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博海学校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博海学校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博海学校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博海学校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博海学校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喇叭发音时,放在纸盆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上课时,教室外面高音喇叭放出的歌声不是噪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D使用

2、随身听(MP3、MP4)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就是改变了声音的音调2 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现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B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C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D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3下说法中,有明显的科学性错误的是A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上面挂有一层白花花的“粉”,这是凝华现象B冰冻的衣服晾干是汽化现象C吃冰棍的时候把舌头粘住了,因为舌头上的水遇冷凝固了D霜的形成过程需要放热4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R是定值电阻。将一个“6V 3W”的小灯泡接在a、b两点间,小灯泡恰能正常发光,

3、若换一个“6V 4W”的小灯泡接在a、b两点间,则这个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假设灯丝电阻不变)()A大于4WB等于4WC小于4WD无法确定5我国选手武大靖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m决赛中,以39.584s的成绩夺冠,并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他的速度与下面哪个速度最接近()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B城市中公共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C高铁列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D高速公路上,小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6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冬天,从嘴里呼出的“白气”,这是汽化现象,要吸热B在寒冷的南极地区,要用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是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更低C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啤酒瓶,一会

4、儿后,瓶壁上有水珠,这是凝华现象,要放热D春天冰雪消融,这是液化现象,要放热7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叙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首先直接观察鸢(老鹰)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鸢飞的方向一致。然后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飞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阅读了上述材料后,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B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小孔成像C小孔成像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D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8生活中经常有人说“半斤八两”,这是因为在古代一

5、斤等于十六两,斤和两都是质量的单位,其中一斤等于500g,那么古代的2两与以下哪个物体的质量最为接近?()A一本沪粤版八年级物理课本B一枚鸡蛋C一支普通铅笔D一个乒乓球9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对一些生活中的科学量的估测,比较接近事实的是()A食用油的密度0.9kg/m3B人步行的速度约5m/sC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是37D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50克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越长B物体运动时间越短,速度一定越大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所用的时间成反比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无关11一个质量为0.25kg的玻

6、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A1.0103 kg/m3B1.1610 3 kg/m3C1.75103kg/m3D1.2103kg/m3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温度没有达到沸点时,水是不能变为水蒸气的B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冷藏是为了减缓蒸发C夏天将-10的冰棒从冰箱取出,它会立即熔化D使用干冰进行人工增雨过程中,干冰先升华后液化二、填空题13某成年人的心跳每分钟跳了72次,则此人心跳的频率是_,心脏振动发出的声音是_波。14六月的紫薇公园,到处都是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我们能听到小鸟的叫声,说明声音可以在_中传播。

7、15音乐会上,演员正在吹奏笛子,笛子发声是因为空气柱在_,吹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笛子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16清晨,一觉醒来,听到窗外各种鸟儿欢快的鸣叫,有经验的人能够从这些声音中分辨出雄鸡、喜鹊、画眉的叫声,这是根据声音的_进行辨别的;雄鸡的叫声能够传得比较远,这是它声音的_比较大的缘故三、实验题17(8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_的实像,生活中的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选填 “左”或“

8、右”)移,此时所成像将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2)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所示,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_(选填“上”或“下”)调整;(3)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蜡烛适当向_(选填“左”或“右”)移;(4)若将图乙中的蜡烛与光屏位置对换,则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_实像;(5)当烛焰放在28cm刻度处,能成倒立、_实像。18(8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1)按如图甲所示的操作,可测出凸透镜焦距是_cm。(2)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

9、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把蜡烛放在较远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当它们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该像是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3)若在蜡烛和凸透镜间合适位置放一个眼镜,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向远离透镜的方向适当移动光屏后像又清晰了,说明该眼镜对光线具有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是_(填“近视”或“远视”)眼镜。19(8分)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的活动中,小明和小红制作了一个直径为10.00cm的纸锥。提供的器材有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秒表。他们的实验目的有两条:一是会测量纸锥竖直下落时的速度;二是认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少

