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_第1页
旅游管理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_第2页
旅游管理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_第3页
旅游管理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_第4页
旅游管理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旅游管理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摘要: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背景下,以江苏省中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为基础,对比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分段式培养存在的问题和中高职衔接培养的优势,实践证明中高职衔接培养能够有效地实现中高职人才的对接。关键词:分段式培养;衔接培养;对比分析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2020年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要求从教育体系内考虑所有职业教育课程的衔接问题,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目标建设提供了政策指导。目前中职和高职院校对于职业人才的培养不同程度存在错位培养、岗位针对性不清、课程边界模糊、职业资格证

2、书等级要求串位等问题。为建立衔接流畅的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现代旅游职业教育体系,为此江苏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中高等旅游管理专业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课题研究(苏教职【2014】21号),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江苏省“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的牵头高职院校,本文在这9所课题研究院校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一、概念界定中高职分段教育:指的是中等职业院校和高等职院校各自独立培养中职人才和高职人才。中高职衔接教育:指的是中等职业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一体化联合培养职业人才,主要从人才需求调研、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衔接体系的设计、人才的衔接教育实施等方面开展。二、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分段教育和衔接教育

3、的对比分析(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面1.分段培养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旅游人才目标,发现两者定位界定不清,交叉现象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分段培养的中高职院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各自认定自己培养学生的目标,导致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过高,而高职院校也存在重复定位中职学生人才培养目标。2.衔接培养的优势中职与高职是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同层次的教育,中高职院校之间的人才培养目标都具有职业性和技能型的特点,中高职衔接培养进一步明确了中职段和高职段的人才培养目标。旅游管理专业的中职段主要侧重专业基础知识的教育和培养旅游企业一线的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高职段主要是侧重培养能胜任

4、旅游企业一线经营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层次上具有明显的阶梯差异,在协调发展上的具有一致性,这样更能满足旅游经济发展对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从而主动适应江苏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要求。3.两者的区别分段培养下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各自确定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往往定位不清,重合度较大。而衔接培养下首先通过对旅游企业的调研,目标岗位职业能力的分解,确定各段培养的目标,目标层次清晰,易于实现。(二)职业面向方面1.分段培养职业面向存在问题旅游管理专业中职院校职业面向主要为旅行社导游、门市接待、票务,景区讲解员;高职院校职业面向主要为旅行社导游、计调、旅游企划、营销主管,旅游景区导游、景

5、点管理等。分段培养的中高职职业面向重复度高,特别是中专院校有些岗位定位过高,如旅行社导游岗位,中专毕业生还不符合国家导游资格证考试的年龄要求,没有导游证资格证书,能力上也难以胜任旅行社的导游岗位。2.衔接培养职业面向存在的优势按照人才培养循序渐进的规律来确定中高职衔接的职业面向,衔接培养下的职业面向更加明确,职业面向的层次性体现得更加明显。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企业主要为旅行社、旅游景区和旅游饭店,学生的就业岗位有首岗和发展岗,中职学生主要适合饭店的基础岗位,而高职的学生职业面向更加广泛,适合饭店、旅行社和景区的基础管理岗位和主管岗位。通过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旅游人才培养,就业的岗位实现了无缝对接

6、,人才培养也与旅游企业需求层次相一致。3.两者的区别根据课程组的前期调研,三种旅游企业对中高职学生需求的数量和岗位有所侧重,中职的学生更适合从事饭店基础岗位工作,而高职学生由于知识的丰富、技能的提升和年龄的成熟,可以适合旅行社、景区和饭店的工作,因此中职学生职业面向于旅游饭店,而高职学生岗位更多的是面向旅行社和景区。(三)职业资格证书方面1.分段培养存在问题分段培养中高职同时设置了普通话技能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导游员资格证书(初级)或景区讲解员证书,技能证书重复现象明显,各自没有侧重点,而且对中专生设置初级导游证书,难度过高,难以实现。2.衔接培养的优势在构建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职业资格

