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水循环》课件-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1页
4.1《水循环》课件-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2页
4.1《水循环》课件-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3页
4.1《水循环》课件-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4页
4.1《水循环》课件-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水循环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第四章1.学会绘制水循环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区域的水循环类型。2.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3.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培养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形成人地协调观。4.理解洪涝灾害的成因、危害和防御措施。学习目标一、“水的行星”教材全解如图所示,若将地球上的水,沼泽、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的液态淡水,河流和湖泊中的淡水三者分别汇集起来,只不过形成三个小水珠。直径分别约为1 384千米、273 千米、56 千米。地球上水的体积与地球体积大小对比1.图中的三个水珠并不太大,但地球却被称为“水的行星”,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水珠”虽然不大,但地球上的

2、水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面积。从太空中望去,地球大部分被蓝色的海洋包围,所以人们称地球是“水球”。2. 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储量并不多,而人类每天都在大量取用它,这会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呢?为什么?不会。淡水资源的储量虽然不多,但通过水循环,这些水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不停运动,使地球上水的总量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若发生较大程度的气候变化或严重的污染,这些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将可能减少。地球上的水有哪些形态,在数量和分布上有何特点?地球上的水体主要包括哪些类型?主体是那种类型?水地球上的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数量最大分布次之仅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97%主体供应人类所需淡

3、水形态气态液态固态水体类型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人类可利用的淡水占淡水总量的0.3%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水量占全球淡水储量的 2/3 以上。二、自然界的水循环水循环示意图水循环的概念及联系的圈层?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及类型?水循环主要包括哪些环节?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蒸发降水海上内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海陆间循环蒸发植物蒸腾降水陆地内循环水循环示意图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4、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下渗思考:人类活动能够干预和影响水循环哪些环节?降水植物蒸腾蒸发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植被破坏修建水坝围湖造田地面硬化跨流域调水植被破坏地面硬化人工降雨植被破坏地面硬化开采地下水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水循环环节人类活动地表径流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地下径流地下工程建设、地下水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地下交通线路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大气降水人工降雨蒸发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下渗城市铺设渗水砖可以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

5、在对 的影响。地表径流 问题探究: 读图 4-3,完成相关任务。1.有人认为,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外因是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为什么?同意。水循环的产生有其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使水的转移、能量的交换成为可能。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重力,太阳辐射热力作用为水的“三态”转化提供了条件;太阳辐射分布的不均匀性和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从而为水汽的移动提供了条件,重力则促使雨水的降落和水从高处向低处流动,从而实现了水循环。2.画一幅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可用电脑制作动画),标明其主要环节,并与同学交流。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6、水循环的意义:把各圈层联系起来,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从而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在一定时期内,全球的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水循环的强弱及路径,直接影响到各地的天气过程,乃至区域的基本气候特征;水循环的强弱变化;往往引发区域性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在水循环的驱动下,地表物质被侵蚀、搬运和堆积,地貌得到发育、演化,形成了多姿多

7、彩的地表形态。 问题探究: 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挖掘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故称鱼鳞坑。鱼鳞坑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再加上植树造林,可保土、保水、保肥。试从水循环的角度想一想,鱼鳞坑为什么能保土、保水、保肥?鱼鳞坑一般建在较陡的坡上,下雨时可拦蓄坡面径流;在鱼鳞坑中植树造林,可增加水的下渗作用,达到涵养水源、固定表土等目的,从而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土、保水、保肥。四、洪涝灾害防治我国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洪涝灾害洪水灾害雨涝灾害暴 雨水利工程失 事冰雪融化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

8、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由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低洼地区积水、淹没淹没农田洪涝危害巨大,洪水常常淹没农田。洪涝灾害的危害破坏基础设施洪水会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引发生态问题洪涝还会引起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问题。容易引发疫情此外,洪涝过后容易引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防治措施具体措施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洪涝灾害的防治利用气象卫星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监测,能够有效防御洪涝灾害。提高强降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防御洪涝灾害,需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有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或滞洪区、蓄洪区),完善排涝设施等加强洪泛区的

9、建设管制、建立洪水预警机制、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推行防洪保险等。遭遇洪涝灾害的自救举措问题探究: 1998 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时,我国气象卫星对洞庭湖区进行了实时监测。图4-9是气象卫星拍摄的多光谱合成遥感图像,其中右图中的红色部分表示洪水新淹没的范围,通过与没有发生洪水时的遥感图像(左图)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获得受灾区域的分布及面积。洪水分析是抗洪救灾与减灾决策的重要依据。读图 4-9,完成相关任务。(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长江流域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自然原因:长江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长江下游地势低平,易造成排水不畅。人为原因:长江上游流域植被遭到破坏,水的下渗作用减少,河流流

10、量增大;长江中游地区围湖造田现象严重,降低了河湖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排洪能力。问题探究: 1998 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时,我国气象卫星对洞庭湖区进行了实时监测。图4-9是气象卫星拍摄的多光谱合成遥感图像,其中右图中的红色部分表示洪水新淹没的范围,通过与没有发生洪水时的遥感图像(左图)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获得受灾区域的分布及面积。洪水分析是抗洪救灾与减灾决策的重要依据。读图 4-9,完成相关任务。(2)议一议,遥感技术与传统水文资料收集方式相比较,在洪水分析方面具有哪些显著的优势?传统水文资料收集方式周期长、数据统计不全面、费用高昂,且难以做到直观展示,为水文预报、洪水分析等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

