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思政改革实践与探索 陈烈 刘巧玲摘 要:创业理论与实践作为面向全体本科生的通识性创新创业类必修课,为学生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辅助与支撑。文章将课程思政有效地植入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中,根据创新创业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对思政元素进行精准把握,与创新创业课程内容有机融合,深挖思政教学元素、开发授课模块,构建思想政治模块课程体系,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做、训、赛融为一体,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从而达到创新创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目的。Key: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思政元素;模块建设;体验式:G640 文献标志码:A :20
2、96-000X(2022)01-0042-04Abstract: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as a required course of gener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or all undergraduates, provides good assistance and support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This paper
3、 integrates course education effectively into the course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cont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 this study accurately grasp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organically integrates them with the con
4、t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 At the same time, this study also digs teaching elements, development teaching modules,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odule, adopts the experiential teaching mode, to teach, learn, do, training, competition, realize the k
5、nowledge teaching and value guidance,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with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Key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module construction; experiential一、創新创业课程
6、与课程思政相互融合的可行性教育部党组2017年底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其中明确提出:大力推动课程思政,促进思政教育和知识教育的巧妙结合,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优化,对专业教材进行修订,对教学设计进行改进并对教学管理进行强化,在思政教育和知识教育融合过程中,将思政教育要素梳理清楚,将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功效充分发挥出来,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1。课程思政是一种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综合教育理念,在构建全员化、全程化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实现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等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融合,形成协同效应1-2
7、。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3。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创新驱动奠定了坚实的根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活力,鼓励他们开拓创业理想、投身创业实践,为民族复兴的实现,中国梦的达成,储备强大的动力3。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具有一致性,它们的核心和落脚点都是育人,都是培养社会主义优秀人才的重要教育形式和途径3。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同向同行,而且在世界观上也同根同源,在方法论上也异曲同工,因此,二者具备融合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共同支撑育人目标的顺利达成3。二、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思政
8、改革的总体思路作为全校性通识类创新创业必修课,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其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4。课程坚持理论讲授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以培养学生“敢闯会创”,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为目标,构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4。从创新创业课程的内容及特征出发,对课程内的思想政治元素进行深挖,将思想政治元素与创新创业课程的融合点精准的找寻出来,对思政课程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以育人为目标,对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进行构建,实现创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渗透4-5。课程改革的思路是以“传授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创
9、新创业精神、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构建三层递进式教学为目标,采用集教、学、做、训、赛于一体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激发创新思维,增强核心素养,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创业生力军4。三、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思政改革的设计原则(一)落实课程思政,做好协同育人课程思政的目的在于对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充实,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6。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通过课程教学实现传授双创知识、培养双创意识和提升双创能力的目标,同时,也起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在学生对课程学习活动进行参与的过程中,主要对以下精神进行重点