7、证书时,将饭店服务员职业资格证书中高级分开获取,使两个阶段既相对独立,又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紧密的关联性。学生中职毕业时能同时取得中专学历证书和中级饭店服务员职业资格证书,进入高职则能同时取得大专学历证书和高级饭店服务员职业资格证书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导游员资格证书,这样不仅避免中高职饭店类职业资格证书的简单的重复,而且逐步提高了学生在高职阶段技能的提高。3.两者的区别分段培养时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往往对中职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考取全国导游资格证书(初级),这个证书中专生的年龄还没达到考试的年龄要求,而且对中职学生来说难度太大,即使考了通过率极低,也将影响到学生的研究积极性。而衔接

8、培养时将中职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定为饭店服务员职业资格证书四级(中级)(餐厅或客房),这和中职生的职业岗位相一致,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一定的努力就可以实现,而且在中职实的饭店企业可以运用上,让学生学有所用,更有实际意义。(四)综合素质以及职业能力方面1.分段培养存在的问题传统的分段培养往往忽视了人的认知能力发展阶段性的规律,对中职学生往往提出了过高的要求,由于这些要求本身就不符合认知规律,因此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由于有相当一分学生不能达到学校提出的在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方面的要求,分同学会产生消极自卑心理进而影响到培养效果。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理应重视文化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但实际培养

9、中主要重视专业技能训练,这会导致进入高职院校研究时出现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技能训练与高职院校重复现象。由于中职教育偏重于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轻理解、重操作的现象,使旅游学生很难适应高职教育更广、更深的理论研究,达不到高端技能型旅游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不能很好地实现旅游职业人才的系统培养。2.衔接培养的优势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如表1)的培养不是课程教学能完成的,需要在职业活动中养成,而职业素质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中高职衔接有利于学生从熟手向能手的提升。衔接培养下对学生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方面提出的要求,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

10、的规律性和科学性。绝大分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衔接培养下对其在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方面的要求,能够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研究积极性,进而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实现职业教育的目的。3.两者区别分段培养忽视了人才成长的循序渐进的规律,都急于求成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结果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技能提升和发展空间受限制。而衔接培养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人才培养系统化理论,科学确定不同教育阶段教学内容、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旅游管理专业中职段侧重于旅游服务人员职业素质的养成、基础旅游知识积淀和基本职业技能的培养,而高职段侧重旅游经营管理知识研究和旅游服务、导游综合素能的培育。(五)课程标准体系1.分段培养存在问题传统分段

11、培养的课程体系中,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各自构建自己的专业课程体系,中高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重复度高,课程设置不合理,没有体现中高职教育的层次性以及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规律性。由于各段教育之间几乎没有交流沟通,很多高职课程内容学生已经在中职阶段研究过,这不仅造成中高职教育资源与学生研究时间的浪费,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研究兴趣与积极性。2.衔接培养的优势衔接培养的课程体系(如表2)设置的理念为:强化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能力提升功能,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中高职彼此联系、相互渗透、有机衔接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中高职衔接一体化的课程设置中,消除了中职

12、和高职重复雷同课程现象。中职侧重于旅游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而高职侧重于旅游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高端技能。这样有利于中高职明确各自的教学重点、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程,避免在教学安排上的脱节或重复。3.两者的区别传统分段培养的课程体系中高职各自为政,重复课程较多,课程设置不合理,没有统一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路。而衔接培养的课程体系以统一的课程体系设计理念为指导,中职段和高职段合理有序的设置课程体系和内容,重复现象避免了。高职校与中职校根据培养目标,以全局观念统筹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浅人深: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旅游基础知识和旅游职业概

13、念;高职课程重实践、强创新,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文化基础课程注意中、高职层次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以适应其渐进性研究和终身教育的需要,中职阶段注重基础知识和素质教育;高职阶段开设提升理论及应用水平的通识课程,加强职业素质教育。专业课程以旅游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机结合。职业素质拓展课程以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重点,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三、结语通过分段培养与衔接培养的对比分析,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分段式培养已经不适用当前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人才培养的规律,中高职衔接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满足了现代旅游业对人才的要求,明确了中高职人才培养

14、的规格,实现了课程设置的一体化和技能证书的统一要求,满足了中高职院校教学互通和资源共享。成功实施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项目将有利于旅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能使中高职院校更加清楚地了解衔接教育的优势,也能在深层次的比较分析中发现实施衔接教育的有效方法,最终有利于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参考文献1教育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Z.教职成20119号,2011-9-20.2姚明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衔接的人文素质教育揭橥基于高职自主招生面试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4,(7).3徐兰.我国香港职业教育衔接体系对于中高职发展定位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5,(

