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怀仁某校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某校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某校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某校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某校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西省朔州市怀仁某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PAGE PAGE - 22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某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器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 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提出自己的构想:“以实在田土均之,人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每户授田五十亩则天下之田自无不足,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这里他针对的社会问题是A均田制破坏 B土地兼并 C赋

2、税沉重 D重农抑商3.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 B经济重心已经向中部移动C太湖流域经济开始大衰退 D江浙地区不再是经济重心4.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写道:“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淸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乡村A.血缘纽带关系的稳固 B.聚村而居的孤立和隔膜C.封建依附关系的严格 D.土地限制了人口的流动5、古代中国的农耕技术长期居于世

3、界领先地位,下列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A.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播种方式的变革6.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这主要是因为A、小农经济下形成了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B、小农经济阻碍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C、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且占据主导地位D、小农经济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7.唐代水部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中央制定的水利法,其中规定:“著灌溉大渠,有水下地高者,不得当渠造堰,听于上流势高之处,为斗门引取。”“凡浇田,皆仰预知顷亩,依次取用,水遍即令闭塞,务

4、使均善,不得偏并。”这实质上表明唐代A.重视上下游水资源的使用 B.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C.形成了体系完善的水利网 D.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8.北宋中前期,皖北地区人口维持在五十万户左右,沿汴河(通济渠)两岸兴起了柳孜、蕲、墉桥、灵壁等商业大镇。金代时,汴河逐渐湮废,皖北地区的经济逐渐衰落,人口和北宋相比下降了近64%。元朝时撤并了归德府所辖的临涣、符离等八个人口不满千户的县。这说明A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 B交通是影响皖北商业的最主要因素C民族政权轻视农业发展 D皖北地区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降9.唐诗中写道:“依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5、 B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C生产是为了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10.2007年12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部分青瓷和白瓷。出水时瓷器釉色清亮,仿佛新出窑一般。据此形成的以下认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南宋 B南宋时期的青瓷和白瓷都是从海外进口的C青瓷和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 D南宋的青瓷和白瓷全部产于景德镇11.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研究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时,不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A.

6、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墓葬中发现的商代玉蚕 B.甲骨文中有“蚕”、“桑”、“丝”等文字C.诗经卫风氓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D.刘克祥简明中国经济史记载:“商周时期的蚕桑生产和纺织手工业已相当发达。”12.历史学者王家范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下列关于材料中的“它”表述正确的是A.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B.产品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和自己消费C.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明中叶以后占主导地位 D.发明与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1

7、3.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说明西周时期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14.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作者意在说明A.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 B.为数众多的传统纺织业阻碍了生产方式变革C.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 D.国内市场狭小影响了

8、英国纺织品的倾销15.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16.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数量变化统计表(单位:个),由此可推知,明嘉靖到清道光年间 A.广东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经济重心已逐渐南移C.农民与市场联系加强 D.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拉大17.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

9、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18.唐朝元稹估客乐:“估客无住著,有利身则行。出门求伙伴,入户辞父兄求珠架沦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院,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卜遍,却到长安城”诗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可以说明唐朝A.政府已经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经济重心南移进程已经完成C.长安作为商业中心地位下降 D.各民族地区间经济交流频繁19.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这些市镇充

10、斥着米行、布庄等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着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材料反映出江浙地区 A形成区域性市场 B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海陆交通的便利 D成为全国经贸中心20. 南宋末年,松江“初无踏车、椎、弓之制,率用手剖去籽,线弦竹弧置案间,振掉成剂,厥功甚艰”。元初,崖州黄道婆在松江府“教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人既受教,竞相作为”,松江逐步成为全国性的手工棉纺织业中心。这说明A.棉纺织技术决定商业水平 B.元朝商业贸易中心移至南方C.手工业进步依托技术革新 D.元朝私营纺织业优势超官方21.渭南文集东阳陈君义庄记记载:陆游认为:“若推上世之心爱其子孙,欲使之为士,而不欲使之流为

11、工商,降为皂隶”,西关章氏族谱记清代徽洲绩溪人章策,父卒后,弃儒就贾),而且士大夫也理直气壮地走上了“商贾之道”,就连明代“楚王宗室”也“错布市厘”,经纪贸易与市民无异(包汝楫南中纪闻),以致“吴中缙绅士大夫多以货殖为急”(黄省曾吴风录)这一变化说明A重农抑商观念逐渐淡化 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C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D封建士商秩序有所松动22. 有学者在解释明清江南经济发展时提出“内卷化”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在小农经济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事实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个体中单个人的劳动效率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这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可以用来解释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 B

12、.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转型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迟滞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23.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民间丰富的建筑文化的要求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C.“买房置地”社会风气使然 D.农业经济的商品化的制约24.“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首诗主要反映了A.丝绸之路的兴盛 B.民族之间交流频繁 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 D.古代

13、丝织业的发达25.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学者大都认为它具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自杀说”)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史学家自我否定说明评价标准缺失 B史学家视角不同会导致结论不同C两种观点互相矛盾,都缺乏正确性 D“自杀说”比“自卫说”更正确26.北宋元裙年问都水使者吴安持言:“州县夫役,旧法以人丁户口科差,今元裙令自第一等至第五等皆以丁差,不问贫富,有偏重偏轻之弊。请除以次降杀,使轻重得所外,其或用丁口,或用等第,听州县从便。”

