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定义和分析_第1页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定义和分析_第2页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定义和分析_第3页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定义和分析_第4页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定义和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定义和分析女性生殖系统结构示意图主要讲授内容一、子宫颈疾病慢性子宫颈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癌二、滋养层细胞肿瘤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三、乳腺癌第一节 子宫颈疾病一、慢性子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疾病,表现为白带增多 病毒、细菌感染,分娩、机械损伤诱发病变:子宫颈慢性非特异性炎可形成子宫颈糜烂、Nabothian(纳博特)囊肿、子宫颈息肉等宫颈粘膜充血、肿胀颗粒状和糜烂状子宫颈Nabothian囊肿腺体扩张呈囊状,粘液储留子宫颈糜烂上皮坏死脱落表浅缺损(真性糜烂)柱状上皮覆盖(假性糜烂)鳞化(愈复)子宫颈息肉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

2、常见恶性肿瘤之一,40-60岁居多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普及,癌前病变和早期癌早诊早治,生存率和治愈率显著提高 HPV感染可能是主要因素,HPV-16、18型为高危险亚型,其次为31和33型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为其癌前病变 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癌好发部位:宫颈鳞柱上皮交界带(移行带)鳞状上皮柱状上皮(一)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1.非典型增生 指增生上皮细胞的形态呈现不同程度的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癌前病变) 。镜下,增生的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浓染,核浆比例增大,核分裂可增多但多属正常核分裂像;细胞排列

3、较乱,极向消失(轻、中、重)正常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I级非典型增生II级非典型增生III级2.原位癌 Carcinoma in situ 概念:粘膜鳞状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的重度非典型增生累及上皮全层,但尚未侵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润生长原位癌累及腺体原位癌沿着腺体蔓延,取代腺体的现象。但癌未突破基膜,仍属于原位癌范畴 鳞状上皮原位癌原位癌累及腺体3.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概念:将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至原位癌这一系列病变的连续过程统称为CIN分级:级(轻度非典型增生) 级 (中度非典型增生) 级(重度非典型增生、原位癌) 从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到原位癌呈逐渐演化的级谱样变化 子宫颈癌慢性子宫颈炎

4、伴宫颈糜烂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子宫颈原位癌原位癌累及腺体 子宫颈癌轻中重子宫颈癌演变CIN CINCINCIN 原位癌累及腺体 正常注:非典型增生如合并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则癌变率更高(高危型HPV为16,18型) 病变发展及转归 CIN级CIN级自然消退CIN级CIN级宫颈浸润癌CIN级CIN级停滞不动宫颈浸润癌(20%)约50%2%约10%(二)子宫颈癌(carcinoma of cervix)组织起源宫颈阴道部或移行带鳞状上皮柱状上皮下储备细胞子宫颈管粘膜柱状上皮大体分型糜烂型:多属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 外生菜花型内生浸润型:临床检查容易漏诊 溃疡型子宫颈癌(糜烂型)- 早期浸润

5、癌 子宫颈癌(外生菜花型)子宫颈癌(内生浸润型)子宫颈癌(溃疡型 )1.鳞状细胞癌:占宫颈癌90左右好发部位:宫颈鳞、柱状上皮交界处早期浸润癌:癌细胞突破基底膜BM向间质浸润深 度基底膜BM下5mm, 并伴有临床症状者肉眼:主要为内生浸润型、溃疡状或外生乳头状、 菜花状镜下:高、中、低分化鳞癌(二)子宫颈癌-组织学类型子宫颈早期浸润癌子宫颈浸润性鳞癌(低分化)子宫颈浸润性鳞癌(高分化) 2.腺癌 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约占10%-20%, 对放、化疗不敏感,预后较差 高、中、低分化腺癌;混有鳞癌者称 腺鳞癌(二)子宫颈癌-组织学类型子宫颈浸润性腺癌(高分化)中分化腺癌1.直接蔓延向上:宫体 向

6、下:阴道两侧:盆壁向前:膀胱 向后:直肠 (二)子宫颈癌-扩散2.转移 淋巴道:最多见,宫旁LN闭孔LN髂 外LN腹股沟、骶前LN锁骨上LN 血道:少见,晚期发生肺、骨、肝转移(二)子宫颈癌-扩散宫颈癌淋巴道转移 0:原位癌(CIN ):局限于宫颈内:超出宫颈进入盆腔,未累及盆壁,侵 及阴道未及其下1/3:侵及盆壁及阴道下1/3:超出骨盆或累及膀胱、直肠,或远处 转移(二)子宫颈癌-分期 临床病理联系白带增多、异味阴道不规则出血及接触性出血下腹痛子宫膀胱瘘、子宫直肠瘘等预后原位癌、早期浸润癌,及时治疗,预后良好期癌,术后5年生存率达90%期癌,5年生存率仅10%左右(二)子宫颈癌-临床及预后一