15、5).4潘春燕.复合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考J.学理论,2010,(7).5夏建国.基于人才分类理论审视技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J.中国高教研究,2007,(5).6潘懋元,陈厚丰.高等教育分类的方法论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3).7杨金土.对技术、技术型人才和技术教育的再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2,(Z3).摘要: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对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质量的保障问题是海南各大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关系到海南高校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关键词:保障机制;旅游管理一、海南旅游管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建立一个全面的、公认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势必会涉及到指标

16、的确立问题。指标体系过于简单或是过于繁杂都是会有问题的,难以全面的反映教学质量问题,又或者在实际的工作中难以操作等等,所以在选择确立质量评价指标时要避免繁琐、不全面、重复和难操作等的问题。本文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具体情况,将评价体系分为三个分,分别为教学目标评价、教学过程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这三分全面了解海南旅游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的状况。(一)教学目标评价教学目标评价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制定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工作计划,明确教学工作目标,使得学校的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条不絮地进行。只有制定高效、科学的教学目标管理办法才能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以及稳定专业教学的质量。因而,教学目标管理的评价

17、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参照已有的相关研究,将教学目标评价指标分为: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方案。其中,专业培养目标是教学目标评价的首要环节,它全面体现在教学计划中,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关系到实施怎样的教学计划、输出什么样的人才;专业培养方案指导了教学进程,它综合了培养目标、专业要求、主要课程和实践安排、专业特色等各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不仅要符合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而且要符合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特色和规律特点。(二)教学过程评价教学过程是在制定高效、科学的教学管理办法基础上的实施开展环节。合理的教学过程安排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将教学

18、过程的评价分为课堂理论教学和实实践教学两分。在我国的教学模式下,课堂理论教学是高校普遍存在的主要教学方式。所以对课堂理论教学的评价也是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改进教师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研究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以教师为考察对象,主要包括教师专业素养、教学文案准备、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研究能力、课堂互动气氛与教学状态等。实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从学生方面评价学生在实践中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应用程度及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能力。除此之外,还从学生的职业素养、对旅游行业的了解程度、工作及研究态度等指标评价学生的实践教学。从教师方面,从实指导老师的教学

19、经验,对实内容的熟悉程度,工作责任心和组织能力及开办的实讲座、专题报告等指标进行评价。从学校组织实践管理方面,主要包括实践教学体制的完善程度,如实践教学大纲、实方案制定、实制度制定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校外实基地的建立和校内实践场所建设的情况进行评价。(三)教学效果评价在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映和提升教学质量的又一重要措施在于建立反馈机制,即教学效果的评价。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研究质量评价、社会用人评价三个方面开展。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除了随机听课专家的评价和来自学生的评价以外,还可以从教师的研究价值感、教学热情、人际关系、知识面等常被忽略

20、的因素进行评价。还有在每届学生论文答辩后毕业前,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师德素养、教学能力做出综合评价。学生研究质量评价是针对学生的专业研究效果的评价,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直接感受者,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具有最全面的了解和感受。学生研究质量不仅通过研究结果质量来进行评判,还需要考虑其研究过程质量。研究结果质量主要是指考试成绩及作业成绩。研究过程质量主要是包括课堂上的表现、考勤和实践活动等。在如今主张创造自我价值及个性张扬的时代,对于学生而言更多的是追求个人的兴趣爱好及发挥其自身优势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传统研究方式上的你教我学。社会用人单位评价是学生就业后来自社会、旅游行业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思想道

21、德素质、专业素质、综合能力的评价。让学校更好的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从而促进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参照分学者研究成果,根据上述三个层次建立三个维度,七个指标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是以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这三方面作为一级指标,其下属为二级指标。二、海南旅游管理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一)建立全面的质量标准教学质量的目标(标准)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对于保障教学质量是很有必要的。以高等教育法为基础,从海南本地实际的旅游业发展状况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对旅游人才培养制定科学的标准定位。一是符合学校教学大纲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标准;二是以