14、北宋李元弼在总结自己当县令的经验时说:“差夫役,总计家业钱均定;遂无偏曲。”这说明宋代A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赋役负担不断加重 D劳役制度发生变化27. 表1表1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28.明代政治家丘浚说:“天下盛衰在庶民,庶民多则国势盛,庶民寡则国势衰民生既蕃,户口必增,则国家之根本以固,元气以壮,天下治而君位安矣。”清代乾隆帝说:“承平日久,生齿日繁,盖藏自不能如前充裕,且庐舍所占上地亦不啻倍蓰(数倍)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朕甚忧之”。这说明A.人口压力增大导致社会动

15、荡 B.人口大增致使经济衰退C.国人普遍重视人口问题 D.人口问题影响政治统治29.明代,江南的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一带,农家栽桑、养蚕、缫丝、织绢、纺纱、织布等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种植粮食作物的农家正业,出现了蚕桑压倒稻作、棉作压倒稻作的新趋势。这反映出当时A.东南沿海经济社会的影响力上升 B.跨区域长途贩运贸易兴起C.商品经济发展助推经济结构调整 D.资本主义的萌芽已经出现30.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前中期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洪武八年(1375年)“禁民间不得以金银货物交易,违者罪之”明史食货五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两浙之民重钱轻钞,多行折使”

16、洪武实录宜德十年(1435年)“户部言民间交易,惟用金银,钞滞不行”明史食货五宜德十一年(1436年)“于浙江、江西、湖广、南直隶等不通舟楫之处,各随土产、折收布绢白金,赴京充俸”正统实录A.民众赋役不断增加 B.白银渐趋货币化 C.政府强化经济调控 D.纸币退出了市场二、主观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0分,第33题18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中国农耕文明的源远流长,一方面造成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也影响着社会形态的变化藕断丝连。因此,从纵的方向看,中国农耕经济的发展,始终保留着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经济成分。远古时代的村社经济残余,到

17、宋元明清时期演变为乡族经济,由此而产生的乡族组织和宗法观念,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再如三代以来的奴隶制经济残余,亦长期并存于农耕经济之中,直至明代。贵族分封制度,虽然从秦汉以后在形式上有所变化,但历代不绝,如明代的藩王勋戚经济成为明代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横的方向看,中国的农耕经济是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联系在一起的。并不仅仅是以农业生产为界限,而是包含着手工业、商业等多方面的经济成分。士、农、工、商的社会分工由来已久,并且不时相互变换。材料二 农耕经济的多元成分结构,促进中国封建经济得到充分的发育,造就了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文化,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兼

18、容并蓄的包容性格。但是,中国农耕经济的既早熟而又不成熟,又造成中国文化的早熟性和凝重性格。以上材料均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有改动)(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传统社会的农耕经济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与“中国古代文化”特点之间的关系。(4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每一件青铜礼器都是随着贵族地位而来的权力象征性的徽章与道具。青铜礼器中大量狰狞的纹饰,使王公贵族附上莫须有的神力,成为王权的守护者。青铜礼器与兵器是被国王送到他自己的地盘去建立他自己的城邑与政治领域的皇亲国戚所受赐的象征性礼物的一部分,然后它

19、们又成为沿着贵族线路传递下去的礼物的一部分。青铜礼器获得这等意义是因为它们与在仪式上认可了建立在亲属关系上的贵族政治的祖先崇拜祭仪之间的联系关系。同时也因为它们是只有控制了大规模的技术的与政治的机构的人才能获得的珍贵物品。说到底的话,青铜器是只与地位高贵的人相联合的。据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等材料二 我国大约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利用铜。到了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臻于成熟,春秋战国时期更有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可以从出土的大量精美的先秦青铜器,例如展示了酒礼器中至尊气象的四羊方尊,湖北随县出土的大型编钟等,看到当时青铜冶铸技术所达到的高超境界。除大量的青铜器之外,还总结出有一定合理性的青铜合金

20、配比规律,即按照青铜器的不同用途的性能要求,配置不同比例的青铜合金。这就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金有六齐”。摘编自金秋鹏中国古代科技史话(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青铜器成为“权力象征性的徽章和道具”的原因?(6分)(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特点?(4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材料二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

21、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的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材料三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到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1)材料一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请

22、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5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3分)(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依据和原因。(10分)历史答案1-5:BBADA 6-10:CDDBC 11-15:DDABA 16-20:CCDAC 21-25:DCBAB26-30:DADCB31.(1)源远流长;多元化的结构(始终保留着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经济成分;不仅包含农业生产,它还包含手工业、商业等多方面的经济成分);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联系紧密早熟又不成熟(写出任意三点即给满分)(2)经济的包容性决定了文化的包容性例:汉初的儒家思想的完善,唐代的丝织业、明清时期的制瓷业,宗教的传入等(或具体答:制瓷业中明代可以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唐代丝织业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儒家思想吸收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