11、而遥感技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全面统计数据资料,价格相对低廉,且遥感技术能做到将结果直观展现,为人们实施洪涝灾害防治和应急措施提供依据。课堂小结读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1 2 题。1 图中环节依次是 () A. 蒸发、地表径流、下渗 B.蒸腾、水汽输送、下渗C. 蒸腾、地下径流、下渗 D.蒸发、水汽输送、下渗2 下列能增加“壤中流”比例的是 () A. 地表坡度陡 B. 植被覆盖率高C. 地面硬化率高 D.降雨强度大1 A2 B 解析:1. 根据箭头的指向即可判断表示蒸发,表示地表径流,表示下渗。2. 从图中可以看出“壤中流”实质为地下水,则下渗比例越大,“壤中流”的比例越高,植被覆盖率高

12、,涵养水源作用强,下渗比例大。课堂练习某城市正在创建海绵型城市,计划用渗水砖铺设地面, “逢雨必涝、雨停即旱”的状况将得到改善。下图中a g 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读图,完成3 4 题。3 城市用渗水砖铺设地面,水循环的部分环节会发生变化。下列变化,正确的是 () A. a 增加 B. b 减少 C. f 增加 D. e 增加4 下列关于水循环各个环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环节c 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环节d 与太阳辐射的强弱无关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环节g 地表植被状况对环节f 影响很大A. B. C. D. 3 C 4 D 解析:3. 城市用渗水砖铺设地面,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是增加了f(下

13、渗)。4. 环节c 是(陆上)降水,可以更新地表淡水资源,正确;环节d 是(陆上)蒸发,与太阳辐射强弱有关,错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e(地表径流),错误;地表植被状况对f(下渗)影响很大,正确。读图,完成5 6 题。5 该图表示的物质循环类型是 () A. 生物循环 B. 岩石圈物质循环C. 大气循环 D. 水循环6 下列关于该物质循环的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B. 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C. 通过搬运、侵蚀和堆积作用,重塑地表形态,使地球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D. 使各个地区的

14、气温、湿度等不断得到调整,有效减少了极端气候现象出现的频率5 D 6 C解析:5. 图中所示为自然界中水的连续运动过程,为水循环。6. 水循环对地表形态有塑造作用,但不能使地球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右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读图,完成7 8 题。7 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 风力地球重力太阳能温室效应A. B. C. D. 8 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下径流A. B. C. D. 7 B8 B 解析:7. 沙漠气候干旱,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从图中可见,地面土壤中的水分在太阳照射下蒸发出来,而又被塑料薄膜拦截,水珠在

15、重力作用下汇集于薄膜凹陷部位并降落到容器中,故该水循环的主要动力为太阳能和重力。8. 图中附着在塑料薄膜上的水滴是水汽蒸发的结果,水滴在重力作用下滴落到容器中与水循环中的降水环节相似,故可以模拟的水循环环节有蒸发和降水。读下面水循环示意图,完成9 10 题。9 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对应,正确的是 () A. a水汽输送 B. b蒸发C. c地下径流 D. d下渗10 下列关于水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促进各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流动B. 影响全球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C. 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的各个环节D. 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9 A 10 C 解析:9. 依

16、据图中箭头的指向可知,a 为水汽输送,b 为地表径流,c 为下渗,d 为地下径流。10. 水循环促进了水体的更新与循环,是各圈层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的纽带,并能参与陆地地貌的塑造。目前,人类活动主要影响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美国某网站2019 年3 月18 日报道,由于近日的融冰加上暴雨,导致美国中部的密苏里河洪水泛滥,内布拉斯加州出现50 年来罕见的洪涝灾害。据此完成11 12 题。11 内布拉斯加州罕见的洪涝灾害可能诱发 () 泥石流河道淤塞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A. B. C. D. 12 内布拉斯加州罕见的洪涝灾害给当地人类活动带来的危害有 () 淹没农田,使大量农作物不能及时收获破坏交通、

17、电力等基础设施人畜饮水困难损坏住房,经济损失严重A. B. C. D. 11 B12 D 解析:11. 洪涝灾害会诱发泥石流,加剧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淤塞,但不会造成土地荒漠化。12. 此次洪涝灾害发生的时间为3 月,正处于农作物的生长或播种期, 对农作物收获影响不大。读下面某地地形剖面水循环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A 处拟建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 其类似于哪种水循环类型?图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怎样?目前,人类活动施加影响最多的水循环环节是什么? (2)在哪些自然条件下,环节a 输水量会很大? (3)图中,若A 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可能对当地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13(1)水循环类型:海陆间循环。补给关系:西部平原地区地表水与地下水双向互补,东部山区地表水终年补给地下水(单向)。人类活动影响最多的水循环环节:地表径流。 (2)降水多,降水历时长、强度小;地面坡度小,岩石透水性强,土质疏松;植被覆盖好。(3)地下水短缺,甚至枯竭;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地面沉降, 甚至塌陷;海水入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