉在水中的青蘋。C.五六句写赏花与饮酒的强烈兴致;将美酒置于花间,酒香更显浓郁。D.尾句写杏花满地,但枝头杏子初长成;暗含诗人微信公众号:语文考试助力对自然规

4、律的赞美。2).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篇首四句描写工巧:杏花飞落明月入户,月中花影一派清幽。B.九十两句由人及物:箫声断、月将落、酒将空,实写人将别。C.篇末二句转换自然:由前句惜月转写惜花,抒发了人生感慨。D.全诗情景交融,声调优美;写月写酒写花写人,均流畅新颖。3).有人说“争挽长条落香雪”化用了杜甫与白居易诗句,分析苏轼是怎样化用的。杜甫遣兴: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白居易晚春酤酒:百花落如雪,两鬓垂作丝。春去有来日,我老无少时。4.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问题。念奴娇周瑜宅郑燮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八十万军飞一炬,风

5、卷滩前黄叶。楼舻云崩,旌旗电扫,熛射江流血。成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解释:熛(biao):迸飞的火焰。炎刘:汉朝。老魅:指曹操。.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样,开篇先宕开一笔,由古迹引出古人,塑造了青春年少、雄姿英发的周瑜形象。B.在对赤壁之战的描写上,词人不仅运用了夸张、比喻、对比等手法,还精选了卷崩等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场面悲壮惨烈,如在眼前。C.词人借用曲有误,周郎顾的典故,假想周瑜是在军帐中听着音乐指挥了这场战争,更加

6、显示了他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的军事才能。D.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是说周瑜、孙策都是天资卓越的人才,因君臣二人皆英年早逝,导致大业未成。2).本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对周瑜的态度有何不同?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本诗是长安求仕不第后漫游吴越时所作。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诗中的建德也指桐庐江。广陵即扬州,诗中的维扬、海西头均指扬州。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从日暮、山深、猿啼写起,视听结合,营造出一种清寥黯淡的

7、环境氛围。B.第二句一个“急”字既写出江水急速东流的情状,又表现出内心的急切不安。C.颔联虚写风吹落叶、月照孤舟之景,将自己置身于舟上的动荡不安之感融入其中。D.尾联诗人要遥寄泪水,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有异曲同工之妙。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辛弃疾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注此词写于南宋光宗绍

8、熙年问,辛弃疾多年闲居后被起用,又受到主和派诬陷而落职。燃犀:点燃犀牛角。传说点燃犀牛角能照见水中鬼怪。元龙:陈元龙,三国时人,为人忠亮高爽,有扶世济民大志。冰壶凉簟:喝冷水,睡凉席,形容隐居自适的生活。.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开头两句暗指中原大好河山沦陷,只有万里长剑才能力挽狂澜,寄托了词人光复河山的雄心壮志。B.上片中间我觉三句,借景喻事,暗示了时下局势的危难,情感基调也由热烈转为凄冷。C.下片表达了词人已知国事难为,看透千古兴亡、百年欢笑、是非成败而获得的一种淡泊悠然的闲适心境。D.结尾写夕阳中航船卸下帆,抛锚沙滩,一派和平景象,与开篇的风雷怒,鱼龙惨景色形成了

9、鲜明的对比。2).这首词中说“元龙老矣”,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也说“廉颇老矣”。词人说这两位古人“老矣”,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秋暮登北楼王武陵秋满空山悲客心,山楼晴望散幽襟。一川红树迎霜老,数曲清溪绕寺深。寒气急催遥塞雁,夕风高送远城砧。三年海上音书绝,乡国萧条惟梦寻。.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登楼的缘由。满山秋色使客居他乡的游子触景伤怀,于是诗人登楼望远,排遣心中的郁结情绪。B.颔联描绘登楼所见。层林尽染,秋霜中满山火红的枫叶映入眼帘;曲水回环,澄静的小溪环绕着山寺。C.颈联抒发登楼所感。秋暮

10、天寒,塞雁急飞;楼高风冷,远城砧使人联想到杜甫诗句白帝城高急暮砧。D.尾联寓情于景,韵味悠长。多年漂泊在外,家乡的音讯断绝,萧瑟破败的家园,也只能在梦中找寻。2).请简要分析诗人情感的变化。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恨别唐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注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中,诗人使用数量词,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展现了个人的困苦经历和国家的

