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学生版)高考文言文考查能力要求明确指出:“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查形 式主要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就是以选择题形式判断句式的不同(一般不考) ,隐性是将 文言文特殊句式放在翻译中综合考查。判断句 四种文言特殊句式 被动句 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省略句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 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 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A、“ 者, 也。”
2、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 ,表示 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 “陈 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了涉世家 )B、“ , 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 略者 ,只用“也”表判断。如: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 )C、“ 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 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 石游褒禅山记 )D、“ 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 ,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 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
3、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 “城北徐公,齐国之 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2、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 即、诚、皆、则”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司马迁陈涉世家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范仲淹岳阳楼记 ) 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 ( 张溥五人墓碑记 )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 苏洵六国论 )3、用动词“为” “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 张溥五人墓碑记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 司马迁鸿门宴 ) 问今是何
4、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司马光赤壁之战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代词,这样 ) ( 苏轼石钟山记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直接表示判断 。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 刘备天下枭雄。 ( 司马光赤壁之战 ) 刘豫州王室之胃。 (同上)二、被动句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 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
5、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 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 体有以下几种形式:1、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 “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 例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史记屈原列传 )这里“惑” 、“欺”的动作 是由“于”后的“郑袖” 、“张仪”发出来的。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张溥五人墓碑记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韩愈师说 )2、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 ,形成 “受 于 。”的形式表被 动。 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 (资治通
6、鉴 )3、用“见”、“于”,“见 于 。”表被动。如: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同上)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庄子秋水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 如: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陈情表 )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 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4、用 “为”“为所” ( “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 或“为所”表被 动。 例如: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欧阳修伶官传序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 司马迁陈涉世家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7、 ( 司马光赤壁之战 )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苏洵六国论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司马迁鸿门宴 )5、用“被”表被动。如: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张溥五人墓碑记 )6、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资治通鉴 )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 意思。三、省略句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1、省略主语 。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例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 ( ) 黑质而白章, ( ) 触草木, ( ) 尽死。 ( 柳
8、宗元捕蛇者说 ) 沛公谓张良曰: “ ( )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司马迁鸿门宴 )( )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 手自笔录, ( ) 计日以还。录毕, ( )走送之,不敢 稍逾约。 (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 省略谓语 。与现代汉语比较,文言中谓语的省略较多见。例如: 一鼓作气,再 ( ) 而衰,三 ( ) 而竭。 ( 曹刿论战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 ) 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3、 省略宾语 。有动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尉剑挺,广起,夺 ( ) 而杀尉。 (司马迁陈涉世家 ) 每字为一印,火烧 ( ) 令( ) 坚。 (沈括活板 ) 项王曰:“壮士!
9、赐之卮酒。 ”则与 ( ) 斗卮酒。 (司马迁鸿门宴 ) 省略介词的宾语。在文言文中 , 介词“以”、“为”、“与”的宾语 之往承上文省 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如: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张衡传) 今以钟磬置 ( ) 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 苏轼石钟山记 ) 激昂( ) 大义,蹈死不顾 ( 张博五人墓碑记 ) 句中省略了介词“于” 。四、倒装句1、谓语前置句,又叫主谓倒装句( 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甚矣,汝之不惠!(3)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虎丘记2、
10、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 前置,其条件是:(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 史记项羽本记 ) 大王来何操 ? ( 司马迁鸿门宴 ) 子何恃而往 ? ( 彭端淑为学 ) 微斯人,吾谁与归 ? ( 范仲淹岳阳楼记 ) 不然,籍何以至此 ? ( 司马迁鸿门宴 ) 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 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 )其中的“是”是一