7、、葡萄胎(Hydatidiform mole)二、侵蚀性葡萄胎(Invasive hydatidiform mole)三、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 第三节 滋养层细胞疾病 (Diseases of Placent tissue) 一、葡萄胎 hydatidiform mole又称水泡状胎块(bladde mole),是胎盘绒毛的一种良性病变 发病年龄:多发生于20岁以下或40岁以上,经产妇多于初产妇发病率:地区差异明显。欧美少见(约占孕次的1/1000),东南亚为欧美国家的10倍(1/200),我国较常见(1/150)一、葡萄胎-病变肉眼:宫腔内薄壁、透明、半透明水泡,细蒂相

8、连,状似葡萄完全性葡萄胎:所有绒毛都形成葡萄状,没有胎儿或其附属物部分性葡萄胎:部分绒毛形成葡萄状,部分正常绒毛,且常伴有或不伴有胎儿或其附属物病变局限于宫腔内,不侵入子宫肌层葡萄胎完全性葡萄胎 不完全性葡萄胎 伴有胎儿或其附属器官一、葡萄胎-病变镜下绒毛水肿、增大间质血管消失或稀少滋养层细胞不同程度增生:增生细胞可为合体或细胞滋养层细胞,大多两者并存完全性葡萄胎增生明显部分性葡萄胎局限性、轻度增生葡萄胎一、葡萄胎-临床病理联系临床病理联系停经史:似妊娠,但早孕症状明显 子宫异常增大:绒毛水肿 无胎心、无胎动、无胎肢 阴道出血:滋养层细胞侵袭血管能力极强 阴道排出水泡状物 血、尿HCG升高:滋

9、养层细胞增生 卵巢黄素囊肿一、葡萄胎-预后临床诊断 血、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 子宫超声检查多能确诊 预后 经彻底刮宫后,80-90%-痊愈 10%完全性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 2-3%完全性葡萄胎-绒毛膜癌 部分性葡萄胎极少演化为绒毛膜上皮癌二、侵蚀性葡萄胎 invasive mole病变性质: 生物学行为介于葡萄胎和绒毛膜癌之间的交界性肿瘤 与葡萄胎的主要区别: 水泡状绒毛侵入子宫肌层(浸润性生长),甚至侵袭子宫外或远处器官栓塞(如肺、脑等)二、侵蚀性葡萄胎病变病变特点 大体:子宫壁肌层内见水泡状组织或出血坏死结节;甚至穿破肌壁引起大出血,并可转移至邻近或远处器官镜下:与葡萄胎相似

10、,但子宫肌层内见水泡状绒毛或坏死的绒毛,滋养层细胞增生程度和异型性更显著二、侵蚀性葡萄胎-临床及预后临床病理联系具有葡萄胎的表现彻底清宫后阴道仍持续出血多次清宫后子宫复旧不全可发生肺和脑的栓塞血、尿HCG持续阳性预后对化疗敏感,疗效较好三、绒毛膜癌 choriocarcinoma发生:滋养层细胞发生的高度恶性肿瘤好发年龄:30岁左右女性病因:50%葡萄胎后;25%自然流产;20%正常分娩后;5%早产、异位妊娠后临床:在葡萄胎、流产或足月产后阴道持续不规则流血;子宫体积增大;血及尿中HCG浓度显著升高三、绒毛膜癌病变特点病变特点 滋养层细胞不形成绒毛或水泡状结构,而成片高度增生,广泛侵入子宫肌层

11、或转移至其它脏器三、绒毛膜癌-病变肉眼子宫不规则增大,柔软,表面可见一个或多个紫蓝色结节切面:肿瘤暗红色、出血坏死的肿块充塞宫腔,多数结节浸润子宫肌层,常达浆膜,使子宫体积显著增大,或呈弥漫息肉状布满子宫内膜,或在内膜和肌层内有小出血灶 绒毛膜癌绒毛膜癌 三、绒毛膜癌-病变镜下无绒毛状和水泡状结构,无间质,无血管;细胞滋养层和合体滋养层两种肿瘤细胞成巢状,侵及血管引起出血、坏死特点:只有实质、无间质细胞滋养层样癌细胞合体滋养层样癌细胞三、绒毛膜癌-扩散1.直接蔓延子宫颈、阴道壁、输卵管、阔韧带等血道:最常见(特殊),绒癌侵袭破坏血管能力强,极易发生血道转移。常转移到肺,其次为阴道壁、脑、肝、肾