10、误差。(1)他们商量了如下的方案来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方案一:先选定一段时间,测量纸锥在这段时间内下落的距离;方案二:先选定一段距离,测量纸锥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方案三:预先不选定时间或距离,直接测定纸锥通过某段距离所用的时间;上述方案,你认为应该采用方案_;理由是:_;(2)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测量结果,他们在老师的帮助下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纸锥下落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内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已知频闪照相机每隔0.25s曝光一次。他们准备根据照片测量纸锥从A下落到F的速度;以下是他们设计的记录数据的表格,请把下面表格中的栏目补充完整,它们应该是_;_;栏目照片中A到F的长度L/cm纸锥

11、的平均速度v/(ms1)数值上述栏目对应的数值为:_;_;_;纸锥从A下落到F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四、作图题20(8分)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_)21(8分)如图所示,凸透镜主光轴与水面重合,即:上半部分在空气中,下半部分在水中, 请作出通过凸透镜的入射光线,以及折射入水后的光线(方向大致符合物理规律即可)(_)五、计算题22(10分)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大桥采用桥隧结合方案,即由桥梁工程和海底隧道组成。其桥梁部分长度为23km,按设计行车时速100km/h标准建设;海底隧道按设计时速80km

12、/h标准建设,一汽车以设计时速匀速通过海底隧道用时4.2min。(1)请计算海底隧道的长度;(2)一汽车以设计时速通过大桥,求该车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1位小数)。23(12分)某汽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后4s听到高山返回声,求(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返回声,汽车行驶的距离。(2)听到回声时,汽车距离高山多远。(3)鸣笛时,汽车距离高山多远。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详解】A、在鼓面上撒上一些纸屑,轻敲鼓时看到纸屑上下跳动,是鼓面把纸屑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B、上课时,教室外面高音喇叭放出的歌声干扰了学生学习,属于噪声,故B错误;C、“闻其声而

13、知其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C错误;D、调节音量按钮实质就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故选A2、B【详解】A如果地面吸收了所有光,墙壁上就不会出现明亮的光斑,A不符合题意;B墙壁是粗糙的,光发生漫反射,B符合题意;C如果地面没有发生漫反射,光滑地面上就不会出现光斑,C不符合题意;D墙面是粗糙的,光照在粗糙的反射面上发生漫反射,D不符合题意3、B【详解】A. 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上面挂有一层白花花的“粉”,这是凝华现象,故A正确;B. 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固态的冰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B错误;C. 吃冰棍的时候把舌头粘住了,因为舌头上的水遇冷凝固了,故C正确;D. 霜的形成过

14、程是凝华需要放热,故D正确故选B4、C【详解】由题可知,将一个“6V 3W”的小灯泡接在a、b两点间,该灯泡恰能正常发光,说明其两端电压为6V,由灯泡的铭牌可求得灯丝的电阻R=。因为两灯泡的额定电压相等,“6V 3W”灯泡的电阻大于额定功率为 “6V 4W”灯泡的电阻,因为灯泡和电阻R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多, “6V 3W”灯泡接在a、b两点间,灯泡恰能正常发光。所以,改接后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小,小于6V,则这只灯泡消耗的功率小于4W。故C符合题意, 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5、B【分析】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平均的速度,再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根据我们对于物体运动速度的了

15、解来作答【详解】武大靖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2.6m/s;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为1.2m/s,故A错误;B、 城市中公共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约为40km/h,合11.1m/s,接近12.6m/s,故B正确;C、高铁列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约350km/h,合97.2m/s,故C错误;D、高速公路上,小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约为100km/h,合27.7m/s,故D错误故选B6、B【详解】A冬天气温很低,“白气”是口中呼出气流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A错误;B在寒冷的南极地区,要用酒精温度计,是因为酒精的凝固点为117,低于南极的最低温度,故B正确;C瓶壁上的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

