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消防安全安全常识_第1页
日常消防安全安全常识_第2页
日常消防安全安全常识_第3页
日常消防安全安全常识_第4页
日常消防安全安全常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13日常消防安全常识日常消防安全常识一、火灾预防:(1)不乱接电源,不乱拉电线,不超负荷用电。(2)不乱扔烟头,不躺在床上吸烟和用灯泡取暖,不在寝室内点蜡烛看书。(3)不在建筑物内和易燃易爆物品旁焚烧杂物,不随意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不在办公场所、公共场所、宿舍内擅自使用煤炉、煤气炉、煤油炉、酒精炉、液化气罐、电炉、热得快及其它电器升温设备等可能引发火灾的器具。(4)不在易燃易爆物品附近擅自使用明火,不在校园内燃放烟花爆竹,不将氧气、氢气等易燃易爆气体混放在一起。(5)不挪用和损失消防器材,不堵塞消防通道,不违章搭建和违章施工。(6)安全使用取暖电器,下班时关闭电源及煤气。(7)一旦发现火

2、灾,立即一边打电话“119”报警,一边用水或灭火机将初始火源及时扑灭。二、火灾扑救初期火灾扑救方法:(1)发现火灾时,应大声呼救,争取周边人的帮助,同时迅速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2)在消防人员赶到现场之前,应设法灭火自救。灭火时可就地取材,有灭火器最好,也可用沙土、毛毯、棉被等物品覆盖灭火。(3)着火时不要随便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造成火势蔓延。(4)在有人被围困的情况下,要先救人。(5)油锅起火时,要迅速盖上锅盖,使火熄灭,绝不能用水扑救。如果油火洒在灶具或地面上,可用手提式灭火器扑救,或用湿棉被、湿毛毯等捂盖灭火,并马上熄灭炉火。(6)燃气灶具着火时,如果使用的是液化气,要迅速用毛

3、巾、抹布等盖住钢瓶护栏,用衣服、棉被等浸水后捂盖灭火,并迅速关闭总阀。如果使用的是管道燃气,也要抓住关阀、灭火两个关键,防止火势蔓延。(7)家用电器着火时,要先切断电源后灭火。火灾初期阶段可燃物质燃烧面积小,火焰不高,辐射热不强,火势发展比较缓慢,这个阶段是灭火的最好时机。如发现及时,方法得当,用较少的人力和简单的灭火器材就能很快地把火扑灭。而人们往往发现火灾后却到处去找灭火器来灭火,有时家中或工作单位没有配灭火器,就一时想不出任何办法,惊慌失措,使小火酿成大灾。其实,您身边就有不少“灭火剂”,利用它们,您一样能扑灭或控制小火,防止恶性事故的发生。三、电气火灾扑救基本常识(1)切断电源当发生电

4、气火灾时,若现场尚未停电,则首先应想办法切断电源,这是防止电气设备与线路短路扩大而扩大火灾范围和避免触电事故的重要措施。切断电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火灾区域内电气设备由于受潮及烟熏,绝缘能力降低,拉开开关或用其他方式切断电源时必须使用可靠的绝缘工具,以防操作过程中发生触电事故。切断电源的地点选择要适当,以免影响灭火工作。夜间发生电气火灾,切断电源时,应考虑灭火救援所需的临时照明措施。剪断导线时,非同相的导线应在不同的部位剪断,以免发生两相或三相短路;架空导线的切断点应选择在电源侧的支撑物附近,防止导线断落后触及人体或短路。如果导线带有负荷,应先尽可能消除负荷,再切断电源,防止带负荷拉闸。(2)

5、防止触电发生电气火灾,如果由于情况危急,为争取灭火时机,或因其他原因不允许和无法及时切断电源时,就要带电灭火。为防止人身触电,应注意以下几点:扑救人员与带电体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防止身体、手、足及使用的灭火器等直接与带电电器、电气线路和设备接触或过于接近。高压电气设备或线路发生接地时要设警戒区域,防止人员进入而触电。在室内,扑救人员不得进入故障点4米以内的范围;在室外,扑救人员不得进入故障点8米以内的范围;进入上述范围的扑救人员必须穿绝缘靴。应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剂,例如二氧化碳和干粉、干的沙子等灭火。因水和泡沫灭火剂导电,在带电灭火时严禁使用。带电灭火时,应该戴上绝缘橡胶手套。(3)充油的电气