11、艰难遭遇。B.颔联中,草木变衰暗示诗人已入蜀多年。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暗比诗人飘零憔悴。C.颈联中,诗人用具体生动的形象,委婉曲折地表现了他的无限情思,映照了题意,诗味隽永。D.尾联抒写诗人听到唐军战况后的心情,感情由欢快转为悲凉,充分体现诗人沉郁顿挫的风格。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铁如意南宋:谢翱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其一起楚舞,一起作楚歌。双执铁如意,击碎珊瑚柯。一人夺执之,睨者一人过。更舞又一人,相向屡傞傞。一人独抚掌,身挂青薜萝,夜长天籁绝,宛转愁奈何。本诗是诗人谢翱路过姑苏对,为以身殉国的爱国将领文天祥

12、招魂而作。傞傞:醉舞不停的样子。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四句总叙月下歌舞概况,仙人散乱的身影犹如云雾,缥缈迷蒙。B.第四句中的“杳”字描绘出了余音飘散很远,在江河之上回响的情景。C.本诗铺叙详赡,层次分明,主要对仙人们起舞欢歌的场景进行了描写。D.本诗无一字涉及为文天祥招魂之事,而是通过空灵迷离的境界来表现。2).请简要分析“夜长天籁绝,宛转愁奈何”两句在全诗的作用。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晚秋夜坐王绩园亭物候奇,舒啸乐无为。芰荷高出岸,杨柳下欹池。蝉噪黏远举,鱼惊钩暂移。萧萧怀抱足,何藉世人知。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

13、是一个总写,引出后面对园亭的景物的描写,一个“奇”字写出了园亭中物候的特点。B.颔联两句重在写景,对池中的荷花和池边的杨柳进行了描写,表现了园亭中的生机勃勃。C.第五句中的“噪”字写出了知了叫声之大,烦它扰人清静,让人去粘它,赶它远离。D.诗歌标题点明写作时间是晚秋,但园中物候却不是晚秋的,这是让感到“奇”的地方。2).全诗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1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游同乐园金师拓晴日明华构,繁阴荡绿波。蓬丘沧海远,春色上林多。流水时虽逝,迁莺暖自歌。可怜欢乐极,钲鼓散云和。.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雍容华贵的皇家园林气象:春日明媚,华美的

14、建筑绚丽壮观;浓荫蔽日,溪水绿波荡漾。B.颔联触景生情,写沧海蓬莱山边远荒僻,人间春色尽在皇家园林,重在表达对皇家富贵的羡慕之情。C.尾联写钲鼓冲散云和,借指战事将起,美好生活将不复存在,表现了深重的忧患之情。D.诗人从对春日美景的赞美,转入对现实的思索,再展望家国前景,情感层层加深,在尾联达到高潮。2).赤壁赋中,苏轼以水月作比,表达了对生命规律的思考。请分析本诗颈联中体现的相似哲思。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杨炎正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

15、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不抵抗政策,他的卓越才能、远大抱负得不到施展。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中的斜日与西风暗含年华流逝之意。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B.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三句,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居他乡,飘泊不定,发出人生如寄的感叹。C.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愿效法陶渊明与范蠡大夫,做个高洁的隐士,也暗含诗人的软弱和对现实的逃避。D.诗人愤然发问:谁是中州豪杰?写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

16、之情。2).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愁”?请简要赏析。参考答案1.答案:1).C2).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老去。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诗人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的强烈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C项,“身老桑村麦野中”表达了诗人对身老乡村的感慨,不是表达对“塞外奇绝风光”的怀念。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抓住诗句中的情感关键词进行分析。首联和颔联,通过自己年轻和年老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壮志难

17、酬的感慨;注意“孤”“华发”等字眼。颈联,“身老桑村麦野中”表达了诗人年华逝去的迟暮之感。尾联写诗人怀念好友,“与谁同”一语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感。2.答案:1).B;2).D;3).示例:全诗在自然描写中融入孤独惆怅情感。首联“萧条”不仅渲染了田园的冷落,也表现了诗人此时心情的黯淡、孤寂。颔联秋色苍老,倦鸟低徊寻巢,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悲哀。颈联“穿云翠”的生动和“得雨肥”的丰足,以乐写哀,以美好的景物反衬出诗人的穷困潦倒和黯然神伤。尾联以景写情,以残菊飘飞的萧瑟秋景烘托诗人内心的孤独惆怅;另一方面,尾联化用典故,以陶渊明有人送酒、悠闲赏菊,反衬自己无人嘘寒问暖,只有残菊陪伴的贫寒寂寞凄