22、海南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教学质量标准;三是教师的各个教学过程的教学质量标准;四是教学管理质量的标准。(二)加强旅院系资源建设一方面,需要加强旅游管理系的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定期选派教师到国内外知名的旅游院校和旅游研究机构进修,以此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及专业水平。除此之外学校在教师聘任的制度中应该聘请毕业后再研究所或是旅游公司工作了若干年,有一定的旅游社会实践经验并在旅游行业有一定名声的教授。为了提高旅游管理的教学水平,学校可以聘请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界专家学者和在旅游企业任职的知名企业人士担任本专业的教师。另一方面,加强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理论是死的,实践是活的,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实践能力尤其重要

23、。在实训过程中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应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所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旅游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专业技能旅游人才的有效措施。(三)制定合理的教学奖惩机制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不仅要有全面的质量标准、全面系统的评价指标,还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教学奖惩机制,包括优秀教师评选、学校惩处制度等等。比如,教学效果差的教师,应督促其自我反思不断改进其教学质量;对那些没有达到教学效果和无贡献的教师给予辞退,避免没有能力的教师滥竽充数和不求进取。这样的机制能够有效的防止教师终身制的弊端,又能高效的激励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的学术水平。对于在教学模式、方式具有创新贡

24、献的教师给予奖励等。这样的奖惩机制有利于调动教师的主动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四)制度管理建设制度管理作为一种硬性的保障,使教学活动过程规范化,管理方法科学化。完善旅游管理专业的保障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完善教学管理、监督、考核和评价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利用现代管理息系统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统筹管理。在教学管理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制定的教学进度,严格按照培养方案执行教学活动,不能随意改动。在监督实行校外校内相结合的监督制度,根据专业性特色建立院内教学督导制度。“教学督导将全方位的介入高校教学活动中,其主要的工作职责有控制、检查、指导、沟通、反馈、评价、激励等,而

25、具体的工作手段有巡视、随机听课、座谈、问卷调查、抽查等”。虽然海南各大高校都有建立督导制度,但不规范,随意性大,所以建立健全的监督制度很有现实意义。在考核与评价方面,考核以定量指标进行,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制度的重要依据。(五)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教学质量评价一般分为外评价与内评价。外评价的实施由当地政府或教育管理门或是专业的专家组进行评价。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采用的社会评价的做法,这有利于学校教育适应社会的需求,质量评价更趋于公正。完善的教学质量内监控评价机制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建立校、系、院三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高素质的、专门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机构。三、总结教学质

26、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对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质量的保障问题是海南各大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关系到海南高校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由于海南的教育基础较薄弱,现有的教育结构及教育理念远远不足以支持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旅游业蓬勃发展,这对海南高校培养高质量的旅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因此,完善和建设海南旅游管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保障机制是海南旅游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参考文献1、旅游外联管理体制必须改革蔡万坤财贸经济1985-01-312、艾伯塔省贾斯珀国家公园兼论加拿大落基山大旅游空间的管理和整治跃辉;地理译报1992-0

27、9-30摘要: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背景下,以江苏省中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为基础,对比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分段式培养存在的问题和中高职衔接培养的优势,实践证明中高职衔接培养能够有效地实现中高职人才的对接。关键词:分段式培养;衔接培养;对比分析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2020年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要求从教育体系内考虑所有职业教育课程的衔接问题,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目标建设提供了政策指导。目前中职和高职院校对于职业人才的培养不同程度存在错位培养、岗位针对性不清、课程边界模糊、职业资格证书等级要求串位等问

28、题。为建立衔接流畅的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现代旅游职业教育体系,为此江苏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中高等旅游管理专业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课题研究(苏教职【2014】21号),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江苏省“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的牵头高职院校,本文在这9所课题研究院校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一、概念界定中高职分段教育:指的是中等职业院校和高等职院校各自独立培养中职人才和高职人才。中高职衔接教育:指的是中等职业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一体化联合培养职业人才,主要从人才需求调研、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衔接体系的设计、人才的衔接教育实施等方面开展。二、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分段教育和衔接教育的对比分析(一)人

29、才培养目标定位方面1.分段培养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旅游人才目标,发现两者定位界定不清,交叉现象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分段培养的中高职院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各自认定自己培养学生的目标,导致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过高,而高职院校也存在重复定位中职学生人才培养目标。2.衔接培养的优势中职与高职是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同层次的教育,中高职院校之间的人才培养目标都具有职业性和技能型的特点,中高职衔接培养进一步明确了中职段和高职段的人才培养目标。旅游管理专业的中职段主要侧重专业基础知识的教育和培养旅游企业一线的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高职段主要是侧重培养能胜任旅游企业一线经营管

