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重点_第1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重点_第2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重点_第3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重点_第4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重点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年安徽省中考文言文复习要点 蒙城六中 李琳解读考纲,确定重点2013年安徽省中考考纲“优秀古诗文篇目”部分有所调整,规定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记承天寺夜游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观刈麦蒹葭上述五篇不列入2013年考试范围。这样中考古诗文篇目还剩45篇,通过近年文言文阅读篇目分析来看:2005送东阳马生序2006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比较阅读2007年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2008年送东阳马生序2009年鱼我所欲也过零丁洋比较阅读2010年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比较阅读2011年马说2012年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首先,由于中考文言文篇目一般近三年之内不会重复,除去5篇,再去掉大纲删去的两篇,

2、可以尝试把考查的文言文篇目分为三个层次:考试首选层:桃花源记出师表小石潭记论语考试次选层:三峡陋室铭爱莲说鱼我所欲也此外,不能完全排除诗词进来凑热闹!其次,从这些年的文言文阅读题来看,比较阅读占据了主导地位,游记考查的机率也很大,2013年很可能还是采用这样的比较阅读题。(其实,比较阅读大多还只是把两段文字并列放在一起,还是各考各的,揉和起来考的不多。)比如三峡和小石潭记比较阅读,出师表和隆中对比较阅读,陋室铭和爱莲说比较阅读,桃花源记和饮酒比较阅读。解读基本题型解释词语:3个(20052008年),4个(20092010年)5个(20112012年)翻译句子两道(8年不变)(其中这两类题型侧

3、重考查知道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正确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一些句子,考查的水平层次为理解,难度不高)理解课文。有概括内容、句子停顿、分析人物情感和获得有益的启示等。(这类题型侧重考查解说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考查的水平层次为分析综合)一 解释词语1、文言实词辨析 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形容词、动词、数词、和量词。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实词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1)通假字辨析。【复习方法】通假字数量不多,除去可能不会考到的篇目以及古诗词中的通假字剩下的寥寥无几,且大部分在注释中有解释,复习时可以分课集中整理,并且给出例句,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例:四肢僵劲不能动(通“肢

4、 ”,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送东阳马生序(2)古今异义辨析。 【复习方法】由于古今词义的变化,学生容易产生误解,教材中,古今异义的词语大部分有注释,复习时要着重从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词义的感情色彩等方面进行古今对照,提醒学生特别注意。 如“涕”古代专指眼泪,今义则为鼻涕。诸葛亮出师表中有“临表涕零”,不能译成“流着鼻涕写了这篇表文。” ( 3)一词多义辨析。 【复习方法】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做好笔记,见到一种新的解释就记录下来,学会总结,一定要打破课与课的界限。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能结合人的语言习惯,掌握一词多义的基本规律,如,因词性不

5、同,感情色彩的不同,所形容或所表现的对象性质的不同都可能形成词义的差别,或者同一个字读音不同意义也会不同等。(4)词类活用辨析。 【复习方法】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的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活用现象; 其中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难度较大;辨析词类活用的前提是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意思,然后根据句义确定其活用的方式。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复习时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句并认真分析、体会。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且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翻译成“使”。例: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使形之劳)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且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翻译成“以”或者“认为”。例:

6、渔人甚异之(以为异)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2、文言虚词辨析 【复习方法】掌握常用虚词“之、其、而、然、则、乃、以、于、且、者、乎”等的一般用法。为常用虚词的每一种用法列举两个典型例句。通过比较分析,体会文言虚词的作用。 以“之”为例: 代词 指代人、事、物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助词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水陆草木之花)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宾语提前的标志,不译 (何陋之有) 音节助词,无实义 (公将鼓之) 动词 相当于“到”、“往” (辍耕之垄上) 提示:考查项以课本注释单个词为主学生因错别字失分的情况较多应严格按照课本注释来解释有本义和句中义的

7、尽量答全,不能丢掉句中的意思,答出”这里指的内容”二.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1, 从内容上看,易考关键语句的翻译;2, 从来源看,大多来源于课下注释。一般要用直译法。直译译不通时再辅以意译法。翻译时注意运用“留”、“补”、“删”、“换”、“调”的方法。考试时按语言点给分,所以翻译句子时要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字词。3. 互文的翻译必须两句合起来。三.划分句子节奏读清句中的停顿是正确解读文言文的关键。否则,就不能理解甚或会错解句意。把握文言句式的结构特点,抓住文言语句中的一些标志词语作为“路标”,有利于我们正确划分句子的节奏。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一些词语: (1)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有些文言句子句

8、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或提示原因或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等,如“盖、夫、且夫、若夫、至若、岂”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例如: 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岳阳楼记) (2)句中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也”“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3)句中关联词语之后要停顿。 句首或句中出现“虽、故、则、若、而、是故、然则”等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往往在这些关联词语后面停顿。如: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5)连用的两个单音词之间要停顿。如: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9、(口技)(“中间”是单音节词,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中间要作停顿。)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古汉语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语句的朗读停顿往往根据语言顺序来确定,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这样才会使语意明晰。如: 吾视其辙乱(曹刿论战)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山河破碎风飘絮(过零丁洋) 文言文朗读停顿涉及到文字、词义、语法及古代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上述只是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死搬硬套,熟练掌握文言文朗读停顿的知识,多诵读文言文提高自己的语感,善于对文言语句从语法、语意方面分析,才能恰当处理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四、文意分析和语句默写语句默

10、写:【复习方法】教材里的文言文大多是传统名篇,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应该熟读背诵并能够默写。要注意对古诗文特别是对主旨句、警句、名句的理解记忆。近年中考考查文言文默写以上下文默写为主,但是不排除提示型默写,开放型默写和对比型默写的可能。要求:注意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观点。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和前后句之间的联系。认真分析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学会积累、整理、归类。 【例】 “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是指 ,“退”是指。 (岳阳楼记) 文意分析:【复习方法】近年来,单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正逐步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文言文综合阅读试题。文言文阅读的后两个题目侧重考查解说浅易文言文的基

11、本内容,考查的水平层次为分析综合。但是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文章中心的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的概括。这些题一般不是自由发挥题,尽量按照新教参,加以整理。牢牢记住每段的段意,每课的中心,尤其须注意每课的研讨与练习部分。文章内容、语言、人物、写法等方面的欣赏与评价。要求考生对文章的某一点谈看法,写出自己的观点。就文中的人物、事件、观点等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能力角度上说,是考鉴赏评价和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更注意语言的实际动用,有些试题出现了开放性评述题,可作定性评价,也可作否定性评价,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即可。 文言的比较阅读,现在还是流于形式,只是把两个片段放在一起,但还是各考各的,联系不上很紧密,所以,复习的时候,应以单篇为主,也照顾到相似的片段即可。 题型预测:今年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