6、设备不能使用水进行带电灭火充油设备外部着火时,可用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器灭火;如果火势较大,应立即切断电源,用水灭火。如果是充油设备内部起火,应立即切断电源,灭火时可使用喷雾水枪,必要时可用干的沙子、泥土等灭火。外泄的油火,可用泡沫灭火器扑灭。发电机、电动机等旋转电机着火时,为防止轴和轴承变形,可令其慢慢转动,用喷雾水枪灭火,并帮助其冷却。也可用二氧化碳、蒸汽等灭火。(4)安装智慧用电产品提前预防电气火灾智慧用电系统是力安科技针对当前电气火灾的形势和特点、现有的火灾防控技术和手段、智慧用电系统的原理和实际应用等。该系统的引入,将有助于用电单位及时有效整改电气火灾事故隐患,解决用电单位电气线路老

7、旧、小微企业无专业电工、电气隐患肉眼无法直接排查、隐蔽工程隐患检查难等问题,提升用电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和电气设备本质安全水平,从而有效防范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四、火灾的扑救常识(一)三种基本灭火方法1、窒息的灭火方法氧气是燃烧的必备条件之一,没有氧气燃烧就不可能持续,因此,在灭火战斗中使用减少空气中的含氧量这种窒息的灭火方法,主要使用于比较密闭的房屋。室内发生火灾时,起初有足够空气,燃烧会逾趋强烈。如果将燃烧的房间密闭起来,与周围环境隔绝,新鲜空气不能流进房间,而室内的烟雾大量积聚,燃烧仅靠被密闭房间的空气,这样室内空气中的氧含量愈来愈少,燃烧强度也随之降低,燃烧的不完全性加强,氧含量进一步减少

8、,当空气中的氧含量降低到1418%时,燃烧就会停止。使用这种方法灭火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室内无氧化剂存在;(2)室内存放物品无爆炸物品,而且无特别贵重的设备、材料等,而又非采用窒息法灭火不可。(3)房内必须是密闭性能良好的。(4)窒息法不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灭火方法,其灭火效果不完全可靠。有时从室外看,房内燃烧已停止,但当打开房门后,还有可能使室内烟雾气流发生内燃现象,反而使火势更猛烈的燃烧,因此,在采用这种灭火方法时,还应采用向室内输送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气体)等辅助方法。2、冷却的灭火方法每一种可燃物质都有它自己的着火点,当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时,物质是不会燃烧的。因此,使用灭火剂冷却燃烧物质

9、,使它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燃烧就会停止,这是我们灭火的最基本的方法。3、隔离或疏散的灭火方法采用隔离和疏散的灭火方法,主要适用于固体物质或包装坚固的物质(如油桶等)燃烧。如盛装油类物品的桶着火,可将其从库内转移出去,房屋着火可采用破折法将着火部分与未着火部分隔离或者将着火物与未着火分开等。采用隔离疏散法灭火时,可同时辅以其它方法,以增加保卫系数,提高灭火效果。除以上三种主要灭火方法外,还有化学终止法:此种灭火方法是利用物质的化学特性,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燃烧时,用另一种可与其中含的化学品进行化学作用的物品,使其反应中止,燃烧也停止,例如酸类物品引起的火灾,可用碱类化学灭火剂灭火。(二)灭火