30、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层次上具有明显的阶梯差异,在协调发展上的具有一致性,这样更能满足旅游经济发展对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从而主动适应江苏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要求。3.两者的区别分段培养下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各自确定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往往定位不清,重合度较大。而衔接培养下首先通过对旅游企业的调研,目标岗位职业能力的分解,确定各段培养的目标,目标层次清晰,易于实现。(二)职业面向方面1.分段培养职业面向存在问题旅游管理专业中职院校职业面向主要为旅行社导游、门市接待、票务,景区讲解员;高职院校职业面向主要为旅行社导游、计调、旅游企划、营销主管,旅游景区导游、景点管理等。分段培养

31、的中高职职业面向重复度高,特别是中专院校有些岗位定位过高,如旅行社导游岗位,中专毕业生还不符合国家导游资格证考试的年龄要求,没有导游证资格证书,能力上也难以胜任旅行社的导游岗位。2.衔接培养职业面向存在的优势按照人才培养循序渐进的规律来确定中高职衔接的职业面向,衔接培养下的职业面向更加明确,职业面向的层次性体现得更加明显。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企业主要为旅行社、旅游景区和旅游饭店,学生的就业岗位有首岗和发展岗,中职学生主要适合饭店的基础岗位,而高职的学生职业面向更加广泛,适合饭店、旅行社和景区的基础管理岗位和主管岗位。通过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旅游人才培养,就业的岗位实现了无缝对接,人才培养也与旅游

32、企业需求层次相一致。3.两者的区别根据课程组的前期调研,三种旅游企业对中高职学生需求的数量和岗位有所侧重,中职的学生更适合从事饭店基础岗位工作,而高职学生由于知识的丰富、技能的提升和年龄的成熟,可以适合旅行社、景区和饭店的工作,因此中职学生职业面向于旅游饭店,而高职学生岗位更多的是面向旅行社和景区。(三)职业资格证书方面1.分段培养存在问题分段培养中高职同时设置了普通话技能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导游员资格证书(初级)或景区讲解员证书,技能证书重复现象明显,各自没有侧重点,而且对中专生设置初级导游证书,难度过高,难以实现。2.衔接培养的优势在构建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职业资格证书时,将饭店服务

33、员职业资格证书中高级分开获取,使两个阶段既相对独立,又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紧密的关联性。学生中职毕业时能同时取得中专学历证书和中级饭店服务员职业资格证书,进入高职则能同时取得大专学历证书和高级饭店服务员职业资格证书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导游员资格证书,这样不仅避免中高职饭店类职业资格证书的简单的重复,而且逐步提高了学生在高职阶段技能的提高。3.两者的区别分段培养时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往往对中职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考取全国导游资格证书(初级),这个证书中专生的年龄还没达到考试的年龄要求,而且对中职学生来说难度太大,即使考了通过率极低,也将影响到学生的研究积极性。而衔接培养时将中职学生的

34、职业资格证书定为饭店服务员职业资格证书四级(中级)(餐厅或客房),这和中职生的职业岗位相一致,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一定的努力就可以实现,而且在中职实的饭店企业可以运用上,让学生学有所用,更有实际意义。(四)综合素质以及职业能力方面1.分段培养存在的问题传统的分段培养往往忽视了人的认知能力发展阶段性的规律,对中职学生往往提出了过高的要求,由于这些要求本身就不符合认知规律,因此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由于有相当一分学生不能达到学校提出的在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方面的要求,分同学会产生消极自卑心理进而影响到培养效果。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理应重视文化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但实际培养中主要重视专业技能

35、训练,这会导致进入高职院校研究时出现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技能训练与高职院校重复现象。由于中职教育偏重于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轻理解、重操作的现象,使旅游学生很难适应高职教育更广、更深的理论研究,达不到高端技能型旅游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不能很好地实现旅游职业人才的系统培养。2.衔接培养的优势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如表1)的培养不是课程教学能完成的,需要在职业活动中养成,而职业素质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中高职衔接有利于学生从熟手向能手的提升。衔接培养下对学生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方面提出的要求,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规律性和科学性。