10、培养: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企业家精神;坚持到底、敢于冒险的拼搏精神;善于交往、乐于合作的团结协作精神;积极进取、主动作为的主人翁精神。在课程“育人”目标的指引下,对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行培养和塑造5。(二)紧扣专业,加强“专创融合”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开设在大二,学生对所学专业、行业已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专创融合”。为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利用专业知识创新创业,应紧扣学生专业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一是对创业案例库进行创建,从本专业学长学姐们的创业故事中选择案例素材,在这些创业故事的熏陶和刺激下,将学生的创新兴趣激发出来,让他们明白,创业就在身边,本专业可选的创业项目有
11、哪些5。二是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基于所学专业产生创业项目,在调研、实践创业项目过程中,引发同学们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带着项目中存在的专业问题去学习专业知识。为项目顺利运行,学生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这些项目能够慢慢培育起来5。(三)践行“教学做合一”,加强互动实践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旨在改变学生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主动行动,所以,课程以项目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互动和项目实践,教师以引导为主,互动和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占比超过60%。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多项实践活动,例如头脑风暴、角色扮演、分组讨论、项目调研、项目路演等,打造“有趣、有料、有效”的创业课程
12、。四、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思政改革的设计与实践(一)课程整体设计1. 分析需求课程设计的关键点在于,对学生需求进行了解,对其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及需求进行精准把握和科学分析7。立足于创业潜能及意向、教育需求等视角,深入调研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精准需求,并进行全面把握。经调研发现,学生创业意愿较高,他们认为所学的专业与创新创业联系紧密,希望创新创业课程能够与所学专业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此外,也发现存在核心价值观偏差问题,例如:缺乏科学的理想信念、强烈的团队意识和极强的社会责任感等;学生没有统观全局并做出长远的、前瞻性的考虑,创业课程被其当作一种创业培训,并不认为创业课程能够影响到其“三观”7。由
13、此可见,学生对创新创业有基本认识,但认知不够准确、全面,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2. 设计思路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课程从学生参与课程活动后的“自发情感”发展线和教师的教学组织引导线两条逻辑线出发,采用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对创新创业知识进行讲授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引导学生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敢于创业、勇于创业的精神,增强回馈社会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将个人的创新创业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为祖国、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从而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思政育人目标。(二)思政元素挖掘与模块构建1. 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1)家国情
14、怀家国情怀是个人对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深的爱。家国情怀培养旨在让学生知晓中国发展历程,了解国家最新的创新创业政策,了解当今世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积极关心国家的未来发展,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致力于为祖国需要而奋斗,造福人民6。(2)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指的是,在既有知识、技能和方法基础上,将全新方法及观点提出来的思维能力,还有创造、发明的能力,决心和智慧6。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打破传统习俗和传统观念的束缚,提出与众不同的思想,不怕失败与挫折。(3)团队意识团队意识指的是,组织成员认同并满意于自己所在的组织,对组织利益及目标非常关心,工作期间对自身职责能够做到积极履行并有承担的意愿
15、和习惯,能和其他成员良好合作、一同奋进。树立团队意识既有助于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团结协助和社交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其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极大的促进了其个人发展6。(4)法治意识法治意识指的是,人们在内心深处认同并积极主动的遵从法律。树立并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既能够引导其将法律意识树立起来,对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极高的法治素养进行培养,为创业管理提供便利,同时也有利于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让其具备极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在社会中更好的生活和立足6。(5)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指的是人的自我关怀,通常表现在:尊重人的尊严、维护人的命运与价值以及对全人类的关切。其对人类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精神文化现象给予重点
16、关注,对理想化的全面发展人格予以了肯定并進行大力追求6。培养人文精神能够让大学生对社会难点及痛点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关心,将其创造思维及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出来,对其内在驱动力进行深挖,对其创业人格进行塑造,就此将担当感和责任感极强的“创业者”培育出来。2. 课程模块构建充分考虑实际授课内容,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将思政元素与授课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深入分析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与内容融合路径,将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内容构建成六大模块(表1),具体如下:模块一:三创融合与创客品质培养家国情怀介绍国内外创新创业发展形势,解读国家最新创业扶持政策,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行业发展情况等,深刻感受国家对当代