16、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此过程放出热量,故C错误;D春天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此过程吸收热量,故D错误。故选B。7、B【详解】ACD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飞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特点:倒立的实像,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正因为小孔成像是倒立的,才有“东则影西,西则影东”的现象,即二者的移动方向相反。故ACD正确,不符合题意;B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影子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因为光被挡住了,没有光的区域暗,而非小孔成像,故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8、B【详解】古代一斤等于十六

17、两,即十六两等于500g,则古代的2两为:500g=62.5g;A 一本沪粤版八年级物理课本约为200g, 故A不符合题意;B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故B符合题意;C一支普通铅笔10g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D一个乒乓球约为3g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9、D【详解】A食用油的密度一般为0.9103kg/m3,故A不符合题意;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5m/s是自行车的大约速度,故B不符合题意;C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一般为26,故C不符合题意;D一瓶矿泉水的体积550cm3,而矿泉水的密度接近水的密度,所以一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50g,故D符合题意。

18、故选D。10、D【详解】A在中,由于时间不确定,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一定越长,故A错误;B在中,由于路程不确定,物体运动时间越短,速度不一定越大,故B错误;CD对于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是一个定值,与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无关,故C错误、D正确。故选D。11、D【详解】m水=1.5kg0.25kg=1.25kg,V水=1.25101m1=V瓶=V液m液=1.75kg0.25kg=1.5kg,液=1.2101kg/m1故选 D12、B【详解】A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水的温度没有达到沸点时,水也能变为水蒸气,故A错误;B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从减弱空气流动和

19、降低温度两个方面,减慢了水果中水分的蒸发,故B正确;C夏天将的冰棒从冰箱取出,的冰不会立刻达到熔点,所以不会立即熔化,故C错误;D利用干冰人工增雨,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形成降雨,故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13、1.2Hz 次声 【分析】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详解】12某成年人的心跳每分钟跳了72次,则此人心跳的频率是故小于20Hz,所以是次声波。14、空气【详解】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我们能听到小鸟的叫声,是通过空气传播来的。15、振动 音调 【详解】管乐器是由空气中的振动发生的,吹奏时,抬起不同的手指

20、,就是为了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音调,长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空气柱产生高音16、音色 响度 【解析】试题分析:不同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能够从这些声音中分辨出雄鸡、喜鹊、画眉的叫声,这是因为这些鸟发声时的音色不同;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雄鸡的叫声能够传得比较远,这是它声音的响度比较大的缘故【考点定位】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三、实验题17、11.0 放大 投影仪(幻灯机) 左 变小 下 左 放大 等大 【详解】(1)1使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并移动光屏,直到白纸上的光斑最小,这个光斑是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到焦点的距离为:41.0cm30.0cm=11.0cm,则凸透镜的

21、焦距为11.0cm;23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45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物距在不断增大,由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所以,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2)6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可向上移动光屏;或向上移动蜡烛或向下移动凸透镜;(3)7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原来会聚的光线推迟会聚(即此时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右侧),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像应向左移动,由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蜡烛应向左远离凸透镜;(4)8凸

22、透镜成实像时,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于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当烛焰和光屏对调位置以后,uv,则成倒立、放大的实像;(5)9当烛焰放在28cm刻度处,u=50cm28cm=22cm2f,能成倒立、等大的实像。18、10.0 同一高度 缩小 发散 近视 【详解】(1)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u=60.0cm-50.0cm=10.0cm;(2)2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3由图可知,此时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45根据题意可知,像距变大,故该眼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即近视眼镜;19、二 纸片下落在空中的距离不好测量,固定距离后通过测量时间就可以求速度 纸锥从A到F实际下落的距离s/cm 纸锥下落的时间t/s 6.00 60.00 1.25 先变大后不变 【详解】(1)12方法二比较好,因为纸片下落在空中的距离不好测量,固定距离后通过测量时间就可以求速度。(2)34根据速度计算公式知,要测量纸锥从A下落到F的平均速度,必须测出纸锥下落的实际距离s和时间t;进而计算出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所以表格中所缺栏目应为“纸锥从A到F实际下落的距离s/cm”“纸锥下落的时间t/s”。5由图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