36、绝大分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衔接培养下对其在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方面的要求,能够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研究积极性,进而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实现职业教育的目的。3.两者区别分段培养忽视了人才成长的循序渐进的规律,都急于求成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结果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技能提升和发展空间受限制。而衔接培养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人才培养系统化理论,科学确定不同教育阶段教学内容、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旅游管理专业中职段侧重于旅游服务人员职业素质的养成、基础旅游知识积淀和基本职业技能的培养,而高职段侧重旅游经营管理知识研究和旅游服务、导游综合素能的培育。(五)课程标准体系1.分段培养存在问题传统分段培养的课程体系中,

37、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各自构建自己的专业课程体系,中高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重复度高,课程设置不合理,没有体现中高职教育的层次性以及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规律性。由于各段教育之间几乎没有交流沟通,很多高职课程内容学生已经在中职阶段研究过,这不仅造成中高职教育资源与学生研究时间的浪费,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研究兴趣与积极性。2.衔接培养的优势衔接培养的课程体系(如表2)设置的理念为:强化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能力提升功能,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中高职彼此联系、相互渗透、有机衔接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中高职衔接一体化的课程设置中,消除了中职和高职重复雷同课程

38、现象。中职侧重于旅游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而高职侧重于旅游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高端技能。这样有利于中高职明确各自的教学重点、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程,避免在教学安排上的脱节或重复。3.两者的区别传统分段培养的课程体系中高职各自为政,重复课程较多,课程设置不合理,没有统一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路。而衔接培养的课程体系以统一的课程体系设计理念为指导,中职段和高职段合理有序的设置课程体系和内容,重复现象避免了。高职校与中职校根据培养目标,以全局观念统筹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浅人深: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旅游基础知识和旅游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实践

39、、强创新,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文化基础课程注意中、高职层次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以适应其渐进性研究和终身教育的需要,中职阶段注重基础知识和素质教育;高职阶段开设提升理论及应用水平的通识课程,加强职业素质教育。专业课程以旅游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机结合。职业素质拓展课程以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重点,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三、结语通过分段培养与衔接培养的对比分析,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分段式培养已经不适用当前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人才培养的规律,中高职衔接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满足了现代旅游业对人才的要求,明确了中高职人才培养的规格,实现了课程

40、设置的一体化和技能证书的统一要求,满足了中高职院校教学互通和资源共享。成功实施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项目将有利于旅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能使中高职院校更加清楚地了解衔接教育的优势,也能在深层次的比较分析中发现实施衔接教育的有效方法,最终有利于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参考文献1教育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Z.教职成20119号,2011-9-20.2姚明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衔接的人文素质教育揭橥基于高职自主招生面试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4,(7).3徐兰.我国香港职业教育衔接体系对于中高职发展定位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5,(5).4潘春燕.复

41、合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考J.学理论,2010,(7).5夏建国.基于人才分类理论审视技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J.中国高教研究,2007,(5).6潘懋元,陈厚丰.高等教育分类的方法论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3).7杨金土.对技术、技术型人才和技术教育的再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2,(Z3).摘要: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对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质量的保障问题是海南各大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关系到海南高校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关键词:保障机制;旅游管理一、海南旅游管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建立一个全面的、公认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势必会涉及到指标的确立问题。指标体

42、系过于简单或是过于繁杂都是会有问题的,难以全面的反映教学质量问题,又或者在实际的工作中难以操作等等,所以在选择确立质量评价指标时要避免繁琐、不全面、重复和难操作等的问题。本文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具体情况,将评价体系分为三个分,分别为教学目标评价、教学过程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这三分全面了解海南旅游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的状况。(一)教学目标评价教学目标评价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制定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工作计划,明确教学工作目标,使得学校的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条不絮地进行。只有制定高效、科学的教学目标管理办法才能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以及稳定专业教学的质量。因而,教学目标管理的评价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43、中的重要一环。参照已有的相关研究,将教学目标评价指标分为: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方案。其中,专业培养目标是教学目标评价的首要环节,它全面体现在教学计划中,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关系到实施怎样的教学计划、输出什么样的人才;专业培养方案指导了教学进程,它综合了培养目标、专业要求、主要课程和实践安排、专业特色等各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不仅要符合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而且要符合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特色和规律特点。(二)教学过程评价教学过程是在制定高效、科学的教学管理办法基础上的实施开展环节。合理的教学过程安排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将教学过程的评价分为课堂