18、清。以此作结,诗人自比陶潜,而境况更差,也更孤寂,使全诗笼罩在凄清孤寂的情感氛围中。解析:3.答案:1).D;2).B;3).杜甫诗句写柳枝在风中摆动;苏轼借“争挽长条”四字,写摇动树枝,杏花飘落之状。白居易诗句写暮春花落如雪,强调落花成阵、花色淡雅;苏轼将“落如雪”并改为“落香雪”,突显杏花色、香俱佳。解析:4.答案:1).A;2).郑词表达了对周瑜英年早逝、功业未成的惋惜,苏词表达了对周瑜年少有为的赞叹和羡慕。解析:不是“宕开一笔”,都是直奔主题。5.答案:1).C;2).独客异乡的悲苦、孤寂;对扬州老朋友的深切怀念;仕途失意、前路迷茫的抑郁苦闷。解析:6.答案:1).C;2).相同,都表

19、达了报国无门的悲叹。本词中,“元龙老矣”是借陈元龙代指自己,可是如今已经老了,还不如归隐,过“冰壶凉簟”的日子。用反语来表示自己空怀壮志,报国无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廉颇老矣”借廉颇老了,还有人要起用他,而自己却无人过问,慨叹自己报国无门。解析:C项对下片的内容和情感分析不当。词人千古兴亡的感慨表面看来情绪低沉,背后却是不能忘怀国事的忧愤。7.答案:1).D;2).首联表达了诗人多年羁旅漂泊幽思孤寂之愁,颔联在绚烂秋景中享受的淡淡喜悦与宁静,颈、尾联表达了对家乡的无尽思念和归梦难圆的感伤。解析:“寓情于景”有误,尾联重在叙述和抒情。8.答案:1).D;2).远离家乡的思乡之情;长久处

20、于战乱中的无奈、悲凉;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听到河阳连战告捷的喜悦;渴望早日平定叛乱的忧国忧民之情。解析:作品以充满希望之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诗人胸怀的开阔。9.答案:1).C2).内容上:描写了夜色深沉、万籁俱静的情景,突出了诗人忧心忡忡、愁肠百结的心境。结构上:由上文的仙人起舞高歌的场景描写陡然发生转折,进入抒情,并戛然而止,余味悠长,令人回味无穷。解析:1).“欢歌”理解错误,能使诗人“宛转愁奈何”的“楚歌”,显然不是“欢歌”。2).这首诗是为悼念文天祥殉国而写的。诗的开头四句,总叙月下歌舞的概况。在皎洁的月光下,有五六个仙人婆娑起舞。他们散乱的身影如同迷蒙的云雾,依稀可辨;袅袅

21、的余音回旋良久,飘散到杳杳的远方。仙客,这里指仙人。“仙客”与“月下”对举,更具虚无缥缈之致。“散影遗音”,则见诗境的空灵无迹。寥寥数语,为读者勾画出一个朦胧飘忽的境界。以下十句,就“影”和“音”展开描写,是诗篇的主要部分。仙客中有一人翩翩起舞。楚舞,这里泛指南方的舞蹈。有一人引吭高歌。楚歌,这里泛指南方的歌曲。这两句诗从史记?留侯世家“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化出,而含义完全不同。志士郑思肖在宋亡后,坐必南向,岁时伏腊,望南野哭。和“南向望南”一样,“楚舞”“楚歌”寄托了对故国的怀念。仙客楚歌楚舞,激昂慷慨,他们手中所持的铁如意,将珊瑚树美丽多姿的枝条击得粉碎。如意,是古时的一种观赏器物,一般

22、用竹、铁等制成,长约三尺多。以如意击珊瑚,借用世说新语事。晋时石崇与王恺斗富,曾用铁如意击碎王恺所藏的珍奇的珊瑚树。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自然浑成,不着迹象。另外几位仙客的动作更为生动,一人夺过歌舞者手中的如意,加入了歌舞的行列,另一人却以目斜视,从他身边飘然而过。加入队列的还有另外一个人,他们微带醉意,歌舞不停。接着的笔锋转向另一个人,用一“独”字,写出了此人的超群脱俗,不同凡响,他像屈原笔下的山鬼一样,“披薜荔兮带女萝”,并以手击节,为歌舞者助兴。至此,诗篇铺叙详赡,层次分明,一幅“月夜歌舞图”已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气氛似乎是欢快的。最后两句却陡然翻转,夜色沉沉,万籁俱寂。“愁修夜而宛转兮”(楚辞?哀时命,在这漫漫的黑夜里,何时才能见到希望的曙光,何时才能盼到金色的黎明呢?“宛转”,辗转不能入睡的样子。一句“宛转愁奈何”,突出了忧心忡忡,愁肠百结的心境。原来仙客的月下歌舞,不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