10、剂在灭火中的应用利用灭火剂灭火是人类认识了物质燃烧的特性后逐步总结和研究出的降伏火灾的武器,是利用各种制式或非制式灭火剂使燃烧物质达到窒息、冷却、隔离和化学反应中止而停止燃烧。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灭火剂及其灭火原理和在灭火中的运用:1、火的灭火原理及其应用水是在消防上最普遍最大量应用的一种灭火剂,且具有灭火性可靠、来源丰富、取胜方便、设备简单、成本低廉等特点,其灭火原理和在灭火中的应用是:冷却燃烧物质。水具有很大的热容量,(加热一公斤水,使它每升高一度,就需要一千卡热量)而当水蒸发气化后又可吸收539千卡的热量,因此,用水灭火,可从燃烧物质中夺取大量的热,从而降低燃烧物质的温度,达到灭火的目的。水

11、能隔绝空气流入燃烧区。当水射到燃烧区后,一部分水变成了水蒸气,体积增到一千七百多倍,而大量的水蒸气能阻挡空气进入燃烧区,并减少空气中氧的含量,使燃烧因缺氧而减弱强度直至熄灭。水具有不燃性,可稀释某些液体,减低燃烧强度,并能浸湿未燃烧物质,使之难以燃烧。有压力射出的水具有机械作用,水柱强烈冲击火焰,使火焰中断而熄灭。总之,水作为灭火剂具有冷却、隔绝、稀释和机械冲击等灭火效果,但不是每一效果单独起作用,而是同时发挥多种效果。水能够灭火,但不是一切物质都可用水灭火,例如:A.碱金属(如金属钠、钾、锂等)和碱土金属(如金属镁、锶等)发生火灾时不能用水扑救,因为水与这些物质作用后能产生大量的氢气,而且反

12、应强烈,有引起爆炸的危险。B.碳化钙(电石)遇水后产生乙炔气,有引起爆炸的危险。C.三酸(硝酸、硫酸、盐酸)也不宜用水扑救,因三酸遇水后不仅引起酸的飞溅,而且流出的酸与可燃物质接触后,有可引起燃烧的危险。D.轻于水的易燃液体和可燃液体,原则上说不能用水灭火,但能熔于水的易燃液体,如乙二醇等也可以用水扑救。E.高压电气装置不宜用水扑救,因为水内含有大量导电杂质,易使灭火人员触电伤亡。F.熔触的盐,灼热的金属和矿渣,不能用水扑救,因在高温情况下分解出氢气和氧气,易于发生爆炸。2、泡沫及其灭火的应用泡沫灭火剂有化学泡沫(碳酸氢氧硫酸铝)和空气机械泡沫两种,化学泡沫的气泡中是二氧化碳,空气机械泡沫的气

13、泡中是空气,因为泡沫是膜状的气泡群,其比重一般在0.110.25,而汽油的比重为0.78,由于泡沫的比重轻,在喷射出去后会覆盖在着火液面或燃烧物质的表面上,使液表面与燃烧区隔绝,阻止热量向液面或物质表面传导,同时还可吸引一定的热量。总之,泡沫的灭火性能有覆盖、隔热和冷却等三种作用。3、二氧化碳及其在灭火中的应用二氧化碳气体是氧和碳的化合物。它具有不燃烧的特性,是性能良好的灭火剂。当二氧化碳气体被释放进燃烧区内时,能够迅速稀释空气,降低空气中的含氧量,使燃烧强度减弱。当二氧化碳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3035%时,燃烧就会停止。二氧化碳气体的比重是1.529,比空气重,因此,能占据空间的底层,在灭

14、火时,能有效地隔绝空气,并且,二氧化碳是不良导电性,可广泛应用于扑救电气火灾。二氧化碳液体状态从钢瓶中释放出来,迅速变为气体,其体积迅速增大400500倍,温度降低至-78.5,一公斤二氧化碳液体变为气体时,要吸收138千卡热量。由此可见,二氧化碳可起到稀释和隔绝空气,冷却燃烧物质的作用。但二氧化碳不能用于扑灭能在惰性介质中燃烧物质的火灾。例如棉花,电影胶片(硝酸纤维)等物质能在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气体中继续燃烧,同时金属钾、钠、镁、铝等物质能与二氧化碳产生化学反应,这些物质燃烧禁用二氧化碳扑救。4、1211灭火剂在灭火中的应用1211灭火剂具有高效、低毒、腐蚀性少,储存期长等特点,适于扑灭油类