44、理论教学和实实践教学两分。在我国的教学模式下,课堂理论教学是高校普遍存在的主要教学方式。所以对课堂理论教学的评价也是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改进教师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研究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以教师为考察对象,主要包括教师专业素养、教学文案准备、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研究能力、课堂互动气氛与教学状态等。实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从学生方面评价学生在实践中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应用程度及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能力。除此之外,还从学生的职业素养、对旅游行业的了解程度、工作及研究态度等指标评价学生的实践教学。从教师方面,从实指导老师的教学经验,对实内容的熟

45、悉程度,工作责任心和组织能力及开办的实讲座、专题报告等指标进行评价。从学校组织实践管理方面,主要包括实践教学体制的完善程度,如实践教学大纲、实方案制定、实制度制定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校外实基地的建立和校内实践场所建设的情况进行评价。(三)教学效果评价在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映和提升教学质量的又一重要措施在于建立反馈机制,即教学效果的评价。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研究质量评价、社会用人评价三个方面开展。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除了随机听课专家的评价和来自学生的评价以外,还可以从教师的研究价值感、教学热情、人际关系、知识面等常被忽略的因素进行评价。还

46、有在每届学生论文答辩后毕业前,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师德素养、教学能力做出综合评价。学生研究质量评价是针对学生的专业研究效果的评价,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直接感受者,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具有最全面的了解和感受。学生研究质量不仅通过研究结果质量来进行评判,还需要考虑其研究过程质量。研究结果质量主要是指考试成绩及作业成绩。研究过程质量主要是包括课堂上的表现、考勤和实践活动等。在如今主张创造自我价值及个性张扬的时代,对于学生而言更多的是追求个人的兴趣爱好及发挥其自身优势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传统研究方式上的你教我学。社会用人单位评价是学生就业后来自社会、旅游行业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

47、综合能力的评价。让学校更好的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从而促进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参照分学者研究成果,根据上述三个层次建立三个维度,七个指标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是以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这三方面作为一级指标,其下属为二级指标。二、海南旅游管理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一)建立全面的质量标准教学质量的目标(标准)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对于保障教学质量是很有必要的。以高等教育法为基础,从海南本地实际的旅游业发展状况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对旅游人才培养制定科学的标准定位。一是符合学校教学大纲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标准;二是以海南旅游市场需求为

48、导向制定教学质量标准;三是教师的各个教学过程的教学质量标准;四是教学管理质量的标准。(二)加强旅院系资源建设一方面,需要加强旅游管理系的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定期选派教师到国内外知名的旅游院校和旅游研究机构进修,以此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及专业水平。除此之外学校在教师聘任的制度中应该聘请毕业后再研究所或是旅游公司工作了若干年,有一定的旅游社会实践经验并在旅游行业有一定名声的教授。为了提高旅游管理的教学水平,学校可以聘请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界专家学者和在旅游企业任职的知名企业人士担任本专业的教师。另一方面,加强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理论是死的,实践是活的,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实践能力尤其重要。在实训过程中让学

49、生的理论知识得以应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所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旅游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专业技能旅游人才的有效措施。(三)制定合理的教学奖惩机制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不仅要有全面的质量标准、全面系统的评价指标,还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教学奖惩机制,包括优秀教师评选、学校惩处制度等等。比如,教学效果差的教师,应督促其自我反思不断改进其教学质量;对那些没有达到教学效果和无贡献的教师给予辞退,避免没有能力的教师滥竽充数和不求进取。这样的机制能够有效的防止教师终身制的弊端,又能高效的激励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的学术水平。对于在教学模式、方式具有创新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等。这样的奖惩机制有利于调动教师的主动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四)制度管理建设制度管理作为一种硬性的保障,使教学活动过程规范化,管理方法科学化。完善旅游管理专业的保障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完善教学管理、监督、考核和评价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利用现代管理息系统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统筹管理。在教学管理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制定的教学进度,严格按照培养方案执行教学活动,不能随意改动。在监督实行校外校内相结合的监督制度,根据专业性特色建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