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知识点_第1页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知识点_第2页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知识点_第3页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知识点_第4页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7 页 共 NUMPAGES7 页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知识点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1一、能的分类1、按照能的性质分类(1)常规能:可再生能水能、生物能;非可再生能煤炭、石油、天然气。(2)新能:可再生能太阳能、风能、波浪能、潮汐能、洋流、地热能;非可再生能核能。2、按照能量的来分类(1)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现代光合作用生物能;古代植物固定的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由太阳能转化的能量风能、水能。(2)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球内部的热能地热能、温泉;核能铀、钍等放射性元素的聚变能和裂变能。(3)来自天体间的引力能月球、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能。二、山西省煤炭

2、资的开发条件分析p 1、煤炭资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2、市场广阔3、位置适中,交通比拟便利。三、我国与世界的能消费构造有哪些不同?我国的煤炭资占绝对优势,石油的比重较大,天然气比重小;世界上石油资占绝对优势,煤炭、天然气资比重都较大,核电比重也占一定比重。四、能基地建立1、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了大同、平(鲁)朔(州)、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消费基地。2、进步晋煤外运才能:神黄铁路、大秦铁路、焦兖日铁路。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方面,建立坑口电站,使

3、电力消费才能明显进步,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另一方面,开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开展提供能,并向外输出焦炭(图3.5)。五、能的综合利用:1、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优势,围绕能开发,构建了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2、形成以能、冶金、化工、建材为中心的多元构造。六.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1、进步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干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产业的开展。加强炼焦、电力、化工等消费过程中的技术改造及环境保护。2、调整产业构造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展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开展。大力开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3、“三废”的治理对于占地面积较

4、大且容易自燃引起空气污染的煤矸石,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充填露天矿坑及塌陷区;对于选煤厂产生的煤泥,经枯燥后再利用。对于废水主要采取沉淀净化的方法。空气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是:A.做好消烟除尘工作;B.营造防风林带,开展复垦绿化造林。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21、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1)环境质量下降(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促进人口转化-增加就业时机,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2)有利于改善产业构造带动农村开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构造;(3)推开工业开展-进步工业消费效率;(4)推进科技进步大城市是科技创新基地

5、和信息交流中心,促进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提升;(5)改变文化、思想、观念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浸透,全方位影响农村,利于城市与乡村间交流,缩小城乡开展差距。3、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措施:(1)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立新区和卫星城,努力推进郊区城市化,以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压力;(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3)对城市进展合理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妥善处理好城市个功能分区的关系。4、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途径:一方面在城市建立中,开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是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为了

6、使城市开展与社会、环境相协调,提出了建立和开展“生态城市”的目的。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3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和内容分析p 本节课处于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最后一节,上承岩石圈和大气圈相关知识,主要内容涉及水圈,水既是自然地理环境主要组成要素之一,又对人类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表达了地理学人地关系主线。二、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地理意义。三、课标解读从本条标准的内容要求来看,重在引导学生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水循环的环节是指实现水循环运动的途径,包括: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四、学情分析p 高一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高,但程度层次不齐,地理知识根底相对薄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仍存在重识记而轻理解的倾向。五、教学目的(1)认知目的使学生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使学生理解水循环地理意义.(2)才能目的学生学会读图,掌握读图方法,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进步读图识图才能;学生能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解释相关地理现象。(3)情感目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观和环境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六、重点难点分析p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八、教学方法分析p 微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