15、、有机溶剂、精密仪器、文件档案等火灾和爆炸性气体的抑制剂。其灭火原理是1211气体与燃烧物质接触后,受热产生游离子,并立即与燃烧中产生的氢游离基化合,使燃烧连锁反应迅速中止,将火扑灭,同时兼有一定的冷却和窒息作用。5、化学干粉灭火剂在灭火中的应用干粉灭火剂主要有铵盐干粉、钾盐干粉、钠盐干粉等,当干粉喷出后,细微的固体粉末形成浓雾状的粉雾,覆盖燃烧表面,中断燃烧的连锁反应,达到灭火目的。目前,ABC干粉(磷酸铵盐干粉)广泛应用于扑灭A、B、C、E类火灾中。BC干粉(碳酸氢钠干粉)国家已禁止使用。6、CLASSA环保型高能灭火剂在灭火中的应用高效水型灭火剂是目前国内外最优的灭火剂,该灭火剂又称“神

16、速灭火灵”,由于配方科学合理,使其成为国内先进的集成膜、渗透、粘附、阻燃诸功能为一体的药剂,对灭A、B、C、D、E类火灾有很高的灭火功能,灭火时间只需3秒钟。该产品对人体无毒无害,对皮肤无刺激,对环境无任何污染,100%生物降解,不含臭氧物质物该产品喷射距离远,可达10米以上。保持期长达5年8年,不受高温影响,是传统灭火器理想的换代产品。目前,“神速牌”水型灭火器正在全国推广使用。7、另外,使用沙土、炉灰等覆盖燃烧物,也可以达到隔绝空气和冷却燃烧物,使燃烧停止的目的。(三)发生火灾后现场人员应当怎么办?立即组织人员利用装备器材扑救初起火灾;同时指定专人向消防部门和单位保卫部门报警,报警内容:A

17、.电话119或保卫处值班电话.B.报警单位、失火部位.C.单位住址,包括:街、段、路、门牌号、宿舍号及楼层.D.燃烧物质种类.E.报警人姓名和报警电话号码.着火部位和燃烧区内有电气设备应先断电后灭火。(四)如何扑救初起火灾初起火灾的特点:.初起火灾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A.燃烧时间短,过火面积小;B.燃烧程度未达到猛烈阶段,易于控制火势发展;C.烟雾浓度程度及高温辐射相对较小,有利于成功扑救火灾,有利于人员物质的安全疏散。扑救初起火灾的要领:A.切断火场附近的电源、气源,确认火场有无易燃、爆炸物品物资;B.一边呼救,一边进行处理;C.就近寻找相应的灭火器材,站在顺风方向,向火场燃烧最猛烈处和

18、火焰的根部进行扑救,并逐渐向上及周围着火部位由近及远进行扑救。五、疏散逃生(1)发生火灾后,可采取怎样的逃生方法?选择最近的逃生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在烟雾过大时选择暂避在阳台中拴上安全绳或床单逃生。上述情况不具备时,不能盲目跳楼,应用打电话、呼喊、敲打、摇晃手电筒、挥衣物等方式积极向外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2)被火包围后,应采取什么态度?楼房发生火灾时,住在楼上的人们生命安全常常受到严重的威胁,尤其是火灾发生在底层、疏散有困难时更是如此。当大火封路,人们实在无法脱离险境时,只要保持沉着冷静,采取正确措施,并充满信心地与之搏斗,总是会有生路的。(3)如何寻找避难处所?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避难处所。如到室外阳台、楼房平顶等待救援,选择火势、烟雾难以蔓延的房间关好门、窗,堵塞间隙,房间如有水源,要立即将门、窗和各种可燃物浇湿,以阻止或减缓火势和烟雾的蔓延时间。(4)发生火灾时,为什么不能轻易“重返”室内?这样做很可能会遇到新的危险,尤其是在火灾的发展阶段,当你重返建筑物时,也许正遇上可燃物发生“轰燃”现象,即大火充满整个房间,而这时再次逃生的希望很小。(5)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