12、等淋巴道:极少见三、绒毛膜癌-临床联系局部表现:葡萄胎治疗后、流产后或分娩后数月甚至数年后,子宫增大,阴道持续不规则流血,血、尿中HCG持续升高 转移症状:肺-咯血、胸痛;阴道-紫蓝色结节;脑-头痛、呕吐、昏迷;肾-血尿等 三、绒毛膜癌-预后 过去以手术治疗为主,多在一年内死亡 现采用化疗,治愈率接近100% 即使已发生转移的治愈率也高达70%,甚至治愈后可正常妊娠第七节 乳腺癌 carcinoma of the breast起源:乳腺终末导管小叶单元(单位)上 皮发生的恶性肿瘤 发病率:我国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 仅次于宫颈癌;发病呈逐年增高, 且有城市化、年轻化、知识化趋势年龄:多见于40

13、-60岁部位:好发于外上象限,其次乳腺中央区乳腺癌好发部位小叶间导管乳腺小叶腺泡总导管正常乳腺结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雌激素长期作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放射线、纤维囊性病变、病毒感染、吸烟、饮酒、染发剂等有关与抑癌基因BRCA1点突变或缺失有关病变类型及特点 按组织发生导管癌(75%)小叶癌(25%) 按是否浸润非浸润性癌 (15-30%)浸润性癌(70-85%)非浸润性癌(原位癌) 导管内原位癌小叶原位癌粉刺癌非粉刺癌乳头Pagets病伴导管原位癌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特殊类型乳癌乳腺癌分类乳腺癌非浸润性癌 浸润性癌 导管原位癌导管内癌 粉刺癌典型髓样癌乳腺硬癌粘液癌小

14、管癌 小叶原位癌乳头Paget 病伴导管内癌浸润性小叶癌非粉刺导管内癌特殊类型乳癌乳头Paget病伴导管浸润癌浸润性导管癌70-85%1.导管内癌(intra ductal carcinoma) 发生于乳腺小叶终末导管,不见小叶结构 癌细胞局限于扩张导管内,基底膜完整粉刺癌:导管内癌中心坏死 非粉刺导管内癌:实性、乳头状、筛状排列乳头Paget病伴导管内癌:渗出溃疡-湿疹样癌 预后:良好,20年后,30%转变为浸润癌,粉 刺癌高 (一)非浸润性癌粉刺癌肉眼:多位于乳腺中央区,临床肿块明显,质地较硬,切面可见扩张的导管内含有灰黄色软膏样坏死物质,挤压时可由导管内溢出,状如皮肤粉刺导管原位癌管内乳

15、头状癌,管内细胞形成乳头状结构,乳头分枝短,癌细胞聚集成小丘状或乳头状突向腔内粉刺癌非粉刺导管内癌乳头Paget病2.小叶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 发生于乳腺小叶的末梢导管和腺泡 小叶末梢导管和腺泡内充满呈实体排列癌细胞,未突破基底膜,小叶轮廓存在 约30%累及双侧乳腺,常为多中心性 发展为浸润性癌几率和导管原位癌相似 (一)非浸润性癌乳腺小叶原位癌1.浸润性导管癌 导管内癌细胞突破导管基底膜向间质浸润,是最常见乳腺癌类型(70%-85%) 灰白、质硬、界不清临床特点:无痛性肿块,质硬,固定,乳头内陷,乳旁皮肤橘皮样外观 癌细胞排列成巢状、条索状伴少量腺样结

16、构纤维间质内浸润 以往分为:单纯癌、硬癌、非典型髓样癌,现统称浸润性导管癌 (二)浸润性癌桔皮样改变:癌组织阻塞真皮内淋巴管,致淋巴液回流障碍水肿,而毛囊、汗腺等处皮肤相对下陷所致乳头内陷:癌肿侵及乳头附近伴大量纤维组织增生、收缩导致乳腺癌乳腺癌镜下 组织学形态多种多样,癌细胞排列成巢状,异型性明显;间质有致密纤维组织增生,癌细胞可向内浸润生长,也可有腺管样结构形成 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非典型髓样癌单纯癌 2.浸润性小叶癌 小叶原位癌穿透基底膜向间质浸润,约占5%-10% 癌细胞单行串珠状、条索状浸润间质,或环形排列在导管周围 约20%累及双侧乳腺,同一乳腺中呈弥漫性多灶性分布,不容易被检查发现 (二)浸润性癌浸润性小叶癌 3.特殊类型的浸润性癌 典型髓样癌:癌细胞多,融合成片状,间质少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预后较好 小管癌:主要由腺管样结构组成,预后极佳。 粘液癌:多见于老年人,预后较好 伴有乳头Paget病的浸润癌:取决于浸润癌(二)浸润性癌乳腺典型髓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