11、般代词, 但也前置了。(2)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 、“未”“毋”、“无”、 “莫”等否定词) ;二是代词作宾语。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 ) ( 苏轼石钟山记 ) 。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弗怠之 ) (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 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 ) 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 ,构成“唯 是 的格式。如: “唯利是
12、图” 、“唯命是从”等。(4)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 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 “项王项伯 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史记项羽本记 )3、定语后置句。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 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苏轼石钟山记 ) 大阉之乱,绍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
13、( 张溥五人墓碑记 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 后置。4、介词结构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 、“于”组成的 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 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甚矣,汝之不惠 牛何之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 ) 反馈练习 1、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完全相同的一组是惟弈秋之为听而良人未之知也故燕王欲结于君乐夫天命复奚疑王尝语庄子以好乐AB C
14、D2、从句式角度看,和“夫晋,何厌之有”相同的一组是申之以孝悌之义唯君图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AB 是寡人之过也 微斯人,吾谁与归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CDA舆薪之不见B求人可使报秦者C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D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4、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卿欲何言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不然,籍何以至此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王来何操戍卒叫,函谷举A / / B / C / D / 5、从句式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古之人不余欺也B夫子之谓也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6、下列各组句子中句
15、式相同的一组是()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宋何罪之有B夫晋,何厌之有子何恃而往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D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臣实不才,又谁敢怨7、从句式角度看,和“教以慎于接物”相同的一组是(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王尝语庄子以好乐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此三者,吾遗恨也而今安在哉此世所以不传也3、从句式角度看,和“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相同的一项是()亦将有感于斯文AB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CD 8、列句子中“见”不表被动的一句是AC9、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下列句子都不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组是( )B 府吏见丁宁D见犯乃死,重负国ABC
16、(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10下列句中省略宾语的一句是( )A见一老公而问之曰B遂持驹去C齐桓公出猎D明日朝,以告管仲11从句式角度看,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父母唯其疾之忧游于赤壁之下 A相同,不同 C相同,相同 附:文言固定句式不患人之不己知而君幸于赵王B 不同,相同D都不相同1、庸乎译为“哪里呢”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抑 译为“,还是”或“,或者”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
17、官传序3、有所 译为“有的(人、物、事)” 例: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鱼我所欲也 4、无所 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例: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鸿门宴5、如何、奈何、若何 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呢”,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 思。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6、如何 译为“对怎么办” 例:如太行、王屋何?( 愚公移山)7、奈何 译成“把(拿)怎么办” 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 西门豹治邺 )8、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例: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在,师
18、之所存也。9、所以 译为“原因”“的方法” “用来的”例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例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10、不亦乎 译为“不也是吗”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 乎?”11、有以译为“有用来的(方法)”例:吾终当有以活汝。 (中山狼传)12、无以译为“没有用来的”例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例 2:军中无以为乐。 (鸿门宴)13、其乎(邪)译为“难道吗”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14、得无乎得无耶 译为“恐怕是吧”或“莫非吧”例 1 :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 记王忠肃公翱事 ) 例 2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促织)15、无乃乎(与)译为“恐怕吧”例:无乃尔是过与?( 论语)16、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例: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17、孰与 与孰 译为“跟比较,哪一个(谁)”; 孰若 译为“哪 里比得上”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18、然则译为“既然这样,那么”例: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19、有者译为“有个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个人反担保合同规范范本-设备租赁专用2篇
- 房地产市场调查与分析
- 2025年度钢构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合同
-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方法
- 金融市场的变化与对公客户的应对策略
- 二零二五年度虫草产品研发与市场拓展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虫草收购与销售一体化合同4篇
- 2025年度环保设施建设合同履行的环境治理担保协议3篇
- 2025年度个人旅游预付款延期退还协议4篇
- 跨领域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索
- 危险品仓储危险废物处置与管理考核试卷
- 2024版汽车融资担保合同范本版B版
- 浙江宁波镇海区2025届中考生物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
- 湖南省长沙市2025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生物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 工业自动化设备维护保养方案
- 《中医心理学》课件
- envi二次开发素材包-idl培训
- 2022年上海市初中语文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
- 医院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督查评分表
- 心内电生理导管及器械
- 保洁服务岗位检查考核评分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