17、大学生的关注与关爱,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从而更好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新使命。模块二:识别创业机会与创业风险防控创新精神理解创业机会概念,了解识别创业机会的一般步骤和影响因素;學会识别创业机会的方法和技巧。对思维拓展活动进行组织和开展,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树立和强化,让学生对创新之美进行感知,对其思维方式进行创新,就此促进创意设计的顺利完成。模块三:商业模式的选择理解商业模式的概念,了解商业模式的重要性,掌握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以及成功商业模式的特征。模块四:组建创业团队团队意识对创业团队的定义及特征进行了解,对创建创业团队的技巧进行把握。借助于团队组建等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18、对团队意识进行树立和强化,对整个团队的人才管理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模块五:制定创业计划书法治意识对创业计划的重要性进行认知,对有关知识点进行了解和把握,对检索信息、编写创业计划书的方法与技巧进行学习和掌握,完成撰写创业计划书。开展市场调研,让学生明白创业的内涵、意义、流程,掌握创业过程中需要的法律手续,以及如何挑选优质项目进行创业。模块六:互联网+大赛典型案例分析与现场路演人文精神主要是解读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典型创业案例分享、优秀项目路演。举行创业项目路演比赛,学生在参加比赛过程中,学会关心、关注社会痛点,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三)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
19、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将知识传授、思想碰撞和实践体验进行有机统一,将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及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就此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1. 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在模拟软件、现场教学等方式的辅助下,以情境模拟方式实施教学工作,让学生通过现实场景对知识、原理和规律进行学习,了解和把握。2. 提供完备的支持条件从现实的课程教学需求出发,对有利的教学条件进行创设,例如创业模拟实验室、自助式情绪管理工作室、创业信息咨询平台、创新创业孵化空间等。3. 拓展有效的实践途径在校园范围内对创业大赛和社团双创等活动进行组
20、织和开展,此外,在校园之外访谈创业者、考察创业项目并创办企业,把课堂知识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创业能力。(四)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方式为学生团队考核,以团队的形式完成项目实践,增加课程思政模块考核,并形成课程考核方案。课程考核分为三个模块(表2),课堂表现模块占比15%,课程思政模块考核占15%,项目实践模块占70%。其中,课堂表现模块主要考核学生团队的作业、课堂考勤等;课程思政模块由创新创业实践活动(10分)和创业法律法规测验(5分)两部分构成。其中,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是指参加各类第二课堂双创活动,例如创新创业大赛、创业syb培训、创业训练营等,学生
21、获取到较好成绩或获得证书的话,学生可就此获取到相应的奖励分值,分数通常最高不超过10分7。创业法律法规测验主要由创业法规和企业经营道德规范两方面内容共同构成,在掌握创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借助于试题考试方式,对学生的创业价值观树立以及法律了解情况进行重点考核7。项目实践模块由创业计划书撰写(40分)和创业项目路演展示(30分)两个部分构成。(五)课程评价体系课程实施成效是检验课程改革、设计、实施路径是否合理的关键和核心,必须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检验标准,通过课程评价来完成。课程评价应遵循学生整体发展和社会需求,结合课程思政特点,制定创业课程评价体系,将在校生对课堂教学评价、毕业生对创业教育工
22、作的满意度、自身发展满意度等作为评价体系指标,面对多样化的教育对象,灵活合理的运用多种评估方式,展开分层化,分步化评估,在后续改革工作中,全面运用评估结果,打造完整闭环。开展教学效果评估工作并不一定要等课程完全结束后才能启动,在实施课程思政化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检测。例如,通过课堂测验、课后作业、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能够直观地掌握学生对于思政知识的掌握、吸收情况,明确存在的不足之处;其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能够了解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否得到提高,创业精神是否明显增强,创业动机是否丰富,这样有助于有侧重点地增强课程思政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教师从课程内容、案例分
23、析、授课方式等方面不断调整、优化课程8。五、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思政实施成效(一)课程教学成效近三年课程教师评价平均分均超过93分,并成逐年递增趋势,从93.22增长到97.62。通过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课程反馈情况。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满意度较高,认为任课教师教学内容丰富、引用了大量专业实践案例教学、贴近实际、学生学习效果好,通过参与创业项目,增强了团队意识,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为了解毕业生对课程的评价,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从麦可思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可以看到,有52%的学生觉得创业课程有助于其个人发展,有47%的学生觉得创业课程的学习对其创业观的树立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有助于全面掌握创业知识与技能。(二)课程育人成效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主课程,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创新意识。通过课程学习,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产生创业项目,创新性解决社会问题,涌现出多个具有创新性的高质量萌芽项目。“变废为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eps聚苯板供货合同范本
- 静脉输液治疗行业标准
- 绪言 科学探索之旅 奇妙的物理世界 怎样学好物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
- 2024年秋新牛津译林版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课件 Unit 3 第1课时(Get ready) 第1课时(Get ready)
- 临时施工围墙合同范本
- 采购合同合同法研究重点基础知识点
- 采购合同发票纠纷重点基础知识点
- 二零二五幼儿园转让合同集锦
- 二零二五生活垃圾清运处置安全协议书
- 二零二五汽车维修合同范例
- 河南省鹤壁市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公共部位装修合同
- 行政复议法-形考作业1-国开(ZJ)-参考资料
- JTJ-T-257-1996塑料排水板质量检验标准-PDF解密
-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小螃蟹找工作》
- 如何做好调查研究
- ZXR10 M6000-S路由器硬件手册下册
- 油性油墨分析报告
- 公路物流运输项目整体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成人体验馆管理制度
- 升压站检测、试验项目计划(改)0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